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米入兒童國際俱樂部

    其實都可以的,只要不是隻有其中一個讀就都好。

    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進一步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連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擾孩子,你可以和孩子有互動,但是不要用你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方法去過多要求孩子。

    6歲以下的孩子在閱讀上大多是一種探索,我們不要求孩子能從繪本上了解到多少的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閱讀。

    同時不同的書籍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效果,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繪本的時候應更具孩子的年齡和敏感期進行篩選,這樣,我們才能給予孩子更好、更適合的繪本。

  • 2 # 貝勒家孩子Baylorkids

    爸媽一起最好!

    比如爸爸媽媽彼此充當不同角色,我曾看見過一個有愛的家庭,媽媽每天給寶寶讀繪本,爸爸在旁邊努力的表演,比如媽媽讀到大灰狼來了,爸爸就表現出大灰狼張牙舞爪的兇殘模樣,出現小羊,爸爸就會咩咩的發出聲音,真的是很有愛,既能增加夫妻感情也能培養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同時讓讀繪本這件事變得很有意義,一家人都參與,其樂融融!

    如果爸媽不能一起,其實可以爸媽互相輪流,在養孩子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是家庭都是母親擔任的主角,爸爸相對來說很被動,長期下去,即不利於夫妻感情培養也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所以,父母都參與,孩子更健康更快樂……

  • 3 # 小晗晗愛閱讀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兒,爸爸和媽媽各有特點,都很重要,不能被替代。我覺得閱讀也是一樣,爸爸媽媽都參與孩子更開心。而且孩子的讀物不僅僅有繪本故事,還有科普知識書,歷史書,兒童哲學,漫畫,人物傳記等。媽媽可能更喜歡擅長繪本故事,兒童哲學這類文學讀物,而爸爸或許更擅長科普讀物,歷史讀物。這樣結合起來,會讓孩子的閱讀體驗更美好。

    我來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我兒子再過兩天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過去的幼兒園三年裡我們每天給他讀書聽。我是一個文科生,看到科普書真是頭疼不想讀哦。硬著頭皮去讀自然也讀不出什麼樂趣,估計孩子聽著都覺得無趣。而我老公不一樣了,他是個工科男,這些科普書裡的知識被他讀的活靈活現,還能結合現實生活給予講解。讓孩子產生了對科學的興趣。而我讀繪本故事就很擅長,抑揚頓挫喜怒哀樂都能體現出來,兒子很喜歡聽。所以我們家的閱讀預設分工就是我以繪本故事為主,爸爸以科普讀物為主,其它的都會讀一讀,總體來說我讀的大部分是繪本。這樣各自發揮特長,也讓孩子綜合閱讀,從小接觸到各種優秀的讀物,汲取不同的滋養。

    我老公工作很忙經常加班,週末也是,但是在給孩子讀書這件事情上,雖然不能每天讀,但也經常讀,因此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我少,但爺倆關係很好,有很多共同語言呢。

    所以在閱讀這件事情上,最好的方式就是爸爸媽媽都參與,各自發揮所長。不僅讓孩子體驗不一樣的閱讀樂趣,還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親密。

  • 4 # Hi英語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只要陪孩子一起讀就很好。

    讀繪本能幫助孩子培養語感,激發創造力,並且養成閱讀的習慣。另外,對於父母來說,陪孩子讀繪本會讓我們不不缺失於孩子的童年。至於是爸爸還是媽媽陪孩子讀繪本,那就看誰的空餘時間多一點了。

    現在的年輕父母都很忙,每天都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能夠每天抽出時間來陪孩子讀書的父母不多。如果爸爸媽媽能在晚飯後或者睡覺前當下手機,少刷一會兒朋友圈,和孩子一起讀二十分鐘繪本,這個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這樣不但能讓自己放下手機,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一般媽媽比較細心,更有耐心,所以陪孩子讀繪本的媽媽多一些。但是爸爸也應該經常陪孩子讀讀繪本,這樣更能激發孩子對繪本的興趣,因為不同的人閱讀的方式不一樣。

    總之,能陪孩子讀繪本的父母都是最優秀的爸爸和媽媽!

