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9年元宵節到了,一年又一年,時光荏苒,但年少時總有很多關於元宵節的故事,這些像歲月痕跡,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
6
回覆列表
  • 1 # 寧小六

    說起記憶中的元宵節啊。那還是兒時,父母帶著我們去看花燈,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元宵。在門口放鞭炮,煙花。

    但是,長大了,記憶裡的元宵節已經不是那個味道了,沒有了期待,因為,每一個元宵節,父母就老去一歲……

  • 2 # 勁竹62018343433

    過年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十五元宵的燈展和舞龍舞獅的場景特別深刻!在改革開放初期時,每到了元宵節這一天比過春節還要熱鬧,當舞龍隊伍來到你家來舞龍時,主家就得拿大紅包給領隊的人,這年你家接到了舞龍到家,就向徵著這一年你家興旺發達,幸福平安等,這些童年的記憶,現在,在大城市裡己經沒有了,只能在回憶之中。

  • 3 # 與蘭花在一起

    記憶中的元宵節是舞獅舞龍賞花燈,盤鼓腰鼓跑旱船,毛驢高蹺扇子舞,村裡做社的家裡會擺上許多貢品,村裡的善男信女虔誠前往,香火鼎盛。每年,在學校旁邊的戲臺子上鄉親們會搭好舞臺,誰家有喜事了就會邀請外地的豫劇團,曲劇團過來唱戲,從十三唱到十七,不分白晝,村裡的人吃過飯就會搬來家裡凳子坐著等待看戲,漸漸,人越來越多,賣小吃的,煙花的,玩具的等等都會把舞臺圍的水洩不通。

    十五晚上會團聚一起吃元宵,看晚會。之後,去看煙花,燈展,猜燈謎等;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而今,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氛圍沒那麼濃了。

    最難忘的從小到大,媽媽每次都會作為村裡文藝骨幹在春節,十五及重要場合進行演出,2016年的夏季,我家的跑旱船被當地政府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母親年齡增長,姐姐們傳承了民間文藝精髓。

    感謝友友關注,祝您生活愉快!

  • 4 # 小哈米波波

    記憶中的十四夜,兔子燈,熱鬧的街頭人聲鼎沸,璀璨煙花,還有外婆在我身邊

    兒時記憶中的元宵節總少不了在家門口溜兔子燈,一隻只透著熒熒燈光的小兔紙跟在身後,很是可愛~如今長大成人,卻依然記得那時的快樂時光~​

    團團圓圓 元宵節快樂!

  • 5 # 林之濤濤

    記憶中的年只有過了十五才算真正的過完,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可以算作過年最後的狂歡吧。

    正月十五的早上往往是被村裡送年的鞭炮聲吵醒的,這時我會一骨碌從廚房炕上的熱被窩裡爬起來,拿出前一天晚上放在灶頭烘乾了的鞭炮來到院子。這時天剛矇矇亮,在冷冽的空氣裡,在顫顫巍巍的動作中,小心翼翼地擦燃火柴,心怦怦的跳動著手顫抖著去接近炮芯……一陣風吹來,火柴滅了……就這樣又驚又喜的得反覆好幾次……當炮芯吱吱響著冒著火花和濃煙時,我會興奮地跑開,當鞭炮響起時,我會高興地跳起來……

    放完炮,我依舊會鑽進廚房炕上的被窩裡,這時父母親已經在廚房忙活著準備包餃子了,家鄉的習俗正月十五早上也要吃餃子。

    元宵節一定是要吃元宵的,關中老家的習俗一定要在晚上吃。吃完中午飯父親都會帶著我來到村裡最熱鬧的地方——大樓前的廣場上,這裡早成了歡樂的海洋。村裡的社(鑼鼓隊)早已開始敲起來了,喝的醉洶洶的鎖子站在中間的大鼓前,黑黑的雙手上下翻動著,他嘴角叼著黑色的工字捲菸,頭隨著激烈但有律動的鼓點晃動著,眼睛迷離卻不可一世……周圍拿著馬鑼,雲鑼,鐃鈸的人們聽著他的鼓點規律的敲打著,合奏出時而驚天動地時而高山流水般的聲音……

    廣場邊的賣元宵的攤子早被人圍起來了,賣元宵的夫妻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女的把各種已經凝固成薄餅的餡料用刀切成方塊兒……男的把餡料瀟灑地扔進盛水的塑膠桶裡,用漏勺快速地撈起,又迅速地扔進旁邊盛有白色米粉的小蒲籃裡,然後飛快地拿著蒲籃的一個邊快速地搖動著,翻滾著,餡料在裡面跳動著,不一會兒方形的餡料就被滾成圓圓的元宵了……

