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瞭然居士

    儒家的核心遵從德智禮儀信

    道家核心遵從無為

    並不是儒家積極入世,也不是道家消極出世。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老子就是道家的

    孔子也是道家的

    流傳下來的經書,以及對後人的教育皆是妙用至極。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漢武帝在位時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漢代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就正式成為官方學說,官方儒學教育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自此儒家大興。

    同時也因為道家的隱晦難懂,又帶有修仙避世之意。

    孔子等人也參與過儒家思想的完善,這就讓很多人分不清孔子老子究竟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加上當時的政策。

    久而久之自然就有流言傳出。

    都是流言而已,道家也積極入世,道德經也是治國之書。

  • 2 # 儒姐在北京

    聖賢之道,是我華夏自古治世之道,人人大同,道道彼復,禮義仁智信更是將我中華之魂完美概括,歷來王朝代代有聖儒輔佐有德帝王,王朝末世又彼彼有賢儒襄助真命天子推翻無道暴君,解救萬民於水火。華夏三千年,儒家便是世世以守護天下蒼生為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弟子更是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儒家的教義更是引人為善,賢非餘出,自古便有孔子謁盜蹠的壯舉美談。反觀道家汙流,上道者蠱惑君王,謀求榮華,下學者愚弄百姓,詐取錢財,自古便有張角黃巢之流依仗妖粗鄙術犯起作亂,禍亂蒼生,道家更是愚痴狂人倍生,搖唇鼓舌大談長生之術,身修道者隨天,卻不顧定然天數,做些愚痴之事,挑唆君王,荒廢朝綱,禍害萬民。試問,道家有何面目於天地間立存?子曰:立國之道於足食足兵足信,故可鑑之,唯儒家之精方能平治天下,萬世大同。

  • 3 # 九磚學士

    先謝謝邀請!我想這個老掉牙的話題談論也很多了,但是往往我覺得很多人也是說得不清不楚。直接從孔子和老子身上談論也很多,更有人直接把佛教也牽扯進來一起說。把話說得越來越玄。我只想簡單的談談我的個人看法,說得不對請多多包涵莫要噴。我想換一個說法,把這件事放大一點來說。我想說把儒家不如放大到孔孟,把道家放大到老莊來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所以我們不難理解范仲淹會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孔子的行為也是一生帶著弟子們到處遊走講學,遊說諸侯。這就是一種出世的行為。而莊子曰;“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這明顯是這種知足不爭的言論。王維“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引用莊子寓言故事。王維縱情山水,成為山水詩、畫之祖也就不難理解了吧?在實際政治上的應用來看,漢初的時候漢惠帝看見曹參整天無所事事,只知道享樂,惠帝不爽就叫曹參過來訓示他,說你天天這樣無所事事好歹要為天下做點什麼吧?曹參卻回答說;你看你和先皇比如何?惠帝說那沒得比,然後曹參說;我比蕭丞相如何?惠帝說;那沒得比。曹參說;你比不了先皇我也比不了蕭丞相,而什麼事情他們都定好了我們還參和什麼?什麼都不管就對了。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的故事。而這種治國的方式又很適合剛經歷過戰後的新興政權,因為長期的戰爭讓百姓飽受疾苦,你可以不必去管他給他一個良好安定的環境,百姓自然就會為了吃飽肚子而努力了。這就是無為而治,也就是儘量的避免過多的參與和制約便好,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說;窮了幾千年了,是時候了!所以後來只要給政策很多人甚至背井離鄉都會去想辦法賺錢,讓生活好起來,因為餓怕了也苦怕了。可是當生活水平慢慢好轉之後就不再適合了,因為人的私慾似乎並不能像道家說的那樣,無慾無求、知足常樂。往往是普通人並不能做到,而做不到就需要約束,這個時候漢武帝出來了,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的道德理論來“指導百姓”,我不知覺的還是打個“”號吧。實際出世不出世都是為了治世。只是不同的背景需要不同的方法,馬克思不能復活來給我們解決現在發生的問題,所以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4 # 大秦魂的微博

    這個問題真的很複雜,儒家被粉飾的很積極,道家、佛家被謠傳的很消極~,這是個數以千年的過程~。

    在春秋戰國時代,最消極的當屬儒墨兩家,儒家以復辟周禮為核心價值觀,墨家以墨守陳規為最大特點。所以說戰國末期基本沒有哪個國家以儒墨思想立國,正所謂“魯(國)通儒墨宗廟毀,徐(國)行仁義社稷亡”。

    大爭時代儒家思想不被重用,是因為競爭壓力巨大,搞人治政治效率低下,而且民力得不到合理利用,生產力乃至軍隊的效率也很低下。

    但是隨著國家的統一,外部壓力的減小,同時新的利益集團(新貴)的產生,這部分政治力量(真正的實權派)就有了重興人治的內在需求,有需求就有動力,有動力就得有實際行動,但是幾百年的法制體系(戰國、秦和西漢逐步完善的法制體系也是有數百年的基礎的)不可能一下子被廢除,這個道理適合於任何朝代,改變只能是逐漸…緩慢的進行,東亞大陸穩定的大一統,和領先世界千年的軍事、科技、人口優勢,使得這種轉變一直沒有逆轉,直到清末,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發生了,才有了大的改變(但不是質的改變),只是此時的華人早就把中國的真正的國學是啥都遺忘了,把儒家思想當成了國學,當成了中華文化的靈魂,其實挺可惜,也挺可悲的!

    在這千年的無聲無息的潛移默化當中,儒家思想不但變成了文化的正統,也在政治形象當中,樹立了一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光輝形象,儒家弟子不但道貌岸然,而且大義凜然!是道德的化身,正義的化身,在言論上貪汙受賄是儒家思想所鄙視的,貪生怕死的也不是真儒生,但是隻是言論,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些人真的相信,並且完全靠覺悟在履行這些高尚的信條,比如文天祥,史可法,再比如方孝孺,海瑞。沒有人監督他們,他們也做到了,這就是“證據”,在太平年代這種人是另類,比如海瑞,他真是清廉,但是全社會(他的圈子裡的人)都不得意他,管他叫“海閻王”,因為他不同流合汙,在亂世他們也是少數派,但是他們卻是粉飾情操與信仰不可缺少的佐料。

    有人不明白道家為什麼是消極的,其實道家本來就是和法家是一體的,怎麼會消極呢?又有人說道家怎麼和法家是一體了?那隻能說中國文化傳承現在嚴重的斷代,好在中國的古籍還有不少留存,就算是教科書不教,也可以在網路上自己查詢,還有出土文物也是近現代中國文化一個重要源泉,比如道家經典《黃帝書》(許多經典曾經引用,本已失傳現在出土了)就是道法一家最有力的證據,除了先秦諸子百家經典,有些歷史資料也有蛛絲馬跡可以顯示,比如《史記》當中把韓非子的列傳與老莊歸為一類,為《老莊申韓列傳》,又說韓非子喜好刑名法術,……歸本於黃老。總而言之,道家本來也不是消極的,《老子》諸多的註解版本,到了唐宋之後不但文意被斷章取義,臆測亂批,連原文都已經改變很多,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不過不容辯駁的是,其一,道家經典被篡改的很嚴重(帛書老子和楚簡本老子的出土是鐵的證據),其二,道家不是消極的!透過先秦經典和出土的重要文物作證,也是顯而易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OPPO Find X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