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水荒灣
-
2 # 茶胖子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意思是世間真的兩全其美的方法嗎?既不辜負如來,又不辜負你。此詩句採用了抒情的手法寫出了作者的無奈,寫出了作者對愛情的嚮往以及對信仰的忠誠,信仰與愛情之間到底要怎麼選,難以抉擇,一方面是自己的信仰,一方面是自己所愛的人,選擇信仰就得放棄愛情,選擇愛情就要放棄信仰,難以抉擇間寫出了此佳句。
此詩據說是一喇所寫,全詩如下: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註釋:經常擔心動情會毀了我的修行,入山修行又怕從此離開我所愛的人,世間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不影響修行又能不辜負自己所愛的人。
-
3 # 眾妙之門123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Mustang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最後兩句:世上那有兩全齊美的方法,可以不負如來(修行),又不負背棄你(我的情人)。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即不背棄自己的信仰,又可以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呢?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如來即信仰,卿即修行中的慾望。佛家講戒欲即慾望。人生中有何嘗不是要經受各種誘惑,經歷各種磨難,才能夠有所收穫。
對於我們凡人,在經營事業,負重前行的時侯,適當關愛一下我們的家人,朋友兩相兼顧,也不是不可以。
-
4 # 炎戌先生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倉央嘉措,所著。
詩的意思是說世間上哪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修成正果,又可以抱得美人歸。
要想理解這兩句詩的本意,還必須先了解作者倉央嘉措的故事。
倉央嘉措天生多情,在出生之後到15歲之間,都生活在一個,人到成年之後要結婚生子的認知社會之中。15歲以後突然被告知自己是活佛,不可以結婚生子了,所以對待之前相戀的姑娘,很是難辦。
15歲之後被接到了布達拉宮之中,並且未來還要接替法王之位,走修行的道路。
可是倉央嘉措塵緣未了,在這個兩難之時,做出了這首詩,感嘆情義難兩全之痛苦。也就是您剛開始問的那兩句詩“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卿”是“她”的意思,代表那個心愛的姑娘。
其實對於每個修佛的人來說,總會面臨很多困境,當然這也是你修成正果所必經之路,只有把煩人的因緣全部修明白了,放下了,才會真正的成正果。
-
5 # 散落君
如來,代表著理想,代表著信念,代表著事業。卿,代表著情感,代表著慾望,代表著愛情。
事業愛情雙豐收,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美夢人人愛做。但現實,卻告訴普通人,這兩個要取捨。
你選擇了兩手搬磚,就沒有手去拿鮮花;你選擇了鮮花,就搬不了磚。
你要實現你的理想,就要剋制你的慾望;你要堅守你的信念,就要學會約束自己的情感。
人世間,就是兩難。要想都實現,很難。所以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6 # syt111
青山冷月,萬物迷離,我站在遙遠的江海一端想念當年,當年那位世間最美的情郎,當年那個雪域的王,他這一生撲朔迷離,成了人們心中的一個傳奇。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多美的一個句子,卻道盡了人世的無奈,他不願辜負佛祖,也不願辜負那個心愛之人,可世間事總是如此令人兩難,我們被回憶的河流深深淹沒,感受著倉央嘉措詩詞中的悲涼與感傷。
倉央嘉措這一生,是一冊我們永遠無法讀懂的經文,他原本只是一個清貧的孩童而已,倘若命運沒有那麼刻薄,或許他只願執著心愛姑娘的手一起浪跡天涯,看著雲海浮沉花開花落,聽著溪水歌唱,看著蝴蝶飛舞,他不必接受眾生朝拜,將自己永久地束縛起來。
他曾於紅塵之上俯視眾生,為世人度化,可他又放不下心中的浪漫情懷,割捨不下世俗的情愛,如此這般纏綿的思緒,他怎可做那個一心向佛的男子?曾經有多少人為了尋找他的蹤跡,跋涉千里,你可知曉,倉央嘉措一直都在,他未曾離開過任何人,他的魂魄化作世間的每一株草木,融入人間的每一條江河,他的氣息一直都圍繞著這片凡塵大地,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便能尋找到他的身影。
流年漸漸逝去,許多事情都已經在腦海中化作模糊的影子,或許當年關於倉央嘉措的那一切早已被人們遺忘,可是他流傳下來的詩句,我們卻一直刻骨銘心,那是屬於他一生的情緣。我們應該相信世間的一草一木都有情緣,佛渡眾生,眾生皆是佛,包括我們不曾留意過的山石花草,它們都有自己的佛緣。
倉央嘉措亦是萬物之中的一粒塵埃,但他不是普通的一粒塵埃,他曾感動眾生,柔軟了無數顆千瘡百孔的心。每一天都有人為了他不辭辛苦遠去千里,只為他點燃一盞青燈,重重朝拜。我們也曾固執地相信,或許只有如此才能換得前世的那個回眸,或許每一個擦肩而過都是為了來生的相逢。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我們在前世種下的因紛紛幻化作今日的果,而倉央嘉措的今生是誰,沒有人知道,他已隨著煙雲聚散時化作漫漫無盡的塵土,仿若這世間的離合聚散,就此揮手別過,再不相見。
