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安娜拉維奇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孩子認為那件事不應該那麼做,或者是出於好玩和愛打抱不平的心裡作用,也有的是為報復其他孩子對自己被打小報告過的經歷,打小報告是孩子這個年齡段都幹過的事!

    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同桌是個學習特差的女生,原因是她上課老睡覺,以至於作業都不能獨立完成,老是偷看我的作業,終於有一天我按捺不住氣憤,給老師說了,叫班主任好一頓臭罵,把我樂壞了,該!該!!叫你上課睡覺,不認真聽課;那天還不讓我用橡皮檫哈哈。其他同學這種打小報告的事例太多了…………

    其實,對於孩子愛打小報告這種行為,老師應該查明原因,再做處理,有時孩子說得不一定太屬實,就是完全是真的話!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力,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心!

    童年的成長,隨歲月流逝,這些有趣的樂事!在現在的同學聚會上,演變成了開心的樂子!

    如果,眼下你的孩子有這個潔癖!不仿給孩子講講打小報告,可以打,但是,要向老師反應一些違反紀律,傷害別人的壞現象,不可說謊編造一些沒有的事情,去誣告某某個同學,一旦自己被同學冤枉了,要向老師說明原因!這樣老師就不在追究你了!

    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責任!

  • 2 # 時代少年19

    孩子打小報告是出於天真,也是對某一種言行的好壞的判斷。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除了向老師舉報同學的過錯,有的還當著同學的面“揭醜″;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打小報告少了且很隱弊;中學裡打小報告的事很少見,就是有,對舉報者也會引起老師的關注。孩子小時候心地善良單純,心裡藏不住事,尤其眼睛裡容不下沙子,喜歡打小報告。作為老師,對愛打小報告的學生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因為此風不可長呀!象我們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打過小報告,或吃過小報告的苦頭。我說一個人是不可以養成愛打小報告的習慣的,容易滋生捕風捉影的陋習,從而影響大局或對他人造成傷害。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不是想讓大家保持一團和氣,對壞人壞事也忍氣吞聲,熟視無睹。我的觀點是否有偏執,望高人指點。

  • 3 # 嘯林影音

    小孩子打報告,這很正常。因為他們的思維還不成熟。他總是看到別人的錯誤。而看不到自己的過失。但是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是錯誤的,如果不加以指正,隨著年齡慢慢長大,這種習慣會害了他。

    孩子是有正義感的。他才打小報告。告訴你誰誰誰做錯了。但是從來看不到自己的錯誤。這就是小孩子。

    我兒子今年六歲。也是愛打小報告。但是他每次都告訴我說別人做錯了,我就問他。你有沒有做錯?結果他就不吭聲了。這就是孩子。

    有一次他回家告訴我說她姐姐欺負他。我就問他了。你姐姐為什麼欺負你?他怎麼欺負你了?結果他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我。

    原來是她姐姐在做作業。人家在思考問題。他在旁邊,羅哩囉嗦的給他姐姐說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總是打亂他姐姐的思維。他姐姐不讓他說。在做作業。讓他出去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小朋友或者和爸爸媽媽說。他不聽也不走。結果就是他姐姐推他。讓他出去。我兒子呢?他就不願意了。他們姐弟倆就打了去了,結果他吃虧以後。他就跑過來告訴我他姐姐打他了。

    這就是小孩兒的思維。他總能看到別人的錯誤。而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耐心地瞭解他告訴你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再慢慢的引導他。指出他的錯誤。讓他認識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打擾別人是錯誤的。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在做作業,別人打擾你,你心裡高興嗎?說了幾次以後,這大半年他就很少說誰欺負他的事情了。看到孩子在慢慢的改變。我內心感到很高興。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很簡單。想的事情也簡單。看到的都是表面問題。

    家長要慢慢的引導他。讓他往深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讓他學會怎麼去處理問題。這樣從小慢慢的教育以後長大了自然就會正確的出理問題。

    走入社會後,對他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 4 # 小學英語點點通

    關於孩子愛打小報告,其實這是在孩子不斷成長過程中一種特有的現象而已,面對孩子喜歡告狀這一現象,家長呢,不必太過於擔心,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愛打小報告的人,從現在很多心理學研究來看,有專家也指出,孩子的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和成人的愛告狀的行為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並不是說現在孩子愛打小報告,長大以後就一定是一個喜歡告狀的人,很多情況下,這只是幼兒的一種心理表現,是正常的心理發育和人際關係發展的一種正常現象。家長無需過度的擔心,只要正確的引導,對這種行為有一個良好的認識終歸來說,孩子就是孩子,他的行為你要理解。

    1、告狀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希望得到是非判斷的一種行為表現

    很多孩子在進入集體生活以後,就會接觸到很多人和事,其中有的行為與大人們教給他的做人的規矩和處事的規則,,相違背,或者與他正在慢慢開始形成的價值觀,有所牴觸和衝突,他還不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就是孩子生活經驗和思維的限制,很多孩子並不能準確的分辨是非,所以他就希望透過告狀的方式來期望大人們來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是正確的,給他做一個是非的判斷。並不代表這個時期愛告狀的小孩子,道德上就有所缺陷,其實對於道德這個概念,孩子們是不太明確的,對於孩子的世界來說,父母和老師不讓做的,那就是壞的行為。所以,通常希望打個小報告來,表明自己是沒有犯規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揚。

    2、正確的對待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用一種良好的人文情懷去引導

    當我們發現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的批評他們說你這種行為是對與不對的,要耐心的聽孩子們,要告訴你什麼,說什麼事情給你聽,在耐心的聽完孩子的話時候,首先要,幫助孩子對於事情進行分析。絕大多數的孩子打小報告是因為感受到了,周圍的不公平,所以我們要從孩子的情感入手幫助孩子正確的理解這種行為,要體諒孩子的感受和體會,同時要教導孩子不要過於緊張,更要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家長有能力的公正的處理它所反映的問題,同樣的道理,在學校也是一樣的。

