回覆列表
  • 1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盛唐邊塞詩人李頎

    李頎是唐代詩人,和許多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傑出人物一樣,他的生平資料沒有流傳下來多少。 他的生卒年不詳,字、號也不詳,大概是東川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

    李頎少年時家裡本來還算富有,但他結交了許多富豪輕薄子弟,家產慢慢敗光了。他醒悟過來,開始刻苦讀書,經過十年苦讀,終於在開元十三年考中了進士。考中後擔任新鄉縣尉,但他性情耿直,不會巴結上司,所以任職多年,始終不能升遷。他後來索性辭官回鄉,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於修道煉丹。

    李頎雖然一生沒有從過軍,也不曾遊歷邊塞,卻以邊塞詩著名。他的邊塞詩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格調高昂。比如這首《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能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那些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幽燕男兒,他們的結局只能是“未得報恩不得歸”。當慣彈琵琶的“遼東小婦”唱起悲涼的《出塞曲》的時候,三軍將士不禁淚如雨下。

    李頎的代表作還有那首著名的《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這首詩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了邊地軍人戰爭生活之苦。那無休無止的戰爭,換來的只是專供帝王享受的幾樣的“奢侈品”。以勞民傷財,無數冤魂為代價,所得戰果只是那些西域小國進貢的毫不起眼的“蒲桃”,真是得不償失。他批判了統治者的窮兵黷武。更難能可貴的是,李頎還寫了“胡兒”,他們也是父母生養的,他們也飽受了戰爭的苦難。詩裡充滿了樸素的人道主義精神。

    李頎還有一首送別詩也被後人所傳誦,就是《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歲月流逝,年華易老。李頎和魏萬是忘年之交,在臨別的時候,他用自己當年經驗教訓告誡年輕的魏萬:“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 2 # 愛看劇的語文

    李頎

    性別:男

    出身、死亡時間:不詳(據說大約死在天寶年間末)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唐朝

    出生地: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市)

    職業:唐代詩人

    主要成就: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詩人皆有往來,詩名頗高。尤其以邊塞詩、音樂詩盛名於世。(後面會讓看幾首,別急)

    風格、特色:風格豪放、慷慨悲壯、七言律詩尤為甚佳。

    主要作品:《古意》《古從軍行》《塞下曲》

    曾任職位:新鄉縣尉(沒做多久就辭了)後來就隱居在嵩山、少室山的“東川別業”,有時也去去洛陽、長安一帶玩玩。

    興趣愛好:喜愛煉丹修道。王維曾經寫詩相贈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看來水平還是不錯的。

    人生經歷:十年時候家境還不錯,算是富有人家,但是後來接觸了一些富豪家的輕薄子弟,玩物喪志了,搞得傾家蕩產。只得隱居山野,發奮讀書,終於在開元十三年(725年)考上了進士。擔任了個新鄉縣尉,任職不能不能被提升,就一任性辭了過隱居生活去了。

    以下為主要詩作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能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  

    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旁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  

    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 3 # 閒看秋風999

    李頎(讀作“其”)(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唐代詩人。

    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 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

    其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

    有人說李頎是趙郡(今河北趙縣)人,不過也有人說是東川(今四川三臺一帶)人。

    李頎年少時家本富有,後因為結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家敗光了。之 後才發奮讀書,刻苦學習。隱居潁陽(今河北南許昌)苦讀10年,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進士。

    曾經任新鄉縣尉。 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

    李頎一生交遊很廣,當時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與他關係密切。 此人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

    他的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

    現錄得李頎《塞下曲》一首,以饗讀者: 少年學騎射,勇冠幷州兒。直愛出身早,邊功沙漠垂。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膂力今應盡,將軍猶未知。

  • 4 # 讀書燈下

    “結識”李頎,源於他的一首送別詩《別陳章甫》,開頭幾句讀書君挺喜歡: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離別本該充滿愁緒,詩歌卻不失輕快與曠達,《唐賢三昧集箋註》有云:讀來神韻悠然,風骨超然。

    看到有答友說李頎是綿陽三臺人,想想家鄉又隱藏著個詩人,還小小的激動了一下,無奈資料又顯示他更可能是河北或河南人。

    李頎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苦讀多年,曾中進士,任職多年,未有升遷,晚年歸於隱居。雖然這個履歷並不光芒四射,但個人甚是中意啊!

    從詩歌角度來說,李頎擅長五言、七言歌行體,以邊塞詩成就為最高,而關鍵的是,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幾位圈中大V皆有往來,詩名挺高。

    《古從軍行》是其最著名的邊塞詩,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子: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實乃骨氣老勁,樂府高語。

    再看: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頎詩中風華可見一斑。

  • 5 # 春水流的囈語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後人對前三者比較熟悉,其實李頎的邊塞詩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毫不遜色於前三位。更難得他透過詩歌對唐玄宗“益事邊功”的窮兵黷武開邊之策的批判,充滿非戰思想,使他的邊塞詩獨樹一幟,更有人文關懷。

    據《資治通鑑·天寶元年》記載:“開元之前,每歲供邊兵衣糧,費不過二百萬;天寶之後,邊將奏益兵浸多,每歲用衣千二十萬匹,糧百九十萬斛,公私勞費,民始困苦矣。”

    但老百姓的困苦、將士的犧牲換來什麼呢?《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好大喜功的帝王,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換到的只有區區的葡萄而已,這是怎樣的草菅人命!而玄宗一朝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沒有多少年,就是窮兵黷武的苦果。

    而將士拋家棄子遠征,心中的酸楚詩人理解同情,《古意》:“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離別之情,征戰之苦,躍然紙上。”

    李頎少時家本富有,結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後隱居潁陽(在今河南登封)苦讀10年,於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考取進士,曾任新鄉縣尉。他的交遊很廣泛,與盛唐時一些著名詩人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都有詩什往還。

    《送陳章甫》:“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詩人以豁達的情懷,表現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情誼。全詩用語輕鬆,格調豪放,雖為送別之作,但絕無兒女沾巾之態,別具一格。

    李頎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律風骨凝重,聲韻安和,後人尤其推崇。他還善於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聽安萬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旁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後來李商隱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覺夕陽遲”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詞中也有“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之句,取材與用字,都和李頎最後兩句相同。

    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頎以高華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隱則以舒徐的態度,感慨的口氣微吟;晏殊則以委婉的情致,搖曳的風調細說。風格不同,卻有一脈相通之處,可見李頎沾澤之遠。

    李頎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追求恬淡自由的生活,《漁夫歌》:“白頭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常不仕,釣魚清江濱。浦沙明濯足,山月靜垂綸。寓宿湍與瀨,行歌秋復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蘆洲薪。綠水飯香稻,青荷包紫鱗。於中還自樂,所欲全吾真。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

    李頎任職多年沒有升遷,不久去官,長期隱居嵩山、少室山一帶的“東川別業”,故人稱“李東川”。李頎一生並不出彩,但他留下了優美的詩歌,他詩歌中的人文關懷是古代詩人中很出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喜歡的人因家庭原因而不想回家時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