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寶小影片
-
2 # 王華老師快一步慢養
現在的孩子都是網路原住民,他們透過網路資訊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點,對於家長來說很多知識點甚至自己還不知道。在這種狀況之下,孩子在很多方面發現父母並沒有自己想象當中那樣的無所不能,很多孩子都會對父母的權威性產生質疑。因此在中中國傳統上,“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已經在這時候不能起到絕對作用。
現在的孩子判斷我的父母是否值得尊重,他要看你是否有行為值得我去尊重。當父母的行為出現教導無方、有隨意打罵惡劣的行為、對待孩子不友善的行為等等,出現這些情況的父母形象崩塌,在孩子的心中就不成為一個值得尊重的父母。
因此現在並不是孩子們不再尊重父母,而是父母們要更加高標準的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這和父母的學歷工作職業沒有直接的關係,和收入、社會地位也沒有必要的聯絡,主要在於言傳身教當中是否做到了值得讓孩子去尊重。
“家庭教育無小事!”
當年我們曾經感嘆孩子教育為什麼那麼難,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也當上了父母,教育真的那麼難嗎?日前,做客成都金沙講壇的孫雲曉說,今天這個時代給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人類歷史上不多。他同時也提出很多路徑和技巧,為父母們出謀劃策。
孫雲曉有個觀點,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因材因性施教,為什麼“爸爸去哪兒”節目在中國火爆?因為父教缺失。他說大象是很和平的動物,沒受到冒犯,很少有攻擊性,但最近發現南非沒有被冒犯的小公象變得很暴力,追著白犀牛,把它撞倒,用腳踩死。研究原因,南非為了控制象群數量,殺死了很多成年公象,小公象失去父親,失去了榜樣,失去管教它們的力量,就變得暴力。人類社會也一樣,美國70%的少年犯來自單親家庭,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槍殺犯,70%的長期服役者都來自缺少父愛的家庭。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人生下來後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親密性,母親有天然的優勢;第二獨立性,則是父親的優勢和責任。嬰兒在五個月後就能感覺到爸媽的愛不一樣:媽媽抱孩子抱著很緊,孩子感到很安全溫暖;爸爸抱孩子沒有一個勁抱的,東搖搖,西晃晃,千奇百怪,但爸爸一抱孩子,孩子就容易興奮。為什麼?高,刺激,力量,這就是嬰兒的感覺。
媽媽帶大的孩子細膩溫柔,爸爸帶大的孩子獨立勇敢頑強。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聯盟,嬰幼兒階段家庭教育以母親為主,小學父母的責任各半,孩子上到中學,母親影響力開始下降,父親影響力開始上升,因此中學階段要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
資訊時代教育面臨四大挑戰
今天教育孩子面臨一系列挑戰,第一,資訊化時代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小時候父母常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們真信。今天倒過來了,很少有父母敢這樣對孩子說話,反而好多孩子敢對父母說,你懂什麼呀?為什麼?我們進入了一個資訊化時代,電子產品、網路玩得最好的是孩子,他們什麼都不畏懼,什麼都好奇,什麼都可以玩得好。
第二,獨生子女時代給教育帶來挑戰。在座的年輕父母可能有人在考慮單獨二胎,但你們有沒有想到,你要二胎,還要聽一下老大的意見?調查發現60%的老大不同意。我們小時候父母要生弟弟妹妹,會給我們商量嗎?但今天,你突然覺得這個事情有點複雜。
第三,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小學生過情人節也很積極,不是小狗小貓的感情,是很認真,很動感情的,你不能小瞧,為什麼?今天的孩子性發育提前了四到五年,現在女孩9歲就開始發育了。網路化時代,他們接收的性資訊非常多,性教育變得刻不容緩,而我們沒有做好準備。
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藏在書包裡的玫瑰》,我們採訪了10多個發生過性行為的中學生,當中半數以上居然是學校公認的好學生,1/3來自於著名中學,而且他們說懷孕流產的事實100%不告訴父母和老師。你不感到痛心嗎?最能幫助他們的是父母,但他們最提防的就是父母。
