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子扶蘇(公元前241-前210年)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因而觸怒秦始皇,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督蒙恬軍隊,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登基。說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9
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我堅定的認為如果秦二世是公子扶蘇,那麼秦國會出現和平繁榮的盛世。儘管扶蘇沒有嬴政那樣雄才大略,並非開疆拓土之君,亦非盤整文明,整合天下之雄主,但是好就好在扶蘇是一個守成之君!而當時的秦朝正需要這樣的守成之君,而非如秦始皇這樣的雄主!

    根據太史公司馬遷的認識,秦二世就算是一個平常之君,只有能與民休養,那麼天下不亂,秦國不滅。何況扶蘇有“信人而奮士、剛毅而勇武”的斷話,扶蘇至少是一箇中等偏上的君主。

    《史記.秦始皇本紀》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讙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

    司馬遷認為,秦二世即位後,天下萬民無不翹首以待新政。寒冷的人民只要有短衣取暖,飢餓的人民只要有糟糠吃都心滿意足了,天下萬民嗷嗷待養,這正是新君施政取得萬民擁戴的資本。這就是治理窮苦艱辛的人民容易獲得仁政美名的道理啊。

    扶蘇即位後,司馬遷所說的“縞素而正先帝之過”,就是改變秦始皇的施政過錯,扶蘇大部分都會做到。比如:輕搖薄賦,廢除重刑,赦免無辜罪犯,讓修建秦陵、長城的百姓返鄉務耕織;開倉振濟窮苦百姓,修政秦法以適應新形勢。我相信扶蘇除了裂土分疆,恢復諸侯制不會做外,其它的都會做,而且做得很好,“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按太史公的說法,上述新政一出:則四海之內,萬民各安其樂,唯恐天下再變;就算有不臣之民,但是百姓無叛秦之心,那麼意圖造反的人沒有了說辭及人民的支援,暴亂之事就沒有了,大秦就安定了!

    最後如果是扶蘇即位,嬴秦皇族就不會滅絕,帝國功勳就不會被無辜殺戮,大秦鐵軍就不會逃散。天下萬民不反,而蒙恬蒙毅將軍坐鎮天下,李斯推行新政,馮劫料理萬民政務,如此大秦當如羅馬一樣有千年國運,盛世也將在大秦出現。

  • 2 # 奕天讀歷史

    假設扶蘇可以順利登上皇位,變成秦二世,秦國也很難維持很久。經過秦始皇幾十年的嚴酷統治,社會矛盾已經到了隨時大爆發的地步,沒有多少時間讓扶蘇重振國家。

    扶蘇的上位過程,應該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趙高沒有從中作梗,扶蘇順利上位,這樣子的話,扶蘇可以有李斯、蒙氏家族的輔佐,在對抗起義軍上勢力會相對更大一點,國運應該會長久一點。另外一種就是趙高作梗了,扶蘇收到信了,但是扶蘇並沒有自殺,而是起兵討伐胡亥和趙高,那秦朝內部在戰爭中就會有很大的消耗了。

    秦始皇時期的改革和嚴苛刑法,讓社會表面看似平靜,其實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民心。改革的過程必定會造成社會矛盾和社會動盪,始皇帝透過嚴酷的刑法暫時穩定了社會,但是矛盾的解決需要時間。扶蘇上位後,會立刻全部廢除這些嚴苛的刑法麼,應該不會,最多就是執行的稍微溫和點,就像他跟始皇建議的一樣,不要隨便殺儒生之類的人。但扶蘇的政策再好,也沒辦法快速緩解因為秦始皇的改革和諸如“焚書坑儒”等舉動已經造成的巨大社會矛盾,秦朝已經失去了士人的忠心,而百姓也生活在重壓之下。

    六國的王公貴族反叛和復國之心一直存在。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雖然將六國的王宮貴族透過遷徙,監控的方式進行的控制,但是時間久了之後,這些人的勢力還是會逐步聚集,只要有星星之火,他們就會群起響應,造成燎原之勢。扶蘇想要真正收服這些集團的心,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至少再有新的兩到三代人才可以,但是他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項梁、項羽就是這類集團的代表。

    過重的勞役和兵役,還有由此帶來的沉重賦稅,必定會讓秦朝各地反叛四起。始皇崩的時候,秦朝有大概兩三百萬左右的役夫和士兵在勞作、戍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這個狀態,在扶蘇登位後,應該不會做太大改變。特別是兵役,為了保持政府的武力強大,維持邊疆和國家穩定,扶蘇在這方面不會做太大改變。這種情況下,那麼陳勝、吳廣、劉邦等人的起義是沒法避免的。

