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隋煬帝是暴君,無論是三下江都、三徵高麗,還是營建東都洛陽、修大運河,役使民工數百萬,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弄得千百萬家庭家破人亡,這幾大條擺出來,誰都無法給隋煬帝正名,再加上一些史學家、文學家的添油加墨,隋煬帝的惡名基本被定錘了。
但是如果看懂隋朝的背景,時處的歷史變革,隋煬帝還是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要知道隋朝上承中國三百多年的分裂,下啟昌盛的唐朝,三下江都、修大運河豈能簡單定調為荒淫享樂的主兒,隨便翻開隋煬帝的事蹟,他在改革內政、拓展疆土、修築運河、發展經濟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胸懷強烈的大國意志,最後在豐功偉業面前,因急功近利,剛愎自用,帝國倒塌,成了封建君主的反面教材。
一切都是為了鞏固國家的統一,南方頻繁的暴動,北方的騷亂,糧食供應又集中於富庶的江南,陸路運輸成本的高昂,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利用天然河流將諸水聯通是當時最好的辦法,而且急待解決,徵發幾萬人要修到何年何月,必須是舉國的大工程,於是有了開鑿大運河,結果是,改善了南北交通大動脈,分裂300年的中國終於再次加強了南北聯絡,對促進經濟文化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還有隋煬帝三次派人赴臺灣,也加強了與大陸的聯絡。
三下江都,真的是玩兒嗎?有人甚至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也是因為懷念江都的繁華,為自己巡遊享樂提供了方便,實際上當年的南陳政權就是還是晉王的隋煬帝平定的,實現了統一,但陳王朝的原有勢力和集團也沒有消亡殆盡,結果不出一年,江南又出現反叛,楊堅只能再調晉王鎮守江都,所以,因長期分裂造成的民風,不可能短時間內融為一體,故隋煬帝幾巡江都,不能單純認為荒淫逸樂的目的,而是鞏固政權的需要。
後來的出巡河北、邊境用兵,又何嘗不是鞏固政權的需要呢?突厥、吐谷渾、高麗,都是當時隋的邊患,國家穩定與否取決於是否果斷擊敗這些勢力,確保邊疆的安定,民族融合,西線用兵取得成功,唯獨東線徵高麗因戰略錯誤而失敗,釀成了農民起義,不能說隋煬帝徵高麗是錯的,只能說他敗了,唐太宗不也如此,所以,隋煬帝是個有作為,有個性的君主,但他濫用民力,最終政權瓦解,成了帝王反面教材。
不可否認,隋煬帝是暴君,無論是三下江都、三徵高麗,還是營建東都洛陽、修大運河,役使民工數百萬,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弄得千百萬家庭家破人亡,這幾大條擺出來,誰都無法給隋煬帝正名,再加上一些史學家、文學家的添油加墨,隋煬帝的惡名基本被定錘了。
楊廣,12歲冊封為晉王,後即位為皇帝,史稱隋煬帝。但是如果看懂隋朝的背景,時處的歷史變革,隋煬帝還是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要知道隋朝上承中國三百多年的分裂,下啟昌盛的唐朝,三下江都、修大運河豈能簡單定調為荒淫享樂的主兒,隨便翻開隋煬帝的事蹟,他在改革內政、拓展疆土、修築運河、發展經濟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胸懷強烈的大國意志,最後在豐功偉業面前,因急功近利,剛愎自用,帝國倒塌,成了封建君主的反面教材。
隋煬帝和老爹楊堅創業時,都吃過沒糧的苦,由於關中平原狹小無法滿足偌大的長安城,把全國糧食透過陸路運到長安代價太大,當年長安城鬧饑荒,隋煬帝曾帶著軍隊到洛陽尋糧食,被稱為“逐糧天子”,有過嚴重缺糧痛處隋煬帝才舉全國之力解決吃糧問題,建東都洛陽,修大運河均如此,圖為隋回洛倉遺址。一切都是為了鞏固國家的統一,南方頻繁的暴動,北方的騷亂,糧食供應又集中於富庶的江南,陸路運輸成本的高昂,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利用天然河流將諸水聯通是當時最好的辦法,而且急待解決,徵發幾萬人要修到何年何月,必須是舉國的大工程,於是有了開鑿大運河,結果是,改善了南北交通大動脈,分裂300年的中國終於再次加強了南北聯絡,對促進經濟文化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還有隋煬帝三次派人赴臺灣,也加強了與大陸的聯絡。
清木刻的隋煬帝下江南圖。三下江都,真的是玩兒嗎?有人甚至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也是因為懷念江都的繁華,為自己巡遊享樂提供了方便,實際上當年的南陳政權就是還是晉王的隋煬帝平定的,實現了統一,但陳王朝的原有勢力和集團也沒有消亡殆盡,結果不出一年,江南又出現反叛,楊堅只能再調晉王鎮守江都,所以,因長期分裂造成的民風,不可能短時間內融為一體,故隋煬帝幾巡江都,不能單純認為荒淫逸樂的目的,而是鞏固政權的需要。
圖為隋煬帝陵,當年李淵將其遷葬於此。後來的出巡河北、邊境用兵,又何嘗不是鞏固政權的需要呢?突厥、吐谷渾、高麗,都是當時隋的邊患,國家穩定與否取決於是否果斷擊敗這些勢力,確保邊疆的安定,民族融合,西線用兵取得成功,唯獨東線徵高麗因戰略錯誤而失敗,釀成了農民起義,不能說隋煬帝徵高麗是錯的,只能說他敗了,唐太宗不也如此,所以,隋煬帝是個有作為,有個性的君主,但他濫用民力,最終政權瓦解,成了帝王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