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
2 # 使用者78805737944304
周王是奴隸社會國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輔佐人物,有太師、太傅、太保,合稱為“三公”或“師保”。如周文王、武王時的重要謀臣太公望,就被尊稱為“師尚父”。成王時,周公為師,召公為保,共同輔政。一直到康王時,召公還擔任太保。師保統轄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根據《尚書顧命》三公似乎可以兼任六卿,太師等三公稱呼也見於商朝甲骨文和商代文獻等的記載,三公應為太師等。鄉老,二鄉則公一人(六鄉共三人,也就是三公)。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六鄉就是六人,也就是六官)。州長,每州中大夫一人(戰車25乘,一共有15個)。黨正,每黨下大夫一人(戰車5乘)。族師,每族上士一人(戰車1乘)。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長,五家下士一人。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戰車25乘,一共有15個)。縣正,每縣下大夫一人(戰車5乘)。鄙師,每鄙上士一人(戰車1乘)。贊阝長,每贊阝中士一人。里宰,每裡下士一人。鄰長,五家則一人。《周禮天官冢宰》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司會,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內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信人、徒八十人。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賈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卿一人(六官之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司門,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門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廩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従,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朝在野外,則守內列。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日車馬之容。凡祭禮、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従。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守王闈。《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世婦,每宮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內宗,凡內女之有爵者。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內史,中大人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大師,下大夫二人。小師:上士四人。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師,上士四人。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下大夫四人。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職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大馭,中大夫二人。戎僕,中大夫二人。齊右,下大夫二人。齊僕,下大夫二人。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虎賁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大僕,下大夫二人。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周禮·秋官》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師,下大夫四人。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周禮·秋官》大司空,卿一人。小司空,中大夫二人。中大夫一共有30個,下大夫一共有120個而六軍也正好需要軍長6個、師長30個、旅長150(150-30中大夫=120下大夫)個,可見軍長沒有部隊,師長兼任旅長《尚書?顧命》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中大夫與下大夫)、御事。前六個應該就是六官,裡面有三個公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齊侯可能就是中大夫師氏,南宮毛則是師氏的副手虎臣,仲桓可能是召公的兒子,下大夫保氏。逸周書 克殷周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帝辛從。武王使尚父(師氏)與伯夫(虎臣)致師。王既誓,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商紂奔。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商庶百姓鹹俟於郊,群賓僉進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適王所,乃克射之三發而後下車,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黃鉞,折,縣諸太白。乃適二女之所,既縊,王又射之三發,乃右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鉞,縣諸小白。乃出場於厥軍。及期,百夫荷素質之旗於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陳常車,周公(司徒)把大鉞,召公(司馬)把小鉞,以夾王,泰顛(副司徒,亞旅)、閎夭(副司空,亞旅),皆執輕呂,以奏王,王入。即位於社,太卒之左,群臣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叔傅禮,召公奭贊採,師尚父牽牲。尹逸策曰:“殷末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昊天上帝。”武王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司空)、衛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宮忽振鹿臺之財、巨橋之粟。乃命南宮百達(副司馬,亞旅)、史佚遷九鼎三巫。乃命閎夭封比干之基。乃命祖祝崇賓饗。禱之於軍,乃班。《國語?魯語》雲:“天子作官(軍),公帥之。……元侯作官(軍),卿帥之。……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帥賦以從諸侯。”三公似乎要帶兵,所以三公應該就是《牧誓》的司徒、司馬、司空,而冢宰負責留守周公的周邑,召公的召邑,不是大塊的國家,只是小采邑。王畿內邊緣地區也會有邊伯封地,由諸侯的長子來天子腳下負責學習管理和充當人質,終身制,或繼承父親國家時歸還,不世襲。王畿千里,養著西六軍750乘和東八軍1000乘,625平方公里,出25乘,1750乘就是43740平方公里,這些是有效使用面積,最大的話,西安到洛陽連起來,以兩者之間為中心,半徑250公里的正方形至於周王室直轄,靠王馬的數量來推測《孫子兵法》馳車千乘,革車千駟,帶甲十萬根據藍永蔚的《春秋的步兵》,西周,一成之地出馳車一乘,步卒百人。其實配套的,還另外有裝貴重輜重的革車一輛、裝糧食的車一輛、裝工具帳篷的車一輛。所以六軍征討南方時,每軍125乘,合共750乘的周軍,其實是有4倍的車子的,750*4=3000,《詩經》歌頌“其車三千”就是這麼來的。另外三輛車子,是用各4頭牛拉的,1匹馬對應3頭牛,所以叫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孔穎達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但是天子親兵的小車不是用牛拉車,而是用馬。不打仗的年份,諸侯需要給天子進貢幣馬代替,各種慶典,四方各國也會朝貢一些優秀的種馬,天子死的時候要很多馬陪葬,所以諸侯必須要補充馬匹給新天子。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詩》曰‘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天子駕六,四黃兩緋,但是諸侯不能直接給六匹馬,而是要給八匹黃馬、四匹紅馬。《周禮》:‘乘馬有四圉(人),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顧命》:‘時諸侯皆獻乘馬,黃、朱乘,亦四馬"。”《周禮·夏官》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齊右,下大夫二人。道右,上士二人。大馭,中大夫二人。戎僕,中大夫二人。齊僕,下大夫二人。道僕,上士十有二人。田僕,上士十有二人。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36+4=40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趣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人。牧師,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廋人,下士,閒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圉師,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詔贊王鼓,傳王命於陳中。會同,充革車。盟,則以玉敦闢盟,遂役之。贊牛耳桃茢。齊右掌祭祀。會同、賓客,前齊車。王乘,則持馬。行,則陪乘。凡有牲事,則前馬。道右掌前道車。王出入,則持馬陪乘,如齊車之儀,自車上諭命於従車,詔王之車儀。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蓋従。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僕,僕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凡馭路,行以肆夏,趨於採薺。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戎僕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會,亦如之。掌凡戎車之儀。齊僕掌馭“金路”,以賓。朝覲、宗遇、饗食,皆乘金路。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道僕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掌貳車之政令。田僕掌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車之政。設驅逆之車,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馭夫掌馭貳車、従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4馬)一(圉)師、四圉(人);三乘為皂,皂(12馬)一趣馬;三皂為系,系(36馬)一馭夫(下士);六係為廄,廄(216馬)一僕伕(中士);六廄成校(36馭夫),校(1296馬)有左右(中大夫);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麗馬(2馬)一圉(人),八麗(16馬)一(圉)師,八師(128馬)一趣馬,八趣馬(1024馬)一馭夫(下士)。(4馭夫4096馬)天子十有二閒,馬六種;邦國六閒,馬四種;家四閒,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僕;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撲而従之。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掌駕說之頒。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受財於校人,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佈於校人。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庾人掌十有二閒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閒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圉師掌教圉人養馬,春除蓐、釁廄、始牧,夏庌馬,冬獻馬。射則充椹質,茨牆則剪闔。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賓客、喪紀,牽馬入陳。廞馬,亦如之。 馭夫共60人,每天都有20馭夫休假,良馬1296匹36馭夫,駑馬4096匹4馭夫,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這些駑馬就是拉革車、糧車、工具車用的。1296匹馬,可以拉324乘戰車,1軍125乘,周王室直轄的有2個半軍,再加上各個邊伯的守邊巡邊部隊,估計有三個軍,最後再加上三公率領的三個軍,就是天子用於征伐的西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