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所謂戰國四大名將,一般是說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其實只是戰國後期的四大名將。整個戰國史,將星閃耀,除後期四大名將外,還有許多偉大將領,試舉如下:

    1、吳起

    魏文侯時代名將如雲,吳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吳子》所記,“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必須要先發制人才能奪得戰略主動權,故而戰爭頻繁。在吳起參加指揮的七十六次戰鬥中,有六十四次全勝,十二次打了個平手,無一敗績。這樣的戰績可謂令人瞠目結舌。

    吳起不僅是名將,也是著名軍事理論家。著有《吳子》一書,大到戰略原則,小到戰術方法,都有精妙之闡述。見解精闢深邃,而且都是吳起結合自己治軍、作戰的經驗,更有說服力,更有可操作性,更貼近於現實。這是一部偉大的兵法書,比起《孫子兵法》、《司馬法》也毫不遜色。這些著作是吳起在魏國期間陸陸續續寫成的,據《漢書》所載,原本有四十八篇,流傳到今天的僅剩下六篇了。

    2、孫臏

    孫臏只指揮過兩戰,都是教科書式的經典之役。其一是桂陵之戰,著名的“圍魏救趙”便是出於此役。孫臏屢屢以欺騙手段,誘敵深入,在桂陵伏擊戰中一舉擊破魏軍。龐涓精銳的武卒毫無用武之地,一敗塗地。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遭到殲滅性的打擊,連主將龐涓也未能身免,他灰頭土臉地成為齊軍的俘虜。另一場經典之作就是馬陵之戰,孫臏使用歷史上有名的“減灶”戰術以迷惑龐涓,成功將敵誘到伏擊區,射死敵將龐湖。而後,齊師與太子申的魏師決戰,殺死魏國太子,殲滅魏國十萬人馬。

    憑藉桂陵、馬陵二役,孫臏擠身於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之行列。他與孫武、吳起等春秋戰國時代的名將一樣,身兼理論家與實踐家於一身。他所著的《孫臏兵法》在當時盛極一時,《史記》稱“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他的軍事思想對齊國武力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很可惜,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他的兵法書失傳了。但幸運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失傳許久的《孫臏兵法》竟然破土而出,儘管只剩下一萬多字的殘篇,但足以見證孫臏博大精深的軍事思想。

    3、樗裡疾

    樗裡疾是秦國名將,他一生從未敗績,以一系統輝煌有勝利,奠定秦國軍事超級強國的地位。

    公元前317年的修魚之戰,秦國庶長樗裡疾指揮大軍迎戰以南韓兵團為主力的三晉聯軍,聯軍大敗,被秦軍砍下八萬二千級腦袋,南韓兩名將領被俘虜。公元前314年,樗裡疾指揮伐韓之戰,在岸門會戰,秦軍大獲全勝,斬首萬級。同年,攻魏,取曲沃,降焦城;公元前313年,樗裡疾攻趙,虜趙莊,取藺地;公元前312年,秦國集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由魏章、樗裡疾、甘茂等人指揮,攻入楚國,在丹陽一戰中,楚華人被斬下的首級共有八萬多級,總司令屈匄、裨將逢侯醜等七十餘名將領成為秦軍的俘虜。

    他是秦國的常勝將軍,多次出征,無一失手,真不愧“智囊”的稱號。

    4、匡章

    匡章是齊國名將。早年曾打敗過秦軍的進犯,孟子曾對匡章修身自律的品格欣賞不已。匡章指揮過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其中是滅燕之戰。

    在燕國內亂後,齊國精銳盡出,匡章率“五都之兵”與“北地之眾”,浩浩蕩蕩殺向燕國。五都就是齊國的五座重要城池,即臨淄、高唐、平陸、即墨和莒;北地之眾就是駐守北疆的軍隊。匡章的齊軍攻城略地,很快打到燕都城下。偽王子之想負隅頑抗,但士卒並不賣力,很快都城淪陷。儘管後來在諸侯的干涉下,齊國不得不吐出燕國這塊大肥肉,但匡章僅僅五十天就滅掉萬乘大國燕國,可謂是軍事奇才。

    匡的另一次偉大勝利是垂沙之戰,指揮齊、魏、韓聯軍,總兵力超過二十萬,南伐楚國,戰於垂沙。雙方僵持六個月後,匡章找到楚軍的防守漏洞,涉水渡河作戰,一舉大破楚師,擊斃楚軍總司令唐昧。此役是戰國史上關鍵一役,齊國登上霸業之巔峰,而楚國則由此而迅速走下坡路。

