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77922238671

    春天的風力比較穩定,風箏比較容易起飛

    每個季節都可以放風箏,但是適合戶外長時間逗留的就是春秋季節.而夏天風少,炎熱,長時間站在太陽地裡也不好,冬天太冷,凍的伸不出手.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滬諺“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又如,“楊柳青,放風箏”。人們在放風箏時,時而牽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悅和情趣,而且還能強身健體。民間還有說將風箏送上天空,將線剪斷,任其飄逝,將把一年的病痛和煩惱一同帶走。

    風箏最早源於中國。據傳,第一隻風箏是巧匠魯班受到鷂鷹盤旋的啟發,“削竹為鵲,成而飛之”。最早的風箏稱為“鳶”。漢代時,中國發明瞭造紙術。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自此又出現了“紙鳶”一詞。據明人陳沂《詢芻錄》說,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人作聲如箏”。從此才開始叫“風箏”。

    祛病強身 人們冬天久居室內,氣血鬱積,內熱增加,容易引起體熱平衡失調,導致某些疾病。當陽春萬物復甦之時,到郊外放風箏,登高望遠,風和日麗,草木競秀,盡情呼吸新鮮空氣,曬曬Sunny,舒展筋骨,可以促進人體的細胞代謝,改善血循狀態,消除體內積熱,起到祛病強身的效果。

    健腦益智 放風箏也是一項健腦運動。處理好放風箏和風向風速的關係,會讓放飛者大動一番腦筋。現代人放風箏已發展到高低變幻、聲光俱全的高超技藝階段,需要動腦筋的地方就更多了。如放飛人物類風箏要“摸爬滾打”,才逼真有趣;放飛蜈蚣、巨龍風箏要蜿蜒變化,才趣味盎然;放飛蜻蜓、金魚風箏,其眼珠要活靈活現,方顯生動;“百鳥朝鳳”能發出和諧悅耳鳴叫,才動人心絃。放風箏牽一線而動全身,手腦協調配合,動靜有致,張弛相間,對健腦益智大有裨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形容那張說三道四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