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士說新語
-
2 # 晴空喜歡笑呵呵
個人覺得這個不好比較,雖然劉邦和劉備性格很像,但是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劉邦時代主要的對手是項羽,劉邦無賴的性格和項羽自負的性格剛好相反,所以劉邦集團利用計謀設計項羽而逼迫項羽自殺,劉備時代不同,當時曹魏、孫吳、劉備三方相互制約,曹操、孫權都是當時梟雄,不會為了紅顏放棄天下、更不會將誠信、天下輿論看的比生命重要。而且劉邦收復天下很大取決於呂雉、韓信、蕭何、張良等手下的努力,漢朝天下可以說基本都是這些人打下來的。再者當時天下名臣武將很多,因此劉邦那一套哭窮、假仁義在三國時代根本行不通,因為他曾曾曾曾曾孫也是靠這個發家的。
-
3 # 東籬南山534
肯定能成,第一劉邦是造反起家的,身份是反賊,不必受道義約束,第二他手下有各類傑出人才,不必受世家限制,第三其出身底層,個人魅力出眾,統合黃巾不是問題,第四其志向深遠,懂得放小拿大,分享利益,第五其智慧過人,能聽取正確意見,第六其心黑手狠,懂取捨,能屈能伸,不擇手段,還怕什麼不能成大事。
-
4 # 養雞小子
不要換團隊,劉邦的團隊武不如關張趙,謀士不如龐統諸葛亮。雖說韓信是個軍事天才但是還是跟對了主子主動權還是看劉邦的,劉邦本是地痞流氓但是他拿自己想拿做自己想做的事。狡猾但不奸詐。劉備冠冕堂皇,虛情假意。該做的事虛情假意一副裝逼樣。不該做的事自以為是,真是一粒老鼠壞一鍋湯。
-
5 # 陳志明先生
如果劉邦團隊出現在三國時期,可能會造成四國並立的局面,曹操佔據中原,兵多糧精,戰將千員,謀士眾多、劉邦的組織肯定無法對抗,只能佔據一處地盤,以圖發展。
而劉備的蜀國集團和孫權的吳國集團地盤小,人口少,錢糧不備,但仗著地勢之力,也是進可功,退可守。
但曹操和劉邦想要吞併他們,卻非易事,除非兩人聯合,各個擊破,先攻東吳,再滅蜀國,然後兩家再兵戎相見,互相攻伐,最後兵疲將乏,兩家休兵,劃江而治,數年後,曹魏集團戰將都已垂垂老矣,司馬懿已死,後繼無人。
劉邦任韓信為帥,時韓信雖已年老,但仍極會用兵,揮師北伐,曹操病死,其子曹丕投降,劉邦一統天下。
-
6 # 青年源泉
劉邦和曹操同為歷史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在用人之道、軍事策略等都有相似的地點,但是也有區別。
出身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家庭的優越性和良好的家庭背景,為後來曹操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這個基礎並不是很大,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曹操個人在亂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與曹操同時期的袁紹,更是出生在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可是最後袁紹的結局
慘目忍睹。曹操幼年的玩伴,就是袁紹等官二代。
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為人豁達大度,仗義。在下地勞動中,常常被父親嚴厲訓斥,認為其不如哥哥會種地,會經營。劉邦少年的玩伴大概只能是一些同村的好哥們。
對比不難發現,曹操的出身背景明顯比劉邦好一大截,所以從出生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和結實的朋友,這幾方面來綜合分析。曹操明顯比劉邦略勝一籌。
背景
曹操所處的背景,正是亂世,諸侯割據,而且所面臨的對手一個個比一個個強。先後經歷了袁紹,劉備,孫權等群雄,能夠在這個多傑出的政治家勝出,這需要非凡的才華和超人的軍事能力。
然而,劉邦所面對的對手卻不是很強,眾所周知,劉邦最大的對手是項羽,然而項羽卻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點,曹操的對手簡直就不在一個水平線。項羽性格暴躁易怒,氣量狹隘,缺少仁義。
所以劉邦的天下用了八年,而曹操從黃巾起義開始到最死,歷時三十多年,才得三分天下。天時地利人和,劉邦佔盡天時。我們知道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天時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從大背景來看,劉邦勝出。