    夜色降臨了,在父親的幫忙下,家裡所有的燈籠都被點亮了,前院的花園,屋後的廁所,家裡的角角落落都會插上我挑完燈籠還剩下的蠟燭……望著家裡繁星點點的燭光,我會興奮地跑來跑去……

    在和父親點燈的時候,母親已經在鍋裡煮起了元宵,等蠟燭一根根熄滅了的時候,母親已經把元宵煮好盛在碗裡了……

    在溫暖的房間裡,一家人吃著甜甜的軟軟的圓圓的元宵,年就這樣才算圓圓滿滿的過完了……

  • 6 # 農人阿飛

    記憶中的元宵節,就是孩子挑花燈那時候燈籠都是用竹子扎的外面糊的紙,裡面放上紅蠟燭就這麼簡單,晚上門口兩邊放上用蘿蔔做的油燈,裡面倒點柴油放點棉線頭點上。

    現在不一樣了,燈籠花式樣式又多全是裝電池的,又有放煙花的舞龍獅的比以前好玩的多。

  • 7 # 金葉葉

    分享我的快樂

    元宵節,驚魂的燈展

    元宵節近在咫尺

    心緒回望四十年

    那一年手拉手後

    漫漫長路十指牽

    記得那一年。我跟他還在朦朧的戀愛中。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次大型燈展。

    夜晚繁華的太原街就像燈的海洋。五光十色。十里繁華的太原街被五光十色的燈裝飾如白晝一樣。

    溫馨、漂亮、愜意、鬼魅。

    剛剛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太原街是年輕人必去的觀景特區。大型燈展在繁華的太原街舉辦。

    那天晚上。街道兩旁擠得水洩不通。車輛禁止通行。人們都走在寬闊的馬路上。嘰嘰喳喳,熱熱鬧鬧去看燈展。

    男女情人都手拉著手,挽著胳膊。都在甜蜜的極度的興奮中。

    擁擠的程度不堪設想。人們都小心翼翼的。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著走。時不時的就有人高喊,“踩死啦。”“踩死啦。”

    人們保持興奮的看燈的同時。還要緊緊的拉住對方的手。一旦撒開手,就會有危險。

    我和他一直沒有拉手,怕被人看見。

    他說,誰看你呀,都什麼時候了?看燈還來不及呢。

    擁擠不堪。我小小的體格被他們一會兒擠上去,一會兒擁下來。腳離開地面兒。哪有心思看燈啊。

    人們擁擠的程度就像浪一樣,一會兒上那邊兒湧,一會兒上這邊湧。一會兒被擠到上面,一會兒又被湧到下面。

    我的鞋帶被解開了,我沒有辦法只好趿拉著鞋子,根本不能往前走,只能隨著人群左右擺動。

    當時人們都一個心思趕緊擠出去。 要不然就沒命了。

    沒有監控,也沒有警察,甚至連廣播都沒有。

    人們在極度的混亂中,失控的情緒下。大哭小叫。情緒難以控制。他拉著我的手。我們不由自主地湧過來湧過去。心裡默唸著平平安安。

    擠擠擠

    叫叫叫

    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

    燈輝煌,人恐慌。

    望燈海茫茫,無路可逃。

    終於,我和他還是被擠散了。

    我來不及多想。極力不讓鞋擠丟。什麼?圍巾、手套、大衣,一切都不重要了。

    矜持都沒有了。我一個心思逃出去。我真的堅持不住了。我真的吃不消了。

    遇險知

    命為先

    無奈何

    命尤天

    盼盼盼

    殺殺殺

    丟盔甲

    沒妝顏

    終於盼

    人街散

    心驚膽戰的燈展從晚七點到凌晨一點。我終於逃出來了。

    看看周圍,辨別方向,我不認識這是哪裡?

    我一邊走一邊找他。嗨哪裡去找啊?全都是落魄的男男女女,黑壓壓的一片一片的人。

    走出大街。望著回頭的路,滿大街都是圍巾、手套、鞋子、筆、帽子。

    哦,還有一隻紅色的玫瑰,在冰涼的馬路上嘆息。已經沒有人顧及她的美麗。

    驚魂落魄的人們都開始回家了。

    那個年代。還沒有計程車。因為燈展一切車輛禁止通行。

    我自己沿著大街一步一張望走在回家的路上。沒有害怕,沒有緊張,因為一路上都是回家的年輕人。

    不知是誰唱起了動人的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淚已經打溼了我的衣衫。

    不遠處看見他在那裡傻傻的等我。

    凌晨三點半。唯一的一次難忘約會。

    凌晨三點半。唯一的初次大型燈展。

    左手拉右手

    牽手慢慢走

    情路四十年

    十指緊相連

    (曾用名,芳香雨)

  • 8 # 行走的熊

    我家是農村的,讀書的年代寒假每次都是過完了元宵節的第二天開學,這也就意味著過完了元宵節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年真正的過完了。那麼在元宵節是怎樣的呢?

