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飲江水19177759415
-
2 # 小淡水蝦
謝邀。我對這個人不是很瞭解,南北朝這段歷史有點混亂,我只知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個典故好像就跟元景安有關係,《北齊書·元景安傳》記載,權臣高洋建立北齊政權取代東魏時,為防東魏皇族東山再起,便將東魏宗室近親44家700多人處死,以便斬草除根。東魏的遠支宗室元景安等人商議請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反對,說:“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其言論被元景安告發,高洋下令將元景皓處決,賜元景安姓高。謝謝!
回到元景安這個人吧。他的祖先是北魏開國皇帝的爺爺、十六國中期的代王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有個孫子,在北魏初期被封為陳留王,元景安就是這個人的玄孫。元景安走上政壇的時候,已經到了北魏末年,農民起義頻頻,元氏政權已經搖搖欲墜。所以,元景安出來做官,最早投靠的是北魏末年的權臣尒朱榮。
公元 530 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設計了一場政變,殺死了大權臣尒朱榮,尒朱榮的子侄們得到訊息後,立即帶著尒朱榮的妻小斬關逃出洛陽城,回到尒朱榮起家的地方秀容川(在今山西),糾集軍隊為尒朱榮報仇,並在攻入洛陽之前,就擁立遠支皇族長廣王元曄為皇帝,以表示不承認孝莊帝的皇位。這年年底,孝莊帝被尒朱氏的軍隊抓住,不久就在佛寺被縊死。元曄也遭廢黜,尒朱氏最後選定了魏孝文帝的一位侄子元恭作新的皇帝。元景安身為與皇帝的親屬關係比元曄還要遠得多的遠支皇族,又是初入政壇,在這場皇位大亂鬥中基本沒有持什麼立場,屬於打醬油的小弟弟。
尒朱氏家族專橫跋扈的行為,引起尒朱榮舊部高歡的不滿,於是高歡在幾經策劃之後,於公元 531 年舉兵反抗尒朱氏,也找了一個遠支皇族元朗(比元景安還是近一點)來做傀儡皇帝。第二年,高歡的軍隊打進洛陽,又廢黜了元朗,讓孝文帝的一位皇孫元脩來做皇帝,就是北魏的最後一任皇帝——魏孝武帝。到公元 533 年年初,高歡全殲尒朱氏的軍隊,尒朱榮的子侄們多死在高歡之手。高歡就成了北魏政權的實際掌門人了。
高歡掌權的時候,元景安在北魏政壇上才是初出茅廬,不過是一個參軍而已。尒朱兆、高歡對中央政權的操弄,在他看來其實是無關痛癢的。到了 534 年,不甘做傀儡的魏孝武帝元脩,在做了一年多的準備以後,從都城洛陽起兵,宣佈討伐大丞相高歡。當時高歡正率軍駐紮在太原,聞訊後立即從太原南下,打向洛陽。勢單力薄的孝武帝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力量對抗高歡的大軍,就帶了一些親信,逃離洛陽,前往關中去投奔跟高歡相對立的宇文黑獺去了。
這年冬初,高歡率部開進洛陽,又擁立了一個新皇帝,然後把都城遷到鄴城去了。遷都鄴城以後,這個被高歡控制的政權就叫作東魏,而逃到關中的孝武帝,在宇文黑獺的支援下,就叫作西魏。北朝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元景安沒有跟隨孝武帝逃去長安,而是留在了洛陽,年底遷往鄴城,以後一直在東魏政府中工作。換句話說,也就是在高歡的軍中。
十幾年後,公元 547 年年初,高歡在玉壁的軍中病死,長子高澄繼承了大丞相的職位,繼續執掌東魏政權,兩年多後遇刺身亡,高歡的次子高洋逼迫東魏皇帝退位,建立了北齊王朝。這一年已是公元 550 年了。元景安在高澄、高洋的政府中,地位還不是很重要,但是經過十多年的鑽營,他的地位也步步上升,到高洋稱帝的時候,元景安已經做到徵西將軍了。作為北魏的皇室成員,面臨元氏政權衰微、高氏父子崛起的政治局勢,元景安全力投附高氏,也由此得到了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賞識。北齊建立後,元景安繼續得到提拔。
篡奪了東魏皇位的高洋,對東魏的皇族元氏家族很忌憚,做皇帝的九年時間裡找了很多借口迫害元氏家族成員,推行政治迫害。當時元氏族中的很多人,為了躲避政治迫害,紛紛改姓高氏,就是“改宗”,表示自己擁護高齊政權的政治決心。元景安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他的高姓,還是在北齊建國後不久,高洋賜姓的。也許在元景安看來,這是一種很大的政治榮譽了吧。
後來,元景安族中有個堂弟元景皓,堅決拒絕改姓,說:“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這句話就是元景皓說出來的。結果,元景安把他說的這句話向高洋告了密,結果元景皓一家被殺。所以,元景安在北齊前期投附高氏,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完全沒有顧及自己是元魏皇室的政治身份。
北齊初年修築長城(這事高洋也幹過)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元景安就是修築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為鞏固高氏政權,可以說是立下了大功的。所以,從高洋到他的弟弟高演、高湛做皇帝的時代,元景安都很受重用,一直被提拔,爵位最後也封到了開國伯。雖然在北齊時期,他的地位還不能同朝中顯貴孫騰、楊遵彥、司馬子如等人相提並論,但是也是比較受北齊高層重視的軍方人物了。放到今天,之前是個軍區副司令員吧。
但是,元景安終其一生都在北方邊防前線統率軍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醜聞,直到公元 577 年北齊亡國,元景安又跟著軍中的大部分將領一起投降了周武帝宇文邕,不久後病死在前線。
《北齊書》中有《元景安傳》,但是他在北齊一朝並不是最關鍵的政治人物,所以歷來不是很受到史家的重視。問主的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水平,讓我把《北齊書》又取出來讀了半天,想想當年東魏、北齊交替時的這些悲喜劇,實在是好笑。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