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城焉沙
-
2 # 小編虎哥
郭嘉原本山野間一名士,後來被朋友拉去做袁紹的幕僚,郭嘉看出袁紹此人毛毛躁躁,優柔寡斷,一定成不了大事,所以自己就偷偷溜掉了。幾年後又跑去曹操陣營,曹操與他聊的很是開心,於是郭嘉的謀略得以施展。不過讓人們更信服的是他的讀心術,歷史中的他像一個神人一樣,好像可以讀懂任何人,諸葛亮很厲害,但是很多人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諸葛先生身處茅廬就可定天下之事。歷史中的諸葛亮,他本可以在劉表手下,早早出山展現自己,可是他一直等到英主劉備才出山。郭嘉與諸葛亮都是拋棄眼前看本質,聰明人就是有共同特點。再說一點,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看穿三分天下的局勢。諸葛孔明甚是厲害,他讓一無所有的劉備擁有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諸葛亮做事情總是求穩,穩中求穩,這也成了眾人對他的看法。不過雖然求穩,但是並不迂腐。以至於後來用一座空城嚇退司馬懿,用一個假木頭人嚇跑了活仲達,他的功績確實很大。郭嘉沒有諸葛亮的隆中對,卻有奠定北方的“十勝十敗論”,他沒有諸葛的穩中求穩,卻有看破敵人的心智,險中求勝的不敗戰績。郭嘉在歷史上有很高的評價,被世人稱為“鬼才”,每次他的謀略,讓曹操都捏一把汗,感嘆幸虧此人不是敵人。英雄惜英雄,假如兩人在同一個時代爭霸也許會讓三國更有色彩。不幸郭嘉英年早逝,郭嘉死後,臥龍先生才被劉備請出來。也正因為這樣才給後人留下了無數遐想,對兩人的強弱各有看法。兩人在歷史上留下了宏偉的功績,很難去說誰更厲害,只能說更喜歡誰一點。小編雖然覺得郭嘉厲害,但還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欽佩。個人感覺郭嘉勝出!
-
3 # 翻山看世界
相比之下,郭嘉更牛。
郭嘉與諸葛亮之間甚至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首先,他們都是有天賦的年輕人,但他們都有驚天動地的才能,他們的思想和策略都相當成熟。
其次,他們看人都很準。當天下人都認為袁紹是明君時,郭嘉認為他是一個平庸之輩,果斷地離開了他。當每個人都認為劉備無所作為時,諸葛亮卻拜倒在他帳下。
最後,他們對各自集團的貢獻都非常大。郭佳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諸葛亮幫助劉備獲得了一個穩定的根據地,擁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格。
可惜的是郭嘉命短,要不是命短,曹操不可能在赤壁犯下那麼嚴重的錯誤。
因此在單位時間內的成就而言,郭嘉比諸葛亮更勝一籌。
-
4 # 深粵整視君
在曹操的智囊團中,郭嘉是一位年輕而又活躍的人物。郭嘉性格開朗、豪放,甚至不拘小節。陳群就曾多次向曹操訴說郭嘉行為不拘禮節,但郭嘉卻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不予計較,曹操因此而更加看重他。郭嘉才華橫溢,鋒芒外露,又不拘小節,按理來說,應該會招人忌怨。但事實卻恰好相反!這主要是因為他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與同僚能和睦相處,榮辱與共。尤其是同主帥曹操的關係相當融洽,達到了“行同騎乘,坐共幄席”的程度,被曹操視為最能交心的知己。與曹操這樣廣有權謀的人物共事,時刻存在著危險,有很多名臣謀士被曹操處死。而郭嘉同曹操的關係之所以能幾乎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一方面大概是郭嘉對於曹氏大業的重要性所決定,另一方面也是他通達圓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結果,這也是他作為傑出的謀略家所具有的另外一個側面特徵。令曹操最念念不忘的是郭嘉的忠誠和才幹,因為自從棄袁投曹以來,郭嘉一直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可謂有目共睹。曹操追念痛惜郭奉孝,總是不能忘懷。
曹操每次出征,郭嘉幾乎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與曹操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並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因此,曹操一直對他的忠賢、忠良銘記在心,說他為人忠厚誠懇,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奉事上級的心竟是這樣,怎能使人忘掉他啊!而郭嘉的智謀、才能,也令曹操非常欣賞。曹操稱郭嘉“算無遺策”,每當有重大決策事宜,能臨敵隨機應變。曹操的決策還未作出,郭嘉往往已經謀劃成熟。在平定天下的大業中,郭嘉參與謀略的功績很高。又說郭嘉對於人事時勢兵事的看法,遠遠超過一般人。能令曹操這位不同尋常的政治家讚歎不絕,更可見郭嘉智謀實在卓絕不凡。郭嘉的忠與能,不但令曹操欽服,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時代,英雄謀士輩出,其中郭奉孝,這位曹操帳下最年輕的智者,同時也是最詭奇的謀士。