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裡土氣。但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中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的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麼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級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連續兩年的酷暑季節頂著烈日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裡,在前後共檢查了4個常規水稻品種的14000多個稻穗後,終於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後,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資料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誌《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後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中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中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當國外有人發出“誰來養活13億華人”的疑問時,袁隆平用他的水稻雜交成果作了響亮回答:是科學!是中國科學家的聰明智慧和辛勤汗水!當我們再也不為吃喝而發愁時,當我們再也不擔心我們的糧食危機時,不能不感謝像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水寒》這個遊戲怎麼樣,好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