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蔥油餅不帶蔥

    蔥薑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做飯常備的一些調味品,如果沒有它們的話,做出來的菜就會平淡無味,所以在做飯的時候老一輩總是很講究這個蔥薑蒜到底應該怎麼放才最出味兒,特別是像湖南那邊,很多生活在農村的農民都會在自家的地裡種上一些蒜,只要是炒肉菜,就離不開蒜,特別是煮魚的時候,更要放蒜,還要放多一點才更香。可是,在農村有些地方卻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魚不相蒜”,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煮魚的時候不能放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

    首先,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煮魚的時候不放大蒜,這個我覺得完全是看個人的喜好,畢竟大蒜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調味料,當然了對於有些地區人口味屬於清淡的話,而且講究吃魚的新鮮,所以放蒜會破壞魚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所以就有了“魚不相蒜”的說法,比如杭州的醋溜魚講究的是汁里加醋,但不宜過多,同時醬油也少量,汁要少,不要油,所以這句話對於一些固定的地區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是紅燒魚的話,那麼大蒜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我經常看到廣東省地區經常有些人就算是紅燒魚也不放辣椒和大蒜。

    其次,有可能是吃不慣,且有遺傳,某些人吃不慣大蒜,總覺得吃了後口裡不舒服,不僅如此,就連大蔥、韭菜、藠頭等常見的百合科蔥屬類相菜都不吃,所以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這個完全是要根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口味以及不同的地域來決定。其實,在我看來,我還是挺喜歡放蒜、姜的,可以去除魚腥味,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口味了。說起魚和蒜相結合的最好的一道菜品那就是蒜爆魚,這道菜蒜香濃郁,魚肉鮮美嫩滑爽口,因為主要食材是鯉魚,魚腥味比較重,正好利用大蒜的味道遮蓋住了魚的腥味,還突出了魚的口感。

    綜上所述,“魚不相蒜”的說法,只是在不同地域人們形成的不同飲食風俗習慣所導致的,南方吃魚講究的是清蒸、乾燒、糖醋,或汆湯的做法為主,自然就不會放蒜了。清蒸這些不要放蒜,水煮魚這些是一定要的,求不同地區說法。其實,做菜的另外一個要求就是用心,將自己的真心傾注在菜品中,做出來的菜才是有靈魂的,吃起來的口感也絕對不會差。所以朋友們如果你喜歡做飯的話,一定要關注我們啊!歡迎點贊和轉發,感謝!

  • 2 # 茗風242

    炸魚的時候放蒜和辣椒還是可以的,因為魚帶有腥味,大蒜裡含有揮發的硫化物,久煮氧化後散發出一種類似臭雞蛋的味道,魚本來就很腥,加上這種味道,氣味應該很難接受吧。但烹炸臭鱖魚的時候,也放蔥薑蒜熗鍋的,各地有各種吃法。不能一概而論。類似雲貴地區不洗還帶糞便的滿肚子的牛羊下水,稱之牛羊癟。還有海南腐爛發酸臭的魚茶等。即便是臭豆腐,榴蓮也各有所愛不是?

  • 3 # 自然生活烹飪

    “魚不相蒜”的意思就是做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大蒜的味道會把魚肉的鮮美蓋住,尤其是蒸魚的時候,最好不要放太多的調料味,還是原汁原味的比較鮮美。

    “魚不相蒜”這裡面相字的意思就是放,也就是蒸魚的時候不放蒜,什麼樣的菜品需要什麼樣的配菜和佐料基本上都按照當地的傳統飲食習慣進行,蒸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放薑絲,為了去魚的腥味。

    但凡事無絕對,這還要看個人的飲食習慣,比如有些人喜歡花椒味道,不管做什麼菜都要放花椒熗鍋,可能有些人就吃不習慣了。

    而現代人對於飲食除了注重口感之外,對於食物的營養成分也非常重視,雖然老話說“魚不相蒜”,但是為了口感和營養也可以在蘸料裡面放上一點蒜蓉和香菜。其實“魚不相蒜”這樣的說話只有在農村還流傳著,對於食物的烹飪方法都是廚師在不斷的調味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在過去農村物質生活不是很好,一年也吃不上幾次魚,所以吃魚就是吃個魚味,沒有任何的講究,可是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卻不相同,更多的人追求魚的口感是鮮而不腥、肥而不膩,所以做魚蘸料的時候也會放一點蒜去腥。

  • 4 # 普濟

    做飯這門手藝,主要三個渠道往下傳承:

    師承。師傅教的;家傳。長輩教的;自學。自己摸索。

    其中的師傅帶徒弟,大多數是規矩的。但有少數,師傅的底子不硬氣,知識不全面,憑著某一點長處帶徒弟,就不一定能帶的好,搞不好說不出這個道理,因為本人就不大懂得。家長口傳身授,注重的實際操作,基本理論欠缺,也不一定能說出這個道理。至於自學成才,更是從某個菜式鑽研,談不上基本知識,更不知道這個道理了。

