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閻哲哲Y
-
2 # 心若止水168804448
一已有500多個以上品種成活。
1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大豆、玉米、綠豆、豌豆、高粱等。
2蔬菜類有:西紅柿、黃瓜、甜菜、茄子、蘿蔔等。
3經濟作物有:棉花、菸草等。
4花卉有:萬壽菊、雞冠花、三色堇、龍葵、荷花、百合等。
5藥材有:黃芪、甘草。
6樹木種子有:油松、白皮松、石子柏。還有草坪種子。
二植物種子在太空的惡劣條件下,承受大劑量的紫外線和宇宙輻射,低壓力和微重力。
1種子有防禦基因保護能力,全面勉傷害保護層。
2種子返回地球后它們的發芽率,根系生長速度極快。顯示種子存活優勢。
-
3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承人
我們現在在超市裡見到的蔬菜都是通過了,太空旅行回來種子的後代,在改良蔬菜品質上和產量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這也是科學技術的成果。但有的種子在去太空的旅行中,失去了發芽的能力,這也是很正常的,什麼是都是有得,有失的。
人類一直充滿著好奇心,不滿足於自己只能呆在地球的現狀,還想要去地球外看看,並因此發展出了航天技術,在航天技術出現後,人類就開始不斷的將一些東西送入太空,這其中就包括許多植物種子和植物並由此誕生了許多“太空植物”。
小夥伴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送植物種子去太空嗎?截至目前都有哪些植物種子去過太空?為什麼是這些植物種子去了太空而不是其他植物種子呢?問題似乎有點多,不著急,讓科技菌來一個一個來解答。(太空大南瓜)
種子“飛天”的意外發現說到太空種子變成的植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個頭非常大的太空南瓜,以南瓜為例,首先會選出一批優秀的南瓜種子,然後將這些南瓜種子送入太空,在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中,種子會更容易被誘發,產生變異,只是,這種變異是隨機的,人類並沒有辦法控制變異的方向,所以當南瓜種子返回地球后,科學家們就會進行播種,並從中篩選出對人類有利的性狀,再進行播種、篩選、培育,最終獲得可以穩定遺傳的優良品種,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這個過程就叫太空育種。
當然,這些南瓜種子肯定存活了。
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太空育種,種子曾經被搭載在返回式衛星和神舟飛船上,而且將植物種子送入太空的初衷,是研究空間環境對植物遺傳性的影響,無心插柳柳成蔭,科學家意外的發現太空旅行歸來的種子上出現了一些優良的性狀,由此開始,太空育種工作逐步開展。為太空育種做了重要的鋪墊。
“飛天”門票不好拿中國已經充分借鑑這些經驗,也開展了這兩類實驗。
在2016年方式的太空實驗室“天宮2號”上,中國科學家搭載了一個迷你溫室,對擬南芥和水稻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全生命週期培養觀察,種子萌發,幼苗生長和開花發育的全過程。(擬南芥)
之所以選擇這兩種植物,是因為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受到光週期調控的植物。另外,擬南芥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模式植物,科學家們對它的生長髮育和基因表達情況都瞭解得比較清楚,容易被觀察和研究;而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希望未來能夠作為太空糧食進行推廣。(水稻)
而在2016年發射的“神舟11號”飛船上,宇航員親手播種了生菜,並進行了收割,帶回了地球。這次選擇種植生菜,一方面是因為“神舟11號”飛船在軌飛行的時間和生菜的生長週期相近;另一方面原因和之前選擇種植水稻一樣,可以研究其作為太空食品進行推廣。
可以看出,選擇哪種植物進入太空,一方面需要考慮所掌握的航天技術和現有的航天條件;另一方面需要考慮目標,圍繞目標來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