在郭嘉追隨曹操十一年的戎馬生涯中,他為曹操東征西討貢獻了相當多的謀略,透過這些謀略我們雖然無法肯定他是否飽讀兵書,但我們能肯定的是,他所貢獻的計策,每一條都出人意外,每一條都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危險,每一條都取決於敵手的心理狀態是否嚴格遵循他的排程。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郭嘉作為曹操帳下最年輕的謀士,他盡心竭力為曹操運籌帷幄十一載,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為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郭嘉年輕有為,不但具有棄暗投明的智慧,而且可以縱覽天下形勢,知己知彼,有預見事態發展之神機妙算,可以說是算無遺策。他不僅善於利用矛盾牽制打擊敵人,胸有奇謀妙策,而且高屋建瓴,目光深邃,具有高超的戰略意識。郭嘉不僅僅是東漢末年曹操麾下的著名謀士,而且也以他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所顯露的高超藝術,在歷史智慧寶庫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反觀諸葛亮六出祁山因種種原因止步無功而返,反倒是蜀國內政井井有條由此可見諸葛亮本身政治才能高於自己的軍事才能,而軍事才能體現在大規模戰略方針部署宏觀上穩紮穩打並不擅長領兵打仗,就軍事而言是一名合格的國防部長兼軍委主席而不是真正要帶兵打仗的將軍由此可見就軍事而言郭奉孝在孔明之上!
-
5 # 花武昌魚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這種說法。或許是民間為了抬高郭嘉而傳的說法。
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我想也沒必要作比較因為諸葛亮已經欽定了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是智絕,草船借箭、借東風,八陣圖困陸遜,空城彈琴退仲達,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郭嘉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也正是因為這個巧合,才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傳聞。 先說郭嘉,曹操196年迎漢獻帝,郭嘉同年進入曹操賬下,隨後曹操開始進入強盛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郭嘉展現才能,給曹操定下了統一北方的戰略佈局,並在好幾場大戰中,揣摩對方心理,屢次力排眾議改變曹操軍事佈局,為曹操的北方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郭嘉的戰略非常明確,曹操以天子為後盾,掃清北方諸強,然後一鼓作氣攻下南方,南方當時並沒有太強大的勢力,按照當時的形式來看,郭嘉的戰略是非常明智的,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遺憾的是郭嘉幫助曹操掃清北方期間病逝,曹操對南作戰接連失利,不可謂是損失。
再說諸葛亮,207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當時劉備一個地盤都沒有,唯一有用的就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諸葛亮則弄出了一個至今被廣為傳頌的“隆中對”,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強盛,不可與之爭鋒,聯合東吳,向西南方向發展,如成功,則可三分天下。
可見,諸葛亮有極高的“大布局”眼光,在戰略佈局上是有想法的。曹操強勢,不跟他打,東吳這邊之前也經歷了一些小戰鬥,而且孫家腳跟站穩了,有威望,戰鬥力也強,也不跟他打。那就只能去西南了,那地方沒怎麼打過仗,戰鬥力不強,就它了。制定方針後,一統西南蜀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坐鎮成都,才在很短的時間內,平衡了劉備集團的各方勢力,可見,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郭嘉和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極具戰略目光的“大布局人才”,由此看出,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制定最高方針的人,這一點兩人是相同的。但兩人也是有區別的,郭嘉更偏向于軍事,而諸葛亮更偏向於政治。
-
6 # 鹹魚談歷史
諸葛亮勝郭嘉。僅憑曹操在赤壁的一句話就斷定郭嘉謀略勝諸葛亮是不切合實際的,郭嘉早逝,所以可以有無限的可能。但根據歷史來蓋棺定論,諸葛亮更勝一籌。
郭嘉來自實力雄厚的魏國,相比諸葛亮,他更愛出奇謀,以奇致勝。他敢以奇致勝,是因為他有這個資本。
諸葛亮來自根基薄弱的蜀國,相比郭嘉,他更是穩中求勝,不打沒有準備的仗。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出山時,劉備一無所有,可他還沒有出山多久,就立下了大功,為三國鼎立做好了良好的基礎。
相比之下,曹操集團謀士眾多,所以曹魏集團取得的成功並不能歸功於郭嘉;但是蜀漢政權確實諸葛亮實打實拿下來的;因此諸葛亮更勝一籌。
-
7 # 細說簡史