    但是有一點,飯店老師傅做菜,家裡老人做菜,不管他知道不知道,只要是做老派菜式,講究食材本味,都會秉持“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因為在過去經歷中,吃過虧,有了經驗。新菜款式就不大講究了,尤其是現在創新菜,不講什麼規矩,偏就要做出沒有過的菜味,靠新奇特怪招徠顧客。

    魯菜的“五味調和”的奧妙就在這裡。“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算是魯菜的基本原則之一吧。複合香味的菜式不受此限制。

  • 5 # 彥四葉讀書道

    蒜,性溫味辛辣。《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癰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

    魚,我們常吃的魚主要分為淡水魚和鹹水魚(海魚)。淡水魚主要吃其鮮美、清甜、滑嫩;鹹水魚則做法非常多,可吃其本味鮮美,也可有非常多的花樣吃法。

    因為蒜的薰烈,辛辣,氣味濃,常常會掩蓋掉魚本身的鮮美、清甜之味。所以在以清淡為主的做法中不建議放蒜。如南方喜歡吃清蒸魚就不會放蒜,蘇杭的糖醋魚也一般不放蒜,上海醉魚以花雕酒入味加蒜就會變味,還有潮汕非常有名的打冷做法。下面圖片列舉幾道不放蒜的魚類菜餚:

    但是“魚也相蒜”的,魚在有蒜的調味下,可以有非常多的美味吃法。如石鍋焗海魚、蒜香魚、烤魚等等,都是一定要放蒜的經典美味。下面圖片也列舉幾道放蒜的魚類佳餚:

    △蒜香魚扒:好吃,有蒜醃製,油炸做法,特別香脆!

    因此,魚想不想“相蒜”,全看掌廚人選的是什麼魚,想做成什麼菜餚,用什麼烹調方法。

    晚上回答這題是個錯誤,看餓了咕咕~~~

  • 6 # 佘小廚

    老黃曆是時候改了!

    魚不相蒜?其實這不是整句的,完整版的是“魚不蒜,牛不韭,豬不椒,羊不料。

    如果單從字面表面的意思看,我認為魚不蒜這句是錯誤的,這是古時某個地區的資訊差封閉造成的,很有可能是華東沿海地區的漁民流傳下來的俗話。

    在當時,由於人員的流動性有限,並未見過其它地域是怎麼料理魚的,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帶著濃烈的當地飲食習俗,認為煮魚放入了大蒜,會蓋過魚本身的鮮味,糟蹋了魚,也是對魚的不尊重。

    而紅燒魚、水煮魚之類的,吃的是它的濃香,複合型香味,若是沒有了大蒜的陪襯,味道減一半。能好吃嗎?不見得吧!

    在我看來,還真的有可能,這句話缺失了一個前提,例如“魚不蒜”並不是說任何魚做法都不能放大蒜,而是針對“清蒸”而言。

    羊不料也同理,只是針對燉羊肉湯而已,對於這類已喝湯為主,吃肉為輔,講究的是湯色要白,味道要鮮美。那麼放入了八角,不僅會影響到羊肉原汁原味,也會渾濁其湯色,造成味道和賣相不佳,才出此言。

  • 7 # 介庸

    小弟的鄉下,清蒸鹹水魚(海魚),就只放蒜頭和鹽。淡水魚(河魚)放姜,蔥,豉油。只放蒜頭的鹹水魚(海魚),味道極為鮮美,更能凸顯海鮮的本身鮮味。

    還有一道名菜叫豉汁蒸倉魚,豉汁就是蒜頭豆豉放在倉魚上蒸熟,也是非常惹味,是一道粵式名菜。

    北方魯菜的紅燒黃花魚,也是放豉油,蒜頭,少量醋,一起炆煮而成。

  • 8 # 鄉村阿武

    農村一些地方有句俗話叫做“魚不相蒜”其實這個是從古代就流傳至今的一個,美食經驗。這個不僅是農村,任何地方都會有這個俗語,既然能流傳這麼久這麼廣,那說明它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像“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這句話,它本身是有限定條件,不是說任何做法都要這樣。比如豬肉有上千種菜式,都不放花椒是不可能的。只是在特定條件下,不能放花椒。這個特定條件就是“本味”。

    二、製作條件

    做清蒸魚,或做魚湯時,本身就是為了吃這個魚的鮮味,這時候加蒜的話,很容易遮蓋掉這個魚的鮮美之味;相反,魚的製作方法幾百種,比如在燉魚、紅燒魚、烤魚等時候,需要提鮮增味的時候,一般都是蔥薑蒜一起放的,這樣可以使魚有更多的味道,更好吃。

    做魚也是,如果是注重魚的單一鮮味的菜式,絕對不能放蒜。有了蒜香,這個魚就不是魚鮮味,成複合香味的菜了,所以流傳下來的規矩都是精簡後的說話,很多人誤解也當然是難免的。因為這規矩俗語本來就是給美食圈的師傅們聽的,專業的人一聽,自然很容易明白隱藏的意思。

    總結:經過以上分析,我想大家對“魚不蒜”這句俗語,有了新的認識,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廚師,更不知道它的深層意思,只有前因後果弄清楚了,才能充分認識原來是這麼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網傳明星李小璐給自己的女兒改姓,你認為她做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