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旭光149310497
-
2 # 子夜羌笛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後勤補給,所以才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對於缺乏戰馬,軍隊以步兵為主的農耕民族政權而言,後勤補給的重要性更是決定性的。縱觀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也只有漢唐這樣的強盛國力才能夠支撐大部隊長距離遠征的後勤補給支出。即使是後來國勢不弱的明王朝,也無法做到長期對邊疆奴兒干都司(東北)以及新疆、西藏的有效控制。
具體到宋朝來說,其經濟實力是比較強大的,看上去似乎不應該被後勤補給難到。但金兵南侵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常年陷於戰亂中,就地為十餘萬大軍籌措物資肯定是難以實現的。從江南遠距離運輸物資支援前線,對於富庶的南宋王朝問題也不會太大。不過,宋軍的運輸線越漫長,被行動迅速的金軍騎兵截斷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這樣災難性的後果出現,岳家軍就算是再怎麼悍勇恐怕也是自身難保了。
從軍事上來說,岳家軍以及張浚、韓世忠的部隊都算是百戰精兵。但歷數宋軍獲勝的黃天蕩、郾城等戰役,幾乎都是運動戰,少有攻擊防守嚴密堅城得手的戰例。拿下金軍根基不深的開封還有可能,繼續向北收復少數民族政權經營多年的燕雲十六州就非常困難了。因此,恢復北宋疆域大機率已是南宋極限。
最致命的一點,則是兩宋一直以來偃武修文的主體國策。大軍出征在外,即使宋高宗趙構支援岳飛,前線監軍的文官以及朝中那些含沙射影、殺人不見血的御史言官也會很大程度牽扯前線統帥岳飛的精力。“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長期保持這樣的迂腐國策,即使依靠天才的軍事統帥短暫拿下了廣大的地盤,後續又如何能夠有效抵擋金兵的持續襲擾。兩宋的悲劇在立國的伊始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岳飛
-
3 # 琦睿795
南宋的家底,和文官治軍的傳統,岳飛累死也統一不了 ,北宋最強的時候,被西夏,遼,金三天兩頭欺負,檀淵之盟,也是掏錢上供買和平,南宋能強哪去
-
4 # 逍遙子401
只能說有可能,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契丹佔領多年,女真人連宋滅遼沒有能收回,後邊就憑宋朝想收回太難了,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軍事實力都是有限的,因為是重文擬武制度出了問題,到南宋初期,剛被女真佔領的地方統治不太穩定,收回應該沒有問題的,因為岳飛和韓世忠等軍隊實力還是可以的,大一統還是需要時間的
-
5 # 大溪水長流
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中原都包括哪裡,關外算不算是中原。宋朝的時候,京城是汴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市。那時候的幽州等地都屬於遼國境內管轄,遼國覆滅後是金國管轄。所以中原不包括燕雲等州,那麼中原地區大概就是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然後浙江,湖南,湖北以及四川等地。
鉤鐮槍打破連環馬
人民不會忘記
轉折出現在岳飛提出直搗黃龍府,迎回徽欽二帝以後,這裡要說一下,岳飛的軍事素養和文學素養是一流的,但是政治頭腦卻是比較匱乏。從他的詩詞裡就能看出來,滿江紅裡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他一心想著洗刷他作為職業軍人的恥辱了,可是想過領導趙構的感受嗎?以當時的形式,直搗黃龍是有可能實現的,把徽欽二帝迎接回來那我趙構往哪裡擺。自此以後,趙構對統一中原就比較消極,而且宋朝抑武重文的老毛病一直都在,加上金國在宋朝最大的臥底秦檜的煽風點火,趙構對岳飛的忌憚越加深重,進取中原的雄心被患得患失所取代,也就不可能支援岳飛統一中原了。為與金兵和談,也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對岳飛下了毒手。在取得短暫的和平後,又開始著手清理韓世忠等猛將,韓世忠比較圓滑,算是躲過了一劫。縱觀歷朝歷代,皇帝多為心狠手辣之輩,伴君如伴虎就是這麼來的吧。岳飛雖然已故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為後世傳揚,精忠報國,青史留名。
歷史的警示,賣國賊是沒有好下場的。
-
6 # 明明白白的難受
如果趙構支援岳飛就一定能恢復統一中原,因為支援岳飛就等同於支援主戰派。岳飛同時期的武將和文官有很多能人,如辛棄疾,韓世忠,張浚,劉光世等。支援岳飛就等於南宋將有一個政治清明的政府,人民就有了希望,人民有盼頭就會積極生產積極備戰,民生得以恢復,軍備得到整備,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國家體制,在這種情況下抗金大計可能遇到物資匱乏的時候,但只要有盼頭,一切都可以克服的!
