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下的淺淺
-
2 # 凡子Kimmy
看你的描述,孩子應該是個女孩子,四歲了,按理說,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了。那麼她現在一遇到事情就哭,也不說,我覺得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切實關注起孩子,瞭解孩子為什麼哭,比如摔了一跤很痛,跟小朋友因玩具起爭執了,別人推她了,有人罵她了,她心愛的東西找不見了,等等,女孩子的眼淚水確實比較多,無論什麼事都喜歡哭上一陣兒,要不怎麼說女兒是水做的呢!
其次就是要在孩子哭的時候要給予安慰,擁抱,讓她相信,世界上爸爸媽媽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難過哭泣的時候有人能夠理解自己,擁抱自己吧!
再次,就是要根據對孩子的瞭解,自己引導孩子說出為什麼哭,可以先自己說,再問孩子是不是這樣。相信次數多了,只要不是很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會慢慢跟家長說的。
最後,就是要強化這種“說愛來”的訓練,適當給予孩子獎勵。並且告訴孩子,很多時候,哭是沒有用的,只有她說出來問題所在,大人才可以更好地和她一起面對,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會分辨孩子為什麼哭,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對那種把哭作為武器,要挾爸爸媽媽的小人精兒,或者作為談條件籌碼的小傢伙們,要適當心硬一點,隨他們哭,基本上幾次,他們發現哭不能達到目的,也就不使用這個手段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瑩328067
對於這樣的孩子,你只有溫柔抱抱她,讓她哭夠了哭停了,你再問她剛才為什麼要哭,而不是在她哭的時候去問她,是小朋友欺負她了,還是哪裡不舒服,以後有什麼事就先要告訴媽媽,不要只是哭,愛哭的小孩長大了不漂亮……像這樣哄著跟小孩子說,她也許會慢慢變好的。
-
4 # 入青0601
對於四周歲孩子遇到問題不會表達,只會哭這種表現,不要焦慮,更無需責備。要用平和的情緒面對孩子,積極的鼓勵引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相應情況就會減少,也許二年以後,哭娃娃會變成小話嘮。
四周歲幼兒一般被認為是最吸引人的階段,他們精力旺盛、生機勃勃,對事物開始探索,人際交往圈子和運動活動範圍增大。和外界交往少、和老人相處多的孩子,有些會出現暫時的交流障礙,比如怕見生人、在幼兒園喜歡自己玩、需要大人時時陪伴等等。無論孩子身上有什麼表現,家長都要客觀分析造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積極加以改善。
就拿四周歲孩子遇到點什麼事就只會哭,不會表達出來這種行為來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孩子天生敏感膽小,從小就愛哭,一旦哭起來,需要很長時間來安慰。對於此類兒童,家長要多鼓勵、多陪伴,在愛的感召下逐步給孩子注入自信的能量;二是孩子從小生活環境分析,有些孩子從小呵護較多,和外界交往少,家長保護較多,孩子沒有積極參與嘗試各類活動,遇到問題容易慌亂。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在自然交往中自由成長。三是孩子語言發育相對較晚,還不能夠恰當表達情感。當孩子豐富的內心感受無法用語言輸出時,委屈的情緒最適合用哭聲來表達了。家長要理解四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表達,不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專注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四是以溫和的態度鼓勵和引導孩子。對於喜歡用哭來表達情緒的孩子,千萬不要給他貼上“愛哭”的標籤,相反要多肯定他是一個愛笑的孩子;對於孩子用哭聲表達情緒時,既不用過渡的安撫,也不要粗暴的批評,可透過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儘快將他從負面情緒中引匯出來。
蘇霍普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建議你,年輕的朋友: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最嬌嫩的花兒。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摧殘致死的。”所以,相信你的孩子長成參天大樹,給他充足的時間成長吧。
-
5 # 找心理
孩子在遇到事情的第一句就是“我不會”“我不要”之類的話,缺乏對自己的自信,確實會很讓家長頭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狀況呢?
1、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保護真的是事無鉅細,不讓孩子有一點發生磕碰、危險的可能。生怕孩子摔了、傷了,這無形中也禁錮了孩子對外的嘗試和探索行為,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養成“我不能”“我不會”的習慣意識;
2、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中國式的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潛意識裡拒絕孩子參加“家務”,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孩子自己的事情,如吃飯穿衣等都儘量會替孩子做,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些恰恰是培養他自信的關鍵點;
3、習慣逃避新事物、困難或對於自己來說比較麻煩的事情,這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這應該是跟平時生活中接受到太多家長或他人對自己否定的因素有關。家長要儘量給予孩子正面、鼓勵的評價,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於孩子犯錯的事情,要積極引導解決才能培養出對自己能力有自信的孩子。
家長要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呢?
2、傾聽和肯定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家庭中的事物積極參與探討和提議,對於正確的想法給予支援和肯定,不合理想法可以在傾聽完之後給予指正和解釋,培養孩子勇於發言的自信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3、不要隨意拿自己的孩子與別家孩子進行比較,經常拿自家孩子的短處與別人長處相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的感覺;
4、和孩子一起面對失敗,讓他嚐到失敗的滋味,人生的路很長,不可能事事都會成功,失敗是常有的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失敗後那顆再沒有動力的勇氣和信心。
回覆列表
耐心聽寶寶講。
平常多和寶寶講話,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多帶寶寶出去玩。
其實寶寶的這種情況是平常大人帶著太安靜的原因。
沒什麼,寶寶會表達會玩這個問題就自然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