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之意

    應該說既沒有心,也沒有那個實力來造反。

    一、沒有造反的心思。整個心思都在貪錢上了,那有功夫幹謀反這種技術含量那麼高的活。尤其是和珅掌握大權後,不僅僅是貪錢,而且自己還開展商業活動,開辦商行,錢莊等等。

    二、沒有實力謀反。和珅雖然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還是不能完全控制朝政。1、乾隆皇帝雖然年歲已大,但並沒有完全昏饋,和珅想做的事情還是必須經過乾隆同意;2、和珅政治對手不少,尤其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將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還是非常強勁。和珅做不到一手遮天;3、和珅沒有實際的軍權。雖然是軍機大臣,但沒有獨自領兵,也沒有嫡系忠誠於和珅的軍隊可以呼叫。

  • 2 # bj山那邊是海

    首先,和珅是“大忠大貪”之臣,乾隆對紀曉嵐曾說過一句話:“和珅是大忠,只愛財,所以,這樣的臣子朕用著舒坦、放心,而你紀曉嵐尖酸刻薄,處處給朕下套”。可見乾隆對和珅的信任,還把最小的掌上明珠“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成為了兒女親家。和珅深知自己的身家性命是緊緊與乾隆捆綁在一起的,乾隆在,和珅在。所以,和珅一直忠誠於皇帝,幫助乾隆找女人,陪同乾隆下江南等等。把乾隆伺候的無微不至。

    也正是憑著乾隆對他的信任,使得和珅大權在握,其職務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著權利的增加,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排除異己。

    但只要有乾隆在,和珅就無任何危機,更不會想到篡位謀政。即使偶爾想了,也覺的“不可為”。因為還有宰相劉墉、軍機處的幾位王爺、紀曉嵐等等部分大臣,還有一部分“總兵”都不是自己的人,成功的把握不大。雖然自己也培養提拔了一部分大臣,但這些人也都是金錢關係,酒肉朋友,能力有限,所以,也不能成大事,再加上畢竟是和平年代,沒能親自帶領眾將官“出生入死”戰場殺敵,結下生死“兄弟”。因此和珅以為:只要保護好乾隆,也就是保護了自己。

    乾隆對和珅也是非常信任,和珅說的話,就是乾隆說的話,即使乾隆的兒子嘉慶,和珅也不放在眼裡。嘉慶就曾遭到和珅的彈劾。所以,嘉慶雖然恨透了和珅,但在和珅面前也不敢放肆,因為乾隆怕自己的兒子相互爭鬥,所以,一直不立太子,嘉慶也一直韜光養晦,不敢得罪權傾朝野的和珅。

    1795年9月,乾隆突然決定傳位給嘉慶,這一訊息使和珅心驚膽戰,和珅馬上加強了對嘉慶的監視,同時,開始大批提拔自己的人,以備不時之需。

    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偏偏這時候和珅家族“壞事”不斷,嘉慶元年七月,和珅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才兩歲就夭折了。一個月後,他的弟弟“和琳”在貴州軍營因瘴氣身亡,和珅如失臂膀。次年,和珅唯一的孫子又夭折了。嘉慶三年二月,結髮妻子馮氏因兒子之死悲痛欲絕,一病不起,最後也撒手而去,和珅雖妻妾如雲,有13姨太,但對馮氏感情最深,他曾寫詩悼念亡妻,寫下“今日我哭伊,他年誰送我。……”的詩句。和珅家中的接連變故,嚴重影響了和珅謀反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和珅暫時沒有謀反,也有嘉慶的智慧,嘉慶深知乾隆雖然退位,但仍然是太上皇,如果要動和珅,太上皇肯定不會同意,反而會打草驚蛇,引發突變。曾有大臣讓嘉慶懲治和珅,卻被嘉慶罷了官,嘉慶公開對外說:和珅是父皇的重臣,且經驗豐富,能力超群,我以後治國全要依杖和珅,如再有彈劾和珅者,定斬不饒。嘉慶一是用此方法麻痺和珅,穩住和珅。

    二是調虎離山,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乾隆病逝,嘉慶對和珅說:“你是大行皇帝(死後的稱呼)的重臣,只有您才有資格在這裡守靈”。24小時都無法離開,等於切斷了和珅同外界的聯絡,不但無法召開軍機會議,步兵統領的和珅也無法調動守城計程車兵了。