-
7 # 王冠影視劍膽琴心
1、趙構沒有一統天下的境界,並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當皇帝的潛質,趙構能當皇帝是因為確實沒有更適合的人選,靖康之難,趙氏皇族遭到血洗,趙構當皇帝並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血統。
2、趙構擁有再強大是兵力也不敢北伐,更不願意北伐,因為向北進攻金朝,無論勝敗,都是他害怕的結局,這是他的難言之隱。
3、北伐若勝則北國俘虜的父親和哥哥都比他更具有當皇帝的資格,皇位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4、北伐若敗,金國的兵威已經讓趙構嚇得昏頭昏腦,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樣點皇帝從骨髓裡反應出恐懼,怎麼可能有雄心壯志?
5、趙構更怕各位大將在北伐戰場上勝利,具有更強的聲勢和政治資格,功高震主,這讓趙構的自卑心理更是無處可藏,所以,他寧願偏安一隅,也不願收復失地!所以,還我河山只能是英雄志士的絕唱!
-
8 # happy三尋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宋人所堅守的文化屬性是守成,他們不善於進取。岳飛所取得的一點小勝利也不過是被逼急了的兔子,亂咬兩口漲漲場面罷了!不會有過多的能量輸出!
-
9 # 海中生物
作為漢族民族英雄的岳飛,雖然沒有打贏漢族與女人族之間的戰爭,用現在的話說輸了內戰,但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岳飛仍是大宋國的民族英雄!也就是現在我們56箇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從這個意義講,趙構支援岳飛,因南宋國弱也打不過金國又有何妨?
-
10 # 尉藍星空
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你是趙構老兒,你願意支援岳飛統一中原嗎?自己皇位本身就來路不正,為什麼要去統一中原呢?
再者以當時南宗的財政條件根本不可能支援北伐。壓根就沒有這種可能性,有文獻記載,岳飛的軍隊甚至軍餉都不夠,需要自籌資金,岳家軍自己釀酒販賣,籌集軍餉。包括其他部隊都有自己的副業,用來籌集軍餉。
所謂的朱仙鎮大捷,其實算金兀朮的戰略錯誤所導致的,金兵系遊牧民族,不善於水路作戰,在杭州讓韓世忠的水軍,打的稀里嘩啦,士氣大挫,撤退時又在朱仙鎮遭遇岳家軍的阻擊,被消滅了不好有生力量。此時金兵的北方主力,並未傷到分毫,只是一次區域性戰役的勝利,僅此而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北伐,岳飛兵權在手,怕岳飛忤逆叛亂,兵權太大,功高震主,起兵反叛,這是封建君主最忌諱的事。當年宋朝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
11 # 吼猴12
決定戰爭勝負的歷來不是正義非正義,是錢糧,趙構秦檜作為國家的實力控制者,深知南宋國情面臨的窘境,其國力不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的復國戰爭,岳飛夜郎自大不知深淺,不換思想就換人,只好召來殺了,事實證明這個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是對的。
-
12 # 茶花蠻
南宋統一中原絕無可能,其實趙構是支援北伐的,那些以為北伐成功迎回徽欽,趙構皇位不保,只是無端猜忌,趙構都打贏了,聲望如日中天,豈是父兄所能及的,北宋滅亡很突然,中原精英基本損失殆盡,趙構南渡建國,南方士族豪強甚至普遍民眾,都不支援北伐,因為根本沒有利益,沒有當地士族的支援,皇權就是廢柴。你讓南方人去收復一個跟自己家鄉沒有瓜葛的中原能成功嗎。
-
13 # 周
如果趙構一直支援岳飛北伐,君臣互信,沒有猜疑,岳飛還真有可能統一中原,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透過紹興和議(1140年)前南宋和金國的勢力對比看一下你會明白,如果沒有趙構和投降派在後面拖後腿,岳飛真有可能北伐成功,收復中原。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們先看一下雙方的經濟對比
自建炎四年(1130)以來,南宋朝廷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在江南地區重新建立起了穩固的新政權。南宋朝廷接連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穩定形勢、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生產,改革稅制、廣開利源。這其中以南宋名相呂頤浩進行的財政改革和經濟改革,成效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紹興和議之前,宋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略有結餘(總收入6000多萬貫左右,支出5100萬貫左右),要支援北伐毫無問題。
同時期的金國,已經陷入了兵老勢衰、內外交困的窘境。在野蠻殘暴的女真兵的蹂躪劫掠之下,北方中國廣大地區生靈塗炭,經濟倒退,民生凋敝,到處都是蕭條景象。“東至沂、密,西至曹、濮、兗、鄆,南至陳、蔡、汝、穎,北至河朔,皆被其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山東、京西等路,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五十千,全軀暴以為臘”(《雞肋編》卷中)。
北方少數民族以劫掠為生時,發展迅速。等到他們佔領土地,自己發展時,又迅速進入衰退期。10年的發展,南宋經濟已經超過了金朝。
軍事力量的對比
