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工作 1、模式簡介。在黃鱔的人工養殖實踐中,出現了水泥池養殖、無土流水養殖、土池養殖、稻田養殖、稻田網箱養殖和池塘、溝渠、河流、水庫網箱養殖等多種模式。由於池塘、河渠等水域網箱養鱔具有成本低、易馴化、生長快、好起捕、綜合效益等優點,現已被廣大養殖戶普遍採用。而一些落後的養殖模式因經濟效益低等因素已經紛紛被淘汰。 2、網箱製作。養殖黃鱔的網箱,一般選用聚乙烯絞絲羅網片,網目0。8釐米。網箱規格一般為4—6平方米,長寬2米或長3米寬2米,高1。2米。網箱規格不宜過大,過大會造成苗種投放數量大,不便於馴食,易出現應急反映,起捕不方便。 3、場地選擇。為確保養殖業高產高效,地場地選擇上應適當堅持標準。場地選擇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源(生活汙水未經處理不能養鱔),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電力配套,進、排水渠道自成體系。無過塘進水現象發生。池塘、河溝、水庫等水域均可養鱔。面積3—5畝最宜。(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也有較大面積精養魚塘佈置網箱獲得較好養殖效果的),水深1。5米以上。 4、網箱架設。。 網箱養鱔屬高密度養殖,黃鱔以及水生生物的耗氧量大,加上水體有機物耗氧水體耗氧,故網箱的密度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總水面的二分之一。間隔距離:行距以能行駛投餌船隻為度,箱距最好留50釐米以上,便於水體交換。網箱縱向排列,即箱檔對箱擋,有的養殖戶將網箱橫向排列,即箱邊挨箱邊,不利於水體交換和操作。最好南北向。網箱入水深度為70釐米左右,出水面高度50釐米。使用木樁和鐵絲固定網箱,木樁打在岸邊兩端,將鐵絲固定在木樁上,鐵絲的高度與網箱的上綱水平,將網箱的吊繩固定在鐵絲上。 5、池塘清整消毒。年代久遠的老塘,底層淤泥和腐植質較厚,容易滋生各種病原體,容易導致黃鱔發病。這類魚池,冬春季必須進行清淤處理,實在無力清淤的,至少也得排乾池水,使底冰凌、暴曬,以差少危害。所有用養鱔的池塘,均需要在投種前進行徹底的消毒。消毒的藥物有多種,最常用的為生石灰。生石灰乾塘消毒,可用幹法,也可帶水進行。幹法:是排乾池水,只留5釐米水深,在池塘底部均勻挖若干個土坑,將生石灰堆放於坑內溶解,然後趁熱均勻灑向池塘各處,用量為150公斤/畝;帶水清塘;即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公斤,化水均勻潑灑於塘內。生石灰清塘消毒具有多種作用,一是可以有效地殺滅水體內的病源微生物、寄生蟲蟲卵和各種有害生物。二是可以調節水質,使養殖水體呈微鹼性,有利於水生生物的生長與繁育。三是可以增加水體是的鈣元素。四是有利於肥水。生石灰可使底層淤泥中被吸附的氮磷得以釋放,從而改良水質。應提倡大力使用生石灰,諸如五氯粉鈉,滅掃利等屬於禁用藥品,不符合無公害養殖要求,不得用來清塘消毒。 6、浸泡網箱。新制作的網箱需要在池塘裡浸泡兩個星期,一方面消除聚乙烯網布產生的毒素,另一方面讓網箱附著各種藻類,使質地變柔軟,避免黃鱔受傷,感染疾病。 7、移植水生植物。網箱佈置後,要在投種前20—30天將水生植物移植到網箱內,以供黃鱔棲息。水生植物品種繁多,有革命草(水花生。),水葫蘆、油草等。根據各地的經驗,筆者認為選擇革命草和油草兩個品種移植較好。革命草佔80%,油草20%。革命草前期生長旺盛,後期枯萎、衰敗,油草長年不衰,可作為後期網箱水生植物的主導品種。