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戰歷史軒

    這句話主要還是嘲笑蜀國無可有人才儲備。蜀國到中後期,隨著“五虎上將”的老去,新生一代將領,只有關興,張苞,廖華等將領,這些將領在當時來說最多屬於二流!

    廖華

    而反觀魏國有曹真,夏侯淳,張遼,吳國有陸遜等大將!在優秀獎領當年已對蜀國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曹真

    陸遜

  • 2 # 聽歷史懂道理

    首先不是嘲笑廖化本人的,廖化可以說是三國中的活化石,在三國演義中記載活了有90多歲,當然史實不可考證,但是在蜀國後期廖化最起碼有六七十了,這時候他去當先鋒。只能突出兩點,廖化尚有勇力,我們知道蜀國後期的軍事指揮人,諸葛亮和姜維,如果廖化沒有能力的話,他們二人肯定不會讓廖化去當先鋒的。但是這能證明蜀國後期無人嘛?不還是有人的,如果真沒人的話廖化就是統帥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缺乏人才,老一輩的去世太早,並且一直在戰亂之中,很少有時間教導自己的兒子,除了關羽在兒子成年的時候便帶子入軍營,學習打仗。導致蜀國武將有點青黃不接。能打仗的去世的太早,小一輩沒有成長起來。

  • 3 # 靜夜思160519196

    我覺得蜀漢並非沒有人才,蜀漢在三國時期版圖面積是106萬平方公里,官方記錄在冊的人口竟然只有九十多萬,還沒有東漢一個郡的人口多。而實際人口應該是六百多萬。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人去哪裡了(ー_ー)!!答案是被世家隱瞞下來了,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誰掌握的人口多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古人說的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想當年漢武帝不是去姐姐家裡玩,怎麼會發現衛子夫,沒有衛子夫,衛青又如何作為皇帝的小舅子隨同姐姐入宮,~( ̄▽ ̄~)~。但是如果衛子夫被藏起來沒被皇帝看到,也就沒有衛青什麼事了,更不用說他們的外甥霍去病。另外人口被隱瞞也就意味著很多人失去受教育的機會,讀書的人少了當然就沒有人才了。

  • 4 # AL世界觀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從未出現在《三國志》或《三國演義中》,其原文最早是出自清末的一部小說《掃迷帚》:

    不期一日正揮毫繕寫間,突來一不知姓名、寬衣博袖、滿臉腐氣的老孺。那人跨進書室,並不向主人致禮,便坐在那靠東椅子上,嗤的一笑到:“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其實這句話的創作者本意並非是貶低老一輩的蜀華人才凋零,或嘲笑廖化無用,而是嗆當時以姜維為主心骨的蜀國將才。

    但反過來說,蜀漢後期的三國也已經都沒有老一輩人物的英勇多謀,如果把後期的三國將才互換對打,其結果也很難敲定誰勝誰負。

    廖化的經歷

    廖化在三國裡面算是一個出場比較早的元老級別的人物,而他的最早身份是關羽的主簿,而主簿的職責不一定就是將才,他有可能是內戰的,也有可能是倉儲。

    然而夷陵之戰,劉備軍大敗,廖化再次絕地求生,不僅沒死還帶回來一堆軍民,這讓諸葛亮對他再次刮目相看。劉備過世後,廖化就進入了諸葛亮的丞相府,諸葛亮開始北伐後也就沒有關於廖化的什麼記載了,他只是當了陰平的太守。

    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廖化在作戰能力看似並沒有什麼特別強的地方,但諸葛亮對他安排卻很能說明情況。之後,廖化從參軍轉廣武都督。

    廖化的能力

    除了諸葛亮對他的政務能力認可外,當時的蔣琬也是非常敬佩他。當時諸葛亮舉蔣琬為茂才時,蔣琬堅持推讓給四人,廖化就是其中一個。

    當廖化接過陰平太守的位置後,再上蜀漢第一線。因為陰平靠西,武都靠右,更接近魏國,當時羌人分裂,一支投靠蜀國,一支投魏國。投入蜀國的羌人被迫遷入蜀地,也就等於蜀漢其實失去了武都的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廖化看準時機打出了他最為漂亮的一場戰鬥。

    建興十五年,羌人對魏國騷動,當時在陰平的廖淳主動對魏國發起進攻,因為時間上的緊迫,就來不及通知蔣琬和姜維。陰平是要扛著涼州和雍州兩線的,現在涼州有情況,魏國的主力正在平定遼東,廖化意識到機不可失。

    魏國的郭淮排除廣魏太守跟南安太守,想夾擊廖化吃掉他的部隊,但廖化已經以最快的速度滅掉了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從西面摸上來的遊奕軍,不少營寨都駐紮在非險要之處,廖化抓住機會猛攻,破了遊奕的部隊,在回頭打掉王贇。

