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蕭武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如果我處在當時安祿山的處境,也有安祿山的實力,我也會造反。
首先,安祿山自己兼任盧龍、范陽、河東三個節度使,手下的軍隊二十多萬人,自己的三個節度使轄區內的軍事、行政和財政都能夠控制,說他是當時唐朝實力最強的節度使也沒問題。有這實力,自然會有野心,這是人之常情。
第二,當時唐朝能夠控制的軍隊中,能夠抗衡安祿山的,實際上只有朔方節度使手下的軍隊,但朔方節度使並不完全被唐玄宗所信任,要說起來,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程度還超過對朔方的信任。
第三,安祿山和朝廷的很多大臣關係密切,對朝廷的真實底細非常清楚,知道這時候朝廷實際上就是個花架子,並沒有多少實力,真正戰鬥力比較強的軍隊都在各個節度使手裡,除了朔方軍和隴右軍近一點,其它的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第四,唐玄宗對自己的帝王權術非常自信,覺得自己的佈置萬無一失,安祿山不敢造反,朔方軍也不敢造反,是把安祿山當作棋子玩兒,安祿山心裡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自己有實力,憑什麼要給別人當棋子?
第五,唐玄宗中期任用李林甫為相,李林甫權術手腕高超,把安祿山玩弄於股掌之中,好幾次安祿山差點就要被李林甫搞死了。雖然後來換成楊國忠,安祿山把楊國忠哄得挺開心,但誰知道唐玄宗會不會哪天再找來一個李林甫。
第六,唐玄宗老了,年齡大了,安祿山雖然一直討好、巴結唐玄宗、楊國忠、楊貴妃,還算是成功,但如果唐玄宗駕崩,安祿山就會是新上來的皇帝要拿來開刀樹立權威的最佳物件,所以他必須先下手為強。
第七,從當時的形勢來說,如果安祿山的冒險比較順利,也就是從河北一帶起兵,長驅直入,直奔長安,就可以迅速控制華北和關中地區,同時切斷江淮財賦和朝廷之間的交通,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只是沒想到在河南就陷入了苦戰,被朝廷調集的軍隊纏住了。
所以,綜合來說,以安祿山當時的處境來說,本身就已經比較危險了,要麼是被唐玄宗玩兒死,要麼是等著被新皇帝殺了立威,與其如此,不如鋌而走險,賭一把,贏了開基立業當皇帝,輸了大不了是個死,反正橫豎都是死,說不定還能有個活路。
-
3 # 霸柳飛雪2
看過“死神來了”嗎?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也是必然,慾望控制了人的行為,唐朝的強盛已經到了頂點,歷史必須讓他有一個由盛轉衰的契機,安祿山就是歷史選定的契機,所以給了安祿山自大的慾望。
-
4 # 八一槓步
確切地說,是權力使人膨脹!人類只所以稱之為高階動物最明顯的就是懂得使用工具,還有就是會思考,有了思想,有了思想隨之而來的就是支配慾望,也就是權利慾!安祿山造反就是權利慾在支配,當一方割據諸侯還不滿足就想謀奪天下,這種事不止侷限於安祿山,換任何一個人都回會這麼做。慾望,永遠不能被滿足!
-
5 # 8539團結就是力量
第一是私慾。安祿山看到唐社會無比繁榮,自然想得到更多的權力和金錢。而當時他有軍隊,靠軍隊來搶自然成本低。 第二,唐朝政治腐敗。開元之後的大唐已失去了政治的清明和君臣的圖治。有的只是日益的腐化和弄權。李林甫楊國忠先後為相,搞得朝政烏煙瘴氣。這種情況是有機可乘的。 第三,國內空虛。當時主力在邊境作戰,守護國都的軍隊較少。 第四,安有軍權。其是范陽節度使,手握重兵。 第五,宰相楊國忠與安祿山有隙,楊欲除之。本就有反意的安祿山也正好有了機會。
第六那就是他愛上了楊玉環。這份愛讓安祿山非常絕望!因為這不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的選擇,而是——要得到美人,必須要先得到江山!於是,一場中國版的特洛伊之戰就這樣開始了,一戰就是八年!