    第三,突然襲擊。連和珅也沒想到嘉慶會下手這麼快,怎麼也得辦完喪事吧。乾隆初三去世,初四就宣佈撤銷和珅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職務。同時將和珅黨羽福長安、伊江阿、吳省欽等人軟禁。初五頒佈“徵求意見”詔書,其實就是讓群臣揭發和珅。初八抓捕和珅,十八日後下達賜死詔書。

    和珅知道末日來臨,公佈和珅罪狀的當晚,正是元宵節。49歲的他感慨萬千,寫下《獄中多月》一詩:

    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和珅自縊身亡後,人們在他腰帶裡又發現了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取香菸是後身。

    從此詩中看到了和珅的不甘心,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是,我死了也不會停止戰鬥的。後來據說“他時水泛含龍日”預言,證實了33年後(1832年)黃河決堤大水災。“記取香菸是後身”預言,證實了水災後兩年,慈禧出世,滿城怪香(不太好聞的奇怪香氣),煙霧繚繞。慈禧是和珅的後身,慈禧禍國殃民,葬送了大清王朝。這種說法雖然牽強,但也反映了和珅有仇必報、懷有“龍心”的魄力。

  • 3 # 青言論史

    其實不僅僅是和珅,和珅之前的嚴嵩、魏忠賢,這哥仨無論是地位乃至最後的結局都何其相似乃爾!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有權力,但是直到被皇帝弄死,都沒想過造反呢?

    首先,和珅們的權力並沒有多大。他能妄殺一個人嗎?還是能獨立完成一項重大的人事任命?都不行,他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其實仍然沒有什麼獨立行事的權力,因為他腦袋上還有一個巨大的天子壓著他。

    其次,和珅是忠臣。在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忠臣的反義詞並不是奸臣,而是叛臣。換句話,忠和姦是不矛盾的,和珅就是如此。他雖然貪腐,但是他有一顆對皇帝絕對忠誠的心。非如此,他不能上位;非如此,乾隆不會用他!

    最後,和珅缺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軍權,這也是他不能造反的一個核心原因。造反這個東西,手裡沒有指揮得動的軍隊,那就真的只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了。和珅雖然手握不少權力,但獨獨缺了一個兵權,這讓他根本沒法子考慮謀反的事情。

    所以說,他們的權力看似很大,但實際上都不過是傀儡罷了。明清時期的權臣,其權力其實和前朝相比差之遠已。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他們的權力其實都只是皇帝犯懶所以分給他們的,而皇帝本身還保留有一招殺手鐧,那就是隨時可以把這個權力收回來的權力!

  • 4 # 萬卷古今情

    所謂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乾隆的庇佑和默許下,和珅可以隨心所欲地貪攬錢財,無憂無慮滴過過金山銀山的奢侈生活,加入一旦心生貳心,雖然他很有錢,但才能卻不足以調兵遣將,時間不用不久,必將身首異處,家破財亡,更何況還有乾隆坐鎮中央,以乾隆的心機和對權利的貪戀,部下大臣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瞭如指掌,和珅也明白這一點,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 5 # 阿拙哥

    和坤的真正金主是乾隆,決策權牢牢掌握在乾隆手上,他的權力再大,也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更何況又不掌控全國軍權,憑什麼去造反?和坤是個聰明人,只對皇上感恩戴德,根本不存在任何造反或不敬念頭,只可惜,再精明也比不上人性的貪慾,讓一大堆對自己毫無作用的身外之物給壓死了!

  • 6 # 當年明月時

    說到和珅,我們都知道,他是乾隆朝的大貪官,貪汙斂財,無惡不作,其家產堪比國庫。乾隆死後嘉慶帝拿下了和珅,超家超出了約價值10億兩白銀的家產,當時清朝的年收入僅為7000萬兩白銀,其家產抵得上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

    想當年乾隆皇帝在世時,和珅的位置那可是無人可以撼動。而他的弟弟和琳正好是一個武將,和林當年和福安康齊頭並進,最後福安康死後,何琳便是武將當中最高的統領,那皇帝對於他也是很忌憚的,所以對於他的哥哥和珅很是放縱,可是為什麼嘉慶帝就敢動和珅呢。

