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今社會中的書法展現形式多樣,好與壞的說法都憑著自己的主觀印象,那麼在古代有名家書法,有評判的依據與說法,為什麼到了現在卻少之又少?為什麼呢?
15
回覆列表
  • 1 # 墨河書法

    首先來說臨帖要達到重影的效果才算成功,其次要臨遍古今書家的名帖,最後融入前兩者來寫出自己的風格。感謝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

  • 2 # 師範小王子

    謝邀。要是從使用角度看,能寫得一手漂亮的館閣體就不錯了。要是從藝術創新的角度看,必須是獨立成體。但是總體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古人在書論中常把寫字比作人體,講究有骨有肉,血脈貫通,講究陽剛或陰柔之美。要達到“得自然之妙有,非力運所能成”,自然流暢或古拙老氣就可以了。

  • 3 # 中國書法大課堂

    書法的鑑定與欣賞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書寫漢字的抽象視覺藝術,其藝術內涵蘊藏在墨

    跡的筆墨情趣與字型形態的變化之中。由於它的抽象、寫意的屬性,給人們對它

    的優劣鑑別與欣賞造成了難度。如何鑑定書法作品的優劣?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鑑定優劣的標準是什麼?是人們一直探討的問題。

      鑑定與欣賞(簡稱:鑑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鑑定,是透過視覺分辨出

    物象的真與假、優與劣,做出保留或捨棄的選擇過程;而欣賞,是透過視覺領略

    美好物象的享受過程。也可以說:書法鑑定是書法欣賞的第一道程式,只有經過

    鑑別確定一件書法作品具有欣賞價值時,才能進入欣賞的環節。欣賞,是欣賞有

    欣賞價值的物象,沒有欣賞價值的物象,就沒有必要去欣賞它了。

      如何鑑定書法作品的優劣及其鑑定標準

      1.書法作品的鑑定標準,是一個模糊的、無法具體量化的標準。

      它是以歷代書法名家的碑、帖(法帖)作為參照,把我們要鑑定的作品與之

    比對,看其作品在筆法、墨法、章法、字型形態以及筆墨情趣、氣質、格調等各

    方面,是否繼承了傳統古法,繼承了多少?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是否形成了個

    性風格等,這就是鑑定書法的標準和方法。

      2.“實用書法”與“書法藝術” 的區別

      所謂實用書法就是寫字,是指單純為了記錄語言傳達資訊的書寫行為,它可

    以用任何一種筆和紙來書寫完成。而書法藝術不同,它除了記錄語言傳達資訊以

    外,透過書寫工具(毛筆)和材料(墨和宣紙)的相互作用,加之與字型形態的

    誇張變化,產生了筆墨情趣,這種情趣正是書法的藝術內涵。也就是說:單純的

    寫字,是實用性的書寫行為,不具有藝術內涵;而書法藝術,是具有藝術內涵並

    包含實用性在內的書寫行為,由於它的藝術內涵把寫字提升到了藝術形式的高度,

    使寫字成為了書法藝術。“實用書法”與“書法藝術”有一個共同屬性:兩者都是

    透過“書寫行為”來完成的,因此,人們往往把實用書法和書法藝術混為一談,這

    是對中國書法的錯誤認識。這種錯誤認識的產生,與硬筆實用書法的興起和中國傳

    統書法藝術的衰落有著密切的關聯。

      清晚期,自來水鋼筆傳入中國,書寫漢字的工具和材料發生了變化。由於鋼

    筆省去了研墨、蘸墨的繁瑣,又筆頭尖硬易於掌控,因此而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

    普及。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用鋼筆、鉛筆或圓珠筆等硬筆寫字了。在上個世紀中期,