-
6 # 鄧海春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和安祿山兩股勢力相爭。
安祿山原本並不把憑藉楊貴妃的裙帶關係而得勢的楊國忠放在眼裡。楊國忠也看不起雜胡。雖然在讓共同的敵人李林甫失勢這一點上兩人利害一致,一旦遮蔽物去除,兩人互相感到對方是意外的強敵。
電視劇《大唐榮耀》中的安祿山
對安祿山而言,自己好不容易以恩寵和節度使為後盾,瞄準下任相權,半路上卻殺出一個憑裙帶關係上位的楊國忠與他爭權,這當然令他不快。關係險惡是當然的。楊國忠對領有最龐大軍隊的祿山感到害怕恐懼,於是和祿山的死對頭哥舒翰相勾結,謀劃排斥祿山。因此哥舒翰最終兼任河西節度使,晉封西平郡王。電視劇《大唐榮耀》中楊國忠
安祿山的宰相之位化為泡影,以及張垍的作用天寶十三年(754)正月,祿山入朝,這是他最後的入朝。楊國忠顏面盡失,而玄宗則滿懷欣喜。楊國忠不厭其煩地上奏祿山必定謀反,“陛下試召之,必不來”。雖說是自信滿滿的策略,玄宗也因為疑心而派遣了使者。另一方面,祿山從兒子安慶宗以及間諜劉駱谷處獲悉楊國忠的動靜,立刻趕到華清宮面聖。祿山拜謁玄宗哭訴道:“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如此一來,引得玄宗垂憐,疑心的代價則是賞賜錢貨鉅萬。上圖華清宮
與此同時,玄宗欲授祿山為同平章事,此為宰相之職。正要頒發告身時,遭到了來自楊國忠的強烈反對,“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撇開自已的事情而進行諫言。同時,有人則將這件事洩露給了祿山,此人正是書寫詔敕草案的張垍。
張垍為開元時期宰相張說之子,尚玄宗之女寧親公主。此前,陳希烈因楊國忠之故而失掉宰相之位,張垍從玄宗處得知自己將為繼任者,接到貴妃的報告後,張垍為相之事被楊國忠阻止。這是張垍一直記恨楊國忠的根源所在。
張垍向祿山洩露機密這件事過了兩個月後被發覺。祿山歸范陽之際,玄宗命高力士在郊外長樂坡送行。玄宗問歸來的高力士祿山心情如何,高力士回答:“觀其意怏怏,必知欲命為相而中止故也。”除了楊國忠,知道事情真相的只有張垍了。張垍兄弟因此左遷。洩露禁中的事情將處以嚴刑,甚至招來殺身之禍。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處置,愈加怨恨楊國忠的張垍與祿山串通一氣,祿山陷長安時,張垍是最早投降並接受官職的。
-
7 # 剛日讀史
“嫣然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玉環美麗驚人,這樣一個大美女,輕輕地在你耳邊吹氣,再喊聲“夫郎”,所有的男人都要化成一灘泥水。都是男人,誰也別笑話誰,都懂的。
楊國忠為相,跟楊玉環的關係不大。因為重用外戚一直是李唐皇室的優良傳統,太宗之長孫氏,高宗之武氏,玄宗之楊氏,利用外戚勢力作為一股新鮮的血液,來衝擊世家貴族的勢力。
只是楊國忠太過於草包,把控不住局勢,又對祿山苦苦相逼,安祿山才造反。
有人說,安祿山善於鑽營,將唐玄宗和楊貴妃哄得服服貼貼,才一步步坐大,這僅僅是一個方面。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無論是史思明、崔乾佑,還是蔡希德、田乾真、田承嗣、李歸仁、孫孝哲,這些人都是戰功赫的河北名將,起於毫末,被安慧眼所識,才得以一展才能。
安祿山跳胡旋舞:
而他的兩個心腹謀士,莊嚴長於政務,在他的調配下,保障了河北龐大的軍馬糧草開支和充足的戰略物資的準備;高尚善於權謀,在他的運營之下,安胖子一次又一次逃過了邊將輪換之憂。
開元末年,盛世的光環逐漸褪去。中原調零,國家進入一個“內輕外重”危局。
唐玄宗晚年雖然怠政卻不糊途。他不動聲色,利用“韋堅案”將皇甫惟明、王忠嗣這些邊關重將一一除去,以親信代之。
危機撲面而來,面對著李隆基的“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安祿山也儘量把四百斤的一身肥肉化得柔柔軟軟的,表示溫順。
玄宗和楊貴妃:
李隆基想升其為相,明升暗降,透過政治手段來化解這個危機。
