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在國土疆界、境外權利和利益、軍事、經濟和賠償、戰爭責任和審判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處理。1、國土疆界。國土被戰勝國法國、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瓜分,根據和約,德國領土共減少1/8。2、境外權利和利益。德國將海外屬地的一切權利交與主要協約及參戰各國,其前殖民地按國聯委任統治制度被主要協約國瓜分。3、軍事。解散德國參謀部及其類似組織;廢除德國義務兵役制;嚴格限制德國軍備的數量,成立協約國監督委員會以監督上述軍事條款的實施。4、經濟和賠償。德國關稅不得高於他國;戰勝國對德國輸入貨物不受限制;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國應付清總值200億金馬克的賠償,可用黃金、商品、船隻、有價證券及其他物資支付;德國應負擔其境內外國佔領軍的維持費用。5、戰爭責任和審判。組織特別軍事法庭,審判犯有“侵害國際道德及條約尊嚴”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有權對被控違犯戰爭法規與慣例的行為者交軍事法庭審判。

    《凡爾賽和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凡爾賽和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凡爾賽和約》中各方的反應:戰勝國法國認為自己沒有完全得到滿足,克里孟梭在隨後的大選中下臺。從整體而言英國對條約比較滿意,德國東部邊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蘭的獨立和但澤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種程度上英國甚至認為條約對德國過分苛刻,這可能導致德國的不滿併成為未來的不穩定因素。美國認為條約是歐洲的麻煩所在,而且對德國過於苛刻。1919年美國國會投票決定拒絕簽署凡爾賽條約並拒絕加入國際聯盟。戰敗國德國瞭解到條約內容後,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似乎德國並未意識到他們對發動戰爭負有責任而且他們已經戰敗,起初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條約,德國海軍以自沉艦艇的方式表達對條約的不滿。後來成立的魏瑪臨時政府陷入兩難境地,總理謝德曼拒絕簽訂條約辭職,隨後陸軍總司令興登堡稱德軍已無力再戰。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總統弗雷德里希·艾伯特決定接受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右轉把斷電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