    除以上四位外,還有趙奢、樂毅等,這兩個大家比較熟悉,我也寫過專門的解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這裡就略過了。

  • 2 # 張不叄讀秦史

    除了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下面這些名將戰績也相當輝煌。

    首先就是魏國的吳起,“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號稱五萬魏軍擊潰五十萬秦軍,雖然不排除有水分,但即便縮水理解,戰績同樣驚人。他還在魏國創立精銳重步兵魏武卒,在魏國將近一百年的霸業中具有重要地位。

    燕國的樂毅戰績也相當出色,眾所周知,他是滅齊之戰的靈魂人物。率領五國聯軍共同伐齊,總共攻克七十餘城,其中包括齊都臨淄。同時他還是多面手,對內在燕國輔佐燕昭王變法,對外促成合縱伐齊,種種表現毫不遜色四大名將。

    趙武靈王則可以說是戰國時期軍事才能最突出、武功最卓著的國王,他的戰績主要體現在對異族的戰場上,透過胡服騎射變法,他使趙國軍力迅速提升,對中山國四戰四勝,最終將其滅亡,又先後降服了林胡、樓煩這兩大部族。

    除了以上幾位,還有些憑一兩場勝戰躋身名將之列者,比如指揮過桂陵、馬陵之戰的孫臏,取得閼與之戰勝利的趙奢,取得邯鄲之戰、河外之戰勝利的信陵君等。

  • 3 # 歷史花布雨

    戰國四大名將的出自《千字文》中"起翦頗牧,用軍最精",用以讚揚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名將,認為他們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指揮的最高水準。這裡所選的四大名將全部出自秦、趙兩國,或許跟戰國末年,秦與趙之間的戰爭最為激烈,歷史記述中兩國戰爭最為詳細有關。事實上,戰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因戰事頻繁,名將層出不窮,除了“戰國四大名將”還有許多指揮藝術,取得的功績不亞於這四位的人存在。

    一、吳起

    吳起是戰國初年最有才華的名將之一,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幾乎是到哪國,哪國就開始強盛。吳起不僅通曉兵家,在軍事上有極高的成就,還精通法家、儒家,在內政改革上也是一把好手。吳起著有《吳子兵法》傳世,若論練兵,其時無出其右者, 他在魏國任河西郡守的時候,打造了一支令天下為之色變的職業軍隊——魏武卒,成為戰國初年最為強大的軍隊,吳起也靠著這支強大的軍隊和出色指揮藝術取得了“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的輝煌戰績。

    二、司馬錯

    司馬錯雖然名聲不顯,但著實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縱橫家,除了精通軍陣外還十分精通外交。司馬錯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從秦惠王年間攻滅蜀國,到秦昭襄王年間奪取楚國黔中郡,四十年間征戰不休,為大秦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司馬錯一生滅巴蜀,取河東,定黔中,使得秦國的領土幾乎翻了一倍。

    三、匡章

    說起匡章,或許名聲比前兩位更小,但他也是戰國時期一等一的名將,也是齊國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一生戰績十分顯眼,公元前323年,秦假道韓、魏千里伐齊,匡章在齊宋邊境的桑丘大敗秦軍,這是自商鞅變法之後,齊、秦的首次交鋒,齊國大勝使秦國二十餘年不敢攻齊。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齊、韓、魏之兵在垂沙大破楚軍,殺死楚將唐昧。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割武遂、封陵求和,這是鮮有的六國攻破函谷關的記錄。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趙奢、樗裡疾、魏章、王齕、蒙驁、王賁、蒙恬、李信等等,戰國名將輩出,又豈是“四大名將”能概括的。