軍事才能
曹操著有《孫子略解》(又名《孫子注》)、《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兵法書。說明曹操對於軍事理論的研究,自成一派,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比如,曹操在行軍打仗中,最的比較好的一方面,善後。曹操總是把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人,留在大本營,用以確保大本營的安穩。
在比如,曹操在軍事上,善於鼓舞軍心,著名的望梅止渴就是一次很好的振奮軍心的舉動。
所以,曹操不僅在軍事上較深的理論研究,而且能把理論與實際聯絡起來,在實際戰爭中發揮作用。
再來看看劉邦的軍事才能,與其分析劉邦的軍事才能,還不如分析劉邦的用人之道。劉邦在大勝項羽之後,說過這麼一句話,「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從這句話,足可以看出劉邦是帥才而不是將才。劉邦從起兵開始,先後遇到張良,蕭何,韓信等優秀的軍事家。所以說,劉邦在軍事上的能力,完全可以概括到用人的能力。
軍事戰爭,說白了就是人與人的較量。然而曹操的用人之道和劉邦的用人之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不相同的地方就是,放權。劉邦可以完全放權,而曹操由於性格原因,做不到完全放權。
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角度分析,曹操不如劉邦。但是從軍事理論體系分析,曹操優於劉邦。
從學者的角度分析,曹操作為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也許身上也帶有一絲絲書生氣。然而劉邦確是一個讀書很少的農民。這恰恰給了劉邦更多的施展空間。讓劉邦毫無顧忌的投身於戰爭中,最後一統天下。然而曹操經歷了三十多年,最終才三分天下。
綜合以上分析:曹操綜合能力比劉邦強!
-
7 # 臥雪堂
如果把劉邦放入三國中,如果不成功,唯一原因就是身份,得不到士族的支援,這是魏蜀吳都不可能統一的原因。除此之外,他在三國中可以橫行。看看秦漢之交的人才,漢初三傑的本事,在歷史長河中都少有匹敵,一個章邯就不得了了。尤其韓信和項羽的捉對,這在世界史都是巔峰,就是中國史上最頂尖戰鬥力和最頂尖指揮藝術的對決。韓信勝了,所以中國走上兵法的路線。如果項羽勝了,中國就會和西方一樣,走上勇力路線。另外劉邦最牛逼之處是他的選擇,在他面前有稱帝,稱王,稱霸三條路線,他沒有選擇周天子的稱王路線,也沒有選擇霸王的稱霸路線,而是選擇秦始皇的稱帝路線,這是對後世歷史有決定性作用的,所以說秦開闢,漢繼承。而你看看三國那些人物,有誰上臺面?蜀漢政權?四川在他們手裡一天不如一天。曹魏?那塊地方本就是最好的地方,在他們手裡根本沒有質的變化,民族政策還留下後患。東吳?也就東吳算的上能上臺面,畢竟自他始,江南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都說曹操厲害,這輩子最大的成績莫過於官渡,大家都是袁紹傻,他贏了個傻子,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三國如果不是因為三國志,乃至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不過就是歷史長河裡的浪花,和漢唐盛世是不能比擬的,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如春秋戰國,畢竟那個時代大師輩出,而三國中的大師,除了華佗還可以,真不能和先秦的比。想想秦漢之際,牛人那麼多,就讓劉邦給成了,不得不佩服。畢竟這個從周分封開始的時代由他所終結,他由一個庶民結束一個貴族時代,進入另一個貴族時代。而這是三國中誰不能比的。
-
8 # 空山明澗
看了大家的評論,我就想說一點,各位把關羽和項羽比的可以歇著了!楚霸王不是三國任何一個武將可以比的!張良也不是吃素的,諸葛亮可以提前退場,韓信這麼的牛逼的人,三國誰來搞定?再加上東漢末年也是漢朝,劉姓宗族的誰敢不聽劉邦老祖宗號令!毫無疑問,劉邦在,根本不會分裂!
-
9 # 王世亮14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
要我們不妨試試,劉邦生活的年代是秦末!
