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圖//unsplash

    說起時尚,我們會覺得很“高大上”、很“洋氣”,但是也有些“時尚”另類、誇張,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難以接受。所以好像很難說清楚“時尚”到底是什麼。有人覺得時尚就是一種態度,展現自我,與眾不同。有人覺得時尚就是“潮流”,始終在前,標新立異。有人覺得時尚就是“簡單”,與其奢華浪費,不如節儉樸素......我們都希望“時尚,時尚最時尚”,卻覺得時尚的概念有些模糊。

    王爾德說:“時尚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醜陋,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每六個月就更改一次。”時尚一直在發展,在改變,但似乎有些元素卻又週而復始一直存在。如今“復古”成為一種新潮流,人們覺得經典的才是永恆,或者說眾多“復古”元素承載著我們的一種“懷舊”心情。

    其實,圖書君覺得,不管“新潮”還是“復古”,時尚並不是高不可攀、遠不可及的東西,它關乎我們的生活,存在我們的日常之中。也正因為如此,“時尚”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時尚的故事裡,我們也能看到某段時期人們的生活和風貌,時尚是趨勢,更是歷史。

    今天透過這些“時尚生活”的老照片,也許我們會對“時尚與社會生活變遷”之間的關係多一些瞭解。

    首先,來看幾個大家都買不起 耳熟能詳的品牌。(是的,我膨脹了,什麼牌子都敢看了。)

    “紀梵希”的華麗披肩 時間、地點不詳

    休伯特·德·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是法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1927年2月21日,他出生於諾曼底一個富有的礦主家庭。(好像知道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1952年,他在巴黎建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時裝設計工作室,並很快因其為諸如奧黛麗·赫本等好萊塢女星設計服裝而聲名鵲起。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紀梵希一直都是巴黎優雅的象徵,直到2018年3 月10日,他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1歲。

    “彼得希路”的模特 時間、地點不詳

    Pedro del Hierro 服裝品牌,在中國通常被翻譯為“彼得希路”

    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是佩德羅-德爾-耶羅,1948 年出生於馬德里,後成為一名畫家兼時裝設計師。1971年,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縫紉公司,並在1976年成為高階女裝商會中最年輕的會員。當然,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首創了工業化生產高階女裝的商業模式(在此之前的高階女裝始終堅持手工打造)。此後,他的服裝專櫃遍佈了世界各大高階百貨商場。

    薩爾瓦多·達利新作品的展示 美國/紐約 1950年3月1日

    人們總喜歡將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1904 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 日)與畢加索進行比較,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且同為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但其實這樣做有失公允,畢竟薩爾瓦多·達利在繪畫領域並沒有畢加索那般高產,當然,畢加索也不擅長珠寶設計。

    照片中, 薩爾瓦多·達利以藍色天鵝絨做成面具,表面飾以一隻特殊的眼睛——眼珠由錶盤做成,周圍的眼瞼和眼角的淚珠則以鑽石鑲嵌而成。在這一刻,超現實主義藝術悄然走入了三維空間。

    讓女孩們愛不釋“腳”的高跟鞋

    欣賞著自身傑作的鞋匠們 英國/倫敦 1955年1月19日

    如果要讓英華人選出一位他們心目中的時尚代言人,那麼愛德華·萊恩爵士(Sir Edward Rayne,1922~1992)一定榜上有名。雖然從其父開始,萊恩家族便是英國製鞋業的翹楚,但愛德華·萊恩還是從學徒幹起,反覆地仔細揣摩著製造一雙高跟鞋的200個步驟(雖然期間他還化名參加了世界橋牌大賽,並斬獲殊榮)。

    因此,當1952年他最終成為家族產業的掌門人之時,他所製造的高跟鞋一夜之間便獲得了英國王后瑪麗、好萊塢明星費雯·麗等名媛的青睞,甚至連生產這些高跟鞋的女工都對其愛不釋手。

    還有運動中的“時尚”

