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跑腿升仔
-
2 # 是飛天豬啊
端午節馬上就來啦,美味的各種口味的粽子也來啦!要說端午節的美食,粽子是最美味和常見的美食。我們這的粽子各種口味各種形狀,只要你能想到我們這就能做出來呀。什麼豆子粽,板栗肉粽,排骨粽,臘肉粽,鹹鴨蛋黃粽,白粽,蜜棗粽等等,有傳統的三角形粽子,有粽粑,有水晶棕等等。
-
3 # 大武漢美食榜
端午節,華人最重此日者,莫過於楚地。《荊楚歲時記》載:“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汩羅日,傷其死所,並命舟楫以拯之……以瓠葉裹黍米,為之角黍,或雲亦為屈原,恐龍奪之,以五彩線纏投水中。”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武漢人,端午節是賽龍舟、額間花鈿、包粽子、品雄黃酒、繪製彩蛋、佩香囊、栓五色絲線、懸艾葉菖蒲……
當然,不止於此,還有一系列當季的武漢美食。
一、武漢,作為鄂派小龍蝦的中心,嘗試張牙舞爪的小龍蝦,是端午節餐桌上的必修課。
譬如,來自潛江的“班霸”蝦皇,全蝦宴蔚為大觀,油燜、清蒸、蒜蓉、椒鹽、泡蝦滷蝦、鹹蛋黃焗蝦等共七種,尤其是蒜蓉為箇中翹楚。如十人左右,可嘗試全蝦宴。如僅是三四人,可點小份的蝦塔,有油燜、清蒸與蒜蓉三種,搭配涼麵、潛江特色藕餅、油粑粑等。吃不完的話,可以打包帶走。記得要去蝦皇虎泉總店哦!
譬如,穩坐江城頭把交椅的巴釐龍蝦,清蒸與油燜小龍蝦各來一盤,記得來一份蝦球與毛豆,還要搭配一碗特色涼麵,這是小龍蝦的正確開啟方式。武昌地區推薦沙湖路店。
二、 清炒藕帶
藕帶即是年輕的小藕,趁著蓮花根部將熟未熟採摘下來,就是現在人們常吃的藕帶了。春夏之交,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那麼一兩頓,稍微好吃點的小伢更是將藕帶作為零嘴兒吃個不停。不管是酸辣、清炒、涼拌、泡椒,鮮嫩多汁永遠是第一特徵。放入口中輕輕一咬,湯汁瞬間在嘴裡炸裂開,特有的清甜滋味與醬料的鮮香完美融合,perfect!
三、甲魚燒牛蛙
甲魚其實也分很多種,野生的家養的,又因地域水域環境而價格不同。這家武昌臨江大道元銀甲也是如此定價,最便宜的僅僅只要33一斤,對於我這種吃土少女來說也負擔的起
荷塘甲魚,雙拼牛蛙,加入他們店特製麻醬,微辣鮮香,色澤鮮亮,入口濃郁,滿滿的膠原蛋白,吃完感覺面板都好了一層。
甲魚的精華在裙邊,我隨便夾起一塊都有厚厚的裙邊,哪怕是殼邊的也是一般小店比不了,入口軟糯滑膩,滋味濃郁,一塊絕對不夠飽口欲,乘著大家都在聊天趕快偷夾幾筷子。
吃到一半,加入鮰魚肚,又是一鍋美味。然後等到吃的差不多,還可以加入米飯,拌飯吃呢!味道一絕!
四、花紅涼茶
對老一輩的武漢人來說,花紅茶是他們年輕時候的記憶。幾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陶製的大包壺,用來泡花紅茶。抓一把花紅葉子,即花紅果樹的葉子,扔進去,舀一瓢燒好的開水到壺裡。等冷卻,就夠一家人喝一天的啦!花紅茶,色如紅瑪瑙,清亮透明,煞是好看,是夏日解暑的飲品,容易做,又便宜,很親民,風行湖北不少地區。現在武漢的早餐攤,特別是嚴氏燒麥店,一般都是拿粗陶碗,有的有點兒缺口,盛一碗花紅茶,配燒麥,很解膩。除此之外,就很少見到了。
這天,在黃鶴樓明清古街閒逛,卻有意外發現,四季美的飲水店不僅有茅根水,還有宜昌花紅涼茶,這不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嗎?我的童年記憶就這樣被呼喚回來了!當然,小時候的價格是兩分錢一大杯,是窮人樂,現在是四元錢一瓶啦,憶苦思甜,就像二廠汽水一樣,大俗大雅老武漢!時代不一樣,物價也就不一樣啦!
