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子很努力
-
2 # 大叔時尚風潮
崇文門早在元代的時候叫做哈德門,俗稱文明門、海岱門,現在的崇文門是明清朝時改的名字(左文、右武,右邊是宣武門),一般老北京都會稱其為哈(音三聲)德門 。資料: 1.哈德門又稱文明門、海岱門,始建於1268年,歷經元明清三朝近800年曆史,因是向皇城內運酒的專用通道,被稱為“酒門”,又稱“酒道”,因之聞名於世。“酒道”是中國酒文化中終極之大成。諧音又稱為“哈達門”,官方稱呼為“崇文門”。因為才子趕考必經之門,被稱為“幸運之門”,又因明清時期在此設立稅務司,又被稱為“財富之門”,是京都九門之中頗具聲名的名門之一。2.哈德門這一名稱在元朝時因為元朝哈達王府在門內得名。元朝的文明門,在當時又叫哈達門。《日下舊聞考》引晰津志》說:"哈達大王府在門內,因名之。"哈達大王為何許人,已不可考。"哈達"又訛傳諧音為"哈大"、"哈德",直到解放前還有哈德門牌香菸。在元朝,哈達門這種稱呼,已超過了文明門。一些知識分子在寫作時,認為"哈達"、"哈大"不夠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諧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門在南城東端的地理位置,寫成"海岱門"。明朝人蔣一葵寫的《長安客話》說:"泰山、渤海俱都城東盡境,元時以"海岱"名門取此。"海,即渤海、東海;岱,即岱宗,岱宗即泰山。唐大詩人杜甫《望嶽》就有"傷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詩句。這兩個地方都在東方,解釋的較有道理。到了清乾隆時,楊從清著的《北京形勢大略》又說:(崇文門)"又曰海岱,言山陬海皆梯航納貢,稅課司在焉。"這只是從明朝人史玄《舊京遺事》上"京師九門,皆有課稅,而統於崇文一司"一語而來。由於祟文門有個總課稅司,就把"海岱"解釋為"山陬海耀",這是極為牽強的。但不管對"海岱"二字的解釋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甚至最高統治者都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如明人卓明卿《登崇文樓》詩:"城頭初夜淨氛埃,海岱分明望眼開,紫氣半空時入座,秋聲萬里此登臺。"登上海岱門,秋高氣爽,紫氣東來,眼開萬里,何等雄壯!清人著的《白華堂詩錄》:"海岱瞻門高,風塵苦身賤。"以自己的"身賤"襯托、歌頌海傷門的高聳。因而從元到清不斷有達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門一帶。如《宸垣識略》載:元朝御史王儼在文明門外東南里許,築有別墅,"園地構築,甲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華亭",尤為出眾。當時人許有壬記雲:登上此亭"北瞻���^(城門),五雲杳靄;西望舳艫(指通惠河上船隻),泛泛於煙波浩渺、雲樹參差之間"。可見當時文明門附近的盛況。死後被賜溢為"文正"的雍正進士、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的劉統勳(按清朝的溢法,"文正"最難、最少),雍正賜他御製詩是"海岱高門第",意思說劉是住在海岱門的一戶高貴人家。《水曹清暇錄》又記有名書法家張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門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廳",極為講究。不過,清朝時代的崇文門,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變成較為熱鬧的內城了。 經過是這樣的:明燕王朱橡原來封在北京,在奪取了他的侄兒建文帝的皇位以後,年號永樂,決定把首都由南京遷到北京。於是從1406年(永樂四年)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北京城。1420年(永樂十八年)建成。改建後的北京城,第一,把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向南移了0.8公里。原來大都南城城址,約在今天天安門廣場北段,南移後成為現在的樣子。同時把北城拆去,東西城也拆了一部分,另建了北城。現在的安定門外和薊門橋附近,還有元大都土城的遺蹟。第二,把土城改為磚城。元大都的土城雖然披上"蓑衣",但葦簾子終不能抵擋雨水,所以在元朝一代,部分"城崩"的事經常發生,只在忽必烈時代的至元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內,就"城崩"八次。每次修理,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所費不貨。明朝改建的磚城也略呈梯形,下寬上窄,每行磚與每行磚之間,往上稍有凹進,以利雨水下流。第三,把元大都的十一門改為九門,南城三個門照舊,只把城門的名稱改了,如文明門改為崇文門,直到今天。
