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1232—1277),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區闊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鹹淳四年(1268)考取狀元,度宗為之改名文龍,賜字君賁;授鎮東節度判官,有“不屈不撓,不可幹以私”之譽。
宋鹹淳九年(1273),元兵直逼臨安。時任監察御史的陳文龍奉詔議事,因仗義執言,觸犯權相賈似道,被貶知撫州,後又被誣罷官。宋德佑元年(1275)陳文龍任侍御史,同年十二月擢升參知政事。時張世傑、文天祥兵敗,元兵長驅至臨安北關,陳文龍主張“收拾殘兵,出關一戰”,但朝議不一。宋德佑二年(1276),元軍攻陷臨安,恭帝投降。同年五月,益王趙星即位福州,稱端宗,改號宋景炎元年(1276),文龍被任為參知政事。十一月,福州陷落,端宗乘船逃往廣東。陳文龍回到興化,盡散家財招募義軍。他不但嚴辭拒絕敵軍的勸降,還在囊山寺設伏,以不足三千的兵力連挫元軍。十二月,因部將林華叛變,通判曹澄孫開城投降,元兵蜂擁而至,陳文龍寡不敵眾,力盡被擒。其時他的家屬也被押解北上,只有次子陳倬隱匿深山,倖免於難。
據史料可知,陳文龍在莆田被俘後就開始絕食,到福州後嚴辭痛斥誘降的元將。他到杭州,要求拜謁岳廟。到了岳廟,瞻仰先烈塑像,悲慟不已,當晚氣絕,時宋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五日,後被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園裡。陳文龍的事蹟百世流芳。明代,被朝廷封為福州城隍爺。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認為,陳文龍與文天祥“隆名並峙”。
陳文龍(1232—1277),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區闊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鹹淳四年(1268)考取狀元,度宗為之改名文龍,賜字君賁;授鎮東節度判官,有“不屈不撓,不可幹以私”之譽。
宋鹹淳九年(1273),元兵直逼臨安。時任監察御史的陳文龍奉詔議事,因仗義執言,觸犯權相賈似道,被貶知撫州,後又被誣罷官。宋德佑元年(1275)陳文龍任侍御史,同年十二月擢升參知政事。時張世傑、文天祥兵敗,元兵長驅至臨安北關,陳文龍主張“收拾殘兵,出關一戰”,但朝議不一。宋德佑二年(1276),元軍攻陷臨安,恭帝投降。同年五月,益王趙星即位福州,稱端宗,改號宋景炎元年(1276),文龍被任為參知政事。十一月,福州陷落,端宗乘船逃往廣東。陳文龍回到興化,盡散家財招募義軍。他不但嚴辭拒絕敵軍的勸降,還在囊山寺設伏,以不足三千的兵力連挫元軍。十二月,因部將林華叛變,通判曹澄孫開城投降,元兵蜂擁而至,陳文龍寡不敵眾,力盡被擒。其時他的家屬也被押解北上,只有次子陳倬隱匿深山,倖免於難。
據史料可知,陳文龍在莆田被俘後就開始絕食,到福州後嚴辭痛斥誘降的元將。他到杭州,要求拜謁岳廟。到了岳廟,瞻仰先烈塑像,悲慟不已,當晚氣絕,時宋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五日,後被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園裡。陳文龍的事蹟百世流芳。明代,被朝廷封為福州城隍爺。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認為,陳文龍與文天祥“隆名並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