五、綠豆湯與糊米酒
一到夏天,武漢街頭巷尾就是綠豆湯的清涼氣息。來一杯綠豆湯,夏日祛暑的好味道。
不過,綠豆湯南北常見,我更喜歡糊米酒。那夾雜著絲絲縷縷的桂花,碗底藏著糯米小丸子憨厚可愛,香氣撲鼻,一口入喉,好舒服。
六、酸梅湯
酸梅湯,其實並不是武漢原產,實際上來源於北京。武漢最著名的酸梅湯當屬老萬成。老萬成酸梅湯第三代傳人、武漢老萬成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華說:“我們依舊採用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的酸梅湯,飲料廠大批次生意不大可能用手工生產,只能用機械裝置,因此味道就不一樣”。除了手工製作,選材是必須重視的,必須掌握好選料和火候。據說,其做酸梅湯的山楂必須選取山東、山西的品種,其果實酸甜適度,口感絕佳;烏梅要選廣東的,梅子核小、肉厚,而且生津止渴。而且,要有操守,不加任何色素。這樣的酸梅湯,才是老武漢的味道啊!
七、紅茶菌
不知道還有沒有武漢伢記得?小時候父母那一輩人在家常做,也叫海寶,酷似海蜇皮,可以做家常飲品。在黃鶴樓四季美斜對面的飲水店發現的。
紅茶菌 「營養價值」如下:含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維生素C、B族維生素,喝了助消化、防止動脈硬化,它是一種養生保健飲料。「歷史」它起源於中國渤海一帶,在中國流傳應用已有150餘年歷史。「最佳飲用溫度」常溫 「口感」酸甜可口。
八、牛奶雞蛋醪糟
有時候,我也會配女孩子最愛的牛奶雞蛋醪糟,作為甜品。冬天喝一鍋熱的,一碗暖人心。夏天就喝一鍋冷的,浮世清涼散。
什麼是牛奶雞蛋醪糟呢?就是用牛奶、雞蛋、醪糟一同煮制而成的。這種醪糟養分豐厚 容易消化吸收、有助消化及增進食慾的功用,是最“差不多完滿的食品”。除此有點,它還可以提神解乏、美容養顏和減肥,可稱為廣闊女性冤家不可錯過之良品!
這種美味,雖然來自張掖,但在武漢也有,那就是漢口紅旗渠路的品菋燒烤。配上他家地道的“漢派燒烤”,那真是要深夜的靈魂得到治癒啊!
-
4 # 楊胖zi
馬上就快到端午節了。跟別人不一樣的是,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是自己去河邊剪蘆葦葉,然後拿回家剪裁整齊,泡到熱水裡,一是殺菌,二是讓它更軟 以便包的時候不容易爛。粽子陷也各式各樣,不過一般都是白糯米,我們叫它"鏡子",熟之後放在碗裡拌上白糖。我們還把大蒜剝乾淨放在鍋裡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據說是驅病。還會採來艾草掛在木板門的兩邊。
-
5 # 齊天大剩晨曦
湖南衡陽,端午節首先那就是包粽子,再然後會做鹹鴨蛋,皮蛋;還有用曬乾菖蒲,(幹菖蒲備來做感冒用藥)糖鹹菖蒲,(泡水喝解毒)糖鹹大蒜菖蒲,大蒜菖蒲酒(這個大蒜菖蒲酒真的是個超級好的東西,我侄兒說這是奶奶自制萬能藥!小孩被蚊子咬,肚子疼,然後傷口消毒只要噴一點就可以了,成人要是不消化,喝一口這個酒一下就通氣了)還有當天會做黃糖拌黃瓜,喝硃砂雄黃酒等等!
-
6 # 豫見我們
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之外,還會吃的食物就是煮大蒜或者燒大蒜了。
一、端午吃大蒜的來歷
端午吃蒜的習俗據說還有一段典故是由初唐時期流傳下來的。有個縣令有個寶貝兒子名叫得福。得福十歲時,得了一種類似慢性腸炎的瀉病,每天拉稀十幾次。找了許多名醫看都沒效果。縣令眼看自己的兒子生命垂危,他傷心得肝腸寸斷。
轉眼到了端午那天,一位曾經得過縣令幫助的鄉野郎中聽說此事後,主動走進縣衙,對縣令說他有個民間偏方能治癒公子的病。郎中把寫好的方子拿給縣令看,只見上面寫著:“蒸獨蒜一碗”。縣令看到這個奇怪的方子心生疑慮,但還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吃端午飯時給兒子蒸了一碗獨蒜。
次日,得福的瀉病明顯減輕,一週後便痊癒。而縣令也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普普通通的獨蒜頭竟還能治病。”
二、端午吃大蒜的作用
農諺有云:“端午不吃蒜,邪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農曆的五月,天氣炎熱,雨量增多,蚊蟲滋生,傳染病也逐漸多了起來,具有毒性的五種動物,即毒蛇、蜈蚣、蠍子、守宮、蛤蟆也活躍起來,所以農曆五月被稱為“百毒之月”,又有“惡月”“毒五月”之稱。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端午節前後,中國民間有在門上插艾蒿、懸菖蒲、掛大蒜的習俗。因此,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稱為“端午三友”。認為這樣可以退蛇蟲、滅病菌、斬妖除魔、驅毒避邪。
在我們那裡端午節的時候,會選用獨頭大蒜放在灶膛裡燒熟了給孩子吃,據說吃了夏天不拉肚子,腹內不生寄生蟲。 也可以把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或者還在煮大蒜和雞蛋的同時放上幾片艾葉,也做作為驅避“五毒”,有益健康的食材。
經過蒸或者燒過後的大蒜,去除了本身的辛辣味,吃起來會覺得有種特別的味道,每逢端午正是家裡新蒜下來的時候,以前小的時候端午節媽媽總是會煮許多的雞蛋大蒜,一家人都很喜歡吃。其實粽子在我們那裡反而很少人吃,大家過端午都是吃煮大蒜雞蛋和炸糖糕。
不知道你們那裡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食物呢?
