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中考試結束了,看著學生們糟糕的分數,我簡直要怒髮衝冠了。平時三番五次講過的知識點,愣愣的就是不會,我決定要好好教訓他們一下。
教室裡,學生們看著自己的試卷,有的眉飛色舞,有的談笑風生,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喜笑顏開。竟然沒看到有傷心難過、慚愧後悔的?!
只聽一個學生對另一個說:“我考了35(100分的題),你呢?”對方回答說:“你小子輸了,咱之前約好了,誰這次超過30分,誰請客,你今天中午請我們吃飯,我們要狠狠宰你一頓。”
真讓活人氣炸了肺,考了這一點分,還有好意思說說,還要請客吃飯?學生的觀念已經嚴重扭曲。
我好不容易穩定下秩序,說:“有的同學考得很不理想,同樣的學習環境,同樣的老師講課,同樣的學習時間,為什麼某某同學考得很好,而有的同學考得很慘呢?”
我話音剛落,一個男生站起來,嬉皮笑臉的說:“老師,因為他聰明,所以就應該考得好。” 他同桌也站起來嚷嚷說:“他暑假報補習班了,已經學過一遍了,所以考得好”
我大聲斥責到:“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經驗。為什麼不找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剛才那個男生好像恍然大悟的樣子,搶著說:“老師,我知道我考不好的原因了,因為我媽沒給我報名補習班,我媽讓我輸在起跑線了。”
我真的氣暈了。這些孩子怎麼了,正兒八經的東西沒學到,一些歪理邪說卻門清。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在哪裡?
我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看來贏在起跑線上這種理論,不但是很多家長的黃金理論,也是孩子們不求上進的絕好藉口。
2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奧數、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還有的家長勒緊褲腰帶也要買學區房,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
其實,這是一個看似科學實則荒謬的偽命題,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賽,起跑快一點就能影響終點,人生是馬拉松,一開始的快慢實在關係不大,對於人生這個漫長的路途來說,起步慢一點,晚一點,完全可忽略不計。
即便是百米短跑,輸在起跑線上也沒什麼了不起,短跑名將博爾特,幾乎每次起跑都落後,但他是越跑越快,後程發力,屢屢首先撞線。
道理也許是空洞的,那我們不妨用事實說話。北宋神童方仲永,很小就在父母培養下能詩會賦,名重一時,他在起跑線上絕對是一騎絕塵,但成人後卻稀鬆平常,毫不出眾,幹啥啥不成。
王安石有感而發,專門寫了一篇《傷仲永》。 二十多年前,內地某大學的少年班家喻戶曉,人人羨慕,一起跑就把同齡孩子拉開了一大截子。
如今,這些昔日神童卻因後勁不足,耐力有欠,大都發展平平,庸庸碌碌,早已被人遺忘。
反之,許多大獲成功的名人,雖一開始輸在起跑線上,後來卻大放異彩,領先三軍。李嘉誠、沈從文、莫言,都是小學畢業,愛迪生僅讀了三個月的書,齊白石則乾脆沒上過一天學,他們都輸在學歷起跑線上。
達爾文、愛因斯坦、拿破崙、邱吉爾、郭沫若等小時候學習成績都很差,成為同學嘲笑的物件。達爾文被父親批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愛因斯坦被老師認定“將來會一事無成”;邱吉爾則因為學習成績差,屢受體罰,被迫轉學,他們都輸在學習成績起跑線上。
但他們後來都取得的偉大成就,把其他人有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3
聽聽那些成功人士是怎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的: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是:成功=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少說廢話;愛迪生的成功公式是: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天份;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功公式是:成功=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卡耐基的成功公式是:成功=努力+抱負+堅韌+判斷;季羨林的成功公式是:成功=勤奮+天資+機遇,他們講的都是後天的努力與奮鬥,似乎與起跑線無關。
當然,我不是說起跑線上不需要努力。人的出生和家庭條件是不能選擇的,但後天努力卻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不受先天條件控制的。
不管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都不能懈怠大意。否則,起跑線靠前的會被超越,起跑線靠後的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領先跑步的,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優勢,爭取遙遙領先,不要浪費父母給自己創造的條件。
起步靠後的,更要奮起直追,只要你足夠努力,只要你不怕吃苦,只要你持之以恆,你終究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來。你與領跑者的距離會越來越小,甚至最終會超越他們,把他們甩在身後。
起跑線只是開始,不是終點。決定終點的是人的意志、學識、勤奮、品質等綜合能力。
家長們要做的首先是培養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態度。
所以家長們,你們可以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但不要給孩子灌輸贏在起跑線上這種理論。
因為你的孩子把這種理論當成了他們不思進取的擋箭牌,這種理論已經嚴重傷害的你的孩子。
1
期中考試結束了,看著學生們糟糕的分數,我簡直要怒髮衝冠了。平時三番五次講過的知識點,愣愣的就是不會,我決定要好好教訓他們一下。
教室裡,學生們看著自己的試卷,有的眉飛色舞,有的談笑風生,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喜笑顏開。竟然沒看到有傷心難過、慚愧後悔的?!