人生大夢一場,我們同無數的人道別,在這淺色流年裡,我再沒有心思將誰反覆惦記,因為世間一切終將消散,而我只記得倉央嘉措的那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
7 # 雨林中漫步的青蛙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要理解此詩歌的意思,就得了解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生平。
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的一戶農奴家庭。在康熙三十六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立為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出生紅教家庭,紅教僧侶並不禁止娶妻生子。倉央嘉措在立為六世達賴喇嘛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納蘭容若,他與納蘭容若終日相伴,耕作放牧,恩愛至深,居於布達拉宮後,黃教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在獨掌大權的第巴面前只能作為傀儡的存在。倉央嘉措政治上受人擺佈,生活上遭到禁錮,內心抑鬱,思念著納蘭容若,但又無力抗爭,更尋不到能夠雙全的存在。“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跟自己發出疑問,更是在向心上人述說。一入深宮,便已辜負,世間哪有兩全齊美的事情,但用情至深的倉央嘉措,註定無法割捨離。就像他說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世間諸物可解,唯情難解。倉央嘉措走不出清規戒律修行的脫俗,也走不出與意中人情愛的紅塵勘破,他的一生不負已負。
後來的傳記中,倉央嘉措禁不了對意中人的思念,便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後來被護教的鐵棒喇嘛發現,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還派人把倉央嘉措的情人驅逐出拉薩(一說處死)。
倉央嘉措在康熙四十五年由於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牽連,在押解京城的途中圓寂。“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在現實中,倉央嘉措卻擋不了襲向愛人的風雨,更無法收取愛人的此生。更多的是“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第九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的無奈與悲傷。
-
8 # 誠摯人生為夢啟航
文丨李怡
世間上哪有兩全齊美的辦法,即不辜負如來也不辜負她。
還記得至尊寶的那個轉身嗎?正所謂我不帶金箍如何救你,戴了金箍如何愛你。
原句出處該句出自西藏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歌《不負如來不負卿》。他的詩歌有他獨特的詩風,常常突破道德和宗教文化的束縛,大膽展現人的內心感受和理想;他的詩歌內容常常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不負如來不負卿》原本是藏文,後被人翻譯成漢語。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不負如來不負卿》作者: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靜時休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在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生死,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山頭Mustang性難馴,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動了情則負瞭如來(修行),不動情就負了她(愛情)。現代也常常這句詩詞來表達“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生活背景據說在倉映嘉措在入選達賴之前,有一位和他情意相投的意中人。但在他進入布達拉宮後依然十分思念他這位意中人,有一天在他與之偷偷相會的時候被喇嘛發現,便將他的這位意中人處死了。《不負如來不負卿》應該就是對他自己內向感受的旁白吧。
《大話西遊》的結尾城牆上的至尊寶對紫霞說:“你看那個人,好奇怪喲,想一條狗。”這條狗就是放棄了愛情,選擇修行的至尊寶自己。
《大話西遊》初看搞笑,逗比。在看都會事先準備好紙巾。真的應了那句“初聞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意中人。”
愛一個需要理由嗎?
不需要嗎?需要嗎?