當年始皇帝以一國之兵,掃平六國!劉邦和牛人項羽爭天下,劉邦帶領他的團隊,將項羽兵團擊敗,其實當時劉邦延著秦國的老路走了一遍,重新一次,滅了六國。然而曹操。用了30年才離的一個三國鼎立之勢,想比較劉邦子團隊應該比曹操更厲害點。以上僅為個人觀點,請大家踴躍批評。謝謝。
-
10 # 獵鷹0429
首先一點,歷史沒有如果,這是常識性問題,就好像前段時間有人在交流群裡提問如果戚家軍跟岳家軍幹起來誰會贏,這樣的問題是沒法去衡量的
不能拿著不同時代的人進行比較,因為整個社會的思想從西漢到東漢都有了很大發展,就好像當今的人可以很輕易說歷史人物誰是誰非希望,可在他們所處年代根本是很平常的事,
無論從管理體制,還有從集團結構上看都沒法判斷,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劉邦再過幾代後出現,本來就有漢初三傑的劉邦,再加上劉邦本來是個虛懷納諫之人,他的這次政治家的格局,不是劉備,孫權,曹操所能比的。就算這樣去比一下我覺得還是劉邦會統一天下。因為畢竟他的對手沒有項羽的勇略,沒有范增的足智多謀,沒有秦軍一樣的虎狼之師。
回覆列表
東漢的黃巾之亂,在門閥世家大族眼中就是一場暴動民亂,門閥是那個時期最重要的勢力,如果一個政權沒有門閥大族的支援,是很難取得天下的。像劉備那樣的草根出身也免不了死皮賴臉地往漢室宗親上面靠。要知道他祖宗中山靖王跟東漢皇室不知道隔了多遠。劉備難道不知道臉紅麼,只是社會如此,除了這個漢室宗親勉強有點號召力以外,他真沒有拿得出手的身份啊。
君不見東漢末年,三國天下,哪一個不是正兒八經計程車族出身,不是士族出身的早就敗亡了,比如董卓、比如呂布。
東漢末年,形式並不同於秦末,秦末的毀滅,是建立在秦自身問題,以及六國未曾歸屬的原因上。而東漢末年,三百多年的漢室江山,老劉家的統治早已深入人心,並不是一時半刻能變動得了的。雖然中央政府基本名存實亡,各地實力派大佬割據一方,劉邦如果和他的團隊這時候來的話,除了走劉備鎮壓黃巾軍起義的老路,真沒有什麼好的選擇。畢竟劉邦手下這群人,都是草根階層。
前期可能稍有不如曹操,但想來以劉邦的路線,估計三國開局會跟劉備的形式不一樣,應該能坐擁關中,與河南曹操對峙,而東吳依然將江東經營得鐵板一塊。這大概會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局面。
如果劉邦沒有漢室宗親的招牌,依靠原團隊創業,前期估計會很難一點,需要掛靠幾個老闆,就跟劉備之前一直找老闆一樣。後期經營得當,反客為主也不算難事,如果能據關中、漢中、蜀地,那麼其勢力就要遠遠高於劉備的開局,與曹操的差距不會太大,比東吳略強。
在這樣的局面下,最好的策略就是聯合東吳,就如宋金聯盟滅遼,蒙宋聯合滅金一樣的套路,先滅曹操,再徵東吳。
一直以來困擾劉備集團的主要問題就是,蜀地漢中人口太少,開發至少也需要幾十年,來不及抵抗強大的魏國,但若有關中之地,形勢就不會那麼被動,以韓信用兵之能,蕭何理政之強、張良籌謀之利,形成一個加強版的季漢政權完全是有可能的。
加上劉老闆籠絡人心的能力,必定是能夠得到一部分巨室大豪的支援,坐穩關中之地,發展生產,恢復人口,或許只需一代人的時間,就基本能滅掉河南的魏國,隨後揮軍南下,輕取東吳。
倘若不是這麼一個開局,而是劉邦在中原直接就強了起來,滅袁紹、曹操,實現北方一統,想來赤壁之戰的結局估計就沒有劉備、孫權什麼事情了。
若劉邦集團是以江東起家,那這在我看來這是最艱難的開局了,以南攻北,歷史上唯有朱元璋一個成功的例子,而且這個例子還是江南開發了近千年以後形成一塊強大經濟區域後才得以實現的。
彼時的東吳之地,講真一直不受江北貴族們待見,實力不行,政治身份不高,人口發展、經濟發展不如北方。如果以這種情形開局,那可能是劉邦在東吳站穩腳跟後,趁曹操袁紹中原大戰的時候,迅速進軍西面,拿下荊州、蜀地、漢中,直逼關中,以此對北方勢力形成包圍,而不是像東吳一樣只有江東一地。
想來想去,其實都是比較理想的結局。畢竟一個人能取得成就,是離不開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的,才能再高,才華再好,也需要境遇,真正誰能一統三國,也不太好說,再怎麼推演,也只是推演,難免與實際有所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