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蝶育兒園

    讓孩子玩是順應天性,不是放縱。

    孩子的童年玩耍,究竟有多重要?

    習得社交能力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挑了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子,把它們單獨關進籠子隔離起來。不讓它們跟同伴有接觸、玩耍和嬉鬧的機會。

    透過長時間觀察,記錄這些小猴子的成長變化。約翰蒙尼驚奇地發現,這些被剝奪了群體玩耍機會的小猴子長大後,無論是在性格,還是行為習慣上,都明顯比其他群體生活的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甚至還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約翰蒙尼的實驗揭示出,玩耍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對孩子亦是如此。

    增強創造力

    有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實驗,將90個小朋友分成3組——

    第一組的孩子,可以疊紙巾、螺絲刀、木板等常見物品中,挑出4種自由玩耍;

    第二組的孩子,要求他們模仿工作人員,根據日常方法使用這些物品;

    第三組的孩子,看不到這些日常物品,讓他們隨機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

    十分鐘後,研究人員讓每組的孩子說出其中一種物品的使用方法。

    結果,第一組自由玩耍的孩子,說出的非常規的、創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兩組孩子的3倍。

    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二組的玩耍受限制,放不開;第三組的玩耍太隨意,胡亂玩;第一組玩得有料有自由。

    這也揭示出了玩耍的真諦:有東西可玩,可以自由玩。

    童年玩耍,是跟學習同等重要的事。因為,童年玩耍,不是浪費時間,它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的學習體驗方式。

    會玩的未來更出彩

    馬雲在2018貴州數博會上的演講,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他提到:

    “什麼是未來的教育?我們不能把孩子變成高考考試的機器。今天我們教的很多方法,機器會取代這些。未來的孩子要學的是創意、創造性和建設性。”

    “知識是可以學來的,但智慧是一種體驗。所以我們人類和機器未來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

    “如果我們繼續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強迫孩子背,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不讓他們嘗試琴棋書畫,我覺得三十年後孩子會找不到工作。因為你沒辦法去競爭這個時代。”

    “過去的一兩百年是知識的時代,科技的時代。未來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時代,體驗的時代……”

    所以,請允許孩子在幼年好好玩吧。

  • 2 # 李志勇LZY

    困求多元,現在試給:

    真假不清;好壞難明;

    建議上下;續正棄誤;

    別放縱孩;謝請參考。

  • 3 # 螺旋槳飛機1

    我也喜歡玩,我要有兒子就帶他打遊戲,反正以後上學住校,上班了更沒功夫玩,能玩的時候就玩一玩,也就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可以玩一玩,打打遊戲,沒啥事,省的給我找麻煩。

  • 4 # 蝸牛說家庭教育

    我的觀點是:

    1、順應天性≠放縱孩子

    大多數人認為讓孩子順應天性是放縱他們,是因為對順應天性四個字的理解出現偏差,有的人會認為順應天性就是讓孩子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這種乾的父母的確是在放縱孩子,這樣的孩以自我為中心,毫無規矩可言,未來長大很容易碰得頭破血流!

    順應天性應該是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我家小寶目前一歲三個月,最近經常把東西扔地上,我撿起來,她會繼續扔,反覆如此,這個年齡階段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她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是有權利的。我們作為家長要正確看待這種“不良行為”!

    順應天性應該是瞭解孩子的性格特質。我們家大寶3歲多,剛去到陌生環境會顯得羞澀,不過漸漸熟悉了就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剛開始我希望孩子能夠快速融入陌生環境,最後我發現到陌生場合她都是這樣的,漸漸接納了,我們隔壁鄰居家的小女孩就是很外向的,簡直是個“女漢子”,去到陌生場合沒有怯場感,一下就融入了,到我家跳上跳下,完全當自己家!這兩種不同性格的人卻是最好的朋友,特別喜歡一起玩。

    作為父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他們的性格,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2、玩和遊戲是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

    大多數成人理解的學習是看書,上課,做作業……不過對於孩子而言,玩和遊戲是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所以家長考慮的不是孩子貪玩怎麼辦,而是考慮怎麼玩,玩什麼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遊戲力》這本書。

    3、培養能適應未來社會的孩子不只是學校(應試教育)的責任

    要培來社會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合作的結果,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入學後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責任,應試教育是站在國家角度設定,整個教育體制是選拔機制,而不是培養,國家要篩選出精英來管理國家,至於他來自哪個家庭並不在乎,所以關於孩子培養的問題家庭教育要發揮主導作用,因為對家庭而言,孩子是你的一切,配合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合作起來,而不是把應試教育對立起來!

