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賈甄矜
-
2 # 觀史以明智
不是朱元璋不想拿下蒙古,主要是因為即使拿下了,也不能長久駐軍,更不能變為自己的土地。
朱元璋曾多次出擊北方蒙古草原,消滅北元殘餘。可是茫茫大草原上,要想消滅敵人,第一個是要找到敵人的主力。敵人在草原上以騎兵為主,來去自如,而且此時北元還有十多萬大軍。如果派少數精銳騎兵,說不定會被北元一口吃掉,如果大軍出動,他就跟你躲貓貓,不跟你打。茫茫大草原之上,糧草補給也是個大問題。
在朱元璋之後,朱棣也曾多次進擊草原,下決心消滅北方草原的威脅,然而數十萬大軍幾次出動,戰果寥寥,主要原因還是逮不到敵人的主力。
-
3 # 腦洞趣味歷史
1、明朝初創,遠征不利。
明初的時候,他接手的地盤是一個飽經戰亂、百廢俱興的情況。
對外,地盤上還有諸多勢力盤踞,他必須掃清屋內的威脅。
對內,元朝多年的壓迫下,國內民生凋敝,再加上常年戰爭、天災橫行,此時他作為統治者應當做的是穩定國內環境,恢復國內的統治秩序。
蒙古高原的局勢也是非常複雜的,作為遊牧民族他們的居所是不固定地。朱元璋實力強大的時候,他若征伐蒙古,首先要考慮不熟悉地形,找不到目標。其次要考慮補給問題,幾萬是去送死,幾十萬大軍去征伐蒙古的話,士兵、牲畜、兵器這些都是燒錢的,還要考慮運輸的民夫也是要吃飯的,幾十萬士兵所需要的民夫也是不小的數字。
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是不好隨便遠征蒙古高原的。
2、元朝已無威脅,遠征蒙古高原的話,漢人不習慣草原生活對於朱元璋來說,此時的元朝已經不具備威脅了,他採取的防止蒙古人恢復之後襲擾中原的措施為兩條,一條是設立前線軍事基地,另一條是定期派兵清剿,逼迫蒙古人北遷。對外發動戰爭的目的一般為領土的擴張和人口壓力的迫使,而明初是不存在這些需求的。
華夏文明是依託大江大河為主生活的大河文明,我們祖先的生產是以種植業為主,林牧漁為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祖先對於草原地帶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蒙古人當初征服宋朝過後,曾設想把中原人趕走,把這片土地變為大牧場。而華夏文明歷史上對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行動也是在取得優勢後,只要當地人表示臣服,就只是派兵駐紮,還是繼續由當地人管理。
3、元朝滅亡了,蒙古高原的本土勢力尚有一定規模元朝雖然滅亡,但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並不是毫無戰力了,蒙古高原本土的部落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損傷。
元朝之所以又叫大元王朝,是因為它當初分裂出去的幾隻各自也建立了疆國,這些勢力並不疲弱,對於剛剛建立的明朝來說,征服蒙古高原的收益是相當低的。
期待您的關注。
-
4 # A牛哥A
明朝初期已經具備橫掃蒙古高原的能力。
明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大破北元。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逃亡路上被其部將所縊殺。經此一役,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印章、圖書、兵器、車輛,都被明軍俘獲。
然而,困擾中原王朝兩千年的問題又出現了。即便是有能力消除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也無法對北方蒙古高原進行實際控制。
1、長期駐軍?補給困難,成本太高。
2、殺光遊牧民族,然後移民?不太現實。
結果只能是消除威脅後退回。等遊牧民族部落再次壯大,再具威脅時,再出兵伐之。
直到清朝,實施“撫蒙政策”,北方邊患才徹底解決。
-
5 # 開心快樂任我行
哪裡來的那麼多借口,一句話就是沒那個勢力,不說什麼對蒙古不感興趣,不感興趣就不會九次北伐了,歸根結底還是沒那個勢力,滅不了十幾萬蒙古人,最後皇帝還成了叫門天子
-
6 # 王哲270723
你見過哪個中原王朝佔領過漠北?
長城以外土地不能耕種,中原王朝從來不要。
要說打,藍玉已經打過了。
-
7 # 天涯海角任平生
1、明朝初建,百廢待興。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天災饑荒,加上連年征戰,國家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明朝剛剛建立,並不適合大規模用兵,需要發展經濟,鞏固農業,建立新的一套秩序。在中國古代,農業是國之大事,重中之重。而且當時明朝剛剛建立,統治根基尚不牢固。如果窮兵黷武,民生哀怨,得不償失。
2、蒙古高原不是漢人傳統疆土。
有史以來,漢族王朝的統治重心一直都是中原地區,對於蒙古高原遊牧地區,興趣不大。只有唐朝實際統治蒙古高原大約五十年。很顯然,在朱元璋看來,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統一中原地區,已經實現了大一統,已經功高千古了。
3、代價巨大,得不償失。
明朝初年,軍隊有遠征蒙古高原並打勝的實力,但是打勝和拿下不一樣。可能會許多勝仗,但是元朝殘餘勢力遊移不定,無法一舉消滅,不是一年兩年可以消滅掉的。幾十萬大軍長途奔襲,後勤運輸,糧食補給也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即使拿下蒙古高原,但是怎樣有效地牢固統治,也是一個問題。
回覆列表
征伐蒙古考的是徐達,徐達死後靠的是他的兒子、徐達的女婿朱棣。老朱厲害的是政治,他能有效控制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