只聽一個學生對另一個說:“我考了35(100分的題),你呢?”對方回答說:“你小子輸了,咱之前約好了,誰這次超過30分,誰請客,你今天中午請我們吃飯,我們要狠狠宰你一頓。”
真讓活人氣炸了肺,考了這一點分,還有好意思說說,還要請客吃飯?學生的觀念已經嚴重扭曲。
我好不容易穩定下秩序,說:“有的同學考得很不理想,同樣的學習環境,同樣的老師講課,同樣的學習時間,為什麼某某同學考得很好,而有的同學考得很慘呢?”
我話音剛落,一個男生站起來,嬉皮笑臉的說:“老師,因為他聰明,所以就應該考得好。” 他同桌也站起來嚷嚷說:“他暑假報補習班了,已經學過一遍了,所以考得好”
我大聲斥責到:“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經驗。為什麼不找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剛才那個男生好像恍然大悟的樣子,搶著說:“老師,我知道我考不好的原因了,因為我媽沒給我報名補習班,我媽讓我輸在起跑線了。”
我真的氣暈了。這些孩子怎麼了,正兒八經的東西沒學到,一些歪理邪說卻門清。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在哪裡?
我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看來贏在起跑線上這種理論,不但是很多家長的黃金理論,也是孩子們不求上進的絕好藉口。
2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奧數、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還有的家長勒緊褲腰帶也要買學區房,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
其實,這是一個看似科學實則荒謬的偽命題,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賽,起跑快一點就能影響終點,人生是馬拉松,一開始的快慢實在關係不大,對於人生這個漫長的路途來說,起步慢一點,晚一點,完全可忽略不計。
即便是百米短跑,輸在起跑線上也沒什麼了不起,短跑名將博爾特,幾乎每次起跑都落後,但他是越跑越快,後程發力,屢屢首先撞線。
道理也許是空洞的,那我們不妨用事實說話。北宋神童方仲永,很小就在父母培養下能詩會賦,名重一時,他在起跑線上絕對是一騎絕塵,但成人後卻稀鬆平常,毫不出眾,幹啥啥不成。
王安石有感而發,專門寫了一篇《傷仲永》。 二十多年前,內地某大學的少年班家喻戶曉,人人羨慕,一起跑就把同齡孩子拉開了一大截子。
如今,這些昔日神童卻因後勁不足,耐力有欠,大都發展平平,庸庸碌碌,早已被人遺忘。
反之,許多大獲成功的名人,雖一開始輸在起跑線上,後來卻大放異彩,領先三軍。李嘉誠、沈從文、莫言,都是小學畢業,愛迪生僅讀了三個月的書,齊白石則乾脆沒上過一天學,他們都輸在學歷起跑線上。
達爾文、愛因斯坦、拿破崙、邱吉爾、郭沫若等小時候學習成績都很差,成為同學嘲笑的物件。達爾文被父親批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愛因斯坦被老師認定“將來會一事無成”;邱吉爾則因為學習成績差,屢受體罰,被迫轉學,他們都輸在學習成績起跑線上。
但他們後來都取得的偉大成就,把其他人有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3
聽聽那些成功人士是怎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的: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是:成功=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少說廢話;愛迪生的成功公式是: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天份;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功公式是:成功=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卡耐基的成功公式是:成功=努力+抱負+堅韌+判斷;季羨林的成功公式是:成功=勤奮+天資+機遇,他們講的都是後天的努力與奮鬥,似乎與起跑線無關。
當然,我不是說起跑線上不需要努力。人的出生和家庭條件是不能選擇的,但後天努力卻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不受先天條件控制的。
不管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都不能懈怠大意。否則,起跑線靠前的會被超越,起跑線靠後的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領先跑步的,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優勢,爭取遙遙領先,不要浪費父母給自己創造的條件。
起步靠後的,更要奮起直追,只要你足夠努力,只要你不怕吃苦,只要你持之以恆,你終究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來。你與領跑者的距離會越來越小,甚至最終會超越他們,把他們甩在身後。
起跑線只是開始,不是終點。決定終點的是人的意志、學識、勤奮、品質等綜合能力。
家長們要做的首先是培養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態度。
所以家長們,你們可以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但不要給孩子灌輸贏在起跑線上這種理論。
因為你的孩子把這種理論當成了他們不思進取的擋箭牌,這種理論已經嚴重傷害的你的孩子。