從而使網箱黃鱔始終具有較好的棲息條件。規模較大的養鱔專業戶,由於網箱數量大。常有破漏,逃苗現像時有發生。黃鱔害怕深水,若逃逸在網箱外池塘內往往被水淹死。為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可在池塘四周移植一些革命草,供逃跑的黃鱔棲息。還可以在革命草處投餌、馴食,待網箱修復後,用抄網將黃鱔捕獲,放回網箱飼養。移植在網箱內外的水生植物都要經過敵百蟲1000倍藥液浸泡5—6分鐘,以防止水蛭(螞蝗)、沙蛭及其它寄生蟲形成隱患。如消毒較早的池塘,投放苗種前一天,還需在網箱內潑灑一次聚維酮碘或S高聚碘力源 S高聚碘。培養水質,促進網箱內水生植物的生長,可以適當施入尿暫加“802”,使黃鱔進箱後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苗種選擇與投放 1、苗種選擇 黃鱔人工繁育工作還處在科研成果鑑定和尚待開發階階段,國內外目前均無規模化繁育的黃鱔苗種供應,網箱養鱔的苗種仍然依賴於天然資源。因此,認識和了解天然黃鱔的品種與質量尤為重要。長江流域地區黃鱔品種主要有三個:第一種為深黃大斑。此鱔魚生產速度快,增重倍數可達5。6倍;第二種為青鱔,體色青黃,增重倍數為3—4倍;第三種為灰色,體色灰,斑點細密。此鱔生長緩慢,增重倍數僅1—2倍。在選種時,要選擇體表無傷,活動力強,體質健壯,規格相對整齊,色黃且具有大斑點以及體色青黃的鱔魚作苗種。 選擇鱔種時,要從嚴把關。儘量收購籠捕的、未經長時間暫養的黃鱔。做到:不收藥鱔不收鉤釣鱔,不收夾子鱔,(確實需要時,將這此魚暫養)後使用,不收腹部兩側發紅的黃鱔。為確保收購鱔種的質量,可在採購時採取深水加壓法優勝劣汰。方法:將裝有鱔苗的薄鐵箱(魚只佔容積的三分一)盛滿水,蓋上蓋子,待10—15分鐘後觀察箱內鱔魚的活動狀況,若浮在水錶層,頭部伸出水面的鱔魚應剔除,沉入箱底體質健壯的黃鱔予以保留。 在選種時,還要注意選擇地理、自然、氣候條件與養殖地較接近地區的黃鱔作種苗,以便更好地適應本地養殖環境,儘量避免養殖產所說的水土不服的問題出現。 苗種運輸 規模化的黃鱔網箱養殖,需種量大,一般需長途購運。運輸黃鱔種苗多采用竹筐運鱔竹筐。竹筐有大有小,小筐可容納25公斤左右,中筐可容納50公斤左右,大筐可容納75公斤左右。為了運輸安全,提高成活率,可採用中、小筐裝運。在竹筐內先襯入軟質塑膠薄膜,將挑選好的鱔種分別裝入竹筐內,在每個竹筐內放入適量泥鰍,利用泥鰍不斷活動的習性,避免苗種相互纏繞。筐內應盛入總容積三分之一的自然溫度的池塘水,還可在竹筐上部放入少量水草,以保持相應的溼度。運輸鱔種的水不能直接使用深井水、自來水,不能在筐內加入冰塊,以防止溫差過大引起感冒。長距 離 運輸,可在運輸容器內,用量每百斤水0。1克聚維酮碘或S高聚碘,實行浸浴運輸,能有新途地防止感冒及應激過大所產生的其它病症。 苗種放養 (1)放養時間。鱔苗的放養時間跨度較大,從陽曆到九月都可以進行。如果網箱數量小苗種需求量不大,當地又有透過鱔籠捕獲的苗種,可選擇連續晴好天氣,在四月上旬開始投種。此時投放的苗種,生長期長,增肉倍數高,效益好。如果苗種需求量大,投放苗種的時間最好在6月25日-7月25日,選擇連續晴的天氣進種。此時的水溫相對比較穩定,苗種入箱後成活率較高。長途運輸苗種的時間可在10小時以內。七月底至九月所進的苗種,由於生長期短,氣溫也開始不穩定,一般不以當年上市或生長增重為目的,主要是解決第二年上市或暫養到冬季賺取季節差價。此階段要根據當時當地的苗種價格,選擇合適規格的苗種放養。 (2)放養規格。