第四,應試教育帶來巨大的壓力。新華社有過報道,銀川一個13歲的女孩小學畢業典禮的當天上吊自殺,遺書說,爸媽,我是差生,我沒考好,我死了,可以給你們省10萬塊錢。父母悲痛欲絕。當地上不了重點就得花錢,6年大概花10萬塊。這就叫童年恐懼,任何生命在恐懼狀態下都難以生長。
教育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教育的問題很多,我認為特別重要的四大建議或者原則,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第二,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第三,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第四,孩子健康成長需因性施教。
第一,培養健康人格。什麼叫人格問題?我講過一個案例,全國中學生化學大賽西北賽區第一名,這個學生保送北京大學化學系,但他在北大期間被法院判了有期徒刑11年,因為犯了故意殺人罪。為什麼?他交往中出現了問題。同樣,復旦大學投毒案,一審已經判了死刑。央視記者董倩採訪他,你就不考慮後果嗎?他想了想說,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做事不考慮後果。記者說那也不能傷害別人啊,道德底線你沒有嗎?他說,這個道德底線需要家庭教育,反反覆覆強烈刺激才能形成。我一聽,他講得太專業了。比方說,孩子去欺負別人打人罵人搶人東西等行為就絕對不能允許,必須向人家道歉,堅持這麼做,才能打牢道德底線。但更重要、最核心的是培養他的健康人格。
一個孩子的健康人格應該有五個指標:第一,有求新求異、勇於探索的品質,第二,有仁愛之心;第三,要負責任;第四,要有自制力、自我管理和自控力;第五,尊重他人。這些都要從小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訓練。
你的孩子有自制力嗎?澳洲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中澳兩國孩子在大、小兩份巧克力中選擇,若選大份,孩子必須等15分鐘,若選少的那份,可以馬上伸手,但必須先搖響桌上的鈴鐺。80%的中國孩子等不及了,都搖響了鈴鐺,吃上了小份的巧克力,但66%的澳洲孩子選擇了等待。
這個實驗看孩子能不能為了更大、更重要的利益而剋制暫時的慾望。研究發現,凡在這種實驗中能等到15分鐘以上的孩子,長大後的獨立性和責任感都更強,更有作為,甚至學習成績更好,這叫延遲滿足,培養孩子自制力。
中國的孩子為什麼不能等?各位想想,現在有多少家庭都不讓孩子等待,要一個給倆。不能等待的孩子特別容易任性,任性的孩子很難得到快樂和幸福。這就是一個教育問題。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舉個例子,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945年捐870萬美元給聯合國,但他給他孩子零花錢很摳門,10歲以下的孩子每星期三毛,10歲以上孩子每星期一美元50分,還得給父親籤一個長達14條的協議,說我給你的錢當中用於儲蓄的部分不得少於20%、用於做慈善捐贈的部分不得少於20%。各位,當你給孩子零花錢時,有什麼要求?有什麼監督?這種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一種自制習慣。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
第二個原則,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各位看這張照片,這個13歲的英國男孩當了爸爸,15歲女孩當了媽媽,震驚英國和世界。你周圍如果有13歲的男孩當了爸爸,做父母的會是什麼反應?我們山東人會說,全家的臉都被你丟光了!你不是我的孩子!你別登這個家門!這有用嗎?越走越麻煩。
有一位農村母親,大智大勇,我非常感動。有一天上高二的女兒一下子跪在媽媽面前,號啕大哭說,媽媽我錯了,我懷孕了。媽媽後來自己說的,我一聽這話頭髮都快豎起來了,但我意識到,我倒下孩子怎麼辦?她就控制自己,說,閨女不怕,起來跟媽走,上醫院。一檢查,真懷孕了!醫生建議做人工流產。媽媽問女兒做不做?女兒說,做。媽媽給學校打電話,說我女兒得了急性闌尾炎,要做手術,請假20天。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編一個理由完全可以。
母親把女兒接回家,一句責備話都沒有,寬容大度,精心呵護。這時再責備沒有任何意義。媽媽寬廣的胸懷把女兒感動得熱淚盈眶,女兒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你放心我一定讓你看到一個讓你驕傲的女兒。女兒很快康復了,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考上北京一所著名大學,大學還沒有畢業,收到三所外國大學通知讀研究生。