三國英雄集聚,能力各有短長,後世任評說。《三國演義》中的大預言家水鏡先生曾向劉備推薦臥龍和鳳雛的時候,用了這樣一句話,臥龍與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兼而得之可託天下。我認為從各方面來看諸葛亮的謀略更勝一籌。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話說諸葛亮
1、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他也是一個很神的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同時,我覺得他還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致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粹、死而後已”。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2、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諸葛亮的非凡之智、濟世之才、忠誠之心、報國之情,為世人所仰慕,為後人所讚頌,成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閃爍著他的才華和智慧的不朽之作《隆中對》、《出師表》,是出自肺腑的、感人的深情篇章,一直在歷史的風中不停地奏鳴,在思想的時空中久久迴盪。千百年來,以至於歷代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市井百姓,都對他是一番深情,褒揚備至,賦予了無數動人的傳說,作下了無數讚美的詩篇。
3、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諸葛精神永存,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永遠展現出聖潔的光輝。諸葛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為了蜀國的大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這種付出真的有價值嗎?如果說,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和執著感動了諸葛亮,使諸葛亮效力於他,這尚且是情理之中,況且劉備畢竟也是一代明君,運用賢才,有膽有謀,諸葛亮效力於他,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負。他們這一絕配的搭檔,創下了“火燒赤壁”、“佔領荊州” 等不朽的功績,建立了蜀國的江山。我想這些,與劉備和諸葛亮的才能、謀略是分不開的。然而,劉備和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終卻葬送在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手中。
第一鬼才郭嘉1、郭嘉本是袁本初帳下謀士,但他看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毅然選擇離開,離開袁紹後郭嘉投奔了曹操。郭嘉幫助曹操消滅了呂布,打敗了袁紹,平定了烏桓,協助曹操統一了北方,為以後三國統一打下了堅定的基礎。郭嘉在識人方面也有精準的看法,郭嘉對曹操講,高順是一個難得的治軍人才,治軍嚴謹,胸懷韜略,是難得的人才。不過可惜高順最後沒有歸降曹操,如果歸降肯定能做一番大事業。而且郭嘉還精準的預測到孫策會被刺客刺殺,郭嘉對人心性格有著精準的把握。
2、曹操抗衡袁紹時,袁紹太強,曹操心裡沒底,郭嘉給曹操列出了“十勝十敗論”。透徹的剖析了當時的局勢,給曹軍打了一陣強心針。並給曹操擬定了遠期作戰目標,幫助曹操順利的統一了北方。就連毛主席曾高度評價郭嘉說:郭嘉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3、曹操與袁紹交戰時,江東孫策欲偷襲取曹操的老家許昌,致曹操於死地。曹操深感恐懼,郭嘉勸道:“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不久,孫策果然被刺殺。曹操於下邳圍攻呂布時,久攻不下,正欲放棄,郭嘉建議道:“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沒多久便擒住了呂布。
4、此後勸曹操遠征烏桓,烏桓首領戰死,袁氏兄弟最後投奔公孫康。此時的郭嘉病入膏肓,等曹操大軍歸來,郭嘉已死多日,留給曹操一個錦囊,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書信所後,沒有急攻公孫康,成功讓公孫康斬殺二袁人頭並投降,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便佔據遼東。這就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郭嘉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亂世完人,華夏脊樑幾千年來的中國,正是有著一個又一個像諸葛亮這樣“不自量力”的人義無返顧的努力與付出,華人的精神才沒有垮掉,華人的良知才沒有泯滅掉,我華夏的聲威文教才得以傳承至今並澤被四方。他使我們懂得: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華人的脊樑!