放養規格與養殖者的經營指導思想和成本效益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對欲當年達到商品鱔規格的養殖者來說,黃鱔苗種的投放規格應在25克之間,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黃鱔達到大條的標準。有的養殖戶考濾到纖子(規格在20克以下)的購價低,相對增重倍數較高,總體效益較為可觀,也可以只購買纖子。從實際情況看,養殖者購種的規格參差不齊,小到10克,大到一百克以上,常常為多種規格的統裝貨,這就需要購回後,認真篩選,分規格飼養,以防止混養後出現弱肉強食,兩級分化,馴食難以完全的傾向,(淺析黃鱔閉口症)影響產量和效益。 (3)換水藥浴。黃鱔經過長途運輸,體能消耗較大,加之高密度裝載,容器內代謝產物含量驟增,水質已很差,到達目的地後就應立即換水。可先用彩膠布、竹竿或木樁做成蓄水池,將池塘內的水盛入備用。蓄水池內的水溫與運鱔容器內的水溫差應嚴格控制在2C以內,換水清洗掉,再用藥物對鱔苗進行一次浸浴。選用的藥物要本著低刺激、高效能,並能保護和修復黃鱔體表粘液為出發點,如聚維酮碘(1克/立方米),或力源 S高聚碘,藥浴時間一般為5—10分針。藥物不要隨意加量,浸洗時間應按說明書的規定進行。杜絕使用強刺激,對粘液產生破壞,禁用的藥品(如高錳酸鉀、抗菌素、孔雀石綠、高濃度食鹽水等)。 分級入箱,進入網箱內的鱔苗,要嚴格按照不同的規格分開放養。一般可按25克以下、25克至50克、50克以上三個梯度進行分級。進箱前要逐箱秤重,有條件的應同時清點尾數,作好記錄。 (5)投放密度。總結養殖戶多年的經驗,放養密度對於養鱔效益影響較大(4—6月份投放的鱔苗,規格在20—40克之間的,每平方米投種0。5—1公斤比較適宜;7—8月份投放的鱔苗,放養量可適當加大,每平方米1—1。25公斤。 三、黃鱔馴食 苗種入箱後,影響成活率的關鍵期為前半個月。只有平穩地渡過了這一危險期,養殖成功就有了基礎。所以這一階段的管理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1、環境維護 苗種下箱後,由於棲息環境突變和密度加大,應激反映加強,面板粘液分泌減慢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外界的致病微生物極易侵襲致病。此時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池塘的生態平衡,保護池塘水質,為黃鱔創造一個自我修復的條件,可選用刺激較小的聚維酮碘聚維酮碘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S高聚碘~$源 S高聚碘、新滅靈進行水體維護7天,也可用天意億菌水聖進行水體維護。 2、食臺設定 黃鱔進箱的第二天,就可開始馴食。馴食首先必須設定食臺。食臺的數量按網箱大小確定。每4—6平方米網箱面積設定一處。食臺設在網箱內中間區的水草密集處。呈均勻分佈,以便有充夠的浮力支拌餌料和吃食的黃鱔,同時防止食料下沉,造成浪費和汙染。 3、飼料評價與選擇 黃鱔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根據這一食性,養殖戶往往選擇黃鱔喜食的龍蝦(克氏原不螯蝦)、蚯蚓、鮮魚、蚌肉等活鮮餌料作為黃鱔馴食期的飼料。同時,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對黃鱔配合飼料的研究也更加深厚入,僅進入湖北、湖南市場的黃鱔配合飼料就已達到70餘個品牌,且銷售量日趨擴大。使用配合飼料養鱔具有許多優越性:1充分發揮飼料營養價值。由多種飼料配製的配合飼料,可充分發揮各種原料之間的互補作用,達到營養平衡,滿足黃鱔對營養的需要,加速黃鱔的生長。