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oreCode

    光纜通訊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使用歷史,這段歷史也就是光通訊技術的發展史和光纖光纜的發展史。光纖光纜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階段:對光纜可用性的探討;取代市內局間中繼線的市話電纜和PCM電纜;取代有線通訊幹線上的高頻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這兩個取代應該說是完成了;現正在取代接入網的主幹線和配線的市話主幹電纜和配線電纜,並正在進入區域網和室內綜合佈線系統。目前,光纖光纜已經進入了有線通訊的各個領域,包括郵電通訊、廣播通訊、電力通訊和軍用通訊等領域。

    1 光纖 ——符合ITU-T G.652.A規定的普通單模光纖是最常用的一種光纖。隨著光通訊系統的發展,光中繼距離和單一波長通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纖的效能還有可能進一步最佳化,表現在1550nm區的低衰減係數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纖的最低衰減係數和零色散點不在同一區域。符合ITU-T G.654規定的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和符合G.653規定的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實現了這樣的改進。G.653光纖雖然可以使光纖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為不能抑制四波混頻,反而變成了採用波分複用技術的障礙。

    ——為了取得更大的中繼距離和通訊容量,採用了增大傳輸光功率和波分複用、密集波分複用技術,此時,傳輸容量已經相當大的G.652普通單模光纖顯得有些效能不足,表現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線性效應對這些技術應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統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為限制系統性能的因素之一。

    光纖的PMD透過改善光纖的圓整度和/或採用“旋轉”光纖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 G.652.B規定的普通單模光纖的PMDQ通常能低於0.5ps/km1/2,這意味著STM-64系統的傳輸距離可以達到大約400km。G.652.B光纖的工作波長還可延伸到1600nm區。G.652.A和G.652.B光纖習慣統稱為G.652光纖。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包括受激布里淵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調製、互相位調製、四波混頻、光孤子傳輸等。為了增大系統的中繼距離而提高發送光功率,當光纖中傳輸的光強密度超過光纖的閾值時則會表現出非線性效應,從而限制系統容量和中繼距離的進一步增大。透過色散和光纖有效芯面積對非線性效應影響的研究,國際上開發出滿足ITU-T G.655規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利用低色散對四波混頻的抑制作用,使波分複用和密集波分複用技術得以應用,並且使光纖有可能在第四傳輸視窗1600nm區(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纖還在發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實、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問世,它們都力圖透過對光纖結構和效能的細微調整,達到與傳輸裝置的最佳組合,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為了在一根光纖上開放更多的波分複用通道,國外開發出一種稱為“全波光纖”的單模光纖,它屬於ITU-T 652.C規定的低水吸收峰單模光纖。在二氧化矽系光纖的譜損曲線上,在第二傳輸視窗1310nm區(1280nm-1325nm)和第三傳輸視窗1550nm區(1380nm-1565nm)之間的1383nm波長附近,通常有一個水吸收峰。透過新的工藝技術突破,全波光纖消除了這個水吸收峰,與普通單模光纖相比,在水峰處的衰減降低了2/3,使有用波長範圍增加了100nm,即打開了第五個傳輸視窗1400nm區(即1350nm-1450nm區),使原來分離的兩個傳輸視窗連成一個很寬的大傳輸視窗,使光纖的工作波長從1280nm延伸到1625nm。 ——為了提高光纜傳輸密度,國外開發了一種多芯光纖。據報道,一種四芯光纖的玻璃體部分呈四瓣梅花狀,塗覆層外形為圓形,其外徑與普通單芯光纖相同(見圖1a)。光纖的折射率分佈採用突變型時,光纖的平均衰減在1310nm波長上為0.375±0.01dB/km;在1550nm波長上為0.225±0.01dB/km。這種光纖的接頭採用矽棒加熱可縮套管的方法(見圖1b),其接頭損耗的平均值為 0.17dB,標準偏差為0.10dB。 2 核心網光纜 ——中國已在幹線(包括國家幹線、省內幹線和區內幹線)上全面採用光纜,其中多模光纖已被淘汰,全部採用單模光纖,包括G.652光纖和G.655光纖。G.653光纖雖然在中國曾經採用過,但今後不會再發展。G.654光纖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纖系統容量,它在中國的陸地光纜中沒有使 用過。