在南宋初年的抗金斗爭中,宋朝軍民同仇敵愾,南宋的幾支主力部隊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逐漸發展壯大,同時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就拿岳家軍來說,紹興九年(1139年),岳家軍總兵力已經增至十萬多人,有統制官22人、將官252人,其中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人,尤其重要的是,岳家軍當時有兩萬多人的兵力是精銳騎兵,而且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和戰鬥磨練,岳家軍的整體素質和戰鬥力都是一流的。
而公元1140年,金兵南侵的失敗,也能看出南宋的軍事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金兵南下侵略可是各路軍隊連遭失敗。在順昌(今安徽阜陽)之戰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率領岳家軍又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
社會穩定對比
在南宋初期的十年裡,宋將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先後率軍剿滅了範汝為、李成、曹成等各路軍匪遊寇和以楊么為代表的地方武裝割據勢力。數年之間,南宋有了穩定的後方。自從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平定楊么割據政權之後,直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議之前,南宋轄區內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戰亂,也沒有發生農民起義,南宋政局穩定,後方穩固,宋軍無後顧之憂。
當時,金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當時的金國“盜賊滿野,向之倚國威以重者,人視之以為血仇骨怨,必報而後已”。公元1138年(南宋紹興八年,金國天眷元年)開始,金國轄區內民眾的抗金斗爭再次出現新高潮。“百姓怨,往往殺債主,嘯聚山谷”,“太行義士蜂起,威勝、遼州以來,道不通行”(《三朝北盟會編》卷197《金虜節要》;《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20紹興八年夏,卷132紹興九年秋;《中興小紀》卷26)。岳飛派遣李寶、孫彥等抗金義士潛入山東,組織山東人民抗金;岳飛還派遣梁興、趙雲、李進、董榮、牛顯、張峪等原義軍領袖帶領小股軍士北渡黃河,去聯絡太行山義軍,並領導河北、河東的各路抗金義軍;除了李寶、孫彥、梁興、趙雲、李進、董榮、牛顯、張峪等直接受岳飛節制的抗金義軍首領之外,一些還沒有與岳飛取得聯絡的北方起義者,也經常打著“岳家軍” 的旗號,在金國轄區內不斷攻擊金兵。
從各方面來看,如果趙構能一直支援岳飛北伐的話,還真能統一中原。但是南宋最大的問題,就是趙構對各路統軍將領的猜疑。畢竟像岳飛這樣的統軍大將,權力也太大了。 -
14 # Uc忠粉
可能性很大,因為被金國佔領的地方漢人還是佔絕大部分的,很多民眾和起義軍都支援岳飛復國,如再加宋朝全力支援復國有非常大的可能。再有金國的戰略戰術很難達到岳飛的水平,金國的將領㨔不動岳家軍,岳家軍可一次次戰敗他們,直至完全戰敗他們,所以說復國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謝謝。
-
15 # 哈哈哈哈快快快快過
如果趙構全力支援岳飛,別說中原了,就是大金國都能給他滅了!可惜趙構不傻,收復中原迎回二帝自己怎麼辦?皇位拱手讓人嗎?還是像後世英宗復辟一樣,把自己搞死?所以趙構是不會全力支援岳飛的,而岳飛要收復中原迎回二帝正觸及趙構底線,所以岳飛下場可想而知。
-
16 # 狐筆春秋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首先,趙構絕不可能支援岳飛北伐,因為北伐不過是趙構“以戰求和”的策略而已;其次,即便趙構腦子不靈清的堅決北伐,岳飛也絕統一中原,混一宇內的可能。最後,在一家一姓即天下的封建時代,無論是雄才偉略如秦皇漢武,抑或是愚昧昏惑似晉惠帝,都不可能做事手下的臣子立下如此潑天大功。因為,歸根結底地說,相對於金鑾殿上的那張椅子,一城一池的土地之爭都不過芥鮮之疾而已。
一:穩定(求和)壓倒一切
對於九皇子趙構而言,南宋的半壁江山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本就是意料之外的驚喜。畢竟,若不是給力的金朝抓走了徽欽二帝和他的哥哥們,以他的排行是幾輩子都不可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的。就此而言,對趙氏有著毀家滅族亡國之恨的金朝卻恰恰是他天大的恩人。這種隱隱約約的感戴之心貫穿了趙構一生,而這也是他之所以心甘情願地卑躬屈膝,“忍辱負重”的原因。
此外,再加上他在北宋覆滅以前那段質押於金營之中的深刻經歷,使他對宋金兩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優劣的認知要比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有著更為清醒的認知。也許有人會說,堂堂中華文化絢爛璀璨,但歷史的程序卻從來不是以文化的精緻與否和政治制度的完密與否來做平叛的。數千年的中華史和西方史,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文明往往毀滅與野蠻,而當野蠻走向文明之際,也就到了再度毀滅之時。所以,就此而言,北宋的繁華與富庶恰恰就成了他“懷璧其罪”的理由。關於這一點,想來沒有人會比趙構更加清楚。不然在宋金兩國的戰和問題上,趙構又怎會“猶疑”“徘徊”呢?換言之,即便是再懦弱的君王,也有著睥睨千古的雄心,更何況趙構這樣一個精明到骨子裡去的開國之君呢?
