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一說一0306
-
2 # 大史雜說
毋庸置疑,國粹藝術肯定需要弘揚,但是要有所分寸。一種藝術之所以能成為國粹,肯定是有其寶貴的價值的,讓當代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熟悉,讓後世的人能夠知道和銘記,這是所必須要做的。老祖宗的東西,畢竟是需要要知道。
但是在弘揚過程中,要注意到對它的保護,經過時間的洗禮,它已經不再是單純供人欣賞的藝術形式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印記和文明的證據。並不是說它跟不上現在人的欣賞和觀念,就要去改動它。它的歷史作用要遠遠大於它的欣賞作用。
傳統的國粹藝術傳到今天,不只是拿來給我們欣賞的,而更多的,是給我們,給後人留下能夠窺探當時歷史的媒介和載體。因此,保證傳統國粹藝術的原汁原味,還是很有必要的。
再說到漢字上,也是如此,繁體字的歷史價值是遠遠大於實用價值的,所以沒必要因為使用,就要把它請上臺面,更用不著去恢復使用。
-
3 # 若愚趣談
自從簡化字公佈應用以來,就有人不斷地反對、呼籲廢除之,認為簡化字改變了漢字的結構和美感,但幾十年來,簡化字不但被每個華人得心應手地應用,而且代表著中國文化走遍世界各地,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在今天,中國大多數的出版物都是簡化字,少部分繁體字的書籍只是一些古典文獻,現在的年輕人也非常聰明,對繁體字的書籍也沒有多大障礙。既然簡化字已經實施了快6年了,不但中國的四個現代化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而且繁體字已經廢除不用,如果重新翻盤,就是一次沒事找事的瞎折騰。關鍵是,你恢復繁體字的理由僅僅是好看,這有必要嗎?簡化字也不醜啊!
-
4 # 龍馬286
去臺灣滿大街都是繁體字,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很中國。我們用了幾十年的簡體字早已經習慣了,尤其是用26個英文字母來作為漢字的拼音,可謂是妙用。繁體和簡體簡單說各有利弊。有人用習慣了簡體字,就排斥繁體字,大可不必。我覺得繁體字和簡體字在社會上應該通用,既會寫,又會讀,又會用。人民幣上的華人民銀行六個繁體字寫的多好啊,奇怪的是現如今改成了簡體字,有必要嗎?北京大學的學字,人民日報的報字等繁體字難道也有人看著不舒服要改成簡體嗎?這可是偉人的手書啊!繁簡通用,社會和諧。
-
5 # 魯中居士
這個問題提的,把五千年文化精髓恢復與否簡單化了。
要恢復的不是文字寫法這麼淺顯,而是給傳承中華文化五千年的載體續命!
-
6 # 畫家孟玉峰
傳統國粹必須繼承,幾千年文化藝術的傳承造舊了我們的民族文化性格!一個民族的靈魂!
下面具體就繁體字的是否恢復發表個人拙見!
第一點,繁體字,是幾千年文化沉澱的符號,首先從筆畫組合和釋義方面有著深刻含義,也體現我們的民族思想圖騰,漢字本源自象形文字,發展到近代,凝聚了多少民族智慧,是東方文明的驕傲體現!
第二點,作為中國人,或者,說是全世界華人。在世界各媒體認可流行的還是繁體字,這是有目共睹的!作為東方文明發源地,華人文化中心,中國,更應該有著最純粹的文化符號字型!
第三點,我們的文化傳統和藝術領域都用繁體呈現著,比如,書法,國畫和古籍,建築寺院古建等等各個領域都是繁體字,如今,簡體字的推廣,反而對漢字學習繼承造成了簡繁兩方面的麻煩,不利於中國文化的普及發展,同時也早就了華人與國人交流的麻煩。
第四點,從教育方面考慮,我們孩子最初接受簡體文字教育,對孩子閱讀繼承研究國文化增加了負擔。難道,讓我們中國人學習閱讀自己的傳統書籍還要經過翻譯嗎?
我作為一個國畫家,尤其對繁體字有著愛好,從我的專業來講,書法或繪畫落款都要用繁體字型,這也是書畫界的認知和眾人賞畫的習慣!
所以,文化藝術的傳承其最主要的文字方面,是重要的起點,是一個民族靈魂!還是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型的!此為個人拙見,表達出來和朋友們共同探討之。
孟玉峰書於2019元月
-
7 # kencya
筷子要不要換了?都用了幾千年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繼承和發展民族特質性的東西,改良和摒棄一些不良的元素,這是規律
回覆列表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繁體字越來越跟不上快節奏的步伐,我建議取締繁體字,在香港澳門推廣簡化字,逐步淘汰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