倉映嘉措做為上層的犧牲品,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薩街頭他是她最美的情郎。
小結
選“如來”還是“卿”?在面對兩種狀態時往往理性會站絕對的優勢,但人的靈魂往往又被感性驅逐著,這就是人生。愛給與的是對對方的信任和不朽的靈魂,無關年月,無關衰老,彼此靈魂的寄託,不是軀殼的寄託。成就一方,放棄一方,或許這應該就是人生最好的選擇吧,學會放寬心態做一個智者吧。
-
9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意思是:世間哪裡有讓你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不辜負如來,又不辜負她。
這句詩詞的出處:此詩後面兩句被認為是經典中的經典,但實際上此詩只有前面兩句是倉央嘉措所做,後兩句為曾緘所加。(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拓展資料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又是一部由謝國琴寫的關於倉央嘉措的傳記,是對倉央嘉措人生和詩作的理解。該書講述了倉央嘉措傳奇的一生,透過對倉央嘉措的相關史料和其詩作的分析,探索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重塑倉央嘉措形象。
-
10 # 精衛填
這是西藏“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名句。
倉央嘉措,自幼以轉身靈童迎養入宮,奉為達賴六世。南懷瑾先生《金粟軒詩話》中提到“然其才華智慧,尤為歷世達賴之冠,故其行徑亦大有異於眾人。曾因私出後宮,微服夜遊拉薩酒家,結識一當壚女子,兩情繾綣。”我們雖然不知道這詩中的“卿”到底是不是這個女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倉央嘉措是有風流韻事的。再有曾緘《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略傳》中有記“倉央嘉措既長,儀容瑋異,神采秀髮,賦性通脫,雖屢僧王之位不事戒持,雅好狎邪,鍾情少艾,後宮秘苑,時具幽歡,又易服微行,獵豔於拉薩城內。”那麼為什麼他作為僧王卻不好好遵循戒律呢,這又要說到當時的時政。倉央嘉措父曰吉祥持教,母曰自在天女,他出生的時候,五世達賴阿旺羅桑脫緇未久,那時第巴桑結專政,隱藏了阿旺羅桑之喪,就陰奉倉央嘉措為六世。所以,他這個達賴六世其實算是偽立的。所以他才會比別人又多了一份不羈,因為他並不想要這個位置。他的出生決定了他不可縱情恣欲,但是他風流倜儻的性格和經歷又讓他無所諱飾,就是這兩者的抵撞,使得他英年早逝。當然這又是後話。由此可見,因為身份和心靈產生了分歧,所以他希望世上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面不辜負了佛祖,一方面不辜負了愛人,所以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甚有曰其淫亂為遊戲三昧,謂倉央嘉措非女人伴宿,夜不成寐,而戒體清淨,於彼女曾無染也”。
-
11 # 索朗格息
倉央佳措的詩,一個活佛,15歲被認定。十幾年後就走了,這首詩先讚歎情人非常人,輕輪迴。又說明輪迴因緣。再說心意不穩定,最後說明只有一種出離的方法對得起自他。
讀這些詩,意境和人的水平有關。
有些人看到了出家人寫什麼情詩,這些人重禮教,教條主義。
有些人看到了出家人在情詩裡說雙全法,這些人重思想。圍繞這兩種人談論一直沒斷過。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Mustang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
12 # 偶遇小故事
人生在世,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一個人既能修的正法又不放下過去種種執念!
這句話讓我想起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人生總是在不斷的失去和得到中前行,只有放下執念,坦然接受!
-
13 # 天天歸零
謝邀。其大意為:世間並無完美雙全之事與方法,好比:“熊掌魚翅兩者不可同時兼得“ ;又好比 :“自古忠孝兩難全”; 而一個修行者,除了明瞭以上道理外,亦了悟人生無常,已知若要顧全世間種種,就難以圓滿佛法,須舍卻小我成大我,追求佛法,方不負如來與眾卿(眾生)之大愛精神。供考之,謝謝!
-
14 # 自覺者聯盟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所以,聖人可以有所借出,而不能有所虧欠。領悟了“道的本質”就會專注於有益的付出,沒有領悟“道的本質”就會專注於獲得的收益。天道並無偏愛,只不過是被那些妥善的、完善的、具足的人掌握。
《道德經》中,“德”可以理解為“道的本質”,“善”可以有兩種解釋:一、妥善的,完備的;二、善於、擅長。
怎麼能有萬全法呢?領悟道的本質,立足於創造價值而不是獲取收益。
回覆列表
這是倉央嘉措最有名的一首詩: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還有一首: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一邊是在世俗的壓力下,必須成為自己並不願成為的,萬人敬仰的達賴喇嘛;一邊是必須因此與自己心愛的人兒分離。兩個必須,一種選擇!這種撕心裂肺的痛,箇中滋味只有局內人能體會。
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來解釋已顯蒼白;而用“世間哪有揚州鶴”來等同則更為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