    這一戰可以說是廖化一生中最精彩的戰鬥,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催生了後來費禕讓姜維先打涼州的佈局。

    廖化,一個全能型人才。

    在軍事方面,廖化也是身經百戰,帶兵的才華勢力比高順這些人上了一個檔次。因為廖化有著自身的經驗和眼光,他對姜維是不怎麼欣賞的。

    在姜維最有一次北伐前,廖化曾說過:

    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渭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這話的意思是:如果用兵不懂收斂,必將自食後果。這句古人說的話,其實就是在說伯約你。智謀方面不見你比敵人強多少,而軍力又比敵人弱,但卻沉迷用兵,這樣你怎麼能夠生存下去?

    事實上,廖化對姜維說的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263年,姜維北方最後一次失敗,魏軍瘋狂向他追擊,此刻的廖化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救姜維了,可是與其說他是救姜維,還不如說是為了保護蜀國最後的年輕種子。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話很多時候都被用來團隊裡面沒有新的出眾人才,只能靠一些“老人”出來承擔重任,這句話帶有嘲笑貶低的意思。

    但話說回來,其實年老之人,他們有著自己的經驗和人脈,一樣可以肩負起重任,他們不一定會輸給年輕人。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可以說誇張廖化的寶刀未老;也可以理解為嘲笑新生一代的毫無作為。

    當蜀國的年輕一代還未成長起來時,無妨,老夫廖化寶刀未老,可以繼續肩負起先鋒的責任,為蜀國燃燒自己最後的一絲生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5 # Free噠噠

    但反過來說,蜀漢後期的三國也已經都沒有老一輩人物的英勇多謀,如果把後期的三國將才互換對打,其結果也很難敲定誰勝誰負。

  • 6 # 夢迴均州滄浪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更多的是嘲笑蜀國軍隊無後備人才。蜀國自從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過世以後,蜀國的武將出現了斷層以至於廖化這樣的人都出來擔任蜀軍的先鋒,人才的缺乏斷層實屬無奈之舉,和矮子裡面挑將軍意思一樣。

  • 7 # 黃堃8962

    他原意是嘲笑蜀國無人可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廖化還是有本事的,就憑他參加了所有的蜀國的大事件,就可以說明。

  • 8 # 淡墨青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蜀國沒人了,只能依靠平庸的廖化為先鋒。我們很容易就認為是廖化這個人沒用,諷刺蜀華人才凋零,無人可用了。實則並不是貶低廖化無能,而是指廖化年老,應該解甲歸田而不是拼了老命去北伐!從而諷刺蜀國“無人”!

    全能將領廖化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出生豪門世族,是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在荊州也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因此初任前將軍關羽的主簿,隨關羽一起出生入死,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冬,呂蒙白衣渡江,在關羽背後捅刀子,致使其腹背夾擊,敗走麥城被斬。因為廖化就是荊州本地人,加之種種原因,選擇詐降孫吳,隨後假死,攜家帶口離開故土投奔益州的蜀漢。

    廖化在夷陵之戰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隨後又為別督。劉備兵敗身死白帝城後,又升任為丞相參軍。廖化這一步步升官,足以見得劉備,諸葛亮對其的重視,怎麼會是庸才呢?

    廖化在諸葛亮在世時就是北伐重要的一份子,隨後姜維接過諸葛亮的衣缽後,也是更加重用廖化,常常將重要的關口,駐紮地交於廖化駐守。

    其中廖化曾經說姜維

    “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

    在於告訴姜維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

    這些種種足以證明廖化的才能!

    蜀中無大將

    蜀中無大將,其實也言過其實了。主要在於姜維,王平,張苞等後輩將領遠遠不如前輩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他們的光芒太大,以至於讓後人覺得蜀中真無大將這一錯覺!

    蜀國之薄弱在於地廣人稀,諸葛亮、姜維等人頻頻北伐,使得後方積弱貧困,百姓貧困潦倒,自然無曠世奇才的出現!

    北伐想要成功的根本在於,魏國大亂,蜀漢和孫吳才有機可乘,否則都無異於以卵擊石。蜀漢的疲憊困得都是在所難免的!

    結語:《掃迷帚》老儒所講:“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這裡並無說廖化資質平庸,而是在嘲諷蜀漢人才調零,卻還想著“扮豬吃老虎”!可笑可笑!

  • 9 # 94310417小云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在恥笑蜀國後繼無人,相比於大漢前期的五虎上將群星璀璨而言的,到此時魏延死於反骨,張凝死於亂陣,很難在又蜀國初年的大氣磅礴了,皆一群無名蜀輩怎堪大用,這也是諸葛亮一生不注重培養挖掘人才造成的惡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見過身邊靠炒股生活的人,他們現在過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