再說,強幹弱枝,虛外守內向來是趙家人的祖傳基因,一旦屁股底下的這張椅子稍稍有了坐穩的痕跡,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也就差不多該上演了,質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趙構和岳飛的嫌隙其實早在趙構流露出議和的心思時就已產生。而岳飛之所以還能屹立良久,究其根本並不是趙構的愛才之心和所謂的祖訓束縛(趙構是不憚於違背祖訓的,這從他流放趙鼎和李剛就可以看出)。不過是彼時時局尚不穩定,他還需要岳飛的戰力來迫使金朝放下姿態加入到議和的隊伍中來。換言之,岳飛的被重用不過是趙構以戰求和的戰略需要罷了。至於這一點,我覺得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和張俊是最清楚不過的了。所以,打從一開始,無論是劉光世還是張俊都表現出一副庸將的姿態,安安穩穩地過起了閒散王爺一般的逍遙日子。而事實也證明,他們兩個是“中興四將”中福祿壽齊全的角色。
二:瀕死之人何以言勇
對於剛剛在江南半壁站穩腳跟的南宋而言,不要說是所耗甚大的北伐戰爭了,單就官員的俸祿在建國之初都還是要賒賬的存在,只能透過販賣“度牒”和“空白高身”的方式來籌措資金勉力維持。在加上南宋內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的不時騷擾,試問,這樣一個徒具其型卻又搖搖欲墜的王朝憑什麼來完成一統中原的北伐大業?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對於南宋的窮困潦倒,剛剛覆滅了北宋的金朝卻著實大發了一筆戰爭財,在加上他原來滅遼時聚斂的大量錢財,此時銳氣勃勃的金朝不僅無力雄壯,而且財力雄厚,而更重要的是國君英明,雄才偉略。就此而言,紹興年間的宋金格局,就綜合國力而言實際上是金朝略強而南宋嫌弱的。但限於南北地理的差異和水土的區別,在加強奔波了數十年的金朝貴族在接觸了綺麗奢靡的中原器物之後也逐漸生出了“人生苦百年,秉燭當夜遊”的逸豫心理。所以使得這個宋金局勢呈現出了詭異的僵持,短期內陷入了對峙的局勢之中。
當然,這種局勢並不能長久,一旦雙方之中任一方出現一個稍有作為的君王,這種微妙就會馬上被打破,紹興格局也就隨之土崩瓦解,進而等待下一個平衡出現。而事實也證明。當金朝出現海陵王,南宋出現宋孝宗的時候,所謂的“紹興格局”隨即就被破壞殆盡。
綜上所述,對於清醒而理智,精明而狡獪的宋高宗而言,且不說南宋並不具備一統中原的機會,即便有了這樣的實力,他也未必會有一統天下的雄心,一者是屢遭蹂躪的中原對他而言不過是一片廢墟,且不說能否建設好,但就投入就足以將南宋活活拖垮,再者是彼時宋欽宗猶且苟活於世,莫名期末的給自己找個潛力的威脅回來,豈不是自討沒趣?三者,金朝實力太強,此時孱弱的跟個鵪鶉一樣的南宋如果妄興刀兵之念的話,又何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在趙構看來這並不是能與不能的選擇題,而是“收復中原,弊大於利”的利益考量。至於他自始至終都以“恢復”相號召,不過是為了收斂人心,不至叛趙而已。豈能當真!
回覆列表
不能。 一個國家敗落的時候只要能維持不被侵略就足夠了。收復疆土需要後補物資供應。古代沒有現代的武器裝備,就算是現代國與國之間發生戰爭,也不可能讓戰敗國成為亡國奴。統治世界需要的是世界人民友好反對剝削壓迫,強化法制,共同為保護地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