    清晨的第一縷Sunny照射進東面的那個小房間,因為放假的原因,那個小男孩早上不願起來想睡懶覺,睡眼朦朧中媽媽的聲音傳來:快起床了,吃湯圓了,再不起來等會就沒了。小男孩聽到後立馬起床,穿衣,刷牙洗臉一氣呵成,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響叮噹之勢幹掉了一大碗,湯圓是小男孩喜歡吃的食物之一。每次吃完後媽媽都會說,元宵節吃湯圓,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到了傍晚,小男孩在廚房幫著媽媽燒火,媽媽在切菜洗菜,爸爸手藝好負責炒菜,分工明確。每次都少不了紅燒鯉魚這道菜,因為媽媽說:鯉魚可以跳龍門,跳過去了就會變成龍,希望你以後長大了可以跳過去。在有條不紊的分工合作中,一桌菜齊了,過節過節怎麼能少了爆竹呢,先打一封爆竹再吃飯。一家人就這樣圍坐在一桌高興的吃著飯,並且聊聊家長裡短的。

    晚飯過後,小男孩拿出過年存貨剩餘不多的煙花,準備今晚全部玩掉。玩的差不多的時候,媽媽拿出早已準備的一捆香以及一對紅蠟燭。先是點燃普通蠟燭點香,然後點燃紅蠟燭插在正門前。點燃的香圍繞房屋的四周圍插滿,插香,這可是小男孩的拿手絕活。一切都搞完了後,關上大門,洗臉睡覺,等待明天的開學季到來,這就是我記憶中元宵節的一天,沒什麼驚奇,沒什麼特殊,有的只是傳統以及家的溫暖。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點紅蠟燭,插香到房屋四周。這得從我爺爺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故事說起。傳說那時候有兩隻怪獸,人們給他們起名一個叫夕一個叫年。夕獸是大年三十晚上覓食的,但是他怕爆竹聲,所以大年三十晚上便家家戶戶都會放爆竹,放煙花以求趕跑夕,這也是除夕叫法由來之一。年獸便是在正月十五那晚出來覓食的,但是他怕光,但是古代沒有電燈,所以人們便想出了個方法,用敬神拜佛的香插滿房屋周圍,這樣年獸便不敢靠近了,然後這個習慣在我家那邊也就祖祖輩輩傳下來了。

  • 9 # 祂她

    我只記得剛剛到市裡沒多久就在十五(正月十四)和我爸坐車去了老家(奶奶家),然後晚上我爸回市裡了把我留下來了。

    就是當天晚上我嬸子在拜神(不過那個時候沒有照相機)然後製作燈盞(年面做得)並招燈盞點上,隨後放鞭炮煙花的,不過那個時候看到花和火我還擔心把房子燒了,我堂妹和表弟說沒問題的不用擔心。然後十六早上早早起來烤火,調皮的小男孩會把那些曾經沒有著的小炮扔進火堆裡,然後再把我們女孩子嚇一跳大笑。後來玩累了,也是覺得煩了就和堂妹表弟說是去縣城看看,當時堂妹剛剛學會騎車子,一開始他們說要帶我去,我說不敢坐,經過一番考慮最終我們是走著去的。

    後來在縣城買點東西又走回來了,不過回去後發現我姑姑他們急瘋狂了,因為當時我們都忘記了和大人說(我那個時候大概是十三四歲吧,大堂妹也就九歲左右,大表弟也是七八歲的樣子,另外一個堂妹大概是五六歲)(按照虛歲說的)。

    現在想起來也是覺得當時膽子不小啊!這個記憶估計永遠不會忘記的

  • 10 # 使用者1429062854820

    元宵節,記憶中六十年代時比較熱鬧,和那時過年一樣的充實,那時聽前輩說是過年的最後的收尾了。主要有提燈籠(紙糊的圓形裡點著花生油的燈,多是紅綠紙),點滴筋(像現今鞭炮的導火索,點燃一頭後,啪啪炸出火星,燃的時間相對較長,一晚上十多根足矣),耍刷把(就是刷鍋用的去粒高粱穗做的,一般用到最後所剩的刷把),用火燃燒後往高空扔去,刷把落下後,也可重新拾起反覆上扔,十分有趣,聽老人說,這刷把是魔怪,要用火燒之。記憶中,年代越早的元宵節過得越熱鬧.越充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制蜂蜜柚子茶不放皮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