而楊國忠卻不這麼想,安祿山為相,那他怎麼辦?所以他無視危局,老是說這個安胖子有謀逆之心。
臣子之忠,非在其心,而在其力。既然如此,不破而後立那也只有坐以待斃,況且他還有造反的實力。 “三月一日,歸范陽,疾行出關,日行三四百里,至范陽。。。十四載,玄宗又召之,託疾不至。賜其子婚,令就觀禮,又辭。”——《舊唐書》事態肯定已經危急,安祿山才會不辭而別,跑回了范陽。肯定是以前是裝慣了孫子,現在翅膀真是硬了。
“十一月,反於范陽,矯稱奉恩命以兵討逆賊楊國忠。”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打著“誅楊賊、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十五萬,越過黃河,攻佔洛陽。
起兵造反:
安祿山前期之勝,得力於他的正確的政治口號,楊氏一門為禍朝綱,天下人深恨已久。
又得力於他的軍隊驍勇善戰,將士用命。但是他在洛陽稱帝后,天下人看清楚了他的野心,於是紛紛起兵勤王。
後世之人經過覆盤推衍,如果安祿山再來一次“均田制”,也沒有著急稱帝,不先攻打長安,而是以洛陽為根基,出兵南下,奪取荊襄地區,掐斷長江漕運,那麼過百萬人口的長安將迅速調零。
如此這般,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大唐能不能活,還真的不知道呢? 唉,只可惜了楊大美女,那面板、那氣質、那顏值……
耳邊依稀記得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呢喃聲。
歪眼小史工作室
主答—千古亭榭
回覆列表
要看安祿山為什麼造反,首先得看唐玄宗為什麼給他那麼大的權力了
唐朝在長安的軍隊只有8萬,而邊鎮的軍隊有50萬,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軍隊18萬(有說20萬),而唐朝才十個邊鎮。
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為一方之長的州刺史變為其部屬。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
任誰都知道,給一個武將這麼大的權力,造反幾乎是必然的,唐玄宗為什麼給他這麼大權力呢?
如果唐玄宗要防的只是安祿山,那很簡單,殺了安祿山就行了,
問題是,唐玄宗要防的,幾乎是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要防太子提前接班,要防邊將跟其他皇子聯合造反,要防大臣跟太子走的太近,要防止邊疆勢力失衡,要防突厥、吐蕃等外族入侵,
他要提防的人太多了,而安祿山是他的權力天平裡最重要的一環,安祿山也知道自己的責任,
皇帝需要(東部軍區)安祿山手握重兵,來鉗制西部軍區,要安祿山防著太子提前接班,要安祿山防著京城的變故,還要安祿山防著東北外族的入侵。
單從提防太子來說,安祿山就必須跟太子對著幹,安祿山是玄宗的鷹犬,也是一顆棄子,一切都是顯然的,他是為了防止太子提前接班,但更需要太子能順利接班,太子接班前後,你覺得安祿山能平穩著陸嗎?
你說你是安祿山,老皇帝年紀大了,也開始懷疑他了,而跟太子矛盾太大,你說他會不會動心思?
其次,一個帝國三分之一的軍隊都在你手上,部將都是嫡系,又有地方政權、財權、人口,這就是割據一方的大佬啊,你說你會不會動做皇帝的心思?只要是人,就會有這個心思。
再其次,你的部將們天天給你洗腦,給你畫美好藍圖,只要你造反,就能成功,然後做皇帝,我們也跟著你做開國功臣,只差黃袍加身了,後來,曾國藩的部將也這樣跟他說過,他也猶豫了好久,只是趙烈文提醒他了。
你說,這樣的背景下,你是安祿山,會沒有造反的心思?
後來安祿山陷入困境,罵他的部將們,你們是怎麼跟我說的?只要造反就能成功,現在呢?怎麼辦?
“祿山懼,欲還范陽,召嚴莊、高尚責曰:“我起,而曹謂萬全。今四方兵日盛,自關以西,不跬步進,爾謀何在,尚見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