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沽上路人

    水平很好啊,特別是研究古代音律,這對古琴學習和彈奏時效果的把握尤為重要,而且目前能達到的人很少,包括很多出名的演奏家。

    並且有好老師,學識和琴藝同等很高的,綜合水平目前少有人能企及。這是公認的不是自己吹。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的古琴水平自然前景很看好啦,進步空間很大,安心努力學習就行啦

  • 2 # 那邊仍是孤獨

    如何描述自已的古琴水平,既要看“琴技”,還要看“琴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技”“藝”“法”“術”外,還有一個“道”。比如有“茶藝”,還有“茶道”;有“書法”,還有“書道”;“有武術,還有武道”;有“琴技”,自然還有“琴道”。

    古琴是儒家的,儒家提倡以“禮樂”來修心養性,陶冶情操,教化人心。操琴也就成了儒門弟子必修課,它不僅講究“琴藝”,更注重“琴道”。

    修心養性就與意境有關。“淡雅靜遠”這四個字,就是境界。它是用心而不是用耳朵來表現的。它是陶冶深遠心境的,而不是娛樂耳朵的。如果只是追求耳朵的感官剌激,那就是“禮崩樂壞”了。

    內心清淨到一定層次,就會“通感”“。伯牙操琴,把視覺上的“高山流水”透過聽覺上的琴聲表現出來;子期聽琴,把聽覺上的琴聲還原成視覺上的“峨峨乎高山,洋洋乎流水”。這就是視覺與聽覺的“通感”。

    要想達到通感的境界,必須要“通靈”“通神”。所謂的“靈”和“神”,並非指通常所說的受人祭拜的神靈,而是指自己的真心。只有“通心”,才能實現不同感覺的轉換。

    林黛玉論琴時就說過彈琴的境界。“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上頭,或在林石裡面,或在山巔,或在水崖上。再遷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這就是“琴道”。

    所以,描述自已的古琴水平,不只是看“琴藝”,更要看“琴道”。

  • 3 # 沒事老挨削

    這個不是吹,古琴我能扒拉響了,厲害不,每次扒拉之前都不整那些焚香沐浴的假模假樣裝古人,照樣彈的好聽,有一次我正彈高山流水呢,有人敲門,給我氣的,意境懂不懂啊,開門一看是隔壁張大媽,抱著被子就嚷,哎呀媽啊,不知道你這能彈棉花啊,今天要不是聽見聲了我還不知道呢!看看,這就有粉絲了,不過我家的貓不咋給面子,我一彈它就給我這樣的眼神,啥意思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在手機裡存美食圖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