每每想起那段混亂不堪的歷史,想起中華大地上歷時數百年、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東漢末年和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的中間有個蜀國存在過,有個諸葛亮存在過,就倍覺溫暖,諸葛亮並非我最愛,但是他卻是我心中最完美的那一個。
-
8 # 尚拙齋主
流雲影視hhs回答:
如果是論大的謀略方面,當然是郭嘉更勝諸葛亮一籌。諸葛亮不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也有不少出彩的事蹟。而郭嘉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的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毛澤東: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
9 # 上國史鑑
引言
雖然天數三分定,
妙算神機亦可圖。
若是當時存奉孝,
難容西蜀與東吳。
————《三國演義》
個人覺得郭嘉相對更勝一籌。
“鬼才”郭奉孝郭嘉,字奉孝,東漢潁川人,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水鏡先生可是當時的大拿。
年輕時候的郭嘉就已經早早看出漢末天下大亂,21歲是投入袁紹麾下,但是袁紹這個人喜歡謀劃而不果斷,知人而不善用,於是郭嘉離開袁紹,閒賦在家。
時隔幾年,曹操麾下謀士戲志才去世,在荀彧的引薦下,郭嘉和曹操見面,兩人相談甚歡,郭嘉離開的時候,曹操驚呼:這就是我需要的人才!郭嘉也說:這就是我需要輔佐的明君。
此後,郭嘉便一直擔任曹操麾下的謀士,並且,在曹操眾多的謀士中,只有郭嘉對曹操比較瞭解,兩個人親密無間,形同車,坐同席。郭嘉作為一名謀士,也有常人不能理解的行為處事,但是曹操並沒有因為這個就討厭他,反而在連年征戰中,曹操一直將他帶在身邊,隨時請教軍事方面的問題。在曹操的眼裡,郭嘉就是統一的希望。
《十勝十敗》論郭嘉在曹操麾下,幫助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勝十敗》論。
所謂“十勝”就是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
郭嘉提出的這“十勝”包含了政治、法令、思想、軍事等方面,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對“鬼才”的評價我們先來看看一直陪在曹操身邊,曹操的評價:平定天下,謀功為高!可以看出曹操對郭嘉的重視程度!
《三國演義》中對郭嘉的評價也是很高: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對郭嘉的離世隱隱有一種嘆息!
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對郭嘉的評價也是極高: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一家之言我為什麼喜歡郭嘉,對我來說郭嘉可能是活生生的天才之人,而諸葛亮在各種小說和演繹中漸漸被神化。郭嘉在世幫助曹操南征北戰,勝率非常之高,郭嘉逝世之後,曹操對外征戰的勝率屈指可數,因此,對於郭嘉在軍事上的謀略,我認為郭嘉比諸葛亮更勝一籌。可憐,天妒英才,年僅38歲就在征戰途中染病身亡。
倘若郭嘉不死,或許能和諸葛亮來一次正面交鋒,大家猜一下,魏和蜀誰更勝一籌呢?
-
10 # 路遙lgy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當著眾臣的面嘆曰:“若奉孝在,孤安能至此”。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性。
郭嘉,字奉孝,投靠曹操後,使曹操如虎添翼。郭嘉首先建議曹操消滅呂布,佈局東邊的安定。打呂布時,曹操久攻不下,郭嘉建議用水淹城,終於俘虜呂布。並安撫臧霸。使得東邊有了戰略支撐。
郭嘉建議曹操把劉備囚禁起來,他很清楚劉備不是一般的人物,結果劉備脫離曹操,打算與袁紹聯合。郭嘉建議曹操,先打擊劉備,劉備兵敗逃亡袁紹那裡。
官渡之戰,郭嘉的“十勝論”使曹操奠定了信心,袁紹被打敗。並神一般的預測,孫策不久將死。袁紹病亡,郭嘉建議曹操“隔岸觀火”,靜觀袁氏兄弟內亂。
果然袁氏兄弟搞內訌,曹操趁機打敗袁譚。袁熙,袁尚逃亡烏桓。在攻打烏桓問題上,大家都不支援曹操,只有郭嘉分析,必須要儘快打烏桓。因為袁氏與公孫度聯盟,會導致他新得的河北,青州一帶不安全。
而且郭嘉也很正確的分析了,劉表不信任劉備,不會聽劉備的意見,背後襲擊許都,這是曹操最擔心的事。
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很快收復烏桓。然而這一年,公元207年,國家病逝。也是這一年,諸葛亮出山加入了劉備的公司。於是就有人說,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這種說法是沒有什麼依據的。
諸葛亮以《隆中對》的戰略,為劉備建立蜀漢基業,立下豐功偉績。以《出師表》為終身奮鬥之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一生的寫照。
郭嘉與諸葛亮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當中,他們都是治世的謀臣。郭嘉的謀略為曹操奠定北方起到了大的作用。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為劉備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所以說,談不上誰更勝一籌。
只能說,郭嘉比諸葛亮年齡大十幾歲,曹操創業期時,他遇到了好的時機。諸葛亮也同樣遇到了劉備的創業期,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兩個只是在不同的舞臺上,唱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沒有高下之分。
-
11 # 臨石觀海
諸葛亮和郭嘉誰的謀略誰更勝一籌?
