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fyef23973

      對月 作者:賈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煙火燻不髒你,灰塵也不能汙染,你是浩浩天地間的一面高懸的  鏡子嗎?  你夜夜出來,夜夜卻不盡相同;過幾天圓了,過幾天又虧了;圓得那麼豐滿,虧得又如  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會照了出來的。你照出來  了,悲哀的盼你豐滿,雙眼欲穿;你豐滿了,卻使得意的大為遺憾,因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  了。你就是如此千年萬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還是學士,還是村  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後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於是,便在這無窮無盡  的變化之中統統消失了,而你卻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恆!  你對於人就是那砍不斷的桂樹,人對於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吳剛?而吳剛是仙,可以長  久,而人卻要以暫短的生命付之於這種工作嗎?  這是一個多麼奇妙的謎語!從古至今,多少人萬般思想,卻如何不得其解,或是執迷,  將便為戰而死,相便為諫而亡,悲、歡、離、合,歸結於天命;或是自以為覺悟,求仙問  道,放縱山水,遁入空門;或是勃然而起,將你罵殺起來,說是徒為亮月,虛有朗光,只是  得意時錦上添花,悲哀時火上加油,是一個面慈心狠的陰婆,是一泊平平靜靜而溺死人命的  淵潭。  月,我知道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現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  在,你的本身就是說明這個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著啟示:萬事萬物,就是你的形狀,一個  圓,一個圓的完成啊!  試想,繞太陽而執行的地球是圓的,執行的軌道也是圓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彈球是圓  的,彈動起來也是圓的旋轉。圓就是運動,所以車輪能跑,浪渦能旋。人何嘗不是這樣呢?  人再小,要長老;人老了,卻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圓的接筍。冬過去了是春,春  種秋收後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雞,雞可以吃蟲,蟲可以蝕槓子,槓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這  麼不斷的否定之否定,週而復始,一次不盡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歸復著一個新的圓。  所以,我再不被失敗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為老死而悲了,再不為生兒而喜  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託嗎?能知道我死後變成何物嗎?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有  樂,活著也有苦,苦裡也有樂;猶如一片樹葉,我該生的時候,我生氣勃勃地來,長我的  綠,現我的形,到該落的時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讓別的葉子又從我的落疤裡新生。我不  求生命的長壽,我卻要深深地祝福我美麗的工作,踏踏實實地走完我的半圓,而為完成這個  天地萬物運動規律的大圓盡我的力量。  月,對著你,我還能說些什麼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間高懸的明鏡,讓我看見了這個  世界,看見了我自己,但願你在天地間長久,但願我的事業永存。  作於1981年11月29日靜虛村  賈平凹的《月跡》賞析  悠悠千古明月,曾牽動過無數文人墨客的種種情思,留下了難以數計的名篇佳什。人們吟詠邊關冷月,盧溝曉月,床頭明月,“楊柳岸晚風殘月”;人們寫月形月影,“缺月掛疏桐”,“飛鏡又重磨”寫月色月波,“灩灩隨波千萬裡”,“梨花院落溶溶月”……“月詩月文”浩如煙海,各出機杼。以至於令後人望月而興嘆,不敢隨便吟詠摹寫這涵蘊無窮的月。然而賈平凹卻敢湊這個熱鬧,於“月山月海”的詩文路上另闢蹊徑——寫月跡。寫得虛虛實實,掩掩映映,寫得那樣嬌美靈動,寫出了只屬於他而又能引起人們情緒共振的那神奇美妙的月跡。  寫月跡並不稀奇,蘇軾早就寫過“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得幽幽靜靜,纏纏綿綿。而像賈平凹這樣寫得如此別緻的卻不多見。其奧秘何在?  從描摹手段來看:一是擬虛為實,巧妙地設定參照物,將無形無態的月跡寫得可觸可感。作者巧妙地用竹簾,葡萄葉,小酒杯,小河水,小孩子的眼睛,清清晰晰地寫出月亮輕盈的蹤跡--她“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的圓便滿盈了”。後來又在葡萄葉叢上發現了她,還裝在了酒杯裡,落在了小河裡……如輕盈飄逸的少女,又像是淘氣跳皮的小男孩,可觸可摸,有情有意,是那樣令人驚喜,那樣富有情趣。雖是鏡中月,杯中月,水中月,卻是全無虛無空幻之感。  二是虛實轉換,虛實一體。作者用獨特的聯想和奇妙的通感,將高空明月這種真切的實在化為虛擬,又轉換為實感。當聽說月宮中有桂樹時,倏忽間覺著“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而且似乎“就在身後嫋嫋”,彷彿又“到了頭髮梢兒上”,甚至還“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以至於產生了一種幻覺,覺得“我們已在了月裡,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作者巧妙地將視覺形象變成了嗅覺、觸覺意象,遙不可及的月形月影變成了可聞可觸的近旁存在。而同時又因為月宮、桂樹、嫦娥、玉兔等虛擬物象的摻和,又使得真真切切的月變得虛幻而又奇妙了。這種境界,不是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你我他;也不是蘇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虛空超越。而是月我同一,天人融和,虛實一體而又忘我忘神的境界。令人分不清是人在月中,還是月落人間。這樣寫,突破了寫月形月色,月影月波的窠臼,從“感覺”這個角度著筆,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意境。