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靜水流深2020

    國學乃華人之根本,其原因就在於源遠流長的國學作為文化基礎,體現了民族自尊與自信的高揚,開啟了民族文化的自覺,涉及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國學我們該敬之、重之、學之、從之,國學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應看到,“國學熱”方興未艾的同時,跑偏的問題也沉渣泛起,真精華的東西倒不多見。要麼“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要麼空談理論與身心性命安身立命經綸濟世無關,要麼閉門造車不接地氣,要麼困於文字不能領會背後精神活學活用。這種“熱”,屬於元氣不足,虛火上升,濁氣上揚,陰陽錯亂。總而言之,國學需要個人悟性與經歷相結合,如果都是肓目去學習,只會是徒有其表。原因在於,古文書籍有很多都自相矛盾,而有些內容確存在於一個度的問題,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非博學而不得以領悟。如果只是關注於儒家論著,不涉獵於其它釋道法墨等乃至於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相參考,我想是不會對中國文化有一個理性而全面的認識的。所以惟有沉下心研究國學精髓,才會對國學有一個理性全新的認識。

  • 2 # 長江之水

    國學當然對人的理性構建具有價值,但不能狹隘地理解這種理性,比如說讀了天工開物學了一些機械知識,讀了黃帝內經學了一些養生知識,這算不算增加了理性認識?

    不過國學更重要的功能是培養人的知性和德性,如果用你那種狹隘的知識觀,估計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對事物具有敏銳感覺、對道德具有深刻認同的優秀人才的

  • 3 # 夢溪筆談

    近年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作為文化復興重要體現的國學熱可謂是日益“升溫”。孔子學院海外開花,大學增設國學課程,名人著書演講,中小學誦讀國學經典……

    國學熱,不僅關係國學的發展方向,也涉及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學者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思考,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主要觀點:

    國學熱是中華民族當前文化自覺的體現。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民族精神的表現受多種社會因素影響,人們越有文化自覺,民族精神就越能完整地得到弘揚。與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相伴隨,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正在發生巨大轉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正經歷從自在到自覺的轉變。有學者認為,國學熱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開始。對於連綿不斷的中華文化而言,文化自覺是促進民族復興的重要條件。文化自信能促進文化自覺,進而振奮民族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國學熱是中華民族開始復興的重要標誌。

    國學熱並不等於國學研究熱。目前的國學熱主要分佈在大眾教育和國學知識傳播層面,相對於國學的學術研究尚屬於文化的普及推廣。有學者指出,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有助於改善社會公眾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使國學研究獲得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但需要注意的是,普及推廣並不能直接帶來國學研究品質的提升和發展。國學要得到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學研究的深入開展。現在學術理論界關於國學的爭論很多,如國學的概念問題、國學能否成為一級學科的問題、國學在歷史中的作用問題等。有學者提出,目前國學雖然熱了起來,但社會對國學的共識還不多;對有爭議的問題先不必大肆炒作,而應紮紮實實地多做一些普及推廣和深入研究工作。

    當今的國學熱反映出的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其實與當代華人所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和精神困擾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兩個主要方面來辨證分析國學熱“升溫”的原因:

    首先,國學熱是當今社會現實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從中國和世界兩個層面來看。從中國看,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進入民族復興的重要時期。民族復興不僅是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沒有文化的復興,中國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世界強國。而這種文化又不能是外來的文化,只能是融合外來文化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其次,國學熱是國學固有價值的重現。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國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儘管其中有一些雜蕪和糟粕,但主體或絕大部分屬於精華,有學者將其概括為中國精神或中國之道,這些是不會過時的,主要有:克己復禮的人生態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處事原則,義在利先的道德理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情懷,四海為家、天下為公的世界願景等。雖然國學精神曾受到貶損,但其固有的價值並沒有泯滅,盛世之時重現光輝乃是必然,因為有價值的民族文化是任何力量也打壓不住的。這是國學熱的根本原因所在。