    早期的泳裝 時間、地點不詳

    游泳,對於人類而言既是一項生存技能,也是一種娛樂消遣。而當後者的意義超越了前者時,如何在游泳時穿得更舒服、更漂亮便成為時尚界的焦點。

    泳裝作為一種特殊的專用服飾,大約出現在20世紀初。不過,當時的泳裝不過是內衣的改版,就像照片中那位名為珍妮特·史蒂文森的模特穿的一樣——那是設計師簡·歐文的作品。真正給泳裝帶來顛覆性衝擊的,是直到1946 年才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比基尼式泳裝。

    女孩和衝浪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海灘 1936年2月18日

    1936年2月18日,一場盛世空前的衝浪接力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海灘(Santa Monica)舉辦,美國南部地區的衝浪愛好者雲集於此。但照片中那些拿著特製的巨大沖浪板的女孩卻無緣參賽,畢竟,當時奧運會的大門還尚未向女性敞開,更何況是衝浪這樣的極限運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已經逐漸參與到各項國際體育運動中去,並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

    溫布林登網球場上的時尚變遷 時間、地點不詳

    這是一張非常用心的照片。攝影師招集了多位模特,以還原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活躍於溫布林登網球場的冠軍們的昔日穿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時尚的變遷並非是裙襬越來越短、領口越來越低,而是呈現出一種週而復始的迴圈態勢。當然,不同時代的女子網球冠軍們都擁有著各自獨特的風采。

    下面這張照片是以前的選美比賽

    選美小姐 英國/肯特郡 1956年8月6日

    初看到這張照片,我以為她們展示的是那時的“臉基尼”,就像這樣

    風靡全球的臉基尼

    作為一個時尚girl,臉基尼在時尚界的地位我是知道的。

    Gucci2018女士秋冬系列

    但其實這張照片是1956年8月6日,在英國肯特郡的一個游泳池邊舉行的一場形體選美大賽

    參賽的6位佳麗都戴上了“臉基尼”頭套遮擋臉部,從而避免評委受到干擾。但客觀說,這樣的比賽形式雖然別開生面,但其實並不客觀,畢竟美麗本是一個整體,不應被分割看待。

    當然,時尚怎麼能少了平面模特和時尚雜誌?

    海報前的女孩 時間、地點不詳

    在D. H. 埃文斯(D. H. Evans)百貨公司的海報前,一個名為佐伊·牛頓(Zoe Newton)的模特露出了與海報中的自己同樣自信的微笑。

    那一年,佐伊·牛頓風頭正勁,被認為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平面模特。或許這份殊榮來得實在太快,以至於她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在拍攝時竟然把手裡的報紙拿倒了。但在時尚界的舞臺上,她終究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時過境遷,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她了,而其他的名伶、巨星、網紅也是如此。

    車頂上的模特 美國/紐約 1958年12月1日

    1958年12月1日,兩位模特——朵薇瑪和簡·帕切特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的一輛公交車上擺好姿勢,以供《時尚芭莎》的攝影師拍攝。

    作為工業時代的一種審美偏好,時尚似乎總要與特定的建築、交通工具相聯絡。不過對於一本面對消費者的時尚雜誌而言,其真正想要展示的其實是模特身上的那些連衣裙

    聰明伶俐、擅長舉一反三的我看到下面這張照片,心想,照這麼說,這個照片也肯定是和特定的建築、交通工具相聯絡的連衣裙廣告......吧......

    紅色獨木舟 地點不詳 1950年

    如果一定要為每個時代都尋找一位足以代表其審美取向的“超級模特”, 那麼20世紀50年代無疑是屬於芭芭拉·馬倫(Barbara Mullen)的。她特有的知性、高貴的氣質及修長的身材,曾令無數人為之傾倒。

    不過在這張照片中,無論是張開雙臂的她,還是那塗著閃亮紅漆的獨木舟都不是主角,攝影師真正想要突顯的,其實是那輛黑色的勞斯萊斯。對,這是一則汽車廣告。

    香奈兒女士說“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時尚會過去,但風格永存),潮流會過去,時尚在變遷,但總有些美麗會在時光中熠熠生輝。

    本文內容選自《歷史的底片》

    柴繼軍/主編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 THE END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指導安排賴亞文、曾春蕾馳援安家傑打世界女排聯賽巴西站的比賽,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