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蒙D25777
-
2 # 閒言喃語
量子就是下面說的基本粒子統稱,包含光子,質子,中子,電子,介子等,光子就是一種量子。 來點解釋普朗克透過研究先人黑體輻射在長波適用與短波適用兩個方程,用數學方法湊出了普適公式E*dν=c1*v^3*dv/[exp(c2*v/T)-1)],如果要使新方程成立,表明必須假定,能量在發射與吸收的時候,不是連續不斷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同時,電子躍遷也表明,空間是量子化的,不連續的。 0世紀初盧瑟福模型是當時被認為正確的原子模型。這個模型假設帶負電荷的電子,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圍繞帶正電荷的原子核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庫侖力與離心力必須平衡。但是這個模型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首先,按照經典電磁學,這個模型不穩定。按照電磁學,電子不斷地在它的運轉過程中被加速,同時應該透過放射電磁波喪失其能量,這樣它很快就會墜入原子核。其次原子的發射光譜,由一系列離散的發射線組成,比如氫原子的發射光譜由一個紫外線系列(賴曼系)、一個可見光系列(巴耳末系)和其它的紅外線系列組成。按照經典理論原子的發射譜應該是連續的。 玻爾指出:電子軌道量子化概念。玻爾認為, 原子核具有 一定的能級,當原子吸收能量,原子就躍遷更高能級或激發態,當原子放出能量,原子就躍遷至更低能級或基態,原子能級是否發生躍遷,關鍵在兩能級之間的差值。根據這種理論,可從理論計算出裡德伯常理,與實驗符合的相當好。可玻爾理論也具有侷限性,對於較大原子,計算結果誤差就很大,玻爾還是保留了宏觀世界中軌道的概念,其實電子在空間出現的座標具有不確定性,電子聚集的多,就說明電子在這裡出現的機率較大,反之,機率較小。很多電子聚集在一起,可以形象的稱為電子雲。這意味著我們的世界不是精確到無窮小的,而是有基態的,必然也有基本粒子。 採納下吧,說了這麼多,沒功勞也有苦勞呀。。
回覆列表
但是在量子狀態下,兩個糾纏的光子互為一組,互相關聯,並且可以在一個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又在另一個地方瞬間神秘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