    那是因為他的弟弟和琳在戰爭中犧牲了,和琳確實是忠臣,在他死後人們才知道,雖然它高居重位,可是他一生為官清廉和他的哥哥正好相反。可是最後他的哥哥被查封了,而如果說當時的和琳在世,那麼或許為了救他的哥哥會起兵造反,可是何琳一死,相當於和珅的保護傘也沒有了,他根本沒有能力和朝廷對抗。

    即便何琳再世,和珅也不一定能逃出法律的制裁,因為他的弟弟是一個清官,而且忠於朝廷,對於叛亂之事,應該是不會幹的。

  • 7 # 不太神奇的小海螺

    首先咱認真看待下這個問題,和珅位高權重為什麼不謀反。

    我反問一下吧,他為什麼要謀反,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想不到底下人會謀反怎麼辦?漢景帝覺得漢武帝壓制不了周亞夫所以找藉口殺了,朱元璋覺得建文帝壓制不了藍玉所以殺了,皇帝那都是老成精的人,一人面對滿朝文武的勾心鬥角,鬥不過的叫昏君,被把持朝政,鬥得過的叫明主,諸如李世民,朱棣,很顯然,康雍乾盛世的締造人之一乾隆,算不上是昏君吧。乾隆死第二天和珅就被搞了,為啥是第二天啊,因為乾隆死那天得尊重乾隆,嘉慶可不給你和珅面子,乾隆也知道和珅貪,最後給了和珅個錦囊說什麼到了萬不得已再開啟,和珅被抄家開啟一看三個大字:留全屍。和珅雖然有錢雖然貪,但還是被擺了一道,不過是在為愛新覺羅家斂財。

    和珅是在乾隆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別說他要謀反跟乾隆作對,他要是沒有乾隆撐腰早就被彈劾下去了,而且和珅雖位高權重卻沒有兵權(軍機大臣相當於總理,是文職),沒有兵,就談不上造反,縱觀整個歷史,除非是權傾朝野把持皇帝的,造反成功的無不是一方霸主,很明顯,乾隆好像不太容易把持的住。所以和珅不造反不在和珅,而在乾隆,換個無能皇帝估計他可能會反,但他只能在乾隆手底下作妖。

  • 8 # 滻灞書房

    和珅是乾隆後期,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權力頂峰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和珅根本不具備謀反的條件。

    首先,清朝的政治制度相比較漢、唐,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雖然清代在行政上也實行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制度,但這跟隋唐的六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隋唐更為重要的是“三省制”,即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執行工作、中書省負責決策事宜,而門下省負責對中書省的決策提出稽核;行政流程是中書省決策,再交給門下省稽核,再由皇帝簽發,最後交付尚書省執行;在這一系列環節中,“三省”和皇帝都各自負責各自的工作,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不能直接發聖旨,不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聖旨是無效的,這是君臣共治的格局。而清朝乾隆時期,是皇帝獨裁決策,而取消稽核制度,皇帝直接將決策的結果下發六部去執行,這與隋唐是最根本的區別;清朝皇帝的秘書班子就是軍機處,負責幫助皇帝決策事宜,和珅恰恰就是首席軍機大臣,但是軍機處不是六部衙門的上級單位、只是皇帝的助手,皇帝才是六部的上級。從上述的制度設定就可以看出,和珅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決策權永遠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和珅只是傳達乾隆皇帝的旨意罷了,從這層意義上講,和珅根本“無權”。

    第二,和珅雖然在行政方面具有最高的權威,但是他在軍隊中卻沒有自己的力量。清代的軍隊分為滿漢八旗和綠營,各地的駐軍又實行總督、巡撫、提督等各種的相互制衡,任何人在沒有聖旨金牌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調動軍隊;和珅在軍隊裡沒有任何的染指,因此,和珅無法取得軍界的支援。

    第三,經過康熙、雍正兩朝七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加上乾隆執政的數十年,這一百年的太平穩定局面,還有乾隆皇帝在位已久、威王極高,和珅根本無法撼動這樣的社會慣性。