    ——幹線光纜中採用分立的光纖,不採用光纖帶。

    ——幹線光纜主要用於室外,在這些光纜中,曾經使用過的緊套層絞式和骨架式結構,目前已停止使用。當前中國廣泛使用的幹線光纜有松套層絞式和中心管式兩種結構,並且優先採用前者。松套層絞式光纜採用SZ絞合結構時的生產效率高,便於中間分線,同時也能使光纜取得良好的拉伸效能和衰減溫度特性,目前它已獲得廣泛採用。

    ——骨架式光纜的設計原理雖然和松套層絞式光纜相似,但是目前的實際工藝技術難以實現這一設計目標,使光纜拉伸效能難於達到規定的要求。這一點已為國內有關的光纜產品檢測所證實,為此.目前中國的幹線網已不再使用骨架式光纜。

    ——在長途線路中,由於距離長、分支少,光纜在系統中所佔費用比例相對較高。因此,幹線光纜將透過採用G.655光纖和波分複用、密集波分複用技術來擴大容量。光纜本身的基礎結構己相對成熟,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是,光纜的某些防護結構和效能仍有待開發完善。例如,全介質光纜具有眾所周知的優良防雷和防強電的效能,但它的直埋結構和防鼠效能始終不盡人意,是值得開發的課題。

    ——海底光纜所受機械力,特別是拉力的作用,往往比陸地光纜要嚴峻得多。為此,海底光纜結構適應性的研究,以及光纜加強構件蠕變問題的研究,對確保光纖光纜的安全使用都是很重要的。據報道,針對使用環境條件開發了某些實用產品,例如,8000m深海用的輕型光纜,2000m深海、有船隻拖掛危險地區用的輕鎧光纜,1500m深海、多岩石、有船隻拖掛危險地區用的單鎧光纜,400m深海、多岩石、多浪、有船隻拖掛危險地區用的單鎧光纜,200m深海、多岩石、易磨損和壓碎、有船隻拖掛危險地區用的專門鎧裝光纜,以及防鯊魚用的特殊光纜。

    ——光纖的氫損問題在海底光纜中更加引入關注。據報道,普通單鋼絲鎧裝和雙鋼絲鎧裝的光纜,經8-10年之後,在1550nm波長上可測試到0.01-0.O4dB/km的氫損。在光纜填充物中加入吸氫材料和採用金屬密封管作松套管,則沒有出現光纖的氫損現象。 3 接入網光纜 ——接入網中的光纜距離短,分支多,分插頻繁,為了增加網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纖芯數。特別是在市內管道中,由於管道內徑有限,在增加光纖芯數的同時增加光纜的光纖集裝密度、減小光纜直徑和重量,是很重要的。 ——接入網使用G.652普通單模光纖和G.652.C低水峰單模光纖。低水峰單模光纖適合於密集波分複用,目前在中國已有少量的使用。

    ——接入網用光纜中廣泛採用光纖帶型式,它可使光纜適應芯數大和光纖集裝密度高的要求,而且可以透過光纖帶整帶接續的方式提高光纜接續效率。但是,在小芯數光纜情況下,也直接採用分立的光纖。

    ——由於光纖帶光纜中光纖集裝密度增大,可能損害光纜的拉伸效能和衰減溫度特性,以及有可能損害光纖的傳輸衰減。因此,在獲得大芯數、小外徑要求的同時,光纖帶光纜還有許多課題值得研究。

    ——接入網光纜主要用於室外,目前有松套層絞式、中心管式和骨架式三種類型。雖然這些結構在國內都得到應用,但是都還需要在獲得高集裝密度、小尺寸、良好效能、便於製造、低成本和便於使用(例如便於分線和下線)等方面經受考驗。