    就有人倡導學習鋼筆書法,一時得到大眾的響應,這為漢語和漢字的學習、推廣、

    普及,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這種硬筆書法卻也干擾了傳統書法的傳承與發展。

    其實,這種硬筆書法只不過是大眾的、實用型的寫字而已;它並不具備書法應有

    的筆墨情趣和更深的藝術內涵,這是由於它的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以及書寫格式、

    作品款式等都與傳統書法不同所決定的。

      那麼,是不是用毛筆蘸墨在宣紙上寫出來的漢字就都是書法呢?肯定不是。

    書法的“法”,是幾千年來無數書法家在學習和創作的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筆法、墨法、章法和字型形態變化等書寫法度。把“書法”兩個字分開來解釋:

    “書”是指書寫行為;“法”是指書寫方法、技巧、法度。只有“書”,而沒有

    “法”的書寫行為只是單純的寫字,寫出的字並不是藝術作品;即有“書”也有

    “法”的書寫行為寫出的字才是藝術。

      書法之“法”需要透過讀帖、臨摹等學習過程來認知和掌握。一個人對於書

    法的“法”理解、認知、掌握的程度,決定了他的書法品質的優劣;沒有讀過帖

    和沒有臨過帖的人當然不會得到“法”,也就無“法”而言了,即使寫的是毛筆字,

    也不會是書法藝術,只不過是單純的寫字而已。

      準確地講,鑑別一幅字的優與劣,並非外行人所能為之,只有懂書“法”的人,

    才有能力來鑑別。一個沒有讀過碑帖、對傳統書法一無所知的人是不具備這種能的

    。這就好比:讓一個不識字的人去讀書,他怎麼會知道書中所寫的內容呢?即使接

    受過教育,甚至是良好的教育,而對傳統書法知之甚少的人,讓他來鑑別書法的優劣,

    那也只能是“盲人摸象”而已;他能讀懂書法作品中文字記載的全部內容,卻無法全

    面領略到書法藝術內涵的筆墨情趣。

      3.書法作品的鑑定方法

      首先要確定它屬於哪一種書體,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還是行書?然後,

    把它和你印象中相對應的書體,及其相對應的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加以比對,就

    會得出一個初步的優與劣的印象結論。然後,再去仔細品評作品的細部表現,如:

    筆法、墨法、章法、字型形態變化等。除此之外,還要看它內在的蘊含,如:筆興、

    氣質、格調等,這種內在的藝術內涵是無形的、抽象的。假設:拿來一件作品讓

    你來鑑定,當你確定它是楷書時,你的頭腦裡就應該立刻浮現出歷代楷書名家:

    鍾繇(yóu)的、顏真卿的、歐陽詢的、趙孟頫(fǔ)……法帖影像,然後把它們

    與需要鑑定的書法作品加以比對,從而得出結論。在印象比對過程中,頭腦裡浮

    現出的法帖影像越多,比對後得出的結論越準確;如果大腦一片空白,說明你對

    楷書一無所知,也就沒有資格再對你面前的書法作品品頭論足了,免得貽笑大方。

      在視覺條件反射下的一瞬間,頭腦裡能夠浮現出聯想的法帖影像,這是平時

    學習、觀察留下的印象再現;所以,平時要多看、多讀、多臨摹、多實踐來逐漸

    積累這些印象。

      除此之外,還要細細閱讀書寫的內容,看其作品中是否有錯別字或漏字以及

    書寫格式、落款用語、印章的使用(用印數量、用印位置、印章的大小)等,是

    否合乎書法的要求;這些,也是鑑別書法作品優劣不可忽略的內容。

      由於每個人對歷代法帖的認知程度不同、審美意識不同、學識修養不同,鑑

    別標準也不同。因此,不同人對同一件作品的鑑定結論就會有差異,所謂 “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 ,就是如此;鑑定標準的模糊、無法量化的屬性也就在這裡。

  • 4 # 呂永亮

    從理論上來講,任何行業(專業)自然都有一套行業標準的存在。

    然而,當發生突變事件後,會發生行業標準的斷層出現。

    如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為什麼而爭?請想一想,假如不是為了同一個問題,有什麼好爭的呢?

    其中,孔子的儒家提出了“克己復禮”,我一直推斷認為百家在爭的就是“周禮”!

    隨著周王朝的覆滅,進入禮崩樂壞的時代。而社會需要秩序與規則,因此百家開始了“爭鳴”學說,應該就是在爭論周王朝秩序的規則!

