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
打工數月卻沒拿到一分錢工資,每人每頓飯只吃兩個饃,但望著欠薪老闆留下的物資,他們卻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也不會賣掉,這是做人的原則!
打了兩三個月的工,卻沒拿到一分錢工資.沒有油了,蜂窩煤也快燒完了,四位農民工每人每頓飯只能吃兩個饃.
更要命的是,王營村那家饃店向他們賒了25元錢的饃後,告訴他們:不清賬,就不能再賒饃吃了.現在,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擺到桌子上一數,只有6元1分錢.看著案板上僅剩的一棵大白菜,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老闆欠工資不見蹤影
1月17日,來自湖南嶽陽的劉先仿到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稱他們4人在一家鑄造廠打工,但老闆拖欠他們共計5780元工資後不見了蹤影.1月18日上午,執法人員來到這家工廠.廠內停著幾輛自卸車,四名衣著單薄的工人佇立在風雪中,瑟瑟發抖.
據介紹,劉先仿等4人分別於去年的10月5日、11月8日和11月25日到該廠打工,可自去年12月5日起,老闆就未發過工資."要了不知多少次了,一分錢也沒要到."這位老闆1月16日中午曾信誓旦旦地對工人承諾第二天發工資,可自那以後就再也找不到人了,連電話也不接.
因找不到該老闆,勞動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無法送達法律文書,執法手段無從施展.目前,執法人員正在積極尋求有關部門幫助,以期儘快解決此事.農民工堅守做人原則
"這個老闆,太不地道!"劉先仿說.劉先仿本來在臥龍鄉十二里河街的一家鋼廠燒"中瓶爐"(把鐵屑熔化成鐵水),一個月能拿2700元工資.有一天,這位老闆找到劉先仿,求他幫助渡過難關.原來這位老闆在車站南路辦了一家鑄造廠,當時廠內的燒爐工回家收麥子了,又請不到其他的爐工,工廠因此停了產.講義氣的劉先仿聽說老闆有難,二話沒說就投奔了過來.
"我放棄那麼高的工資去幫他,結果卻被搞得走投無路!"劉先仿氣憤地說.
其實,只要劉先仿他們"動一動腦筋",也不是無路可走---原來,廠區仍有一些化鐵水用的鐵屑,大概能賣兩三千元;半成品的汽車壓盤整齊地碼在那兒,若當廢品可賣9000元,若當半成品可賣20000元.另外還有8輛"解放"牌自卸車存放在院內.
但劉先仿說,雖然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也要照看好這些物資.
今年47歲的劉先仿是湖南嶽陽人,家裡生活很困難,因此,他的兒子劉敏也在這裡打工.劉先仿的妻子早幾年得了白血病,總共花了6萬元,花掉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了3000多元債.
四人中最年輕的是30歲的張海龍,河南南陽鄧縣元莊鄉張井村人.張海龍患中風的父親76歲,無勞動能力,有一個小女兒11個月大了,一家人靠他打工掙錢餬口.可從去年10月5日到這兒打工,至今一分錢也沒拿到,張海龍因此不敢給家裡打電話,"也不知道他們過得咋樣."張海龍低著頭說.
50歲的李三海,是看門的,湖北襄陽黃集鎮人,從去年11月25日來廠裡幹到現在,不但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一次老闆招待客人時還向他借了200元.
儘管身無分文,但這四位農民工卻認真看管著廠區存放的物資.他們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做人要厚道,這是原則!"
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
打工數月卻沒拿到一分錢工資,每人每頓飯只吃兩個饃,但望著欠薪老闆留下的物資,他們卻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也不會賣掉,這是做人的原則!
打了兩三個月的工,卻沒拿到一分錢工資.沒有油了,蜂窩煤也快燒完了,四位農民工每人每頓飯只能吃兩個饃.
更要命的是,王營村那家饃店向他們賒了25元錢的饃後,告訴他們:不清賬,就不能再賒饃吃了.現在,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擺到桌子上一數,只有6元1分錢.看著案板上僅剩的一棵大白菜,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老闆欠工資不見蹤影
1月17日,來自湖南嶽陽的劉先仿到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稱他們4人在一家鑄造廠打工,但老闆拖欠他們共計5780元工資後不見了蹤影.1月18日上午,執法人員來到這家工廠.廠內停著幾輛自卸車,四名衣著單薄的工人佇立在風雪中,瑟瑟發抖.
據介紹,劉先仿等4人分別於去年的10月5日、11月8日和11月25日到該廠打工,可自去年12月5日起,老闆就未發過工資."要了不知多少次了,一分錢也沒要到."這位老闆1月16日中午曾信誓旦旦地對工人承諾第二天發工資,可自那以後就再也找不到人了,連電話也不接.
因找不到該老闆,勞動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無法送達法律文書,執法手段無從施展.目前,執法人員正在積極尋求有關部門幫助,以期儘快解決此事.農民工堅守做人原則
"這個老闆,太不地道!"劉先仿說.劉先仿本來在臥龍鄉十二里河街的一家鋼廠燒"中瓶爐"(把鐵屑熔化成鐵水),一個月能拿2700元工資.有一天,這位老闆找到劉先仿,求他幫助渡過難關.原來這位老闆在車站南路辦了一家鑄造廠,當時廠內的燒爐工回家收麥子了,又請不到其他的爐工,工廠因此停了產.講義氣的劉先仿聽說老闆有難,二話沒說就投奔了過來.
"我放棄那麼高的工資去幫他,結果卻被搞得走投無路!"劉先仿氣憤地說.
其實,只要劉先仿他們"動一動腦筋",也不是無路可走---原來,廠區仍有一些化鐵水用的鐵屑,大概能賣兩三千元;半成品的汽車壓盤整齊地碼在那兒,若當廢品可賣9000元,若當半成品可賣20000元.另外還有8輛"解放"牌自卸車存放在院內.
但劉先仿說,雖然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也要照看好這些物資.
今年47歲的劉先仿是湖南嶽陽人,家裡生活很困難,因此,他的兒子劉敏也在這裡打工.劉先仿的妻子早幾年得了白血病,總共花了6萬元,花掉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了3000多元債.
四人中最年輕的是30歲的張海龍,河南南陽鄧縣元莊鄉張井村人.張海龍患中風的父親76歲,無勞動能力,有一個小女兒11個月大了,一家人靠他打工掙錢餬口.可從去年10月5日到這兒打工,至今一分錢也沒拿到,張海龍因此不敢給家裡打電話,"也不知道他們過得咋樣."張海龍低著頭說.
50歲的李三海,是看門的,湖北襄陽黃集鎮人,從去年11月25日來廠裡幹到現在,不但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一次老闆招待客人時還向他借了200元.
儘管身無分文,但這四位農民工卻認真看管著廠區存放的物資.他們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做人要厚道,這是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