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臨帖能達到惟妙惟肖還容易點,真正做一絲一毫不差,那是絕對做不到的。就是原帖書者再把自己寫的原帖上的字再寫一遍,也達不到與原帖上的字絲毫不差的。

    學習書法,臨帖能達到形似與神似的七分像,就已經非常了不起啦!

    臨帖,先追其形,再臨出神似,這就是學書臨帖的規律。沒有形似,哪來的神似?

    那麼,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一句話:重點是學習古人的筆意!而不是照搬照抄古人的書法,讓古人的書法再現。

    可能有人會說,那為什麼還要提出學書之人須認真臨帖呢?因為學習書法,臨帖是不二法門,碑帖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書法不臨帖,那又怎麼能學到古人的筆意呢!

    筆意,須從古人的法帖中才能學到,只有學會古人的筆法,才能把字臨摹得像且有神韻。但是,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有的人學習書法不想臨摹古人的碑帖,就是臨也總臨不像,為此,就找出一些客觀理由,並把摹臨和對臨拋開,說自己是背臨和意臨的字,當然與帖上的字有差別了。其實,這是自己欺騙自己。背臨和意臨的基礎,是建立在摹臨和對臨之上的,而且是把字臨到六七像時,方可進入背臨和意臨階段。關於這一點,古今書法家都是這樣做的。

    記住,臨帖的目的在於應用!也就是說,我們臨帖的目的,是要用於今後的書法創作之中。

  • 2 # 漢韻書舍

    臨帖是初學書法的基本途徑,透過臨帖,習者將要學到貼中字型的基本筆劃即用筆之道和字形結構,這是臨貼的根本。

    初期在學用筆時,要注意多觀察原貼字每個筆劃起筆行筆及收筆,包括筆劃形態長短粗細等。如你臨寫的筆劃與原貼中字的筆劃相似度越高,說明你用筆就越正確。當然了不可能做到一絲一毫不差的,只要功夫到家,有可能惟妙惟肖,就像高手畫畫一樣。

    也有的人在臨帖時,臨其神,注重學用筆及結構特點。重點是用筆要正確,但筆劃寫的不是很到位,主筆要寫好,將原貼字的形態特徵體現出來,也不失字型風韻,一般有書法基礎的或老年人學書者習之。

    剛學書法,如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可以忽略此貼,自學者參考。

    怎麼說用筆千年不易

  • 3 # 子衿書法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這是南齊書法家王僧虔的名言。有人在引用名家名言的時候,出於某種目的,去頭截尾,把別人的話砍去一半,只留因,沒有果。就把王僧虔的話理解成了在書法中神彩才是最上乘的,形質是次要的。王僧虔的原話是‘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分可紹於古人’。人家的原意是神彩和形質兼有,才能繼承古人。沒有形,神從哪裡來?

    臨帖應該做到儘量相似。注意,是儘量。一定要惟妙惟肖,一絲一毫不差,就是讓原帖的主人來寫也做不到。

    為什麼說要儘量相似?我們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學習。學習從什麼地方開始?模仿。模仿首先是要形似。形似了,說明你的筆法和字帖裡的筆法一樣了。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為什麼不可能做到一絲一毫都不差?因為書法是寫。寫是一次性完成。不同於繪畫可以修改,可以描畫。畫家在畫作的落款時,都以某某某寫,就是表示我的這個作品是以寫的工夫作的,而非描畫出來的。正因為書法寫的性質是一次完成,是不可複製的,只能是相似度越高,越接近他的筆法。

    我們這裡講的,都是面對初學的朋友。這些朋友連形體都沒有練成,神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氣質。只能意會出來。簡單的形質都沒有模仿成,更高一層的神,你拿什麼來做到?所以,初學的朋友一定不要受到書法家的誤導,他們追求的神彩,是建立在有厚實的基礎上講的話。初學者神為何物尚不知曉,去講神意,就不現實。

  • 4 # 翰墨書道

    兩個階段,兩種情況。

    對於初學者來說,臨摹學習書法對於初學不僅要專一而且要以惟妙惟肖形神俱似為最高境界,不夠真正做到絲毫不差,如燈取影,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可以說鳳毛麟角。但惟妙惟肖形神俱似還是必須要做到的功夫,不管是否最後能否達到這個標準,必須朝這個方向努力。為什麼呢?這標誌著我們臨摹學習書法,對法帖的理解程度,意味著形和神越接近原帖,說明臨摹者的臨摹造詣越高,對原法帖中技法知識掌握的程度越豐富深刻全面。如果連形準都做不到,那根本就談不上神得問題如果臨摹學習書法不能的原帖神韻亦或之一,同樣說明臨摹功夫不到。

