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47449084402

    1、力量練習:上肢、下肢、核心;

    2、動作穩定:手型、身體;

    3、靈活跑位:尋找好的處理球空間,不僅是為自己創造空間,也是給隊友選擇。

    以上三點相輔相成。

    一點自身受益的想法分享一下,打球有十幾年了吧,前兩年才開始覺得籃子慢慢有信心了。小學時一直放肩上投,初中時不準,投籃一直沒信心,加上身體素質太一般,跑不快、跳不高、對抗不行,不敢在籃下強起,所以整個球技很菜。初中時村裡上大學回來的大哥們回來矯正了我的投籃姿勢,適應了很長時間,但是手型和發力都不太好,加上我一直不喜歡身體接觸,投籃時喜歡後撤步、後仰、挺腰,一直不穩定。沒信心。

    大學前三年還是維持這種狀態,打得爛,在野球場上一直處於能進球但極不穩定,進球就是空心,不進就是各種不進。直到第四年遇到了個老爺子,還有好多個晚上在球場真特麼準的投手,每一次投點都被殘虐,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練習一下,以下是幾點練習體會:

    1、定點投籃時身體微微前傾,這應該是我找到感覺命中率提升的第一步,手型和胳膊可能很難改變,但還是要儘量按照標準,不多贅述。前傾時很容易找到進球的感覺,後來仔細思考了一下,應該是我省去了很多以前後仰的力氣然後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手型和自下而上連貫發力上面,也許就是所謂的控制吧;

    2、力量練習能夠創造更多,這是我投籃質變的一步(雖說是質變,但也沒有很恐怖的命中率,在相同的身體條件下,在野球場上簡單玩玩兒足夠了),開始跑步和力量練習後,明顯又提升了命中率,以前接球后必停頓才能處理,現在可以兜底線兩側接球投,也可以繞到弧頂接球出手,人到,球到,這種節奏非常好(當然需要相互信任的隊友);力量練習也是為了在對抗或運動戰中保持完整的投籃姿勢,即使對抗後的後仰,還是接球時的半轉身,都要求一套完整的動作來實現投籃;到目前為止我依然覺得運動戰進球可以有很大的而提升空間,比如撤步投籃,轉身投籃等等,幹拔也一樣,練習是為了更加穩定。

    3、跑位:感覺點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我是根據感覺來的,球隊沒有很牛逼控球手時,我去無球擋,大家多傳導;有需要持球打的控衛時,我會尋找時機擋拆換錯位,相信隊友,機會出來,不進也罷了。在幫別人擋時其實自己也有選擇,例如反跑、錯位、拆等也會相應的出現機會,好的就選擇直接進攻,不好的也可以再進一步處理。

    4、三分和兩分:可能還是力量問題,導致我感覺三分和兩分的投籃非常不一樣,三分不練就會丟,三分投多了兩分會失準;我的三秒區往外擴兩步左右以內投籃很有信心,三分線內一步就基本上沒把握,三分是真的就是浪(不起來)。我練過三分,那段時間在野球場可以構成威脅,自從兩分開始準起來就不怎麼想投三分了。

    5、找手感:感覺野球場開打之前的熱身很重要——找手感,在自己最能找到感覺的位置投,我喜歡在底線,想了一下原因,可能我喜歡科比吧,以前後仰不就是後遺症嘛,哈哈。有時關鍵球必要時,我會選擇在右側底線,可以接球出手,也可以持球后仰,因為我持球突破太爛了。

    雖然我運球還是很渣,偶爾能像蝴蝶穿花一樣上個籃,也能在接球后傳出絕對機會,策應能力也稍微好了點,這些都是基於跑位良好和投籃效果還行的基礎上,只要你有信心加上願意分享,就不會有人說你打的爛。你可知道,有時候在非常焦灼的時候自己傳出一個絕對機會要比自己來了一個高難度的進球爽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的偏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