    當下書法界的各種爭論與亂象,我想也是因為失去了對真傳的理解!

    而實際上,在書法的筆墨魂上,我們只要老老實實的繼承就可以了。祖先們留下的魁寶經過了幾千年的錘鍊,這些活生生的法帖就是標準。

    那怕是創新,也脫離不了漢字的書寫性!

    問題又來了,什麼是書寫性呢?

    而我傻傻的總是喜歡追求書寫性的感覺,猶如此圖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遣懐》

  • 5 # 為生活奔波的人兒

    首先我對於書法的創新是有點排斥的。

    自由發揮,隨心所欲那不是書法。或者說一般人到不了那個境界。

    下面說說書法評判標準。(主要是說楷書,行書)

    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1、用筆流暢。

    書法講究一氣呵成。停頓或者後期塗改是不臺可取的。而且會破壞書法的靈氣,精氣神之神。

    2、筆畫的功力

    書法的練習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修煉。練習的成果在筆畫上體現的最是明顯。

    3、間架結構的把握

    對於字形結構的把握是對書家各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對字形,構字方法的認識。另一方面是個人審美的考驗,另外還有基礎知識的積累,酷暑寒冬的練習

    最後,說一句古人的話與大家共勉。

    貴有恆,何須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 6 # 翰墨書道

    說現代書法展中憑主觀印象來評判作品的說法有失偏頗。實際上,單純就主觀印象來說,不同造詣的書法家那裡的主觀印象是不同的,而且有著質的大區別。我們知道有這樣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句話裡就包含看者(欣賞者)的水平的差異和對同一作品的獲得的欣賞的資訊是有著根本上的迥異,所以才有一個看門道一個看熱鬧的不同。

    再進一步說,就是內行也是有層次的,並不是所有的內行都能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如果在加上部分人的功利思想,就更不好說了,這種負面的東西不是沒有。通常情況下也是有一個底線的或者說基本原則的,如果失去了這個底線或原則,事情的根本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或變異。

    實際上就書法欣賞上方面,的確存在著欣賞的差異,而且具有一定的模糊不清的一面,也就是主觀印象。

    對於現代書法來說,(這裡的現代書法的不是指的那種充分以構成主義形成的書法形式,而是比較規範和正統的有別於“醜書”的現代書法)現代書法的欣賞標準,仍然是以中國古代經典的傳統書法為基礎,並與時俱進融入現代美學理論的書法的書法為標準和基本他帶有共性的書法欣賞標準。實際上就題主所說的書法欣賞或評判標準是很早就有的,只不過沒有專門的書和成體系的著作來立論定規。

    陳振濂就出版過一部專門探討書法美學的著作《書法美學》。實際上,在不少的藝術美學等學術專著或理論書籍中大都專門的單元來探討或介紹書法審美、批評、欣賞的內容或問題,《美學原理新編》、《藝術概論》等書籍。至於書法欣賞、品評的文章就更多了。

    從宏觀上說,書法藝術的欣賞和其它藝術形式的欣賞基本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具備這些元素的都是經典的書法作品。

    在韓盼山的《書法藝術教育》中對書法藝術的欣賞範疇,歸納出了這樣幾條,我認為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一是形質與神采;二是筆力和氣韻;三是意象和意境;四是性情和風格;五是人品和書品。

  • 7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我認為,評價當今一幅書法的好壞最關鍵的標準有兩個,一是上"體",二是要符合中國傳統和大多數人的審美觀。

    上體。中國字型總的可分五種,即篆隸楷行草,而這五體自古以來有各自的書法大家,如篆書的李斯鄧石如,楷書的歐顏柳趙,行草的的二王懷素張旭等,他們的體是千百年被人們公認的傳統。上體,才能傳承,才有古意。

    要符合傳統和大多數人對書法的審美觀。中國書法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它的一個重要審美標準就是傳統美。同時,書法是寫給人看的,大多數人看著都不順眼那還叫什麼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穿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