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準確說這句話出自《易經·繫辭》,對易經的解釋向來有很大爭議,直譯一下的話就是:“天在上為尊貴,地在下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確定下來了;天與地的卑微高貴明確下來,則人身份的尊卑貴賤位置也就確定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解讀:這是把人類社會的尊卑貴賤與自然的高下分別相比附,以天地、陰陽、乾坤的動靜變化來表達其哲學宇宙觀。其中,既有理性所認識的實然之理,也有心靈所感悟的應然之理。如天高地下,動靜有常,人("方"字,按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云為"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為實然之理;而尊卑、貴賤、吉凶等為應然之理。第二自然段述天地斡流而成萬化之神,乾坤錯綜而生六子之妙。以乾之剛而摩蕩坤之柔,以坤之柔而摩蕩乾之剛,一剛一柔,相推相蕩,鼓之以雷霆而為震。潤之以風雨而為巽、坎。日月運動,夫寒暑為坎、離,皆客觀的必然性。然則得其剛者,為長男,為中男,為少男;得其柔者,為長女,為中女,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而成也。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雷霆、風雨、日月、天地雖是說的自然現象,實是說震(雷)離(霆即電,離為電、為日)、巽(風)坎(為雨,為月)和乾坤的變化。雖然這裡未說到艮兌二卦,並不追求工整對稱,但仍是對宇宙變化的概括。接下來說天地生養萬物的品德,因其順天地規律而"易"、"簡",因其"易"、"簡"而為人所"易知"和"易從"。因自然實然之理和應然之理的"易知"、"易從"而使其成為賢人之德與業得以長久的原因。這裡"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理解的難點。其中,隱涵著《易》未作之時,應然之乾坤在自然的天地,而《易》既作之後,而自然之天地在應然的乾坤之義,如此,方可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之意。另《禮記•樂記》從"天尊地卑"以下近一百字,明顯是抄錄《易傳》文字而雜入少量的說禮樂文字而成。比如《易傳》"乾坤定矣",《樂記》為"君臣定矣";《易傳》"吉凶生矣";《樂記》為"性命不同矣";《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樂記》為"陰陽相摩,天地相蕩"等等。此段概括《易》推演天地變化的宇宙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準確說這句話出自《易經·繫辭》,對易經的解釋向來有很大爭議,直譯一下的話就是:“天在上為尊貴,地在下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確定下來了;天與地的卑微高貴明確下來,則人身份的尊卑貴賤位置也就確定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解讀:這是把人類社會的尊卑貴賤與自然的高下分別相比附,以天地、陰陽、乾坤的動靜變化來表達其哲學宇宙觀。其中,既有理性所認識的實然之理,也有心靈所感悟的應然之理。如天高地下,動靜有常,人("方"字,按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云為"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為實然之理;而尊卑、貴賤、吉凶等為應然之理。第二自然段述天地斡流而成萬化之神,乾坤錯綜而生六子之妙。以乾之剛而摩蕩坤之柔,以坤之柔而摩蕩乾之剛,一剛一柔,相推相蕩,鼓之以雷霆而為震。潤之以風雨而為巽、坎。日月運動,夫寒暑為坎、離,皆客觀的必然性。然則得其剛者,為長男,為中男,為少男;得其柔者,為長女,為中女,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而成也。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雷霆、風雨、日月、天地雖是說的自然現象,實是說震(雷)離(霆即電,離為電、為日)、巽(風)坎(為雨,為月)和乾坤的變化。雖然這裡未說到艮兌二卦,並不追求工整對稱,但仍是對宇宙變化的概括。接下來說天地生養萬物的品德,因其順天地規律而"易"、"簡",因其"易"、"簡"而為人所"易知"和"易從"。因自然實然之理和應然之理的"易知"、"易從"而使其成為賢人之德與業得以長久的原因。這裡"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理解的難點。其中,隱涵著《易》未作之時,應然之乾坤在自然的天地,而《易》既作之後,而自然之天地在應然的乾坤之義,如此,方可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之意。另《禮記•樂記》從"天尊地卑"以下近一百字,明顯是抄錄《易傳》文字而雜入少量的說禮樂文字而成。比如《易傳》"乾坤定矣",《樂記》為"君臣定矣";《易傳》"吉凶生矣";《樂記》為"性命不同矣";《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樂記》為"陰陽相摩,天地相蕩"等等。此段概括《易》推演天地變化的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