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生3702
-
2 # 刁博
在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的幾十年裡,中國一直有一個痛,那就是諾貝爾獎。建國以後的幾十年裡,國內沒有培養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卻有多位走出國門的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那些走出國門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成就的取得往往被認為與在國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以及有優越的科研環境有關。
不可否認,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教育水平以及科研環境的確非常落後。在那樣的環境下,別說是出諾貝爾獎得主,即使是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國內的學者走到國外,能夠更容易的接觸到科技的前沿,能夠更方便的和世界頂級科學家交流探討問題。這些在楊振寧的身上有著很好的體現。楊振寧的博士導師是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也和費米有著深入的交往。在楊振寧工作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有愛因斯坦這位科學的領袖,也有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做院長。有一流的科學家在身邊,就有做出一流成果的一道保障。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楊振寧沒有在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工作,而是選擇回國。失去一流科研環境的他不會在1954年給出楊-米爾斯方程,不會在1956年給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這就是當時中國落後的一個體現。
當然,楊振寧能夠成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並非都是美國的功勞。楊振寧的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楊振寧7歲的時候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並且住在清華園。家庭的薰陶為楊振寧之後的成功有著巨大的助力。
楊振寧是在國內讀的大學,在西南聯大讀的研究生,獲得的是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國內的基礎教育為其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振寧在美國取得了輝煌的科學成就,成就的背後有中國的貢獻。中國應該為有楊振寧這樣的偉大科學家而自豪。
-
3 # 舍我幾誰
科學探索是無拘無束的,無法規範其意識形態,只有追求最高境界。對楊振寧的私情評擊其實是不公平的,誰懂一顆探索的心?
回覆列表
不要說楊振寧了。他的投機歷史讓人作嘔,老了就讓他死去吧,何必在網經常提起,討人嫌沒意"思。不然保皇的又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