    ——在中心管式光纜中,為了獲得更大的芯數,往往採用增大光纖帶芯數的方法,例如,採用24芯光纖帶。據報道:採用24芯光纖帶生產864芯的光纜,可以作到大於目前正式採用的1000芯骨架式光纜的集裝密度。這種24芯光纖帶由兩根12芯子帶構成,要求既要保持整帶的穩定和牢固,又要易於手工分成兩根結構獨立完整的12芯帶,便於整帶熔接。

    ——松管結構中的光纖與松管壁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據國外報道,如果採用柔軟聚氯乙烯製造的半緊套管集裝12根光纖(見圖2),管外徑為1.4mm,壁厚為0.2mm,則管子的截面積只有常規松套管的大約30%。不用中心加強構件,用螺旋絞或SZ絞方式把12根這樣的半緊套管絞合成纜芯,然後在纜芯外加上中心管式結構的護套,構成144芯光纜。這種光纜適合於在管道內用牽引方法或氣送方法安裝。 光纖入戶(FTTP),又被稱為光纖到屋(FTTH),指的是寬頻電信系統。它是基於光纖電纜並採用光電子將諸如電話三重播放、寬頻網際網路和電視等多重高檔的服務傳送給家庭或企業。 目前,在全球資訊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情況下,終端使用者對頻寬的需求依然在持續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光纖入戶(FTTH)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但是,由於FTTH涉及的環節較多,只有透過各方合作,才能夠將其推廣開來。 首先,從全球範圍看,政府是推進FTTH發展的關鍵因素。日本政府將FTTH的普及程度視為社會資訊化先程序度的標誌。

    2001年起日本開始執行e-Japan策略,其著重發展“超高速”寬頻接入方式的指導思想使得高速寬頻接入服務提供商數量急速增加。

    在2004年12月日本總務省提出了u-Japan戰略。2006年1月日本IT戰略本部又開始制訂“IT新改革戰略”,於近期特別針對寬頻網路的建設部分,提出“新一代寬頻戰略2010”,其主要目標是在日本全面發展寬頻,讓無寬頻接入的區域降為零。毋庸置疑,這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的FTTH發展。南韓這一寬頻大國也不甘落後。政府在2003年開始制定“IT839戰略規劃”,計劃逐步發展FTTH替代現有的DSL網路,最終實現u-Korea的目標。美國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寬頻接入市場之一,但在FTTH建設早期,曾遠遠落後於日本等國。但是自從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頒佈了“FTTH的接入網不必向競爭對手開放”的政策之後,FTTH發展發生了很大變化。FCC的非捆綁政策對發展FTTx的運營商具有明顯的政策性傾斜,這使得兩年時間內,美國FTTx使用者數就躍居全球第二位。 其次,運營商應與內容提供商密切合作,推出有針對性的應用,尤其是在影片方面更應該加大合作力度。例如,目前Verizon公司的FIOS資料和影片業務發展勢頭良好,該公司計劃在美國的16個州提供FIOS業務,2006年底將在FIOS網路上為600萬個家庭提供業務。其目標是在今後5年內能佔有資料市場的30%,在影片業務市場佔25%。Verizon還計劃到2006年底為300萬到400萬的住宅使用者提供FIOSTV業務。

    最後,運營商應在光纖線路敷設方面與各方開展密切的合作。日本、南韓FTTH發展模式主要以政府發展規劃為指導、運營商建設發展為主體。而在美國新興的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和市政當局,都在採用各種FTTx技術提供豐富的業務,與傳統的主體電信公司競爭,政府只是提供管制政策上的扶持。歐洲67%的FTTx工程由市政部門或電力能源公司承建,剩下的則由房地產開發商和運營商鋪設,其中僅有8%的FTTx網路由主導運營商鋪設。這些對於我們都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哥特艦隊阿瑪達》戰錘40K背景知識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