剛才講的事件比較極端,但它說明問題。我們知道很多懷孕少女的故事,為什麼有天壤之別?就一句話,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所以我提出,改變教育,從改變關係開始,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開始。
青春期孩子很難對話,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在10歲以前看父母是崇拜的眼光,10歲到20歲是輕視父母,很狂,你們不行,我最棒。20到30歲,對父母有些理解,30到40歲對父母有些愛。人到40歲以後才能深深理解父母。所以孩子10歲到20歲是最艱難的一段,反抗父母是孩子長大的需要。
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
第三個原則,習慣決定孩子一生。所謂的好孩子就是有很多好習慣的孩子。什麼是麻煩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壞習慣的孩子。所以說做父母的最高水平,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忘不掉的才是教育,好習慣是真正的教育。
好習慣怎麼培養?這張照片是國際奧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李紅,這麼年輕!她很幽默,說我是從小跑著跑進國際奧委會的。她7歲生日,爸爸說我要送你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爸爸天天陪你跑步。爸爸說到做到,從7歲起一直陪著女兒跑到高中畢業,跑得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意志頑強、品學兼優,考上了清華大學,每天下午她在清華操場上還要跑1萬米。
清華畢業到美國留學,她也天天跑步。後來國際奧委會物色一個駐中國首席代表,有人推薦她。人家一看,最佳人選!為什麼?體育是行家,而且懂得工商管理,能管奧運會智慧財產權,第三熟悉中國文化和歐美文化,第四中文好英文也好。一個跑步的習慣成就了李紅的人生,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俄國教育家有一個論斷,他說好習慣是我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資本,如果你有了好習慣,會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壞習慣能以它不斷瘋長的利息讓你最好的計劃破產。他把話說透了: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壞習慣讓人麻煩終生。
再講一個故事:北京一個五年級的男孩,有個壞習慣,寫作業坐不住,一會兒拉開冰箱看有沒有好吃的,一會兒開啟電視看動畫片,一會兒站在窗前看下面好玩的,寫作業得很長時間。媽媽向一個心理學專家請教,專家說,改掉壞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好習慣替代,並教了媽媽兩招—
第一招,觀察,媽媽在另一個屋裡看著兒子,發現他寫一小時作業站起來7回。第二步引導,媽媽跟兒子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學習一定能學好,可剛才你寫一小時作業站起來七回,是不是有點多了?我看你站起來三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聽不錯,還讓我站三回,答應了。媽媽說,軍中無戲言,你要站起來不超過三回,晚上六點動畫片隨便看,如果超過三回,所有電視都不許看。行,母子達成了協議。
此後第一週,兒子有三天寫作業站起來沒超過三回,到了晚上大搖大擺看動畫片,很自豪。有兩天忘了,到了六點急著蹦起來也不能看動畫片,男子漢說話算話,急死了。第二個星期,一坐下就想站起來,但他馬上意識到不行,只有三回,得省著點用。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經過一個月訓練,一小時站起來不超過三回,第二個月不超過兩回,第三個月不超過一回。這個媽媽很聰明地用了遞減法和獎懲,簡單有效地改變了孩子的壞慣。
好習慣有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五個方面:學習,仁愛,負責,自治,尊重。這和前面講的人格五個指標很像。我們的結論就是推動培養這五個方面,促進孩子五個健康人格指標實現,這就叫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這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任務,也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