回覆列表
1.地名
哈德門又稱海岱門,始建於1267年,歷經元明清三朝近740年曆史,因是向皇城內運酒的專用通道,被稱為“酒門”,又稱“酒道”,因之聞名於世。諧音又稱為“哈達門”,官方稱呼為“文明門”“崇文門”。因為才子趕考必經之門,被稱為“幸運之門”,又因明清時期在此設立稅務司,又被稱為“財富之門”,是京都九門之中頗具聲名的名門之一。
2.品牌哈德門商標圖樣
因為名門聲譽,許多商家認識到其中價值,積極開發哈德門文化資源。目前合法註冊的哈德門的商標有酒、酒店、香菸等,其中哈德門(註冊號1269588)酒類的商標權由青島海岱門造酒公司持有,藉助“酒門”、“名門”、“酒道”等歷史美譽,目前公開上市的有哈德門三鞭酒等,也是經中國社會調查所透過商品品質、傳播知名度等公開評定的中國著名品牌,哈德門酒店、餐飲、食宿類的商標在北京哈德門飯店手中,
其他類的商標由頤中菸草集團公司持有,其中尤以哈德門捲菸最為著名。
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哈德門在北京知名度比較高,大英菸草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藉助哈德門在民間的知名度開發此牌子,外華人多稱為“哈達門”香菸是由英商設計,於1924年在中國註冊的。“HATAMEN”作為哈德門(哈達門)的英文名稱,與煙標中部的英文“CIGARETTES”(捲菸)相呼應。(注:在大英博物館裡面發現的有關哈德門的老照片拍攝於1900-1903年,相信是1901年皇帝太后迴鑾之前拍攝的,標註的是“海岱門”,英文有“hatamen”、其他文字“hetamen”的字樣)。
1951年8月,由於殖民主義的嫌疑,該商標上的英文被全部取消。在此之前,“哈德門”香菸的生產廠家名稱幾經變動,哈德門煙標的下部曾分別出現過“大英菸草有限公司”、“頤中菸草股份有限公司”“啟東菸草股份有限公司”等的英文名稱,商標設計也有過細微的改動,但“HATAMEN”作為“哈德門”(哈達門)的英文習慣用法,卻一直沿襲下來。
1992年,青島捲菸廠決定恢復“哈德門”香菸的生產,並對“哈德門”的商標進行了技術性的處理,重新啟用了“HATAMEN”這一標記。 菸草業的人知道,除了該商標遇到了商標局的註冊障礙,還同時引發了和天津卷廠的商標權搶注官司。當然結局以在先註冊的青島捲菸廠爭的。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哈德門”是幾乎無人不知的香菸品牌。當時的報紙稱:“無人不抽哈德門,是人都抽哈德門”。“哈德門”早在1919年前便已在中國註冊生產,為了創立“哈德門”品牌,財大氣粗的英美菸草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對哈德門品牌進行宣傳包裝,因此“哈德門”一投產,就迅速風靡中國,它的走紅一直持續了四十多年,幾代人口碑相傳,使“哈德門”成長為強勢品牌。
九十年代初,“懷舊”、“復古”之風成為時尚。在商業文化上表現為老字號受到空前關注,“老三屆酒家”走紅,“紅太陽”大流行……經過品牌資產檢視,青島捲菸廠發現了“哈德門”的巨大魅力,決定將其重新推入市場。但是,在“哈德門”商標註冊時,卻遇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歷史障礙,這足以使“哈德門”的復興胎死腹中。三十年來一直流傳著的一個關於“哈德門”名稱來歷的故事:英國為紀念本國庚子事變中陣亡的哈德將軍,威逼清政府將北京的“崇文門”改名為“哈德門”,因此,“哈德門”的名稱是“國恥”。為了改變這一事關民族尊嚴的說法,青島捲菸廠派出專人,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終於以詳實的史料反駁了有關“國恥”的說法:“哈德門”這一名稱實際上在元朝時便已經出現,並非傳說的故事那樣。這樣一來,“哈德門”是國恥的聲音漸漸微弱,直至消失,“哈德門”的商標註冊也最終如願以償。
1992年秋,青島捲菸廠正式恢復了“哈德門”牌香菸的生產。“哈德門”香菸一上市,便迅速藉助原來的影響力迅速開啟市場。當年生產了2000多箱,全部銷售一空。1993年生產了7萬箱,雖幾次調價,仍供不應求;1994年達到26萬箱,並且保持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局面,當年實現利稅4.7億元,這相當於青島市財政收入的近1/8。青島捲菸廠在短短的兩年內盤活了陳舊資產,將虛擬資產變現,這一現象被稱為“哈德門現象”而成為業內人士研究的熱點。有外商曾提出“哈德門”商標轉讓一事,但被青島捲菸廠拒絕,青島捲菸廠的意見是:給十個億也不賣!
