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滾滾紅塵一杯酒
-
2 # 五穀雜糧最養人
過年是我們的俗稱,過年就是春節。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上古時代,“年”是一種惡獸,它每逢歲末(歲末就是除夕夜)晚上十二點時都要出來傷人。後來,一個道人告訴人們一個方法:在除夕晚上點上通紅的燈籠,在零點時燃放爆竹用以驅趕“年”,後來這一習俗延續了下來,人們在除夕都會貼春聯放鞭炮,意在驅除邪祟,保佑平安。而十二點是新年的頭一天,就是我們所說的初一,半夜十二點就是“更歲交子(諧音餃子)”,所以過年選擇在十二點,要放鞭炮,吃餃子。
-
3 # 懵呆丸子
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天經過兩個重疊的十二,白晝的十二點太陽上升最高的時候也是我們現在午飯的時間點,夜晝的十二點,在夜夢中進行,時間進入新的里程新的一切邁入新的一天,新的開始。新年的十二點也是夜晝提示我們邁入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
4 # 豆子媽媽在路上
中國古代用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現在的晚上12點,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也是新舊交替,陰陽相融之時。
所以,以12點為界來進行新舊一年的交替,也是大年三十12點放鞭炮辭舊迎新過新年的原因。
-
5 # 許華升小表弟
你說的過年應該是指春節,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又名過年。“年”是傳說中的上古時期的一種惡獸,它每逢歲末晚上十二點時都要出來傷人。後來一道人告訴人們一個方法:在除夕晚上點上通紅的燈籠,貼上鮮紅的春聯,並且在零點時燃放爆竹用以驅趕“年”,後來這一習俗延續了下來,人們在除夕都會貼春聯放鞭炮,意在驅除邪祟,保佑平安,迎接新春。
-
6 # 蘭影竹風
時間節今是有交界時間的,晚上12點正好是前一天與後一天的交界時間點,前一天結束,後一天開始。
前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的晚上12點是這一年的結束,下一年和下一年的第一天的開始,所以叫“過年”。過了就是另外一年了!
-
7 # 茶胖子
你所說的過年應該是指新年,春節,新年是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一年有365天,一天又有24小時,你說的12點就是指24點,新的一天開始是剛好過24點,哪怕是過一秒,它也是新的一天,所以過年就是在一年中第一天,第一時間開始。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有一種叫年獸的怪物,每到一年當中最後一天的24點就會出來吃人,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就會在每年最後一天的24點敲鑼打鼓,放鞭炮,用聲音來嚇走年獸,在家門口貼紅色的對聯,張燈結綵也是為了嚇走年獸,隨著時間推移,年獸沒有了,不過這個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後人把這種傳統稱其為過年。
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敲鑼打鼓就是來自年獸的傳說。
-
8 # 獵人與自然
除夕夜12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晚上0點)的意義是多重的。既有記錄迴圈、晝夜交替的意義,又有節日祝福、新舊延續的蓄意。
(-)簡單地說,可歸納兩個方面的意思
1、一方面晚上12點,應該昨日一天的結束,今日新的一天開始。如果把這天放到除夕夜過年的話,那麼就是舊年的結束,新年的起始。此時的12點無論對每年還是對每日,都具體非常特殊的意義;
2、另一方面,按中國傳統的“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表”的概念,每天的第一個時辰子時、即23時— 1時,晚上12點正好在第一個時辰的中點,甲子是起始、第一的意義。過年在12時除舊迎新的喜慶吉祥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子時(舊年的23點到新年的1點)也就為鞭炮、趕廟會上頭香、新年鐘聲敲響的重要時點。
(二)從更具體的內含講,包括三層內容
即氣象物理、記錄標記和節日寓喻三層意思,除夕夜12點那就三層含義融合在一起的結果表示。
1、從氣象物理意義上講,地球自轉產生一天24小時,第一縷Sunny照到的那個緯度圈來說即為晨昏線(緯度的圈),當光線與晨昏線相切時,那一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12)或夜半球的(0),正好過入晝夜交替,該切點地方時為0時,南北對稱各一個;此時經線地區位置即為一天0時的開始,同時對應中午太陽最直射時就為午時12點,經線是平分晝半球(12)或夜半球的(0)。
2、從計時習慣上看,記錄標記每天24小時是迴圈的、一樣的。準確地說是23時56分4秒,為方便計錄才取整24小時,也就產生的部分月有31天的原因。以鐘表盤的表示上,0點和24點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即是終點亦是起點,兩種含義,對於已經過完的一天來說,是24點;對於即將開始的一天來說,就是0點。將這時點放到年的過渡上看,就是舊年新年的交會點。
3、從節日寓義上看,過年的12點,時點的重要性和象徵性就相應產生的很祝福意義、節日故事、節慶儀式的內容,如關於“年”的怪獸傳說,上天就把它鎖進了深山,一年只許它出山一次,"年"的怪獸怕火光、怕紅色、怕響動。人們就在這個時點“點火炬、放鞭炮、敲打鑼鼓、敲響新年鐘聲”,把他嚇跑。然後慶祝慶賀,為新年的吉祥安康祝福。
總體上講,過年選在12點定為開大門、放鞭炮、上頭香、敲鐘等各種慶祝儀式,這個點即是終、也是始,因此也就成一個關鍵記錄表達點,傳辭舊迎新、祝福來年的標誌點。
-
9 # 小糜麓
過年為什麼選擇十二點,在我看來是它比較特殊。
十二點是一天的結束,春節在十二點,也是代表一年的最後一天的結束。
在十二點之後便是新的一年,十二點之後是新年的第一天,自然是值得歡慶的,也是最有意義的。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中,我們向來注重儀式,並且具有想象力,在許多特殊的時刻或者重要的日子我們往往會賦予其特殊的寓意。比如說在八月十五日這天,平時殘缺的月亮變得渾圓,這一特殊的日子一定是值得紀念的,所以有了中秋佳節。
遠在西周時期,中國就形成了豐富的禮儀文化,各種禮節自成一體,禮儀之邦,實至名歸。正是在這種禮儀文化的薰陶下,我們似乎對特殊的時刻有著靈敏的感觸。屈原投江從此有了端午,介子推抱樹而亡於是有了寒食,春天裡的第一聲春雷造就了驚蟄,冬日裡寒絕的一天造就了冬至。
所以過年選在十二點便是因為那是上一年的最末尾,也是新一年的最開始,它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
-
10 # 放歌大中華
中國古代用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現在的晚上12點,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也是新舊交替,陰陽相融之時。
所以,以12點為界來進行新舊一年的交替,也是大年三十12點放鞭炮辭舊迎新過新年的原因。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該怎麼說呢,您說的十二點應該是夜晚的二十四點整。為什麼要選擇晚上的十二點而不選擇白天的十二點呢,說實話我也一直沒想明白。但是我的見解就是這應該和傳說的年獸有關係,相傳在古代,每當臨近年關,會有一種兇獸在夜晚出來,人們就把竹子放在火裡棉燒,發出啪啪的聲音,而嚇走兇獸。所以之後人們就在午夜的時候同意集中的一起燃放炮竹,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有就是,有始有終的意思,十二點是上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辭舊迎新也是此道理。現在在我的老家,還是在十二點的時候家家戶戶一起燃放鞭炮,那濃濃的年味,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