  • 5 # 小林子啦啦啦

      其實,優質繪本里有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樣一個繪本,不同的家庭,給予孩子的內容、價值觀、延伸閱讀量等等差異會非常大。

      今天我們就以《彼得兔和他的朋友們》為例,說一說正確的親子閱讀方式。

      選合適的繪本

      父母讀繪本之前,要先做功課。至少要讀一遍,瞭解繪本的內容,給孩子讀的時候才能瞭然於心,聲情並茂。這個過程也是篩選繪本的過程,比如,遇到打折,我們可能會囤一些經典繪本,但這些繪本不一定都適合孩子現在的年齡。比如,《彼得兔和他的朋友們》是一套非常好看的繪本,暢銷全球100多年,但這套繪本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可能就太深奧了,如果孩子不喜歡聽,極有可能是故事的內容寶寶無法理解,或者故事長,孩子的專注力時間有限等。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收起繪本,等孩子大一些,再拿出來,也可以在孩子睡前,讓寶寶聽這個繪本,磨耳朵。

      

      除了無字書和少字書以外,要按照繪本的文字內容讀給孩子

      無字繪本和少字繪本是需要根據圖畫,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進行再創作的,有點類似於看圖說話,這種情況下, 可以有自由的發揮空間。

      對於多字繪本,建議按照原文讀給孩子聽。因為家長讀的過程中,孩子是在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圖話,一邊看文字的。

      可能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繪本,孩子要求讀幾十遍,連續讀幾個月,讀到後來,每一頁多讀了幾個字或者少讀了幾個字,孩子都聽得出來。而到了5歲左右,即使沒有教孩子認字,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也能認識很多字。

      如果家長每次讀同一個繪本都隨意發揮,一方面,可能家長的語言功底不如翻譯者,給孩子的不是最恰當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也會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同時,由於有的家長還會隨機新增些情節,會造成孩子對每一頁故事內容的理解混亂。

      

      不要把繪本變成課外教材

      曾經有個媽媽說,我給孩子讀完《小兔彼得的故事》後,問兒子,小兔彼得做了什麼事情呀?你覺得小兔彼得做得對嗎?結果孩子說不上來。是不是孩子的理解力有問題?

      其實,給孩子讀繪本,不用煞費苦心地測試孩子的理解力。因為繪本不是教材,不需要知道中心思想、藝術特色、人物形象塑造等等。

      隨著孩子對一個繪本越來越痴迷,就說明孩子理解了這個繪本,也喜歡上了繪本中的人物、情節等等,在讀的過程中,孩子會在關鍵處接下半句,也可能在生活中,突然用上繪本里的語言。

      有一次,我和女兒去公園,有幾隻兔子在一片圍欄裡,女兒指著一隻淡黃色的兔子說:“媽媽,小兔彼得的藍衣服可能還在樹上,我們去找找吧。”我們倆會心地笑了。

      再舉個《小兔彼得的故事》中的例子。有一段是這樣的:“彼得害怕極了,像只沒頭蒼蠅似的滿園子跑,因為他嚇得連菜園的門在哪兒都忘記啦!跑著跑著,他的一隻鞋丟在了捲心菜地裡。”

      喜歡這個故事的孩子馬上就會接過來說:“他的另一隻鞋也丟在了土豆田裡。”

      這樣的親子閱讀多麼有趣!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和探求事物本質的能力

      優質繪本內容中,往往留了很多“扣”,這些“扣”挖掘出來非常有意思,比如,《兩隻壞老鼠的故事》中,最後講到湯姆索姆在壁爐下面找到了一個六便士的硬幣,聖誕節那天晚上,他和妻子把這枚硬幣放在了兩個娃娃的長筒襪裡,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他們。