這兩位不是同一型別的選手,無法比較,諸葛亮以略蓋世,郭嘉以謀稱雄,兩者各有所長,都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
我們先來說諸葛亮
諸葛亮早年隱居南陽,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志向遠大。之後受劉備三顧,出山輔助。獻隆中對,以三分天下的戰略佈局為劉備制定發展方向。這裡可見諸葛亮具有極強的戰略眼光,後來劉備的發展也印證了他隆中對策略的正確性,堪稱具有上帝視角的大才。
赤壁之戰前入吳聯孫抗曹也體現了他的外交能力,之後總領內務及後勤保障,使劉備在外行軍打仗沒有後顧之憂。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三國志》入蜀後擔任丞相,更是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制定蜀漢法律《蜀科》,發展生產,使蜀漢國力穩步上升。之後更是受劉備託孤,盡力輔佐後主劉禪,最後為了光復漢室,維護國內穩定,知難而上,多次北伐曹魏,最終隕落五丈原,讓人感慨。
再來說下郭嘉
郭嘉是曹操手下的一位頂級謀士,智計百出,算無遺策,而他的洞察人心,料敵先機的能力堪稱絕頂,擁有“讀心術”這種超能力。
他見袁紹,一眼就看出這個人好謀無決,成不了大事,便揚長而去。他看劉備,就知道此人心懷大志,不甘久居人下,是心腹大患。而當孫策橫行江東,勢不可擋的時候,他料定此人必死於匹夫之手。
而事實無一證明他的獨具慧眼,料事如神。而郭嘉的英年早逝也是曹操集團極大的損失。
所以諸葛亮是統籌全域性,發展國力的棟樑,諸葛亮之於劉備,如荀彧之於曹操。而郭嘉則是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奇才,郭嘉之於曹操,如法正之於劉備。
曹操赤壁之戰後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嘆道:“法孝直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危傾矣。”,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諸葛亮與郭嘉他們兩人不是同一個專業,各有偏重。因此無法比較他們兩個誰更勝一籌。
總結:諸葛亮與郭嘉都是三國時期各自陣營的精英,諸葛亮輔佐後主,管理國家,不遺餘力,為人臣典範,而郭嘉也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
12 # 晴空莽莽
從上中學至今,《三國演義》翻了四五遍,僅憑我的印象來說一說。
我認為,在謀略上,郭嘉更勝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在《三國演義》的前三分之一展現得淋漓盡致1、起先郭嘉被同族郭圖引薦給袁紹,在短短的時間裡便發覺袁紹非明主“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憑藉四世三公的名聲地位可以聚集大量人才,但不能知人善用,所以棄袁紹投曹操。
2、與袁紹尚未決戰,趁袁紹攻打公孫瓚,郭嘉勸曹操先行解決後患之憂,先打呂布劉備,一鼓作氣,最終生擒呂布、關羽,打敗劉備。
3、官渡大戰前,曹操袁紹其實實力懸殊,為鼓舞士氣,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其中涉及的兵法韜略非常全面。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4、袁紹死後,曹營將領希望斬草除根,郭嘉提出,放出訊息假裝南下攻打劉表,待二袁內槓,再殺個回馬槍,一鍋端了。事實證明,袁紹的兒子真的內槓自相殘殺,曹軍省時省力完勝。
5、曹操遠征烏桓,國家提出“閃電戰”的戰略,建議曹操輕車簡從,出其不意,直指單于王庭,大敗烏桓。
我認為郭嘉善於謀略,尤其擅長戰場分析,抓住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構思計謀,往往是出奇制勝,出人意料,不愧“鬼才”之名。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就是這麼巧合,在郭嘉病逝的那一年,諸葛亮正式出山。
初出茅廬的那段時間,諸葛亮確實智計百出,但不能否認的是劉備陣營這段時間也是在東北西走,無容身之地,暫時依靠劉表。直到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舌戰群儒,遊說東吳,才開始在世人面前展現才華。赤壁大戰之後才有了荊州之地。
看三國,私以為諸葛亮更適合內政民生治理,如同曹營的荀彧。諸葛亮所展現的謀略在三國後期才有比較大的體現,尤其是收服南中七擒孟獲,幾次北伐,稱得上是用兵入神,不過總覺得過於謹慎,輕易不敢冒險。
唯一一次冒險的舉動就是“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也證明了諸葛亮的性格謹慎,謹慎有謹慎的好處,但也被容易猜透了想法,予以反擊。北伐多次失敗其中的原因也在於司馬懿十分了解諸葛亮,所以可以棋逢對手,但蜀漢拖不起,所以失敗。
郭嘉謀略更勝一籌,還在於曹營人才輩出曹營人才濟濟,郭嘉可以專心謀略計劃,而劉備陣營人才稀少,缺乏謀士以及各種內政人才,諸葛亮身兼數職,事必躬親,總有顧及不到之處。
回覆列表
郭嘉被稱為鬼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最最關鍵的是都是些高手,能吏干將對他有絕對正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