  • 5 # 劉芮希Luna

    首先,樓主說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和遊戲,我不是特別認同。

    1.對孩子的引導,對學生的訓練,是否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我認為是會的。孩子愛探索,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對他們行為的規範會阻礙他們探索。他們會失去本來的趣味和活力,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在《小王子》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講述了他小時候畫“蛇吞象”的故事,當他問大人們自己畫的是什麼,大人們總會給出千篇一律的毫無想象力的答案,這是非常令他失望的。因為主人公是個有童真童趣的人,他很難遇到和他聊的來的人,當他遇到了小王子,才是遇到了知己。

    2.關於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我認為沒有事情是完美的,應試教育一定也是有弊也有利。當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想象力被扼殺,看到他們漸漸失去了童真童趣,卻會發現他們縝密的羅輯思維和辯證思考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他們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背出自己不理解的古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的豐富他們終將理解這些詞句,他們會更有體會。以及數學、代數、幾何,當他們在看似枯燥的習題練習中摸清門路,他們才能體會到數學之美。不懂物理,就會對生活中諸多現象有困惑,不懂生物,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無異於盲人,因為我們無法看到植物和動物世界深層一點的東西……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應試教育幫我們選了許多書,但是無法幫我們走更遠的路。

    每個人都可以保持終身學習終生成長,無論有沒有應試教育。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6 # 小韭漫談教育

    題主的問題裡面正包括3個小問題,資訊量有點多呀。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說下自己的看法。

    一、玩具裡的學問很大,並不僅限於兒童。

    順應天性並不等於要放縱,無規矩不成方圓。張馳有度是最好,當然實施起來有難度,畢竟養孩子跟養小動物不一樣。

    玩兒本身是一門學問,且並不限年齡。看這個汽車維修站,總共有2500多粒零件,適合16歲左右的孩子來拼裝。只有親自動手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知道,它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汽車維修站。

    這樣一種益智拼裝玩具,在拼裝過程中讓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好處,我相信80%的家長都不知道。好處簡直太多了:

    能訓練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激起孩子的探索精神;自動讓孩子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對孩子空間協調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促進;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已經滲透在其中;拼成之後孩子的自我成就感。

    我個人比較建議,成人在遇到壓力的時候也買套這種玩具來玩兒用以解壓。

    二、兒童在玩兒中發現自我

    其實,兒童最早對這個世界產生的認知,是透過玩兒。如果我們成人仔細觀察過兒童的玩具,我們才會發現孩子玩兒的學問也很大。

    當孩子對這個車感興趣之後,他的小心思裡充滿了好奇,就把車翻過來研究,那個輪子和軸充滿了誘惑。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兒童透過玩兒的世界模擬成人的世界,玩的世界跟成人世界沒有什麼區別。看著孩子給公仔餵奶,是不是在模仿?

    孩子的好奇心,能在玩兒中能得到滿足,也能在玩兒中得到自我教育。也許他的那種“頓悟”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他一定會因此懂了很多東西。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禁止孩子去嘗試,也就從某種程度上扼殺了一些他探索的興趣。

    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玩兒”與成長有多大關係,正確引導孩子去玩兒,每天合理安排好孩子玩兒的時間,可能會在孩子的教育上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題主說的應試教育是屬於基礎教育,這個是應該接受的。

    知識的傳承,肯定要從基礎教育開始。只是,要不要參加培訓班,去加強學習,還要看各家孩子自身的情況。

    我們必須得承認,每個孩子先天的遺傳基因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開悟得早,接受能力強;有的孩子開悟得晚,接受能力慢些。開悟晚些的,慢鳥先飛也不是不行。

    每個家長的世界觀與價值取向不一樣,生活態度也不一樣。在瞭解自家孩子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才是正確的選擇。

    四、我認為考試訓練還是必要的

    只有經過各種訓練,各種考驗,才能增加孩子的耐力與抗壓能力。各種體育運動冠軍不是訓練出來的嗎?至少得經過1萬小時的摔打,才能有所小成吧?

    學習也是一樣,訓練多了,必有頓悟。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諾貝爾的科學獎也要經過30年的實踐才能頒發呢。

    有時候,孩子還是需要逼一下的,不逼他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裡呢?