-
7 # Coral3233
我們老家會包鹼水粽,燒稻草,用開水衝燒了的稻草灰變成草鹼水,再用這個草鹼水包粽子煮粽子,一大鐵鍋粽子煮八九個小時,把糯米全部煮成一個整體,粽子就煮好了,開啟後吃清香的糯米味道融合了草鹼水,超級好吃,愛吃甜的可以沾白糖,講究一點的會沾黃豆粉芝麻粉加白糖。我最愛吃原味的。
-
8 # 山居美食達人燕子媽媽
端午時節,正值初夏,各式瓜菜紛紛上市。
我在廣東韶關丹霞山,今天的雨尤其多,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1.山裡的夏小筍很棒,比春筍更有嚼勁,很爽脆,製作成小菜,特別下飯。
2.端午粽子必不可少。用山裡的竹葉包裹的粽子,個頭不大,但清香可人。
3.燕子媽媽的秘製仙草凍正式在夏季上線。端午時節,來一碗烏潤的仙草凍,哇塞,簡直完美。
4.現制竹筒飯。新鮮砍下的竹,包裹進新米,辣味,放入灶上蒸煮,軟糯清香還不上火,一管還頂飽,簡直全能美食。
-
9 # 三分文說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五月初五即將到來,根據史料記載端午節是為了祭奠屈原跳江的歷史故事。隨著時代的流傳,慢慢的,人們就開始了在五月初五這天準備美食和美酒祭奠屈原,此外大部分地區還會喝雄黃酒、吃鹹鴨蛋等美食。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省份之一,我的故鄉貴州又會帶給你怎樣的味蕾挑戰呢?下面就一起跟隨小編來看看貴州端午美食。
背崽粽說起端午,就不能不說粽子,對於大部分的小夥伴來說,肯定想到粽子有什麼好說呢?這不是全國各地都會做嘛。但是貴州的這幾種粽子,可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背崽粽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種,因為每到五月初五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要孩子背上粽子到山上去祭典山神,久而久而,背崽粽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苗家五色粽貴州作為一個民族大雜居、小聚集的典型省份,擁有著很多的少數民族,這期中就不得不說起貴州的西江千戶苗寨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家人把端午節稱作粽粑節,每到粽粑節,苗族同胞們就用採自自然的五種植物的葉液,把粽子染成了黃、紅、藍、黑、白五種顏色,之後用本地俗稱的粽粑葉包裹住,下鍋煮熟,一份熱氣騰騰、飄香萬里的五色粽子就出爐了。
端午來到貴州,您所能欣賞的到的不止是那藍天白雲、那青山流水,更能夠體味到來自少數民族的熱情款待。來到貴州,吃上一口布依族的草灰黑粽子、枕頭粽、三角粽、四方粽等美食。來到貴州,你才知道有一種端午習俗叫做“遊百病”,端午不出去遊玩,那麼一年之中就會不吉利。如果你也喜歡貴州,那就來找我吧!
回覆列表
端午節將至,情濃粽飄香。被大家所熟知的端午習俗有賽龍舟、掛艾草等,但最被廣為流傳的就是食粽子啦。小編作為正宗吃貨一枚,說到端午節食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味的廣東肇慶裹蒸粽啦。在廣東肇慶,裹蒸粽可是最出名的傳統小吃之一。這種粽子最特別的是會加大量去皮綠豆,粽葉選新鮮採摘的柊葉,包的時候還需藉助一種鬥形模具輔助成型。裹蒸粽個頭很大,一般都在一斤以上,很適合一家人分享,吃一個就很飽了。廣東肇慶裹蒸粽,清香四溢,入口松化爽滑,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