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泓老石頭
-
2 # o十一二o
一涉及到靈魂的問題,都是比較高深的話題,輕易不敢涉足。若不是黃先生的邀請,我也一樣:故雖然淺薄,但也知道輕重,所以也是不敢置評的。但有了黃先生的邀請,好像就有了理由,那就不妨信口雌黃一番,若是正好中了讀者諸君的意,不妨關注我點讚我,若是不如意,請留下您精彩的評論,若是不屑置評的朋友,那就不妨一笑而過。
所謂大道至簡,往往高深的問題,最平凡的理解常能一語中的。那麼,奇石的靈魂到底是什麼?我的認識是“文化”。
只有文化,才堪稱奇石的靈魂,也是奇石的本質。在這裡,我需要明晰一個概念:奇石不同於玉石寶石,不以質勝,僅以形傳。當然,若是形質兩全,那就夫復何言,定是石中奇珍了,等閒萬不遇一。
奇石成為文化,源自於隋唐時期,昌盛於兩宋期間,傳承於明清,復興於開放。這一路下來,一千多年,承載了多少詩情畫意、得失取捨,飽含著多少恩愛情仇、曲折離奇。但這些都是人心變化,石頭還是石頭;有人為它痴有人為它狂,有人為它拋家舍業,有人為它著書立傳。這也是人心人事,石頭依然還是石頭。
石頭千年不變萬年不改,但人心,卻賦予它太多承載。這些承載,歷經人間悲歡離合沉浮得失,在時間的浸潤下,漸漸的融入了石頭本身,掩蓋了石頭的本來面目,成就了奇石的前世今生。其中的精品上品,往往能讓人流連忘返愛不釋手,多少是因為石頭本身而非石文化呢?
石者,士也;詩也;實也;師也;世也;時也;事也;失也……
凡此種種,皆是人心人事人慾人情。說到了,都是附會新增。但正是這些附加的承載,成就了奇石,也成就了奇石的靈魂和本質。這些附加因素,我們稱之為“石文化”。
玩石賞石,更多的,玩的是石頭的寓意象徵和精魂,也就是石文化。也正是這些石文化,才使奇石自重身價,進而提升賞石玩石者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層次,相得益彰,良性迴圈。
-
3 # 風機族
奇石真正的靈魂就是:從無序的世界(亂石堆)中,找到折射出自然界有序世界五彩繽紛的奇石(象形的、圖紋的),並給人們帶來心理上愉悅,精神上的滿足,財富的增加,乃至命運的改變。
-
4 # 浩祥文化
奇石真正的靈魂就是抓住你的眼球,是自然賦予藝術欣賞價值,沒有欣賞性,就沒有靈魂…
石頭亦是繪畫攝影作品亦是,我們從石頭自然紋理紋樣中發現美,讓讀者浮想聯翩的想象,自然造化展示的各種姿態、象形圖樣、構成人們共性的審美觀……
《高山墜石》石頭在火山爆發中,有信獲得另一種顏色的岩漿的融合,在千萬年中,風化和山泉水沖刷打磨過程形成了最後的造型和圖案,天然無雕飾,就是人們常說的自然美……
《初三月》可以說:石文化就是奇石的靈魂!
-
5 # 農村小店裡的演唱會
奇石的靈魂是什麼?這個問題要分開來回答,奇石主要有兩個大的分類:造型和圖案,造型以廋,漏,透,皺,質,色,以及象形為美,圖案石以:型,神,意,文化為美。下面是我的幾方奇石,第一方符合了瘦漏透以及質等特點,第二方為象形,一隻小老鼠悠然自得的蹲著,彷彿有什麼吸引了它得注意。這就是奇石的美也就是作為奇石真正能夠被大眾認可的靈魂。美!
