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益教育先鋒
-
2 # 小學奧數時光老師
之所以感覺學習不愉快,就是因為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也就是不想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很喜歡玩手機遊戲,對於想玩的遊戲,不需要督促,你就會自發地學習遊戲規則,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遊戲技巧,上網查攻略,向網友諮詢等,以達到提高遊戲水平的目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喜歡遊戲,並能從遊戲技能提升帶來的勝利中獲得愉悅的感受。
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樣如此。
“學霸”們看上去對學習感興趣,主要的驅動力有兩個:
一是求知慾。
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不過“求知”的目標不同,方向不同;對文化知識的求知慾,是促使“學霸”持續學習的內驅力。
我們學習中會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學會的東西越多,發現自己越無知;因為感到無知,就越加努力,去學習,去探究。“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正是這樣的求知慾促使我們人類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二是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比如成績的進步帶來的自身愉悅感,師長的誇獎,父母的認可,同學的羨慕嫉妒恨等,都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養料。“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說的就是後者。這是對學習感興趣的外驅力。
你要想對學習感興趣,其實很容易,首先,把精力強制轉到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你的興趣就增長一點;學會一點新知識,你的興趣就又增長一點,持續下去,你就不知不覺成了“學霸”,到那時你就欲罷不能了。
祝你成功!
-
3 # 王廣寅創作
首先謝官方邀請回答!人天生就有一種惰性,總想吃最少的苦獲得最大的收益。事實上成功的快樂與收穫的滿足,並不在於奮鬥的終點,而是在於拼搏的過程之中。人要培養好習慣,好習慣離不開自己的自律,自律就是管好自己,沒有自律就沒有收穫。舉個例子,外華人很是羨慕華人會抓快子夾菜,而且很靈活,外華人不會用快子,用叉子吃飯。小孩子從小學抓快子夾菜,開始很難學,東歪東倒,在大人不斷的教導下學會了用快子夾菜,學會了就變成習慣,習慣就變成自然,自然了自己每天就愛上了快子,就這麼簡單!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滴水穿石,日進有功!
-
4 # 該有的味道
首先,並不是學習所有知識都是件愉快的事。一件事,當我們感興趣時,就會認真研究。比如,幾年前我喜歡上了釣魚。於是只要有空,就研究影片什麼的。
相反,如果我們不喜歡,再努力,也學不到腦子裡。比如,本人從小討厭文化課。然後,就從小到大都是學渣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實際是探討的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家長、老師希望孩子們把學習當興趣,這樣的學習有效果、有動力,而學習的人則無法體驗到樂趣,無法培養成興趣,所以才出現矛盾。
矛盾出了不怕,矛盾是促進發展的,重要的是需要有辦法去解決。
記得我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想讓她學習電子琴課,就帶她到電子琴教室,她玩玩這個琴、碰碰那個琴,最後給我說:“沒意思,不會,堅決不學。”怎麼著也不去那個教室了。後來,她的好朋友去學了琴,她又主動拉著我們去,一次兩次,三次四次,這一下竟然把十級都學著考過了。
那麼從這個案例來看,要把學習培養成興趣有幾個點很重要:
1、學起來是否很難,有沒有從簡單到難的過程。孩子們往往對容易完成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感興趣,所以一開始給她容易的內容來學,由淺到深,由易入門,容易培養興趣。
2、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很重要。現在的孩子一放學,到家裡就是一個人,寫作業都是孤單的寫學習也是孤單的學,時間久了哪會還有什麼學習興趣;而有的孩子放到託管班,就好很多,有學習氛圍,興趣自然就好好多。
我們029公益組織會組織孩子週末來辦公室共同寫作業,還會請老師來義務輔導,孩子們在共同的氛圍裡學習,興趣高漲。
3、不要求門門課程都有興趣。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會對全科感興趣,人們只喜歡有實際用途、有目標任務的學習內容,越有用,就越有動力,比如說,有個作文的“葉聖陶杯”全國比賽,但凡有機會參加的同學在寫作興趣上往往高於其他同學;因此,家長或老師、同學自己都不要強迫自己對全科都喜歡,先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入手,逐步的進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