    扶蘇當時的軍隊情況。嶺南的五十萬軍隊,其中戰鬥部隊應該不到一半,大多數還是負責工程和後勤的役夫,或者隨軍家屬。而且嶺南在前214年才平定,秦始皇為了穩定嶺南,一直在不斷的增加兵力。如果這時候嶺南五十萬軍隊回撤中原,我們站在百越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剛結下的仇怨,會如何做,必須反攻報仇呀。而蒙恬的三十萬守邊軍,還是要防守匈奴,如果回撥中原,這時候匈奴正是強盛期的開始,一定會南下入侵。這樣子的話,秦朝就會面臨中原內部諸侯並起,北有匈奴犯境,南有百越進攻,扶蘇還是很難收拾這個殘局。所以,嶺南和北方邊境的軍隊,應該不會做太大調動,還是會依託都城的禁尉軍為主,扶蘇應該也會赦免酈山和阿房宮的役徒,這樣子的話,相比胡亥,會少了匈奴人的騷擾,可以有更多的兵力集中對付起義軍,爭取更多的時間。

    扶蘇想要反擊,唯一的機會,就是穩固住都城,保證秦朝政府的存在,然後分化瓦解各起義軍。說白了,還是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術,但是這時候想要施行起來,難度比較大,而且很難再大一統了,估計最終項羽還是會滅了秦,然後是楚漢相爭,劉邦繼續做漢高祖。

  • 3 # 今古縱橫

    首先要假設一點,那就是全民擁戴扶蘇繼位,包括李斯代表的文官、蒙恬代表的武將及六國遺老等,其中包括趙高也要忠心耿耿。這樣的話,扶蘇繼位就撇開了一切不可預知的因素,可以開展自己的治國方法。

    那接下來,前面說的幾方面勢力就會開始明爭暗鬥了。按常理,趙高肯定會被辭退養老,我們不談,扶蘇在先軍還是先治國方面就面對著擇決。

    大家都知道,“商鞅變法”後秦國為什麼強大,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對於獎勵軍功的二十等爵制度,秦國士兵打仗時眼前不是敵軍,而都是滿滿的銅錢。所以雖然當時的秦軍不是名義上職業部隊,但是基本等同於僱傭軍,因為打仗比種田好啊。

    但統一六國後秦王朝肯定是不需要這麼多軍隊了,這點秦始皇在遣散方面沒有做到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你以為一個個大將擁兵自重秦始皇會心安理得?派扶蘇協助蒙恬只是為了他說了幾句話惹惱了嬴政?

    秦朝當時人口3000萬,要養活100多萬甚至更多的軍隊,這是肯定發展不了經濟的。扶蘇上任後要國家繁榮,就一定要裁軍才行,但是“獎勵軍功”的弊端已經導致了軍方勢力太強,如何處理軍隊是扶蘇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同樣,以李斯為代表的文官肯定也會慫恿扶蘇去裁軍,在嬴政統一六國時期,李斯自認為功績很大,但是隻是個管司法的廷尉,統一六國後才被封為丞相,雖然按理說丞相的職權很大,但是以秦始皇的秉性,李斯這個丞相也等同於虛設。嬴政對將軍們和對李斯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李斯想要拿到做丞相的實權,必將和將軍們為敵。而要合理治國、發展經濟又要依靠李斯,該怎麼辦又是扶蘇要面對的問題。

    扶蘇在這三方面得罪了誰都不好,稍有差錯就會有滅頂之災。雖然秦始皇雄才偉略,先讓扶蘇去蒙恬這邊搞好和軍隊的關係,之後在治國方面基本聽從了李斯的建議,為扶蘇繼位打好了基礎,但事在人為,接下來會怎麼樣只有扶蘇自己琢磨了。

    當然,秦始皇在世時還是“重武輕文”為主的,他叫扶蘇監軍蒙恬去鍍金也是出於這個考慮,但是秦始皇千算萬算萬萬沒算到趙高慫恿了李斯先叛。趙高利用李斯想掌大權的想法立了胡亥,但是這就得罪了將軍們。扶蘇之死使得秦正規軍基本不服從胡亥和李斯,秦朝被滅秦軍不作為的原因就是這個。而同樣的胡亥繼位後,六國遺老一看是個嫩頭青上臺,不乘機反你沒道理。這就一切亂套了,秦朝因此而亡。

    另外要說一下陳勝吳廣起義,這個起義可以說在所難免,假如扶蘇繼位同樣會發生,因為扶蘇沒有時間去改變當時的勞役體系。只不過如果扶蘇繼位,以他和秦軍的關係,會更加迅速的滅掉這次起義,而真實歷史中關於陳勝吳廣舉著扶蘇的旗號反秦,也只是形式而已,扶蘇上臺他們也還會舉胡亥名義反秦的,所以這個沒有實際意義。

