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韻小才女
-
2 # 漫畫校園
首先,我非常贊成讓學生當小老師。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對於做小老師的學生本人。在學生講課之前,他會非常用心的去思考要講的內容,力求全面理解、掌握知識點。根據遺忘曲線來說,會加強他對知識點的記憶。
有些知識點,學生自認為已經完全理解且掌握了。在學生備課的時候,他會真正認識到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對理解不到的知識點,他會再次向老師請教,力求完全掌握,融會貫通。
當著全班學生的面,上臺講。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膽量,敢於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小老師的表達能力。
二、小老師講課小老師畢竟還是學生,他明白且理解同齡人的表達方式方法。在小老師講課的時候,他還是使用他們自己的表達方法和方式,這樣更有利於其餘學生理解。同齡人溝通起來畢竟要流暢一些,沒有所謂的代溝什麼的。
小老師講課,其餘學生會覺得這種方式很新穎。可以增加課堂活躍性,提高其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
三、課堂情況小老師在前面講課,教師在教室後面聽課。一方面可以監測這位小老師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教室前後都有老師,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開小差的情況。
四、總結以上是我在實力教學工作中採用小老師講課中總結的經驗。
我在教學中採用小老師講課時,不佔用正常教學時間。我都是利用相關的活動時間進行的,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
3 # 哲媽說教育
讓學生當小老師,我不完全贊同,也不完全反對。這種做法應適當,不宜長期採用。因為有其好的方面,但也有弊端。
利:
1.可以提升“小老師”的膽量,並提高想要當“小老懷”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容易吸引注意力。
弊:
1.“小老師”畢竟不是老師,在行使老師職責時容易出錯或是時間掌控不好,影響教學效果。
2.會給學生造成一種“老師很懶”的感覺,降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我在小學教了十年,而且都是中低年級,我很少讓學生當“小老師”,但是看見不少老師讓學生“當小老師”,每天在課後把練習抄在黑板上,再讓學生抄在作業本上做作業,孩子寫的粉筆字自然不會寫得很好,我覺得這樣做等於給其他學生樹了個壞榜樣。
也有“小老師”給學生改作業和試卷的,我也不贊成,要是這些活都讓“小老師”去做了,老師你幹嘛去呢?學生哪些題不會做,哪個知識點未掌握你知道嗎?所以讓學生當“小老師”真要把握好個度。
-
4 # 靈慧視角
我非常贊成讓孩子當小老師。因為
一、每個孩子都有表現欲,都希望證明給同學、老師看,即使有的同學不善於表達,但他內心也渴望被同學們尊重,被老師表揚,而讓孩子們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正好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孩子們為了做好小老師,會想盡辦法提前學習,也會向老師一樣備好課,這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正在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拿我現在的班級來說吧,孩子們為了講好練習題,為了講好語文,提前查字典,提前做習題,遇到不會的會主動的詢問老師和家長,老師也可以充當學生做適當的補充,開形中這些小老師孩子的成績在悄悄提高。
二、當小老師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口齒清晰,普通話準確,還需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們聽明白,因此這此小老師,剛開始可能做的還 不是太好,經過一段時候的鍛鍊,慢慢的就會做得非常好,有時候連老師看著都非常震驚。
三、當小老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與管理能力,這些小老師除了講知識以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如果管理不當,講的知識沒人聽那不等於白講嗎?因此,剛開始老師可以幫助這些小老師,幫助這些小老師建立一定的威信、培養這些小老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如果培養出來了,自己的管理班級確實非常輕鬆。
四、培養小老師,並不是說老師無事可做了,畢竟他們還是孩子,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點,孩子們講的知識上也要把關,自己可以坐在教室後面,充當學生,一方面適當補充,另一方面也可以監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於做的好的小老師,要適時進行表揚,以激起其他的同學也充當小老師的慾望,只要孩子們想當小老師,就多給孩子們鍛鍊的機會。
-
5 # 師雲風馬牛
你對讓學生當小老師有什麼看法?我是在職教師,我贊成讓學生當“小老師”的做法!
1.適時用小老師教,效果勝過“大老師”教,可以給課堂帶來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專注度。你想想,每一天學生都對著那個老師的老面孔,老師接下來要幹什麼大家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要是有一個新老師,並且是同班同學中走出來的“小老師”,肯定會新鮮而不一樣吧!
以小學語文認讀生字教學為例:
“大老師”教:大致過程是這樣,開啟PPT,投影出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指定某個學生讀,正音,全班齊讀,評價;分組讀,評價;開火車讀。基本上是每一個老師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程式化操作了。學生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對這一套模式已經完全諳熟了。這種重複的模式化教學明顯缺乏新鮮感,容易疲勞。
“小老師”教:如果預先佈置任務下去,告訴學生本節課將隨機抽一個學生當小老師,教生字詞的認讀,讓大家好好準備。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將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傳授,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確立。儘管老師心中早有人選,學生卻會以為每一個同學都有可能被叫到,不敢怠慢。為了把這個“老師”當好,他們必定認真自學準備,以保證當好這個小老師。
2.當小老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老師的角色體驗,體會老師的用心,培養責任心。平時,為了學生,老師或苦口婆心,或諄諄教誨,他們的辛苦工作,學生看在眼裡,卻不會真真體會。如果讓學生當小老師,那就不一樣。為了當好這個小老師,學生必定站在教師的角度,細心周詳,精心準備,在過程中體會到做老師的辛苦。思老師之所思,想學生之所需。除了以身作則,還要管理好學生。準備教學內容不易,調控課堂也難。總之,這一切對學生都是一個極好的鍛鍊機會。
3.注意事項。用好小老師,功夫在課前。要想真正讓學生當好小老師,老師要重視課前指導,不能放任。否則,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影響了教學進度和質量,得不償失。要“因課制宜”,因人而用,不可濫用。“小老師”畢竟是學生,不能完全代替老師的工作,老師切不可事無鉅細,都交給小老師來做。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
6 # 楊鍋來了
我們可能看到這樣的情景,某學校招聘現場:
面試官:請問你有什麼相關工作經歷?