    其實心理專家早就說過,愛告狀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真正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只要家長能夠分清楚孩子告狀的目的和心理動機,對症處理,有道理的告狀與肯定,教導其判斷是非,對於惡人先告狀的,要耐心的聽重,幫助孩子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為孩子建立起正確的為人處事的關係,做一個良好的引導。

  • 5 # 術球

    對於說怎麼處理,首先得了解,他打的小報告是對還是錯的,如果是對的,要告訴他,要用正確、客觀的方式跟老師或者家長說,而不能一味的說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錯誤。如果是錯誤的,要及時去糾正,好好的引導,讓他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也可以舉例去說明,也可以是動畫片上的情節去引導他。

  • 6 # 嗼ˉ唸

    單純的孩子愛告狀就讓他告吧,不要用成人的思想認為告狀容易遭別人對立而阻攔他。成長中他懂事後可能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排斥打報告。而有的孩子愛告狀其實真說明他能明辨是非,知道哪些是不對的才告狀。如果報告的目的不對,成人就要給他講原則性道理。

  • 7 # 逸軒秩序

    謝謝邀請!孩子喜歡打小報告,這是孩子認知度提升的一種表現,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孩在玩耍或者其他情況下,遇到不可解決的事情,在孩子的內心中,自己無法解決或者不可解決,他們發現,向老師或者家長提出需求,報告這一不可解決問題或者行為,這是好事。比如我們工作中,解決不了的可以由上一級領導來完成一樣。無論是向老師或者家長打報告,都應真確的對待,首先是自己對的,對不對一方進行遏制,而不是自己行為錯誤,也是隨意的向老師打報告。自己對的,解決不了的事情,應向老師或者家長提出自己意見,或者是打報告,對的行為,對的報告我們應提倡,而自己的過錯造成的不好行為,不能聽之任之,隨意蔓延發展,我們作為家長的,或者老師的,應竭力遏制這種行為。從精神分析學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出發,基本是孩子在三歲之後,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三歲看大的道理。從我的拓撲延性定律及人生價值四等分研究表明,孩子在2歲之後,就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一旦持久形成延續,就是為性格的鑄造過程,根據易經的分析,孩子的成長過程適符與易經的規律模式。基本是孩子從兩歲開始到三歲為止,這是個關鍵時期,從3歲至6歲階段,是思維形成與性格鑄造的過程,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成長,我們應嚴加呵護與細心管教,因為這一時期決定了他一生的行為與思維辯解度,易經從一到二,由二變四象而生六爻,天與地六爻。一生二,就可認為是孩子的一至二歲階段,三至六爻而生萬物,可認定為孩子在3-6歲之時,與客觀事物發展一樣,是鑄造成長的關鍵階段,由此判定,孩子愛打報告,是一種思維認知度的提升,我們應酌情分析,好的行為呵護,不好的行為,我們應嚴加管束。

  • 8 # 侯媽家庭教育

    對於孩子打小報告,父母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多管閒事,只有找到孩子小報告的心理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不管怎麼說,打小報告都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都是表明一個事情,就是自己能力達不到的情況下,希望藉助外力來控制別人,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會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等他將長大了,自然有處理大事情的能力。

    面對孩子的小報告,父母不能只是應付了事,可以用一種誇張的的方式來回答孩子的小報告,這樣的回答讓孩子覺得重要的的事情變得微不足道,等下次出現類似的事情,孩子覺得沒有必要跟大人說了。

    孩子在幼兒園裡受到欺負因為打小報告而獲得老師的幫助和解決,父母最好要引導孩子好好想想,除了打小報告,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孩子慢慢學會寬容、諒解、剋制憤怒,同時也勇敢地面對那些傷害自己的人。

  • 9 # 天作教育胡擎主編

    有人說告密絕對算不上光彩,光明磊落的君子人格才是我們應嚮往和學習的。

    但是也有人指出“不告密,不揭發”不過是“各人自掃門前雪”換了一種說法而已,面對醜惡現象,我們需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

    在我看來,“信義”與“正義”並非不能共存。

    “告密”究竟指的是什麼?我覺得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告密”的內容對這個詞做一個全新的定義。

    →如果學生“告密”的內容涉及學生之間侵犯權利的不良行為,比如:揭露校園霸凌……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告狀”或者“舉報”,這種行為是我們需要予以鼓勵的,因為這是正義感的表現。

    →如果學生“告密”的內容僅僅只是私下某些人之常情但又違規的行為,甚至是出於出於私心的牟利行為,我們可以將其定義“告密”。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表現出不鼓勵的態度。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Sunny、善良充滿正義感。

    但孩子如同白紙,在他們的世界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像成年人,總是擁有一個在容忍程度之內的灰色地帶。

    所以,他們認為一切不正確的行為,例如:亂丟垃圾、違反規定,帶零食進教室……都是應該被懲罰,被揭露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孩子的“告密”行為可說都是善意的,但是,我們卻不能讓孩子的這種行為成為習慣。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鼓勵孩子當面去指出同伴的錯誤。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讓自己的存在成為孩子世界裡的決定權威,他們需要有自己的判斷,也需要學會自我約束。

    例如,兩個孩子因為爭搶玩具開始打鬧,我們不要急於站在制高點上做一個自認為公平的評判,而是學著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

    當下次再遇到同一個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將不是打小報告,而是自己思考著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河、長江的水是不是都流入海里了?為什麼不會枯竭?源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