抗戰八年,山城重慶,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四川人與一個下江人聚在一起喝茶。四川人問下江人:“老哥子抽的啥子香菸?”“四川牌!”“哪有這種牌子?”下江人從荷包裡掏出來給四川人看,原來是“金鼠牌”。舊時重慶多鼠,加之川人機靈,時人因此送一綽號為“川耗子”;下江人反問:“你抽的什麼香菸?”四川人答曰:“下江牌。”掏出一看,哪是什麼“下江牌”,卻原系當時流行的一種香菸“強盜牌”。
笑話一則,純屬娛悅逗趣,然“金鼠牌”與“強盜牌”兩種品牌香菸,述說的卻是中國產香菸與英美煙之間,爭奪市場,各領風騷的一段史實。
自從1904年洋菸滲入重慶以來,市面上的洋菸可謂多矣!五支裝的“稱人牌”、“鯊船牌”,沿街撒送,外加禮品,這是初入山城,洋菸贈送的一幕。繼後,“金花”、“雙刀”、“使館”、“司令”、“絞盤”、“雙鷹”、“翠鳥”、“鳳凰”、“大炮臺”、“黃炮臺”、“三炮臺”、“大前門”、“大中國”、“哈德門”、“司太非”、“紅錫包”等牌子的洋菸,以及50支一聽的高階鐵聽裝“福祿卡”名煙,源源不斷,鋪天蓋地,充斥市場。“強盜牌”,又名“大刀牌”,是洋菸之一種,在市面上頗為流行。
當時重慶市場上的中國產香菸,為數寥寥,僅有上海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的“愛國”、“聯珠”;華成菸草公司的“金鼠”、“美麗”等。此後,中國產煙的品牌亦日漸多了起來,“白金龍”、“萬華林”、“高塔”、“琴棋”、“三馬”、“白鳳”、“銀行”等牌子,相繼上市。
1926年,重慶城內的洋菸遭查封,洋商風頭被阻。事隔兩年,英美菸草公司,花錢打通關節,買活了地方軍閥,捲土重來,再起波瀾。為儘快奪回失去的市場,洋商暗地授意各經銷商,大量套購中國產香菸,將其置於潮溼處,待其受潮發黴,這才把洋菸與土煙一齊上櫃出售。以此手段,欺騙市民:“英美煙品質優良,中國香菸品質低劣。”
陰謀被識破後,中國產菸廠在廣告上寫道:“華人請吸中國煙”,“愛國不忘國貨”,“不要讓‘強盜’搶了我們的‘銀行’!”儘管如此,華商仍落下風,詭計多端的洋商,此前早已佈下陷阱。在行動之前,洋商先推出低價“哈德門”香菸。哈德門,元朝北京崇文門內設有哈達大王府,百姓俗稱“哈達門”,又稱“哈德門”,意即“好運之門”。洋菸取此名,為的就是討中國菸民好感。
等到拋售黴變的中國產煙,成渝兩地中國產煙價格暴跌之時,洋商這才隆重推出高價且大量積壓的“哈德門”香菸。並印刷大批彩色宣傳畫,張貼於大街小巷,廣告畫裡,畫著一華人,一手握“哈德門”,一手高翹大拇指,嘴裡吐出一句歇後語:“還是他好-哈德門!”
在整個商戰中,華商、菸民雖然上當受騙,而這句廣告詞卻不脛而走,這一句歇後語,訴說的其實就是中國菸草工業的一段辛酸史。
吸菸有害健康
哈德門又稱文明門、海岱門,始建於1268年,歷經元明清三朝近800年曆史,因是向皇城內運酒的專用通道,被稱為“酒門”,又稱“酒道”,因之聞名於世。“酒道”是中國酒文化中終極之大成。諧音又稱為“哈達門”,官方稱呼為“崇文門”。因為才子趕考必經之門,被稱為“幸運之門”,又因明清時期在此設立稅務司,又被稱為“財富之門”,是京都九門之中頗具聲名的名門之一。因為名門聲譽,許多商家認識到其中價值,積極開發哈德門文化。其中青島海岱門造酒有限公司註冊了“哈德門”酒水商標進行酒水營銷,全國知名的“哈德門捲菸”則存在了8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