2擴大了飼料源。由原來有限的飼料來源變得品種繁多,總量充足。3)飼料原料透過加工後,使原料變形、變性。適口性好,提高了黃鱔的攝食率和消化率。4)配合飼料中粘合劑,能在水中減少溶散,減少浪費,從而提高了飼料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減少了水質汙染,改善了水質環境條件。5)減輕了養殖者勞動強度。實踐證明:使用鮮魚加配合飼料養殖黃鱔比單純投餵鮮魚養鱔的單位成本要低得多,效益要好得多。 由於黃鱔配合飼料的品牌太多,質量又參差不齊,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黃鱔的生長、養殖週期、病害及飼養成本、水質環境。所以選擇一流質量的黃鱔配合料就顯得十重要。那麼如何辨別配合飼料的質量優劣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A、從飼料的理化性質辨別 a)從顆粒均勻度,表面光滑度,浮水性,色澤均勻度辨別。如顆粒不均勻,會影響黃鱔攝食,浪費飼料,汙染水質,降低成活率,如果飼料表面不光滑(如飼料顆粒切不均勻及有邊角),會影響黃鱔攝食損傷腸道,甚至引發疾病。 b)從膨化程度辨別。飼料膨化度,可以從顆粒飼料外表孔隙來辨質量。如果表面孔隙較多,表明飼料膨化過熟,飼料中營養流失較多,使得飼料中營養不均衡,影響生長並易暴發疾病。 c)從飼料的味道辨別。質量高的飼料都是使用口優質魚粉,魚粉味道清香,不新鮮或質量差的飼料,魚粉有魚臭腥味。 d)從飼料的蛋白成分和氨基酸組成辨別。飼料的粗蛋白質分動物蛋白和植白,動物蛋白能為黃鱔消化吸收,而植物蛋白難以消化,有些飼料雖然標示的粗蛋白含量高,而動物蛋白含量有可能偏低。 B 從飼養的效果辨別 a)飼料成本。飼料成本=餌料係數X價格。價格高不一定飼料
一、前期工作 1、模式簡介。在黃鱔的人工養殖實踐中,出現了水泥池養殖、無土流水養殖、土池養殖、稻田養殖、稻田網箱養殖和池塘、溝渠、河流、水庫網箱養殖等多種模式。由於池塘、河渠等水域網箱養鱔具有成本低、易馴化、生長快、好起捕、綜合效益等優點,現已被廣大養殖戶普遍採用。而一些落後的養殖模式因經濟效益低等因素已經紛紛被淘汰。 2、網箱製作。養殖黃鱔的網箱,一般選用聚乙烯絞絲羅網片,網目0。8釐米。網箱規格一般為4—6平方米,長寬2米或長3米寬2米,高1。2米。網箱規格不宜過大,過大會造成苗種投放數量大,不便於馴食,易出現應急反映,起捕不方便。 3、場地選擇。為確保養殖業高產高效,地場地選擇上應適當堅持標準。場地選擇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源(生活汙水未經處理不能養鱔),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電力配套,進、排水渠道自成體系。無過塘進水現象發生。池塘、河溝、水庫等水域均可養鱔。面積3—5畝最宜。(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也有較大面積精養魚塘佈置網箱獲得較好養殖效果的),水深1。5米以上。 4、網箱架設。。 網箱養鱔屬高密度養殖,黃鱔以及水生生物的耗氧量大,加上水體有機物耗氧水體耗氧,故網箱的密度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總水面的二分之一。間隔距離:行距以能行駛投餌船隻為度,箱距最好留50釐米以上,便於水體交換。網箱縱向排列,即箱檔對箱擋,有的養殖戶將網箱橫向排列,即箱邊挨箱邊,不利於水體交換和操作。最好南北向。網箱入水深度為70釐米左右,出水面高度50釐米。