    綜上所述,扶蘇上臺後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多方複雜的關係,而原則上首先要動的還是李斯為首的丞相派,畢竟軍隊是秦國的根本,還需要他們戍邊、平叛。這也就是為什麼小編會說秦朝國運會長一點的原因,但是養活龐大的軍隊肯定發展不了經濟,秦國不會因此和平繁榮。

  • 4 # 大相無形

    扶蘇可以說是秦始皇幾十個兒女中最讓人熟知、也最愛恨交加的一位。咳……咳咳,其實除了扶蘇和胡亥,對於秦始皇其他那些甚至連名字都未能留下的子女,我們也只能去熟知這兩位了。

    歷史規律揭示盛世條件

    按中國的歷史規律來說,亂世之後的新建王朝往往很快、也很容易出現盛世,比如漢、唐、清……等等,都是在征戰之後的廢墟上開始的王朝,均在初期不久就出現了諸如漢武盛世、康乾盛世……等等盛世。儘管秦是第一個統一天下的國家、當時的人們也未必知道這個歷史規律,但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人們不具備盼望和平盛世的社會心理,相反,愈是亂、渴望盛世的心理訴求愈是強烈!一旦天下歸於和平,人們改善生活的動力就愈加強勁、盛世到來的也就愈加快速。因此,秦統一後,在理論上是具備產生盛世可能性的。

    守成之君亦可開創盛世

    按照司馬遷《史記》的描述,扶蘇“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可見作為長子,扶蘇的個人修養和人品在當時還是博得了朝臣的擁護的,在民間也擁有極好的口碑和人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人們已經在心中已經默認了扶蘇的“太子”地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面對秦始皇和李斯等不顧百姓思安、渴望繁榮的心理訴求和國家客觀現狀的情況下繼續嚴刑峻法、且在群臣集體失語的情況下,扶蘇敢於數次直言勸諫、以致惹父皇暴怒!由此可見,扶蘇完全具備優秀的政治眼光與真知灼見、以及敢於擔當的精神,這恰恰是當時歷史條件下最需要、最合適的政治家本質!因此,扶蘇完全具備開創盛世的可能性。

    只可惜,扶蘇勸諫的方式或許急切了些,或許也正是其洞察了天下隱患已經到了不由得不急的時候,才敢於甘冒丟掉“太子”資格的代價“孤身奮險、為民請命”吧!

    我們愛扶蘇,因其剛毅勇武,是那個六代鐵血奮爭的大秦最有希望的國家柱石;

    我們恨扶蘇,“怒其不爭”!一念之差白白葬送改變帝國和自己命運的千載良機!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5 # 入我陣來l

    盛世不盛世很難說,但秦朝肯定不會那麼快滅亡。

    扶蘇在政治中心長大,卻為人寬厚有理,剛毅勇武,在朝中和社會中頗有名望,口碑不錯。如果他上臺了,秦朝那麼苛刻的刑罰和法律應該會緩解,百姓們可以喘口氣了。朝中文有丞相李斯,武有上將軍蒙恬,這兩位都是跺跺腳地要抖三抖的人物,趙高再大膽,他也幹不過這些人。

    扶蘇很重視民生,如果發展下去,秦國必然是另一番景象。

  • 6 # 刀刀開心

    假如秦二世是公子扶蘇上位,秦國是否會出現和平繁榮的省事?我覺得秦朝的滅亡是歷史潮流,是積重難返、民怨沸騰的集中爆發,光靠一個扶蘇斷不能行,或者說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扶蘇畢竟不是始皇帝。

    史書記載,秦二世胡亥上位後,宦官趙高掌握著實權,頗像漢獻帝時期的西涼刺史董卓。胡亥重小人,且愚蠢至極,最後被趙高和趙高的女婿聯手逼死。

    那麼扶蘇當政能否保住秦朝,創造出繁榮呢?答案是否定的。

    秦始皇在位時實行焚書坑儒,激起了諸子百家的不滿,而古時的百姓遠比現在更加有信仰,信奉學說,從思想上是很難統一的。

    始皇帝滅六國後,將國內大軍一份為三。趙佗率嶺南軍團出征百越,開疆拓土,且沒有始皇帝的命令不得回京。直到秦朝滅亡也沒回咸陽救駕。關中軍團負責拱衛咸陽,蒙恬則率三十萬精銳北擊匈奴。

    六國殘存貴族一直致力於顛覆秦國,恢復六國時的地位。扶蘇雖然謙遜待人、愛民如子,但時間上已經不允許扶蘇實施仁政。

    六國子民思想上始終認為秦軍是虎狼之師,毀其家,滅其國。六國大勢絕非因一個扶蘇而會有所改變,畢竟始皇帝只有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你的愛付出那麼多歌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