      這裡,聖誕長筒襪是怎麼回事?六便士在作者所在的英國代表什麼?這些內容,家長都可以講給寶寶聽,等寶寶再大一些的時候,還可以和寶寶一起查閱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延伸閱讀。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6 # 佑媽育兒經

    親子閱讀,“親近孩子”的閱讀,有點老生常談,但想說的是,親子閱讀,不僅是讀給孩子聽或跟孩子共讀,這是形式,其精髓在於,有沒有讀到孩子內心去。

    親子閱讀,誰讀都沒有區別,爸爸的理性與母親的浪漫情懷都是很好的閱讀方式,關鍵在於做到:親子閱讀,和孩子同頻

    我每晚都給孩子讀書。讀書真是每一天都在進行的事:晨讀、夜讀、週末圖書館,已經是一種習慣,甚至說一種烙印。

    早在用心陪讀一年後,發現有個問題:讀的是同一本書,卻和孩子不同頻。

    爸爸讀書還好,一般比較理性。大多數媽媽讀時,語感常帶一種情懷,回憶童年的那種調調,感覺那是一條迴歸的密道,於是讀出來的多半是細膩中年女子的哀思。

    可孩子的興趣不在此。他們喜歡追隨書中的主角們,踏上冒險的征程。

    打個比方。

    我給孩子讀《逃家小兔》,講的是小兔子總想要出去探索世界、逃脫媽媽,媽媽就一個勁兒追,像捉迷藏一樣,你追我趕,最終小兔子回到媽媽的懷裡。

    讀這本書,我總有一種老母親的哀思:

    看吧,你一個勁兒逃跑,我可著勁兒追;

    你走哪兒,我擔心到哪兒;

    慢慢讀出:哼,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吧?

    接近尾聲時拿出胡蘿蔔,給予孩子刻意感動,最後小兔回到媽媽懷抱。

    溫情結束……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孩子並不多感傷呢。你看,她們喜歡問:

    走鋼絲怎麼掌握平衡呢?花園裡的花,怎麼變漂亮又讓你找不到呢?……滿腦子都是怎麼更順利的逃跑。

    後來讀到《紐約客》專欄作家亞當•戈普尼克的一段精闢論斷:

    所謂“溝通領域”很多時候是“衝突地帶”——多愁善感的成年人遇到渴望長大的孩子。

    恍然,親子閱讀,讀的是同一本書,卻是不同心境。而心境不一樣,收穫的內容自然不同。

    於是親子閱讀時,我發生了變化:花更多時間和思考在孩子喜歡的方面,比如怎麼經歷挫折、險阻的描述,並額外增加戲劇性、細節感及方法,大大增加閱讀興趣,順帶強化了單詞和句子的表達。

    重點是,當我親子閱讀的方式換了之後,發現這才和我的養育目標相符:孩子跟我更親近,而且更獨立、快樂、健康地往前走。

  • 7 # 展媽的繪本大世界

    爸爸媽媽誰給孩子讀繪本,這個問題在我這裡,答案就是“都要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媽媽給予孩子更多內心的細膩、溫柔、共情、柔軟;

    爸爸給予孩子堅強、男子氣概、拼搏、不服輸。

    我們家展爸和我都是正常上班族,每天讀繪本的時間就是晚上晚飯過後,

    基本上吃完晚飯,洗完澡在玩一會兒,就九點多了。

    我一般會提前詢問展展,“今天晚上你要讀什麼書啊”

    他就會把近期最感興趣的繪本通通從書架裡拿出來,一本一本地擺滿了床。

    然後我就開始了陪讀“夜生活”,

    一般是英語繪本打前陣,然後在講幾本中文的,口乾舌燥之跡,

    展展也非常體貼的主動要求換人,

    展爸在開始讀。

    基本上讀個十本左右就可以安心地睡覺了。

    在我看來,即使爸爸工作在辛苦,每天的陪讀生涯中,陪孩子哪怕只讀一本也是好的。

    也許,在未來,孩子記不住了故事內容,但是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讀繪本的場景,卻成為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挽回已經心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