也改變了讀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客觀物件的傳統審美方式,而是透過這樣的情景設定,讓讀者走進這美妙的月色之中,和作者一起追尋這月的蹤跡,同作者一同天真地、全身心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一種美的愉悅。  三是虛實相生,一箭雙鵰。作者將嫦娥比三妹,或者說是將三妺比嫦娥,讓三妺也擁有月亮,併為這種擁有而自豪。將凡俗與神幻融為一體,交織於“漂亮”這個立意上,使空靈的月亮美得實在,美得真切了,也便現實的人兒美得神妙,美得飄逸了。  古往今來,大凡寫月者,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抒覊旅懷鄉之情;或“但願人長之,千里共嬋娟”,寫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感嘆人生的短促,時光的流駛……而在本文中,全然沒有這許多的沉重複雜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種輕輕鬆鬆的童心與童趣,以及只有這種童心才擁有的純真與美好。整個構思都是從孩子的靈心慧眼去發現月跡,感受月跡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尋月,問月和關於月的聯想、想象為線索來建構文字的。在跌落反轉的過程展示中,寫出孩子的一種真切的心理歷程。  作者先從平靜處起筆,很快推進到情緒高揚處--中秋節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裡盼月亮。月亮進來了,特別驚喜,“都屏氣不敢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從痴情的期待,到專注的神態,凸現出孩子們沉浸於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種純真與童趣。然後適時地來了個跌落反轉--當那月跡悄悄離開那鏡子,“虧了,缺了”,末了“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也留下了“一個失望”。作者將一種心理情緒交織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用景物的漸變過程來寫孩子們的心理感受過程。可以想象,伴隨著穿衣鏡上的月跡的出現,從一道白光--半圓--滿盈,再到虧了--缺了--全沒了,這樣一個月跡移動的過程,孩子們也經歷了一個由期待--驚喜--愜意--滿意,到緊張--遺憾--失望的心理歷程。而這種心理過程則完全是因為痴情與專注,一旦發現這悄沒聲兒的月跡移到了葡萄葉叢上時,又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作者就是透過多次運用這樣的跌落反轉,遞相翻進,將孩子們的情緒推向高潮,從而寫出孩童對月、對美的渴望與追求。  伴隨看孩子們追月尋月的天真稚嫩的足跡,讀者和孩子們一同發現了那嬌美的月亮在水中,在空中,在眼裡,在心裡。“玉玉的”,“滿滿的圓”。她屬於院落、竹簾,屬於桂樹、葡萄葉叢,屬於小河、沙灘,屬於三妺,也屬於所有的孩子。她無處不在,只要你願意,你就會擁有。這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溫柔與安寧的美!無處不有的恬適與雅靜的美!誰不想追求這種美的圓滿?誰不想擁有這種美的純淨?作者的用意恐怕也就在這裡。真是入於孩童而又出於孩童了  附:  月跡  賈平凹  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中秋的夜裡,我們在院子裡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裡,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裡,但再也不是那麼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裡邊有了什麼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麼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麼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後嫋嫋,到了頭髮梢兒,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裡,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俊孩子,那裡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  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裡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奶奶從屋裡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  “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裡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  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裡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葡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的鍁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到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裡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裡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著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裡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裡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麼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選自《散文》1980年第11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DNF中,有哪些純c職業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