    由於上面的原因,和珅即是再“位高權重”,再怎麼有錢,不要說謀反,他連想都不會往這方面想!
  • 9 # 時光之意

    應該說既沒有心,也沒有那個實力來造反。

    一、沒有造反的心思。整個心思都在貪錢上了,那有功夫幹謀反這種技術含量那麼高的活。尤其是和珅掌握大權後,不僅僅是貪錢,而且自己還開展商業活動,開辦商行,錢莊等等。

    二、沒有實力謀反。和珅雖然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還是不能完全控制朝政。1、乾隆皇帝雖然年歲已大,但並沒有完全昏饋,和珅想做的事情還是必須經過乾隆同意;2、和珅政治對手不少,尤其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將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還是非常強勁。和珅做不到一手遮天;3、和珅沒有實際的軍權。雖然是軍機大臣,但沒有獨自領兵,也沒有嫡系忠誠於和珅的軍隊可以呼叫。

  • 10 # bj山那邊是海

    首先,和珅是“大忠大貪”之臣,乾隆對紀曉嵐曾說過一句話:“和珅是大忠,只愛財,所以,這樣的臣子朕用著舒坦、放心,而你紀曉嵐尖酸刻薄,處處給朕下套”。可見乾隆對和珅的信任,還把最小的掌上明珠“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成為了兒女親家。和珅深知自己的身家性命是緊緊與乾隆捆綁在一起的,乾隆在,和珅在。所以,和珅一直忠誠於皇帝,幫助乾隆找女人,陪同乾隆下江南等等。把乾隆伺候的無微不至。

    也正是憑著乾隆對他的信任,使得和珅大權在握,其職務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著權利的增加,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排除異己。

    但只要有乾隆在,和珅就無任何危機,更不會想到篡位謀政。即使偶爾想了,也覺的“不可為”。因為還有宰相劉墉、軍機處的幾位王爺、紀曉嵐等等部分大臣,還有一部分“總兵”都不是自己的人,成功的把握不大。雖然自己也培養提拔了一部分大臣,但這些人也都是金錢關係,酒肉朋友,能力有限,所以,也不能成大事,再加上畢竟是和平年代,沒能親自帶領眾將官“出生入死”戰場殺敵,結下生死“兄弟”。因此和珅以為:只要保護好乾隆,也就是保護了自己。

    乾隆對和珅也是非常信任,和珅說的話,就是乾隆說的話,即使乾隆的兒子嘉慶,和珅也不放在眼裡。嘉慶就曾遭到和珅的彈劾。所以,嘉慶雖然恨透了和珅,但在和珅面前也不敢放肆,因為乾隆怕自己的兒子相互爭鬥,所以,一直不立太子,嘉慶也一直韜光養晦,不敢得罪權傾朝野的和珅。

    1795年9月,乾隆突然決定傳位給嘉慶,這一訊息使和珅心驚膽戰,和珅馬上加強了對嘉慶的監視,同時,開始大批提拔自己的人,以備不時之需。

    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偏偏這時候和珅家族“壞事”不斷,嘉慶元年七月,和珅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才兩歲就夭折了。一個月後,他的弟弟“和琳”在貴州軍營因瘴氣身亡,和珅如失臂膀。次年,和珅唯一的孫子又夭折了。嘉慶三年二月,結髮妻子馮氏因兒子之死悲痛欲絕,一病不起,最後也撒手而去,和珅雖妻妾如雲,有13姨太,但對馮氏感情最深,他曾寫詩悼念亡妻,寫下“今日我哭伊,他年誰送我。……”的詩句。和珅家中的接連變故,嚴重影響了和珅謀反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和珅暫時沒有謀反,也有嘉慶的智慧,嘉慶深知乾隆雖然退位,但仍然是太上皇,如果要動和珅,太上皇肯定不會同意,反而會打草驚蛇,引發突變。曾有大臣讓嘉慶懲治和珅,卻被嘉慶罷了官,嘉慶公開對外說:和珅是父皇的重臣,且經驗豐富,能力超群,我以後治國全要依杖和珅,如再有彈劾和珅者,定斬不饒。嘉慶一是用此方法麻痺和珅,穩住和珅。

    二是調虎離山,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乾隆病逝,嘉慶對和珅說:“你是大行皇帝(死後的稱呼)的重臣,只有您才有資格在這裡守靈”。24小時都無法離開,等於切斷了和珅同外界的聯絡,不但無法召開軍機會議,步兵統領的和珅也無法調動守城計程車兵了。