-
6 # 大貴6799
奇石的靈魂是什麼?就是能喚起觀賞者的精神,賦予觀賞者精神的享受,給予觀賞者感悟或啟迪。一塊奇石從自然狀態(撿石人發現時的狀態)到成為奇石,是需要一番精心“打扮”的,取名,上座,盤玩……。當這些打扮完成後,奇石就從石頭脫胎為具有文化屬性的“奇石”了,這就是奇石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
7 # 巴林國石堂
這就好比我們的國粹京劇,我們喜愛他那深入靈魂的韻味,一聽到京胡奏響就把自己的節奏自動調到與京劇唱腔同頻。一個懂京劇的人會說孟廣祿的成功是因為他能唱到高音G嗎?同樣,一個熱愛芭蕾的人會說演員轉了多少圈嗎?
一塊好石頭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當然不是因為他一斤值好多錢。
所謂的靈魂,於它本身的身份也是不可分隔的。像巴林石,它是國石,又是石中皇后,所以在某些意義上講它生來就是奇石,而它的形象又是那麼的的獨特。再配上它高貴的“血統”在我看來,巴林它所傳遞的資訊都是美好的。
為什麼說內蒙巴林石是奇石又是有靈魂的石頭呢?比如這塊巴林水草石,石頭中長著水草,夠奇吧?水草不僅完整,還有隨風飄動之勢,讓人產生很多遐想……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和遠方與詩,還有石頭相伴。生活需要我們用心經營,無論年老或年少,為自己尋找點心靈依託和慰籍,才是睿智的。
-
8 # 天然子6997
石頭的靈魂,這東西是深層次的東西,是讓人過目不忘,不見朝思暮想,見到愛不釋手,越看越喜歡,越品越有味,越看越按耐不住自己!猶如觸動,震撼了自己靈魂最深處。
-
9 # 太宇永恆
鬼斧神工造奇石
栩栩如生勝境界
寓意深刻顯靈氣
蘊藏曆史現見證
史前印記畫足跡
藝術品質劃時代
文化內涵天恩賜
魂賦崖壁變精神
奇石象徵歷史文化文明
-
10 # 南紅講堂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今天給大家講述下奇石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也是儒家傳統審美中與西方文化比較大的差別,就像作畫寫文都需要留白一樣,那一塊特意不畫或是不寫的位置就是給觀賞者留下的臆想空間,也就是傳說中的意境。就好像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中化用的宋代大師青原行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個境界來解釋美學境界一樣,就是讓人感受其中意境美。
而奇石因為沒有特別固定的形態紋理,有些像山水有些如佛陀,這些都是看自己看到奇石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反應。也就是很多在詩詞歌賦中留下盛名的山水名勝,我們去後只能留下到此一遊。就像我矗立漢陽門遠眺,腦海中只會有長江寬又長;而大詩仙李白看到的卻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但奇石的美感也並不能僅靠虛無縹緲的意境美,再舉大詩仙李白我們只聽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沒見他問“這條小溝哪裡來,奔到門前就成塘”。奇石本身的紋理和形狀本身就得具有美感,不然如何來支撐我們去感受它的意境。
奇石的意境美是欣賞感悟它的結果,而紋理和形態才是它的基礎。
回覆列表
奇石的靈魂是奇石所特有的天然性、唯一性再加上大自然賦予奇石的藝術性、觀賞性與文化寓意。賞石文化,顧名思意,賞的是奇,傳承的是關於奇石身上的文化現象。二者相扶相成,給奇石注入生命,構成了每一塊奇石的靈魂,使之歷千年而不滅,傳萬世而不毀!
如象形石的靈魂就是象,象的越逼真越好,令人一眼看出、拍案驚奇就是它的靈魂,畫面石的靈魂就是色彩鮮明、形象突出、一目瞭然,不牽強附會,抽象石的靈魂就是稀、奇、古、怪,顛覆人的思想,令人心生奇意、嘖嘖稱奇、留戀其中、浮想聯翩。形好才能動人,形好方能稱奇,被人起名傳頌、賦予文化寓意和人文價值,注入奇石的靈魂,成就了精品奇石的前世今生。有了靈魂的奇石才爆發出生命的活力,代代賞玩,世世傳承。如本人收藏的拙石《手足情》、《輩輩封候》、《小雞啄蟲》、《國寶》、《山盟海誓》以供參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