  • 7 # 書寫幸福

    玩和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沒有哪個兒童不喜歡玩,沒有哪個兒童不喜歡遊戲。“玩是兒童的天性,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可以說,沒有充分享受玩的樂趣,沒能真正感受遊戲無窮魅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兒童要玩,要盡情地玩。兒童天生活潑、好動,對世間萬物充滿了好奇心。這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的時期,盡情地玩耍,與小朋友在一起,會讓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有童真童趣,對孩子自信Sunny,富有情趣的品質形成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順應孩子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兒童的玩與遊戲是應該有規則的,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兒童終究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玩”與“遊戲”只是一種方式(手段),在玩與遊戲中去增長知識,明確人生的目標,自小在心靈中播灑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只有這一樣,兒童才能夠健康地成根,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人生價值。

  • 8 # 南丘陽關於女人和教育

    小學六年的時間一共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

    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第一階段考試成績一般來說不會太好,第二階段開始出現好轉的現象,到四年級末期開始良好的適應以及自我管理,到第三階段實現突破與完全掌握學習。

    但現實是,因為很多家庭幼兒園提前學習,使得第一階段的考試成績撲朔迷離。大多數的一百分是並不單純的是在這一階段積累起來的成績,這成績更多的是父母能力的展現。

    這樣的行為被理解為父母對孩子用心,實則在教育學上更多的被理解為“對孩子學習的不自信”。提前學習課內知識,相同的內容反覆學習,掩蓋了孩子學習能力的不足,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顯現和解決。

    孩子因此積累了不應該得到的信心,並且他無法得到學習效果反饋,因為即使他上課不認真聽講,即使腦子不跟著老師一起思考,所有的題目他也都會做,還是能考一百分。

    等到了第二階段,這樣的孩子中一部分會出現學習困難的問題,因為聽課和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那些沒有提前學習的學生,在壓力下被迫豎起耳朵認真聽講,面對不會的題目也得挖空心思的去想辦法解決。

    沒有提前學習的孩子在第一階段能夠極大的訓練“學習耳朵”,也就是“聽”的能力,事實證明,在高中時,只有聽課效率高於90%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學霸。

    沒有提前學習的孩子在第一階段會遭受很多打擊,這裡的打擊實際上要加上引號,這是不明真相家長的臆想。其實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非但不會感受到打擊和挫折,反而能夠形成“我要努力學習,才能追趕大家”的正確觀念。

  • 9 # Markdrama

    作為一個畢業2年的從業兩年的身份回答。

    樓主問題其實就一個問題,是否支援"應試教育"。我覺得"應試教育"有"必要性","及格"就行。而"做人"我沒覺得"應試教育"幫助了多少。還是看家長選擇吧,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家庭規範觀念。

  • 10 # 文字傳奇

    上學之前以玩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玩的時間所佔的比例要越來越少,到三年級的時候,玩的比例就應占一少部分了,之後逐漸減少。

  • 11 # 老劉和小劉愛美食

    關鍵是把握一個度,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 12 # 一無所有181558076

    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培養不出出類拔萃的人才。首先我們禁錮孩子的天性,現在的社會和家長過於虛榮培養出來的孩子都差不多其實就是沒什麼特長或實際競爭力。現在的孩子說白了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或著社會需要的的樣子而不是自己該有的樣子。

  • 13 # 天津老李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苦努力的過程,沒有付出,決不可能有收穫,這個教育當然不應試教育,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培養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14 # 向日葵7O89

    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在玩和遊戲中學東西。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人生中體會快樂。

    如果孩子喜歡,從小就學習舞蹈,就不會在老了的時候跳廣場舞“嚇死我了。”起碼這也是一個成就。強按牛頭不吃水,老師和學生都很痛苦,也可能成為一生“最痛苦和叛逆的記憶”。書本知識淘汰也很快,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需要知識時去圖書館,網路上查,即時培訓,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願望,習慣更重要。除了個別的出於研究和科研的目的要紮實,全部弄懂。

    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並不能將他們的知識化作能力在社會生活中養活,養好自己。學不適用,學無所用。應該傾聽企業和成功人士的意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自我實現。

  • 15 # 哎呀我去小心翼翼

    只要你立志讓你的孩子當網紅就可以

  • 16 # 愉悅的松鼠O7

    樹木,植物的生長天性也是肆意生長,可我們為什麼要違背天性,去修剪,矯正它們呢?!

  • 17 # 天馬148003361

    呵呵,雖然在“勤奮學習”中的長大的孩子,未必都能在“未來競爭”中,佔盡優勢。但是在“遊戲玩耍”中長大的孩子,基本上在“未來競爭”中,都“沒有機會”。——這就是嚴酷的“現實”。

  • 18 # 心隨佛洪福與天齊披霞光壽祿任平賜

    人類是萬物之靈,承擔著地球人的責任。遊戲時間需要適當分配,分配多少需要老師主要是家長來分配。讓孩子沉迷在遊戲裡就是培養瘋子呆子,是對國家社會家庭的極大不負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還記得當年的“萬人迷”陳好嗎?陳好最近幾年為何“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