    總而言之,國學熱繼續升溫利大於弊,至於國學熱中出現的一些偏頗和不當,不必大驚小怪,只要大方向正確,會逐漸得到糾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國學熱“升溫”現象,期望透過國學的升溫把中國的優良文化流傳到世界各個領域,讓中華文化可以世代相傳。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需要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環境,中華文化無疑對於當今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上提供了重要的參照意義。國學中的優秀之處不能丟,民族的精神家園不能毀,挖掘研究,傳承創新。同時,要與學習、借鑑西方先進文化相結合,使二者融合互補,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 4 # 錦月細雨

    國學首先是騙人的,因為沒用處,造那東西出來就是為了騙吃騙喝,儒家就是一直用他騙吃騙喝,結果五胡亂華中原人成了胡人的乾糧,成了蒙古下等人,成了滿清人的奴才,成了八國聯軍的傭人,成了日本人的羔羊。

    幸虧毛主席他們引進了馬列才結束了我們華人為奴作婢的歷史。國學騙騙錢還行,實用沒有價值

  • 5 # 一朵芙蓉著秋雨

    謝平臺邀問:如何正確看待國學?

    我認為問題的核心先弄懂什麼是國學,而後才能談看待的問題。

    國學是什麼,至今學識界沒有統一認識,泛指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藝術。我粗淺認為“國學”是為:國家之學,華人之學。就其小義特指中華傳統文化;狹隘之域是指先人經典著作“經史子集”“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等。

    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根”。

    其二弘揚國學的現實意義。

    樹立遠大抱負,宏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積累經典,培育鑄造良好的禮儀與品格。樹立終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學習態度,亦是古語云:活到老學到老。鍛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建立“為天地立心,為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濟世情懷。

    其三看待問題。

    近年來“國學熱”持續升溫,不少中小學校及大中院校把琴棋書畫、茶藝戲曲引進課堂,舉辦古詩詞朗讀,經典誦讀大賽,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連央影片道也舉辦了諸如“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 “詩詞大會”等文化互動節目,一度在華人心中颳起一股國學風,節目的收視率節節攀升,吸引了不少眼球,被評為優秀欄目,董卿等人氣指數一路高歌。毋庸置疑諸如此類節目活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不少學生及成年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也能提高素質涵養氣質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沉澱品性。

    一物分兩說,古人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對於任何事物我們應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特別是家長朋友應具備審慎批判基本的鑑別能力。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跟風而上。應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那些淺薄浮躁,裝腔造勢,狗尾續貂的偽國學,偽大師無處遁形。

    偉大的毛主席曾說過:學知識不要唯書,唯上,要注重自己的獨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故而對於國學我們應抱有批判精神去學,只有博覽群書,深思鑽研,從而相容幷蓄,博採眾家之長才能為我所用。

    讓我們行動起來,鑽研國學弘揚國學以達“博冠六藝,才通八德”之境,為中華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 6 # 十六斤

    再說一遍 國學是 神(道 真人 )的學問 仙古文化(上古文化)延續與流傳 皮毛這多 深知其精髓的少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說人手裡 要是都掌握了 我們就進入神仙的境界 快樂似神仙 )痛苦來自於慾望 剋制慾望 跟隨大自然的規律 符合道的慾望 不要貪求 貪求只會越來越多 慾望無止境帶來很多痛苦 只有中國 中國文化(國學)能讓我們得道 走進或進去 那個境界 那個層次……珍惜吧我的親親們 同胞們 路還很長… 上古文明 發生不該發生的…是我們進去魔道 萬年輪迴 在其之中掙扎徘徊 不過還好…終於魔道氣數已盡 仙道得以漸漸回升……進去真正的神道…指日可待……

  • 7 # 心遊太玄

    非道宏人,人能宏道!國學本身無善惡是非對錯,而是學國學之人能否實踐道義,發揚光大!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之後有後悔的女人嗎?都是因為還不瞭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