    對於有較高書法造詣者來說,這時候的臨摹就不在刻意求其形似了,當然也不是絕對的。這個階段的臨摹學習更多的是取原帖中我無原帖有的元素,有所選擇的臨摹學習。這種做法對於初學者來說,是無法達到臨摹能力和水平。比如啟功先生臨摹的柳公權的楷書。還有就是,在這個階段的臨摹也才可能真正做到臨摹經典書法做的形神俱妙。

  • 5 # 千年蘭亭

    關於臨帖,我覺得初學時應該是儘可能臨得像。而練習到一定程度後,則是要意臨,神似即可。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啟功先生講,臨帖是為了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要寫的內容中去。他認為臨帖不是複製原帖,沒必要與原帖一模一樣。

    這個觀點與我的意見並不衝突。啟功先生認為臨帖先是要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如何學?當然是先要寫得儘可能與原帖相似。

    相似是為了尋求與作者心靈的相通,找出其中的技巧與技法。這是所謂的“入帖”。

    入帖的目的是為了出帖,再以後臨帖就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了,這即所謂意臨。

    例如《蘭亭序》,歷代大家多有臨習,但臨作各俱特色,與原帖已相去甚遠。

  • 6 # 史介鴻

    臨摹並不簡單,其重點在於獲得“筆法”。臨寫的目的,是意圖回覆最初的書寫狀態、書寫動作上去,並非以己之法抄寫,更非照葫蘆畫瓢,而是一種具有探索與發現性質的實踐和體悟。

    臨摩,對像選對了,方法用對了,就等於向歷史上偉大的靈魂學習交流的途徑打開了。“字如其人”的另一層意思是說:長時間學誰的字,在靈魂上也就會越來越像這個人。

  • 7 # 翰墨今香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走的唯一途徑,臨帖的目的就是要學習古人的寫字方法,這包括了點畫的形狀、結字的體勢、章法佈局等等。所以說如果臨帖連基本的形似都做不到,那麼還臨什麼帖啊?就失去了臨帖的基本意義。說什麼做到神似就可以了,這是自欺欺人的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形哪來的神?

    很多人說看一些大書法家臨帖都臨的不像,看啟功先生臨的柳公權的《玄秘塔》就不像,那不是神似嗎?我們看到的很多書法家的臨帖,確實與原帖有出入,但人家那是等於二次創作了,用自己的學到的筆意來再次書寫原帖,這就不是單純的臨帖了。但是在這種臨帖之前,人家一定有實臨的階段。

    但是一定要說臨帖必須要臨的惟妙惟肖,一絲一毫不差,我想沒有一個人能做到,能做到的那是影印件。即使是同一個人,寫同一個字,兩個字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再說有些碑帖是碑刻,刀子刻出來的效果,你拿毛筆非要學這種刀刻的效果,這就有點走極端了。過分追求一定要一模一樣,那就有鑽牛角尖的嫌疑了。如果說一個帖子,完全一樣是十分,你臨摹個八分就很不錯了。

    神似是在形似的基礎之上的昇華,是更高層次的藝術表現。例如臨寫《蘭亭序》,當年實臨階段臨的非常好了,各種筆法運用嫻熟了。你可以試著用裡面的筆法重新寫一遍《蘭亭序》,把學到的各種筆法靈活運用,不拘泥一筆一畫的刻板模擬,更加註重用筆和結體的活學活用,穿插移植。

    最後看起來可能不太一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寫法雖然變了,但原帖的法度精神還在,仍然協調統一。神似一定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追求用筆的使轉的連貫靈活,提按的巧妙變化。

    因此古人說:“作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韻。”這樣才能把字寫活了,活了才能生動,才能有韻氣、神氣和風采。

  • 8 # 滑州華安

    萬事沒有十全十美者,娛樂就好,誰活歲數大誰賺,其餘不足論。一幅我臨的蘭亭,一幅自寫的作品洛神賦,比之前稍有進步,較為欣喜。

  • 9 # 神韻軒書法

    學習書法臨帖正確方法應是先力求形似,雖然不能做到絲毫不差,但應儘量寫很相似才對。書法作品中的神采韻味是以形為載體表現出來的,當形很像的時候,神采韻味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了。透過對字帖作品的心追手摹,才能學到核心部分的精華。