使用木樁和鐵絲固定網箱,木樁打在岸邊兩端,將鐵絲固定在木樁上,鐵絲的高度與網箱的上綱水平,將網箱的吊繩固定在鐵絲上。 5、池塘清整消毒。年代久遠的老塘,底層淤泥和腐植質較厚,容易滋生各種病原體,容易導致黃鱔發病。這類魚池,冬春季必須進行清淤處理,實在無力清淤的,至少也得排乾池水,使底冰凌、暴曬,以差少危害。所有用養鱔的池塘,均需要在投種前進行徹底的消毒。消毒的藥物有多種,最常用的為生石灰。生石灰乾塘消毒,可用幹法,也可帶水進行。幹法:是排乾池水,只留5釐米水深,在池塘底部均勻挖若干個土坑,將生石灰堆放於坑內溶解,然後趁熱均勻灑向池塘各處,用量為150公斤/畝;帶水清塘;即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公斤,化水均勻潑灑於塘內。生石灰清塘消毒具有多種作用,一是可以有效地殺滅水體內的病源微生物、寄生蟲蟲卵和各種有害生物。二是可以調節水質,使養殖水體呈微鹼性,有利於水生生物的生長與繁育。三是可以增加水體是的鈣元素。四是有利於肥水。生石灰可使底層淤泥中被吸附的氮磷得以釋放,從而改良水質。應提倡大力使用生石灰,諸如五氯粉鈉,滅掃利等屬於禁用藥品,不符合無公害養殖要求,不得用來清塘消毒。 6、浸泡網箱。新制作的網箱需要在池塘裡浸泡兩個星期,一方面消除聚乙烯網布產生的毒素,另一方面讓網箱附著各種藻類,使質地變柔軟,避免黃鱔受傷,感染疾病。 7、移植水生植物。網箱佈置後,要在投種前20—30天將水生植物移植到網箱內,以供黃鱔棲息。水生植物品種繁多,有革命草(水花生。),水葫蘆、油草等。根據各地的經驗,筆者認為選擇革命草和油草兩個品種移植較好。革命草佔80%,油草20%。革命草前期生長旺盛,後期枯萎、衰敗,油草長年不衰,可作為後期網箱水生植物的主導品種。從而使網箱黃鱔始終具有較好的棲息條件。規模較大的養鱔專業戶,由於網箱數量大。常有破漏,逃苗現像時有發生。黃鱔害怕深水,若逃逸在網箱外池塘內往往被水淹死。為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可在池塘四周移植一些革命草,供逃跑的黃鱔棲息。還可以在革命草處投餌、馴食,待網箱修復後,用抄網將黃鱔捕獲,放回網箱飼養。移植在網箱內外的水生植物都要經過敵百蟲1000倍藥液浸泡5—6分鐘,以防止水蛭(螞蝗)、沙蛭及其它寄生蟲形成隱患。如消毒較早的池塘,投放苗種前一天,還需在網箱內潑灑一次聚維酮碘或S高聚碘力源 S高聚碘。培養水質,促進網箱內水生植物的生長,可以適當施入尿暫加“802”,使黃鱔進箱後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苗種選擇與投放 1、苗種選擇 黃鱔人工繁育工作還處在科研成果鑑定和尚待開發階階段,國內外目前均無規模化繁育的黃鱔苗種供應,網箱養鱔的苗種仍然依賴於天然資源。因此,認識和了解天然黃鱔的品種與質量尤為重要。長江流域地區黃鱔品種主要有三個:第一種為深黃大斑。此鱔魚生產速度快,增重倍數可達5。6倍;第二種為青鱔,體色青黃,增重倍數為3—4倍;第三種為灰色,體色灰,斑點細密。此鱔生長緩慢,增重倍數僅1—2倍。在選種時,要選擇體表無傷,活動力強,體質健壯,規格相對整齊,色黃且具有大斑點以及體色青黃的鱔魚作苗種。 選擇鱔種時,要從嚴把關。儘量收購籠捕的、未經長時間暫養的黃鱔。做到:不收藥鱔不收鉤釣鱔,不收夾子鱔,(確實需要時,將這此魚暫養)後使用,不收腹部兩側發紅的黃鱔。為確保收購鱔種的質量,可在採購時採取深水加壓法優勝劣汰。方法:將裝有鱔苗的薄鐵箱(魚只佔容積的三分一)盛滿水,蓋上蓋子,待10—15分鐘後觀察箱內鱔魚的活動狀況,若浮在水錶層,頭部伸出水面的鱔魚應剔除,沉入箱底體質健壯的黃鱔予以保留。 