    第三,突然襲擊。連和珅也沒想到嘉慶會下手這麼快,怎麼也得辦完喪事吧。乾隆初三去世,初四就宣佈撤銷和珅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職務。同時將和珅黨羽福長安、伊江阿、吳省欽等人軟禁。初五頒佈“徵求意見”詔書,其實就是讓群臣揭發和珅。初八抓捕和珅,十八日後下達賜死詔書。

    和珅知道末日來臨,公佈和珅罪狀的當晚,正是元宵節。49歲的他感慨萬千,寫下《獄中多月》一詩:

    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和珅自縊身亡後,人們在他腰帶裡又發現了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取香菸是後身。

    從此詩中看到了和珅的不甘心,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是,我死了也不會停止戰鬥的。後來據說“他時水泛含龍日”預言,證實了33年後(1832年)黃河決堤大水災。“記取香菸是後身”預言,證實了水災後兩年,慈禧出世,滿城怪香(不太好聞的奇怪香氣),煙霧繚繞。慈禧是和珅的後身,慈禧禍國殃民,葬送了大清王朝。這種說法雖然牽強,但也反映了和珅有仇必報、懷有“龍心”的魄力。

  • 11 # 青言論史

    其實不僅僅是和珅,和珅之前的嚴嵩、魏忠賢,這哥仨無論是地位乃至最後的結局都何其相似乃爾!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有權力,但是直到被皇帝弄死,都沒想過造反呢?

    首先,和珅們的權力並沒有多大。他能妄殺一個人嗎?還是能獨立完成一項重大的人事任命?都不行,他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其實仍然沒有什麼獨立行事的權力,因為他腦袋上還有一個巨大的天子壓著他。

    其次,和珅是忠臣。在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忠臣的反義詞並不是奸臣,而是叛臣。換句話,忠和姦是不矛盾的,和珅就是如此。他雖然貪腐,但是他有一顆對皇帝絕對忠誠的心。非如此,他不能上位;非如此,乾隆不會用他!

    最後,和珅缺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軍權,這也是他不能造反的一個核心原因。造反這個東西,手裡沒有指揮得動的軍隊,那就真的只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了。和珅雖然手握不少權力,但獨獨缺了一個兵權,這讓他根本沒法子考慮謀反的事情。

    所以說,他們的權力看似很大,但實際上都不過是傀儡罷了。明清時期的權臣,其權力其實和前朝相比差之遠已。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他們的權力其實都只是皇帝犯懶所以分給他們的,而皇帝本身還保留有一招殺手鐧,那就是隨時可以把這個權力收回來的權力!

  • 12 # 萬卷古今情

    所謂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乾隆的庇佑和默許下,和珅可以隨心所欲地貪攬錢財,無憂無慮滴過過金山銀山的奢侈生活,加入一旦心生貳心,雖然他很有錢,但才能卻不足以調兵遣將,時間不用不久,必將身首異處,家破財亡,更何況還有乾隆坐鎮中央,以乾隆的心機和對權利的貪戀,部下大臣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瞭如指掌,和珅也明白這一點,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 13 # 阿拙哥

    和坤的真正金主是乾隆,決策權牢牢掌握在乾隆手上,他的權力再大,也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更何況又不掌控全國軍權,憑什麼去造反?和坤是個聰明人,只對皇上感恩戴德,根本不存在任何造反或不敬念頭,只可惜,再精明也比不上人性的貪慾,讓一大堆對自己毫無作用的身外之物給壓死了!

  • 14 # 當年明月時

    說到和珅,我們都知道,他是乾隆朝的大貪官,貪汙斂財,無惡不作,其家產堪比國庫。乾隆死後嘉慶帝拿下了和珅,超家超出了約價值10億兩白銀的家產,當時清朝的年收入僅為7000萬兩白銀,其家產抵得上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

    想當年乾隆皇帝在世時,和珅的位置那可是無人可以撼動。而他的弟弟和琳正好是一個武將,和林當年和福安康齊頭並進,最後福安康死後,何琳便是武將當中最高的統領,那皇帝對於他也是很忌憚的,所以對於他的哥哥和珅很是放縱,可是為什麼嘉慶帝就敢動和珅呢。