  • 4 # 跪射俑

    1.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全勝將軍,所領兵過的國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變強。比如魯國,因為用了吳起而小強一時,不過吳起在打了勝仗之後卻還是受到許多人的攻訐而被迫離開。原因是魯國要與齊國開戰,魯公想要任用吳起為大將,而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吳起得知一橫下心卻是殺了自己的妻子,落下了不擇手段的名聲。吳起得勝之後魯國認為他太過於殘暴,最後無奈離去。吳起真正施展抱負的是魏國,在一代明君魏文侯的賞識之下為魏國大將軍,南征北戰,使魏國成為了戰國第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最後在魏武侯受到公輸座的離間下,吳起又被迫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吳起的結局也是比較悲慘,因為主張變法而受到了大臣世族的攻擊,在楚王死後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2. 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最富盛名的一代名將,山東六國聽到白起都會恐慌。比如韓魏兩國,兵力多於秦軍,卻還是被白起打的全軍覆沒,幾十萬的軍隊一下子就沒白起殺光,也難怪韓魏兩國在秦昭襄王時期膽戰心驚。白起一生殺人無數,用兵如神,尤其擅長野戰攻城,兵法借鑑兵書卻又更盛一籌。其中白起對楚國的侮辱最甚,不僅坑殺楚軍。還刨楚國的祖陵,讓楚國受到巨大屈辱而不能辯解。其中白起最出名的一場戰爭就是與趙國的長平之戰。一舉擊潰趙軍主力近五十萬,把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趙國給擊敗,從此一蹶不振。而給白起留下眾人之口的就是坑殺幾十萬趙國降卒,為當時的天下所不齒。但白起的用兵之法,長平之戰的等而圍之,兵家奇蹟卻是實實在在的。 3. 趙奢原本是一個收稅官,卻因為連老將廉頗都不敢打的閼與之戰大敗秦軍而名震天下。給我們留下的就是一句很有名的典故“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地勢狹小,大軍不能展開的地方,為將者一往無前,激發士兵的鬥志,勇者就將勝出!可惜的是之後因為身體原因未嘗領兵。自己的兒子趙括卻葬送了四十萬趙軍。 4. 廉頗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負荊請罪”這一典故就出自廉頗與藺相如。廉頗的守城是四大戰國名將之首,這一點是戰國公認的。廉頗以勇氣聞與諸侯,在趙武靈王時期就立下了許多戰功,戰法穩健。一直任趙國的上將軍,廉頗比較可惜的就是到趙孝成王時期,沒有得到重用,從而去了楚國。當重新想要啟用廉頗的時候,寵臣郭開用反間計把廉頗最後的生涯路給堵死,只留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哀嘆。 5. 王翦是戰國時期立功最多的名將,也是躋身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的一生,在用兵上最值得稱讚的就是他的穩健。雖然王翦在用兵上沒有很值得稱讚的地方,但是王翦的局勢判斷能力確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比如滅楚之戰,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就可以滅掉楚國,而王翦卻說一定要六十萬才能滅楚。最後李信鎩羽而歸,秦國才知道王翦謀略得當。當王翦帶領六十萬秦軍出征的時候,王翦一直派人向秦王討要封地,住宅。他的屬下都不理解,而王翦卻說,滅楚不是一下子就能滅掉的,而我手握秦國所以兵馬,秦王信任我單難保廟堂會有許多流言,難道你想讓我們六十萬將士被迫回國而無功勞嗎?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王翦對於天下的格局,廟堂的局勢看的特別清楚。所以說王翦是一個特殊的將軍,可以居功至偉也不足為奇。 6. 李牧將軍,是戰國趙國的最後一個名將,是一個用兵如神,打法詭異,出其不意的將軍。不僅善攻,還善於守。在許多將軍拿匈奴沒有辦法的時候,李牧就研究出了以守代攻,從而出其不意的埋伏軍隊衝出殺的匈奴全軍覆沒。後來因為趙國形勢危急,就被調回趙國中心,參與抗秦大戰。而在趙國危難之時,李牧也沒有讓人失望,率領全軍,大破秦軍數次,成為趙國存亡之際的最後的守護神。最後的結局卻是被秦國的離間,郭開在趙王耳邊的風,殺死了這一個天縱之資的將軍。7. 樂毅將軍是燕昭王時期的名將,連破齊國七十餘城,把燕國的疆土拓展了兩倍有餘,苦心經營燕國,使得燕國國力達到建國以來的最高。可惜的也是在最後即將滅齊的時候,燕昭王不幸逝世,而燕昭王之子又聽信小人讒言,就罷免了樂毅,從而齊國得以收復失地。最後樂毅隱居趙國鬱鬱而終。 8. 孫臏一生並沒有打過幾次大的戰爭,但兩次復仇之戰,卻是讓孫臏名滿天下。孫臏與龐涓同是鬼谷高徒,但龐涓卻是心胸狹隘,在魏國當了上將軍之後,孫臏前來投靠,卻因為孫臏才能高於自己而設計暗害孫臏,殘忍的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而後,孫臏去了齊國,得到齊威王的賞識,於是在軍中以軍師的身份去領兵,在桂林之戰,馬陵道之戰,大破魏軍,使得龐涓自殺。孫臏的用兵體現在謀略上,他寫的《孫臏兵法》流芳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食品調味香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