在選種時,還要注意選擇地理、自然、氣候條件與養殖地較接近地區的黃鱔作種苗,以便更好地適應本地養殖環境,儘量避免養殖產所說的水土不服的問題出現。 苗種運輸 規模化的黃鱔網箱養殖,需種量大,一般需長途購運。運輸黃鱔種苗多采用竹筐運鱔竹筐。竹筐有大有小,小筐可容納25公斤左右,中筐可容納50公斤左右,大筐可容納75公斤左右。為了運輸安全,提高成活率,可採用中、小筐裝運。在竹筐內先襯入軟質塑膠薄膜,將挑選好的鱔種分別裝入竹筐內,在每個竹筐內放入適量泥鰍,利用泥鰍不斷活動的習性,避免苗種相互纏繞。筐內應盛入總容積三分之一的自然溫度的池塘水,還可在竹筐上部放入少量水草,以保持相應的溼度。運輸鱔種的水不能直接使用深井水、自來水,不能在筐內加入冰塊,以防止溫差過大引起感冒。長距 離 運輸,可在運輸容器內,用量每百斤水0。1克聚維酮碘或S高聚碘,實行浸浴運輸,能有新途地防止感冒及應激過大所產生的其它病症。 苗種放養 (1)放養時間。鱔苗的放養時間跨度較大,從陽曆到九月都可以進行。如果網箱數量小苗種需求量不大,當地又有透過鱔籠捕獲的苗種,可選擇連續晴好天氣,在四月上旬開始投種。此時投放的苗種,生長期長,增肉倍數高,效益好。如果苗種需求量大,投放苗種的時間最好在6月25日-7月25日,選擇連續晴的天氣進種。此時的水溫相對比較穩定,苗種入箱後成活率較高。長途運輸苗種的時間可在10小時以內。七月底至九月所進的苗種,由於生長期短,氣溫也開始不穩定,一般不以當年上市或生長增重為目的,主要是解決第二年上市或暫養到冬季賺取季節差價。此階段要根據當時當地的苗種價格,選擇合適規格的苗種放養。 (2)放養規格。放養規格與養殖者的經營指導思想和成本效益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對欲當年達到商品鱔規格的養殖者來說,黃鱔苗種的投放規格應在25克之間,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黃鱔達到大條的標準。有的養殖戶考濾到纖子(規格在20克以下)的購價低,相對增重倍數較高,總體效益較為可觀,也可以只購買纖子。從實際情況看,養殖者購種的規格參差不齊,小到10克,大到一百克以上,常常為多種規格的統裝貨,這就需要購回後,認真篩選,分規格飼養,以防止混養後出現弱肉強食,兩級分化,馴食難以完全的傾向,(淺析黃鱔閉口症)影響產量和效益。 (3)換水藥浴。黃鱔經過長途運輸,體能消耗較大,加之高密度裝載,容器內代謝產物含量驟增,水質已很差,到達目的地後就應立即換水。可先用彩膠布、竹竿或木樁做成蓄水池,將池塘內的水盛入備用。蓄水池內的水溫與運鱔容器內的水溫差應嚴格控制在2C以內,換水清洗掉,再用藥物對鱔苗進行一次浸浴。選用的藥物要本著低刺激、高效能,並能保護和修復黃鱔體表粘液為出發點,如聚維酮碘(1克/立方米),或力源 S高聚碘,藥浴時間一般為5—10分針。藥物不要隨意加量,浸洗時間應按說明書的規定進行。杜絕使用強刺激,對粘液產生破壞,禁用的藥品(如高錳酸鉀、抗菌素、孔雀石綠、高濃度食鹽水等)。 分級入箱,進入網箱內的鱔苗,要嚴格按照不同的規格分開放養。一般可按25克以下、25克至50克、50克以上三個梯度進行分級。進箱前要逐箱秤重,有條件的應同時清點尾數,作好記錄。 (5)投放密度。總結養殖戶多年的經驗,放養密度對於養鱔效益影響較大(4—6月份投放的鱔苗,規格在20—40克之間的,每平方米投種0。5—1公斤比較適宜;7—8月份投放的鱔苗,放養量可適當加大,每平方米1—1。25公斤。 三、黃鱔馴食 苗種入箱後,影響成活率的關鍵期為前半個月。只有平穩地渡過了這一危險期,養殖成功就有了基礎。