面試者:我在小學階段表現優秀,經常老師讓我當小老師,具體來說,因為老師比較繁忙,我邦老師收集作業,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統計改錯情況,輔導差生,因為老師要面對所有的孩子,所以有些差生的輔導工作不能及時跟進,就需要我來噹噹小老師,透過一學期或者幾學期的輔導,我自身不公得到了成長,被我輔導的同學也有一定的提升,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有些同學雖然貌似懂了一些知識點,會完成作業,但讓他們講出來就比較困難,而我開始也是這一類的孩子,但透過老師讓我當小老師的經歷後,我得必須更認真,必須想每一道題,每一個知識點想好如何給差生講解,儘可能的讓他們能聽懂,也隨時準備著他們問我一些問題,我好回答。當然我這個小老師還幹了其它的工作,這所有的經歷都鍛鍊了我。
面試官:你被錄取了。
-
7 # 松鼠快樂翁
謝謝邀請。上課時讓學生當小老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許多老師都採用過,我也多次採用過。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注意力,使課堂氣氛活躍,比較容易達到教學目的。採用這種方法不是隨意的,是在備課寫教案時就把教學程式設計好了的,老師在上課時起到導演的作用,掌控好教學的節奏就行了。當然,這種方法也不可以過多過濫地使用,若過多過濫,學生失去新鮮感後作用就不大明顯了。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中使用學生當小老師的方法比較適宜。
-
8 # 我是杜佩玉
如果在課堂上或者在課下,老師讓學生自己去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講課,其實這是我們學習法中常見的一種被稱為費曼學習法。
更多關於費曼學習法的知識,可以從網路中瞭解,也可以自己去學習專門的一些方法介紹,這種方法對於孩子知識的理解要加強有著非常大的幫助,通常我們認為如果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中進行題目的講解,課下為同學們進行互相輔導,這都是一種費曼學習法的表現。
我們可以簡單的瞭解一下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我們學習知識是利用了原有的知識,開始解決新的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可能會進行一些學術知識的學習,我們通常所見的課堂過程就是熟悉就知,也就是熟悉原來的知識,逐步匯入,其實就是利用原有知識,向新知識進行過渡。
然後就到了一個學習新知,當然在學習心智的過程中,根據題目的難度和學生的狀態,有可能會進行一些簡單性的提高,也有可能會進行一些反覆性的教學,總之都是為了解決孩子的學習難點和重點,這個過程顯得非常重要,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夠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學習。
還是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對其他的孩子進行輔導,其實一方面在熟悉自己學習的知識,總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值得推廣,家長和在家庭中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
9 # 種金易
其實這樣挺好的,讓學生當“小老師”的作用不能小視,往往利大於弊。
真要說起來,班長、值日干部、課代表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小老師”,當老師不在教室時,他們可以行使一定的職權,貌似在替老師當班。
有些“小老師”如果挑選得當,訓練合理,較有責任心,真可以當老師的左膀右臂。
我曾經是英語老師,每週有幾個早上都要英語朝讀,我就挑選較優秀的學生領讀,尤其是我每每因事要晚幾分鐘到教室時:學生這邊可以幫我、值日領導那邊也可以應付,實是一舉幾得之事。
有魄力、有能力、負責的值日班乾的作用更大,道理大家都懂。班主任、老師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時刻跟在學生身邊。
現在“高效課堂”中更常常訓練學生當“小老師”,給學生講解例題或練習:他們的講解淺顯易懂、貼合學生口味;有的主題班會、讀書(報)活動,讓學生當“小老師”更是事半功倍。
-
10 # 孩子放學後
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去做小老師。我的孩子經常做小老師,為自己身邊的小朋友、同學講解題目或者文字。
即使沒有給其他孩子當小老師的經歷,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為家長講解、做家長的小老師。
當小老師有很多好處,其中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能讓孩子有更好的表達能力,經常輸出會讓孩子有更好的自信,更敢於在其他人面前展示,並且能夠對一直是有更強的學習慾望。
如果孩子有強烈的慾望想要去做小老師,家長可以適時引導:注意語氣語調、注意內容的主次、幫助孩子梳理講課的內容、分析孩子表達內容的邏輯性、甚者幫助孩子規劃一系列的知識框架。
輸出能夠倒逼孩子更多的輸入,當孩子在輸出方面有了慾望,可以讓孩子去更多地查閱資料、分析知識,在為其他人分享和答疑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有更多的興趣去更深入去學習,知識結構更紮實。
回覆列表
我贊成讓學生當“小老師”的做法!
讓孩子換位“當老師”的這種遊戲規則,可以提高孩子的責任心,也會有擔當!
同時在學習上,也會鞏固加強所學到的內容!
比如:讓某一學生講一節所學過的課!
這就可以鞏固學習內容,還能鍛鍊孩子的“演講力”,練習“社交與口才!”不會怯場,有領導力!可以控制氣場氛圍!
孩子還可以切身體驗到老師工作的辛苦!從中增加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加深“師生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