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階官階之稱號。清朝高階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
大夫一稱歷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禮記》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後周成王制周禮,亦設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到是戰國出現的一個新概念——“士大夫”。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後。戰國典籍中表示等級序列仍用“大夫士”。《荀子·禮論》載:“大夫士有常宗。”《呂氏春秋·上農》載:“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大夫士與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後顛倒了一下,實際上反映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大夫士強調的是等級;士大夫指的是階層,它的特點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分而言之,無論在春秋以前或戰國,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人,社會地位比士高。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
正 從
一品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二品 資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議大夫 中議大夫
四品 中憲大夫 朝議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徵仕郎
八品 修職郎 修職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階官階之稱號。清朝高階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
大夫一稱歷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禮記》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後周成王制周禮,亦設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到是戰國出現的一個新概念——“士大夫”。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後。戰國典籍中表示等級序列仍用“大夫士”。《荀子·禮論》載:“大夫士有常宗。”《呂氏春秋·上農》載:“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大夫士與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後顛倒了一下,實際上反映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大夫士強調的是等級;士大夫指的是階層,它的特點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分而言之,無論在春秋以前或戰國,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人,社會地位比士高。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
正 從
一品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二品 資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議大夫 中議大夫
四品 中憲大夫 朝議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徵仕郎
八品 修職郎 修職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