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趨勢順勢

    上官儀就是上官婉兒的爺爺,他是隋唐時期人,早年的時候跟著父親在江都生活,但是在大業十四年的時候,隋煬帝身死,他的父親也遇難,因此上官儀為了避禍轉而出家為僧。

    雖說是自行剃度了,但是上官儀算不上一個真和尚,除了學習佛家經典之外,

    上官儀還精研儒家《三論》並且很擅長作詩寫文。後來等到唐朝成立的時候,貞觀年間的時候,上官儀得到了當時揚州都督的器重被推薦去參加科舉,果然一舉考中進士,因為文采不錯,所以上官儀經常幫李世民起草詔書,還得以參加宮中的宴會,同時他得到了當時的宰相房玄齡等人的信任,參與到編撰《晉書》的工程中,因此被升官,授為起居郎,之後節節攀升,更是成為了當朝宰相位高權重。

    上官儀在初唐時期非常有名,他不只是當時重要的宰相,曾經輔佐過李治登基並且堅決反對武后專權,同時他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在詩歌的發展道路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創作的詩“綺錯婉媚”,在原先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詩的格式,追求聲律之美,對於後來律詩的形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上官儀對於唐朝詩歌的發展貢獻,主要體現在對於詩歌中景物的描述上,透過細膩的手筆,一改原先媚俗豔麗的風氣,使得整個詩歌的“畫風”顯得更加清新自然,但是對於內容沒有什麼拓展,還是一些宮廷文學,沒有慷慨雄壯的氣勢,也沒有自由不羈的氣度,同時他歸納整理了前代人對於詩歌中使用對仗的方式,提出了經典的“六對”“八對”之說,對於後來詩歌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貢獻的。可以說他在唐詩的發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裡小編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他的一首名作。

    上官儀的詩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這首《入朝洛堤步月》這首詩大概是他在當上宰相之後創作的,當時皇都在洛陽,文武百官要趕在凌晨之前感到皇宮,但是當時的皇宮在洛水邊上,晚上是封門的,百官只能等在洛水邊上的洛堤上等候。上官儀就在等候之中即興創作了這首詩,詩的前兩句主要是說自己乘著馬來到長洲(即指洛堤),而且將洛水比作曹操的《短歌行》展現自己治理朝政的魄力。在最後又是透過一幅秋日鳴蟬的景象展現了當時太平盛世可能會有的隱患。

    上官儀在唐朝初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努力輔佐皇帝治理朝政,深得群臣和民眾的敬愛,然而最後上官儀卻悽慘地被人用謀反的罪名處死,直到多年之後才得以平反,那麼上官儀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說到上官儀的死,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的朝廷情況,當時正是武則天從幕後走到臺前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李治重病,武則天臨朝聽政,被當時的人稱為兩聖,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怎麼可以有兩個主宰者呢?因此李治心中對於武則天也有著不滿,但是又下不定決心,於是詢問了上官儀,那麼上官儀是怎麼回答的呢?他直接就說:“皇后專橫,不如廢之。”上來直接就說廢了武則天,李治被他也說動了,一下就決定起草廢后的詔書。

    但是在這個時候武則天辛苦建立的情報網就生效了,當時記載是“左右奔告於後”也就是說當時的手下人是竭盡全力跑去通知武則天的,知道訊息之後武則天也是盡顯梟雄本色,立刻趕來面見李治,武則天的能力確實遠超李治,很輕易就抓準了李治多情懦弱的缺點,先是哭訴自己這些年來為了李治的付出,之後又是痛斥李治為何要廢后,這麼一來懦弱的李治瞬間就忘記了自己的原意,直接就把上官儀給推了出來,可以說上官儀就這樣成為了李治的擋箭牌,這件事雖然暫且揭過,但是武則天畢竟是一個記仇的女人,沒過多久就找藉口把上官儀給殺了。

    上官儀身為大唐初期有名的宰相、詩人,在當時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當時雖然因為武后專政,上官儀被誣陷殺害,但是在武后被迫退位之後,上官儀就得到了平反,上官儀一開始被害於洛陽,但是後來遷葬到了澠邑,當地人敬仰上官儀為人剛正就給他立碑表達尊敬之情。

    上官儀的目的在澠邑外邊,原來有石碑,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搗毀了,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因為修建公路,墳墓也已經被掩埋了,公路從墓地上面穿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在距墓地不遠的地方中國現存的上官家族的成員們在當時立有一塊石碑,用來祭奠上官儀。

    上官儀所葬的澠池地處一個溫帶山陵地區,處於中國華北地帶,墓地所在的村子被稱為仁村,可以說是人傑地靈,也是上官儀的祖籍所在。據說在後來上官儀的後人為他在此立碑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傳奇故事。據說當時上官儀後人大約30多人都來到了當地,開著車前往的,一路上都是Sunny明媚,風和日麗但是在為紀念碑披上紅綾的時候卻是突降甘霖,頃刻之間又煙消雲散,開幕式得以準時開始,因此留下了一個“儀公公正,感動上蒼”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黛玉死前只說了“寶玉,寶玉,你好……”誰能把她沒說完的話補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