    以臨王義之《蘭亭序》為例談談臨帖如何臨得像的過程及體會。

    臨帖之前應對作者生平.經歷.藝術特點和書寫心情作一瞭解。《蘭亭序》典雅華美,靈動多姿,用筆細膩,只有絲絲如扣的作精細臨摹,才能學到精華部分。此帖結構險絕,斜中求正。字與字之間雖然牽絲少,但上下呼應,左顧右盼,有大小.輕重.枯溼.濃淡.疏密變化。行與行之間有高低錯落,有疏有密,或左斜,或右斜,或呈S線形,如婉蜓蛇行,靈活自然。通篇全觀象星河燦爛,令人陶醉讚歎。這些跳動靈活的筆畫和嫵媚多姿的字形共同組成了一曲歡快的樂章。

    臨此帖時第一步先過筆法關,把每種筆畫臨到位之後才開始臨偏旁部首。

    第二步寫結構先一字一字臨,怎樣才臨得像?我們可以先分析大體形是梯形.長方形.三角形.分析高寬比例,看字的外部空間,用水平線,豎直線觀察筆畫與筆畫之間高低左右關係,用斜線觀察斜度,角度,還有就是把字帖和臨摹作業放在一起,後退幾步作對比檢查更容易看形準不準確。

  • 10 # 一笑貫長天

    臨帖一定要知道臨帖的目的,否則就是為臨帖而臨帖,失去了學習書法的初始目的,與最終的目的背道而馳!

    臨帖的初始目的是學習古代大家的書寫方法與技巧,透過大量的練習去熟識,去掌握書法家的方法與技巧。每一筆如何起筆,行筆及收筆,筆劃與筆劃之間是如何呼應,聯絡,間架結構是如何完成的。這個階段需要我們寫的象才能體會書法家的書寫本意,才能在你學習有限的文字的基礎上繁衍出更多文字的形象,才能從根本上體會書法獨特的審美藝術!

    我們臨帖的目的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真諦,我們需要理解與體會書法家的神韻,個性,極其書寫時情緒的波動對書法產生的影響,所以,在你能夠體會古代法貼的文字書寫意圖之後,就是進入意臨的境界,意臨就是體會法貼的神韻,個性及情緒釋放在書法中體現的表象與收放的細微尺度!

    臨帖是分階段的,不同時期的側重點事不同的,在初始階段一定要注重像,而在高階階段需要兼顧神韻。

    臨帖時,時刻清楚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弄混了,欺騙別人可能不重要,欺騙了自己,可是貽誤終生的事!

  • 11 # 青山不掩

    名貼是古人的典範,我們的水平天差地別,要想無限趨近臨摹的範本,顯然是漫長的學習過程。所以必須分步走,第一步追求形似,越逼真,越能領悟靈魂。在形似的基礎上,可以更進一步,追求神似。熟悉書法家的人生,世界觀,書寫的由來,心境,心情,當時的書法水平,體會深刻,才是神似的基礎。神似已經是最高境界,一絲一毫都沒有區別,這不可能,也不必要——蘭亭序也有許多臨本,即使是後代的書法家,也達不到王羲之的水平,但仍然成長書法珍品。蘭亭序是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後來,他也多次重新書寫,但始終不如意,書法家尚且如此,何況後世的我們?是時也,天氣好,風景好,文人相聚,佳釀小酌,微燻耳——飲酒興奮,下筆龍飛鳳舞,這樣的複合,可遇而不可求,書王尚且如此,況乎我等凡夫俗子?臨帖講究心平氣和,強求沒有絲毫區別,豈非自我施壓,緊張過甚?

  • 12 # 去留無意144366047

    記得上中師時,書法老師說過,學書法要經歷兩個過程,先走進去,再走出來,這其實就是說先形似,再神似。沒有形似的基礎,很能體會和體現其精神。可惜當年自己懶惰,沒有好好練習。

  • 13 # 彎彎的墨舟

    沒有形似哪來的神似?別在騙自己了。你可以和柳公權寫的不一樣,但千萬別說有柳體的神韻。柳公權若在世也未必能說清楚自己書法的神采,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詹姆斯加入湖人能拿到總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