所以這一階段的管理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1、環境維護 苗種下箱後,由於棲息環境突變和密度加大,應激反映加強,面板粘液分泌減慢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外界的致病微生物極易侵襲致病。此時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池塘的生態平衡,保護池塘水質,為黃鱔創造一個自我修復的條件,可選用刺激較小的聚維酮碘聚維酮碘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S高聚碘~$源 S高聚碘、新滅靈進行水體維護7天,也可用天意億菌水聖進行水體維護。 2、食臺設定 黃鱔進箱的第二天,就可開始馴食。馴食首先必須設定食臺。食臺的數量按網箱大小確定。每4—6平方米網箱面積設定一處。食臺設在網箱內中間區的水草密集處。呈均勻分佈,以便有充夠的浮力支拌餌料和吃食的黃鱔,同時防止食料下沉,造成浪費和汙染。 3、飼料評價與選擇 黃鱔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根據這一食性,養殖戶往往選擇黃鱔喜食的龍蝦(克氏原不螯蝦)、蚯蚓、鮮魚、蚌肉等活鮮餌料作為黃鱔馴食期的飼料。同時,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對黃鱔配合飼料的研究也更加深厚入,僅進入湖北、湖南市場的黃鱔配合飼料就已達到70餘個品牌,且銷售量日趨擴大。使用配合飼料養鱔具有許多優越性:1充分發揮飼料營養價值。由多種飼料配製的配合飼料,可充分發揮各種原料之間的互補作用,達到營養平衡,滿足黃鱔對營養的需要,加速黃鱔的生長。2擴大了飼料源。由原來有限的飼料來源變得品種繁多,總量充足。3)飼料原料透過加工後,使原料變形、變性。適口性好,提高了黃鱔的攝食率和消化率。4)配合飼料中粘合劑,能在水中減少溶散,減少浪費,從而提高了飼料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減少了水質汙染,改善了水質環境條件。5)減輕了養殖者勞動強度。實踐證明:使用鮮魚加配合飼料養殖黃鱔比單純投餵鮮魚養鱔的單位成本要低得多,效益要好得多。 由於黃鱔配合飼料的品牌太多,質量又參差不齊,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黃鱔的生長、養殖週期、病害及飼養成本、水質環境。所以選擇一流質量的黃鱔配合料就顯得十重要。那麼如何辨別配合飼料的質量優劣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A、從飼料的理化性質辨別 a)從顆粒均勻度,表面光滑度,浮水性,色澤均勻度辨別。如顆粒不均勻,會影響黃鱔攝食,浪費飼料,汙染水質,降低成活率,如果飼料表面不光滑(如飼料顆粒切不均勻及有邊角),會影響黃鱔攝食損傷腸道,甚至引發疾病。 b)從膨化程度辨別。飼料膨化度,可以從顆粒飼料外表孔隙來辨質量。如果表面孔隙較多,表明飼料膨化過熟,飼料中營養流失較多,使得飼料中營養不均衡,影響生長並易暴發疾病。 c)從飼料的味道辨別。質量高的飼料都是使用口優質魚粉,魚粉味道清香,不新鮮或質量差的飼料,魚粉有魚臭腥味。 d)從飼料的蛋白成分和氨基酸組成辨別。飼料的粗蛋白質分動物蛋白和植白,動物蛋白能為黃鱔消化吸收,而植物蛋白難以消化,有些飼料雖然標示的粗蛋白含量高,而動物蛋白含量有可能偏低。 B 從飼養的效果辨別 a)飼料成本。飼料成本=餌料係數X價格。價格高不一定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