    那是因為他的弟弟和琳在戰爭中犧牲了,和琳確實是忠臣,在他死後人們才知道,雖然它高居重位,可是他一生為官清廉和他的哥哥正好相反。可是最後他的哥哥被查封了,而如果說當時的和琳在世,那麼或許為了救他的哥哥會起兵造反,可是何琳一死,相當於和珅的保護傘也沒有了,他根本沒有能力和朝廷對抗。

    即便何琳再世,和珅也不一定能逃出法律的制裁,因為他的弟弟是一個清官,而且忠於朝廷,對於叛亂之事,應該是不會幹的。

  • 15 # 不太神奇的小海螺

    首先咱認真看待下這個問題,和珅位高權重為什麼不謀反。

    我反問一下吧,他為什麼要謀反,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想不到底下人會謀反怎麼辦?漢景帝覺得漢武帝壓制不了周亞夫所以找藉口殺了,朱元璋覺得建文帝壓制不了藍玉所以殺了,皇帝那都是老成精的人,一人面對滿朝文武的勾心鬥角,鬥不過的叫昏君,被把持朝政,鬥得過的叫明主,諸如李世民,朱棣,很顯然,康雍乾盛世的締造人之一乾隆,算不上是昏君吧。乾隆死第二天和珅就被搞了,為啥是第二天啊,因為乾隆死那天得尊重乾隆,嘉慶可不給你和珅面子,乾隆也知道和珅貪,最後給了和珅個錦囊說什麼到了萬不得已再開啟,和珅被抄家開啟一看三個大字:留全屍。和珅雖然有錢雖然貪,但還是被擺了一道,不過是在為愛新覺羅家斂財。

    和珅是在乾隆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別說他要謀反跟乾隆作對,他要是沒有乾隆撐腰早就被彈劾下去了,而且和珅雖位高權重卻沒有兵權(軍機大臣相當於總理,是文職),沒有兵,就談不上造反,縱觀整個歷史,除非是權傾朝野把持皇帝的,造反成功的無不是一方霸主,很明顯,乾隆好像不太容易把持的住。所以和珅不造反不在和珅,而在乾隆,換個無能皇帝估計他可能會反,但他只能在乾隆手底下作妖。

  • 16 # 滻灞書房

    和珅是乾隆後期,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權力頂峰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和珅根本不具備謀反的條件。

    首先,清朝的政治制度相比較漢、唐,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雖然清代在行政上也實行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制度,但這跟隋唐的六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隋唐更為重要的是“三省制”,即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執行工作、中書省負責決策事宜,而門下省負責對中書省的決策提出稽核;行政流程是中書省決策,再交給門下省稽核,再由皇帝簽發,最後交付尚書省執行;在這一系列環節中,“三省”和皇帝都各自負責各自的工作,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不能直接發聖旨,不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聖旨是無效的,這是君臣共治的格局。而清朝乾隆時期,是皇帝獨裁決策,而取消稽核制度,皇帝直接將決策的結果下發六部去執行,這與隋唐是最根本的區別;清朝皇帝的秘書班子就是軍機處,負責幫助皇帝決策事宜,和珅恰恰就是首席軍機大臣,但是軍機處不是六部衙門的上級單位、只是皇帝的助手,皇帝才是六部的上級。從上述的制度設定就可以看出,和珅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決策權永遠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和珅只是傳達乾隆皇帝的旨意罷了,從這層意義上講,和珅根本“無權”。

    第二,和珅雖然在行政方面具有最高的權威,但是他在軍隊中卻沒有自己的力量。清代的軍隊分為滿漢八旗和綠營,各地的駐軍又實行總督、巡撫、提督等各種的相互制衡,任何人在沒有聖旨金牌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調動軍隊;和珅在軍隊裡沒有任何的染指,因此,和珅無法取得軍界的支援。

    第三,經過康熙、雍正兩朝七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加上乾隆執政的數十年,這一百年的太平穩定局面,還有乾隆皇帝在位已久、威王極高,和珅根本無法撼動這樣的社會慣性。

    由於上面的原因,和珅即是再“位高權重”,再怎麼有錢,不要說謀反,他連想都不會往這方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殺中的英雄魂跟官階是怎麼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